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纸印刷 专利正文
混棉除尘给棉装置及混棉设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混棉除尘给棉装置及混棉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棉除尘给棉装置及混棉设备。


背景技术:

2.在混棉工序之前需要将棉类原料进行筛选,以分离出棉絮并且避免棉絮产生棉结,同时在筛选棉絮过程中需要及时排出棉类远离中所蕴含的杂质。然而,现有的给棉装置无法有效分离棉絮及杂质,导致棉絮的质量差,影响后道工序的加工质量,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棉除尘给棉装置及混棉设备。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棉除尘给棉装置,包括:
6.混棉箱体,配置有混棉空间、与所述混棉空间连通且间隔分布的进棉口、出棉口及排尘口,所述进棉口和出棉口位于所述混棉箱体的底部,所述排尘口位于所述混棉箱体的顶部并与所述进棉口相对设置,混棉箱体由板材加工而成的薄壁箱体;
7.调节板组件,固连于所述混棉箱体的底部并朝向顶部方向延伸,位于所述混棉空间内,用于将所述进棉口和所述出棉口分隔开,所述调节板组件与所述混棉箱体之间形成与所述进棉口的进棉通道以及与所述出棉口连通的出棉通道;
8.过滤组件,固连于所述混棉箱体且位于所述混棉空间内,所述过滤组件位于所述进棉通道的延伸方向且覆盖所述排尘口,所述排尘口的出口方向相对于所述进棉通道倾斜。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棉通道的截面尺寸自所述进棉口向所述调节板组件的自由端方向逐渐增大。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板组件包括直立板、相对于所述直立板倾斜的倾斜板、连接所述直立板和所述倾斜板的分离架,所述倾斜板与所述混棉箱体之间形成进棉通道,所述直立板与所述混棉箱体之间形成出棉通道,所述分离架朝向所述混棉箱体的顶部方向凸出。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离架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连接于所述倾斜板的自由端且朝向所述直立板一侧倾斜,所述第二架体连接于所述混棉箱体,所述第二架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直立板的自由端,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架体倾斜。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架体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混棉箱体,并抵接于所述直立板。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板组件还包括管状的导棉管,所述导棉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棉口,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倾斜板与所述混棉箱体之间形成进棉通道,所述导棉管的管径自所述进棉口向所述进棉通道方向逐渐减小。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直立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混棉箱体,所述直立板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出棉通道的中心线方向相交。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混棉箱体的滤网架,所述滤网架呈弧形弯曲覆盖所述排尘口,所述滤网架配置有间隔分布的滤孔。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混棉箱体包括底板、环绕所述底板的侧板、连接于所述侧板并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的顶板及连接于所述顶板的排尘板,所述排尘板与所述侧板之间形成与所述排尘口连通的排尘通道,所述过滤组件连接所述侧板并罩设于所述排尘口。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混棉设备,包括机架、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供棉装置、出棉装置及如上所述的混棉除尘给棉装置,所述供棉装置与所述进棉口连通,所述出棉装置与所述出棉口连通。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混棉箱体内部的空间通过调节板组件分隔形成进棉通道和出棉通道,棉类原料在气压作用下沿进棉通道进入混棉空间并沿进棉通道向出棉通道方向扩散,其中,棉絮部分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到出棉通道,固体类的杂质沿过滤组件进入排尘口排出,实现棉絮的筛选和分离,筛选效率高。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混棉除尘给棉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混棉设备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混棉箱体10;进棉口11;出棉口12;排尘口13;进棉通道14;出棉通道15;底板16;侧板17;顶板18;排尘板19;排尘通道191;调节板组件 20;倾斜板21;直立板22;挡板221;滑动板222;分离架23;第一架体231;第二架体232;导棉管24;过滤组件30;供棉装置40;出棉装置50。