首页 > 运动玩具 专利正文
一种可调节转手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1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可调节转手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配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调节转手器组件。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手臂锻炼器,例如:哑铃、握力器、臂力棒等,但这类锻炼器大多针对身体健康的青年人,相对于手臂处于康复阶段的人或者年纪较大的老人,无法使用上述锻炼器进行锻炼,因此市面上出现了转手器,即将双手分别握住两根杆,实现联动的转动,以此来锻炼手臂的灵活性,然而现有的转手器存在以下缺点:
3.第一,两根杆相对位置固定设置,即将两只手一前一后的握住两根杆实现联动的转动,无法调节杆的位置;
4.第二,运动方式单一。
5.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专门设计了一种可调节转手器组件,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可调节转手器组件,包括支撑座、设置于支撑座上且与支撑座转动连接的转轴、分别设置于转轴两端的第一转手装置与第二转手装置;
8.所述第一转手装置与第二转手装置均包括手握杆,且所述第一转手装置的手握杆或/和第二转手装置的手握杆与转轴的相对位置可调。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手装置、转轴与第二转手装置形成“z”型状或者“u”型状。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手装置/第二转手装置与转轴可拆卸连接;即通过该处可拆卸连接,实现两手握杆的位置调整。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手装置与第二转手装置结构一致,均还包括与转轴连接的固定管、与固定管滑动连接且用于设置手握杆的调节管。
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管侧壁中部通过一连接轴套与转轴连接,连接轴套套设于转轴上,且通过螺栓锁紧,所述调节管与固定管可拆卸连接,通过此可拆卸连接,亦可实现两手握杆的位置调整,具体的调节管可从固定管的两端插入,使得两调节管与转轴形成“z”型状或者“u”型状。
13.进一步的,所述转轴通过阻力调节装置设置于支撑座上,所述转轴与阻力调节装置转动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阻力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支撑座上的外壳体、设置于外壳体内部且相互合并套设于转轴上的第一阻尼块与第二阻尼块、用于带动第二阻尼块靠近/远离第一阻尼块的调节合件。
15.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合件包括设置于外壳体内部且抵靠于第二阻尼块的调节块、用于带动调节块上下移动的旋钮。
16.进一步的,所述旋钮通过第一锁紧座与外壳体转动连接。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手装置与第二转手装置还包括用于限制/固定调节杆滑动的固定件,通过固定件配合调节件可调整手握杆中心轴与转轴中心轴的距离,即运动时,转动半径可调。
1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通过第二锁紧座设置于固定管上,且其底部穿过固定管插入调节管内,调节管上下面均设置若干等间距排布的通孔;具体的固定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9.第一,固定件采用底部带有插销的螺栓,固定件与第二锁紧座螺纹连接,旋转插销伸入通孔内即可实现调节管固定/限位;
20.第二,固定件采用带弹簧的旋钮柱塞,外部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第二锁紧座上,内部配合弹簧实现拔插,当插入通孔内即可实现调节管的固定/限位。
21.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起到保护作用的保护壳体。
22.本实用新型转手器组件的第一转手与第二转手装置均包括手握杆,且第一转手装置的手握杆或/和第二转手装置的手握杆与转轴的相对位置可调,可实现不同方式的锻炼,大大提高了转手器组件的锻炼乐趣。
附图说明
2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4.其中: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调节转手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调节转手器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调节转手器组件的内部示意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调节转手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29.标号说明:
30.10、支撑座;20、阻力调节装置;21、外壳体;22、第一阻尼块;23、第二阻尼块;24、调节合件;241、调节块;242、旋钮;25、第一锁紧座;30、转轴;40、第一转手装置;41、固定管;411、连接轴套;42、调节管;421、通孔;43、手握杆;44、固定件;45、第二锁紧座;50、第二转手装置;60、保护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2.请参阅图1至4,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的一种可调节转手器组件,包括支撑座10、设置于支撑座10上且与支撑座10转动连接的转轴30、分别设置于转轴30两端的第一转手装置40与第二转手装置50;第一转手装置40与第二转手装置50均包括手握杆43,且第一转手装置40的手握杆43或/和第二转手装置50的手握杆43与转轴30的相对位置可调;具体的,第一转手装置40、转轴30与第二转手装置50形成“z”型状(即图1示意图,即位于
同一平面,但朝向不同方向)或者“u”型状(即图4示意图,即位于同一平面,但朝向相同方向)。
33.第一转手装置40与第二转手装置50结构一致,均还包括与转轴30连接的固定管41、与固定管41滑动连接且用于设置手握杆43的调节管42。
34.第一转手装置40/第二转手装置50与转轴30可拆卸连接,通过该处可拆卸连接,实现两手握杆43的位置调整;即第一转手装置40的调节管42与固定管41、转轴30、第二转手装置50的固定管41与调节管42形成“z”型状或者“u”型状;实现不同的运动方式。
35.固定管41侧壁中部通过一连接轴套411与转轴30连接,连接轴套411套设于转轴30上,且通过螺栓锁紧,调节管42与固定管41可拆卸连接,通过此可拆卸连接,亦可实现两手握杆43的位置调整,具体的调节管42可从固定管41的两端插入,使得两调节管42与转轴30 形成“z”型状或者“u”型状。
36.转轴30通过阻力调节装置20设置于支撑座10上,转轴30与阻力调节装置20转动连接;阻力调节装置20包括固定设置于支撑座10上的外壳体21、设置于外壳体21内部且相互合并套设于转轴30上的第一阻尼块22与第二阻尼块23、用于带动第二阻尼块23靠近/远离第一阻尼块22的调节合件24;调节合件24包括设置于外壳体21内部且抵靠于第二阻尼块23 的调节块241、用于带动调节块241上下移动的旋钮242;旋钮242通过第一锁紧座25与外壳体21转动连接,旋转旋钮242,使得第二阻尼块23靠近第一阻尼块22,加大转轴30转动的阻力,进而提高运动的难度。
37.第一阻尼块22与第二阻尼块23之间还设置相互配合的台阶与凹槽,便于更好的套设于转轴30上。
38.第一转手装置40与第二转手装置50还包括用于限制/固定调节杆滑动的固定件44,通过固定件44配合调节件可调整手握杆43中心轴与转轴30中心轴的距离,即运动时,转动半径可调,运动过程中,第一转手装置40与第二转手装置50的手握杆43转动半径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运动者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39.固定件44通过第二锁紧座45设置于固定管41上,且其底部穿过固定管41插入调节管 42内,调节管42上下面均设置若干等间距排布的通孔421;具体的固定件44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40.第一,固定件44采用底部带有插销的螺栓,固定件44与第二锁紧座45螺纹连接,旋转插销伸入通孔421内即可实现调节管42固定/限位;
41.第二,固定件44采用带弹簧的旋钮242柱塞,外部通过螺纹连接设置于第二锁紧座45 上,内部配合弹簧实现拔插,当插入通孔421内即可实现调节管42的固定/限位;
42.第三,可采用现有的弹簧插销等方式进行固定/限位。
43.本实用新型的转手器组件还包括用于起到保护作用的保护壳体60,具体的将外壳体21 等配件包覆起来,不仅可对内部组件起到保护作用,而且使得整个转手器组件更加美观。
4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转手器组件的第一转手与第二转手装置均包括手握杆,且第一转手装置的手握杆或/和第二转手装置的手握杆与转轴的相对位置可调,可实现不同方式的锻炼,大大提高了转手器组件的锻炼乐趣。
4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
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