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4.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连接”等指示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该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棉除尘给棉装置包括混棉箱体 10、调节板组件20和过滤组件30,混棉箱体10配置为板材合围连接形成的薄壁箱体型结构件,混棉箱体10的内部形成混棉空间,调节板组件20和过滤组件 30连接于混棉箱体10且位于混棉空间内。具体地,混棉箱体10配置有混棉空间、与所述混棉空间连通且间隔分布的进棉口11、出棉口12及排尘口13,所述进棉口11和出棉口12位于所述混棉箱体10的底部,所述排尘口位于所述混棉箱体10的顶部并与所述进棉口11相对设置。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中底部、顶部是混棉箱体10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相对位置。进棉口11连接至供棉装置40及供风装置,供棉装置40输出待筛选的棉原料,供风装置用于向进棉口11输入压力可调的高压气体,以使棉原料在气体作用下向混棉空间内输送。
28.可选地,所述混棉箱体10包括底板16、环绕所述底板16的侧板17、连接于所述侧板17并与所述底板16相对设置的顶板18及连接于所述顶板18的排尘板19,所述排尘板19与所述侧板17之间形成与所述排尘口13连通的排尘通道 191,所述过滤组件30连接所述侧板17并罩设于所述排尘口13。
29.底板16和侧板17构成桶形结构,其中,侧板17配置为圆管性结构,方形薄壁结构等。其中,侧板17的一侧局部凸出并与顶板18连接,以使顶板18与侧板17的端部之间形成排尘口13。顶板18的轮廓尺寸大于侧板17的端部轮廓尺寸,以使顶板18相对于侧板17的外周壁凸出,排尘板19连接于顶板18的边缘并向底板16方向凸出,以使排尘板19与侧板17之间形成排尘通道191。可选地,排尘板19平行于侧板17,以使杂质排出排尘口13后从排尘通道191排出,方便收集及汇聚。
30.过滤组件30连接于侧板17,并罩设于排尘口13,以避免棉絮、棉结等材料吹出,筛选效果好。其中,所述过滤组件30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混棉箱体10 的滤网架,所述滤网架配置有间隔分布的滤孔。过滤组件30配置滤孔,以适配不同筛选标准。过滤组件30与混棉箱体10可拆卸连接,以方便维护及更换。可选地,过滤组件30配置有弯曲的曲面,该曲面位于进棉通道14的延伸方向,以使棉原料所吹出的杂质逐渐冲击于过滤组件30并沿过滤组件30的曲面滚动,以进行筛选分离。
31.调节板组件20固连于所述混棉箱体10的底部并朝向顶部方向延伸,用于将所述进棉口11和所述出棉口12分隔开,所述调节板组件20与所述混棉箱体10 之间形成与所述进棉口11的进棉通道14以及与所述出棉口12连通的出棉通道15。进棉口11和出棉口12分别位于混棉箱体10的底部并且间隔设置,以扩大出棉口12与进棉口11之间的距离,增大棉原料的落点距离,提高筛选效率。调节板组件20连接于混棉箱体10,以将混棉空间分隔成不同的区域通道,以实现棉原料的筛选。其中,进棉通道14和出棉通道15在调节板组件20的顶部区域连通,棉原料在气压作用下沿进棉通道14流动并扩散,其中,重量相对轻的棉絮类吹佛至出棉通道15一侧,并在重力作用下缓慢跌落累积于出棉通道15内。重量相对重的棉壳、棉籽等杂质则在气压作用下沿进棉通道14朝向排尘口13 方向输出。其中,所述过滤组件30位于所述进棉通道14的延伸方向且覆盖所述排尘口13,从而将冲击于过滤组件30的杂质进一步分选,以避免棉结或大块的棉原料被当做杂质排出,提高筛选的可靠性。经过滤组件30分选
后的杂质排出混棉箱体10,筛选效果好。
32.混棉箱体10内部的空间通过调节板组件20分隔形成进棉通道14和出棉通道15,棉原料在气压作用下沿进棉通道14进入混棉空间并沿进棉通道14向出棉通道15方向扩散,其中,棉絮部分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到出棉通道15,固体类的杂质沿过滤组件30进入排尘口13排出,实现棉絮的筛选和分离,筛选效率高。
33.棉原料在气压作用下沿进棉通道14移动,并且,需要进行初步扩散,继而在进棉通道14与出棉通道15相通的混棉空间进行二次扩散分离。可选地,进棉通道14的孔径轮廓尺寸大于进棉口11的孔径轮廓尺寸。可选地,进棉通道14 在中心线方向上的孔径轮廓尺寸相同,以构成等径流通的通道。可选地,为进一步提高棉原料的离散效果,所述进棉通道14的截面尺寸自所述进棉口11向所述调节板组件20的自由端方向逐渐增大,以使进棉通道14在中心线方向构成逐渐扩大的喇叭形空间或梯形截面空间。棉原料由进棉口11进入相对较大的进棉通道14,以初步膨胀,并在沿进棉通道14移动过程中进一步离散膨胀,方便棉絮和杂质分离及筛选。
34.如图1和图2所示,调节板组件20用于调节棉原料的流通方向及实现棉原料的离散分离方向,其中,所述调节板组件20包括直立板22、相对于所述直立板22倾斜的倾斜板21、连接所述直立板22和所述倾斜板21的分离架23,所述倾斜板21与所述混棉箱体10之间形成进棉通道14。倾斜板21固定连接于混棉箱体10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以使倾斜板21与混棉箱体10正对的侧壁之间构成进棉通道14。进棉通道14随着倾斜板21的倾斜角度调整以调节进棉通道14的截面尺寸的变化趋势,以适配不同品质的棉原料,提高混棉除尘给棉装置的使用灵活性。可选地,调节板组件20的高度尺寸小于混棉箱体10内高度尺寸的一半。
35.所述直立板22与所述混棉箱体10之间形成出棉通道15,其中,直立板22 固定连接于混棉箱体10相对设置的两侧板17,以使直立板22与混棉箱体10正对的侧板17之间构成出棉通道15。直立板22无需引导筛选后棉絮移动,其设置方式灵活。如,直立板22相对于混棉箱体10的侧板17倾斜或平行,通过调节直立板22与混棉箱体10的相对侧板17之间的间距以调节出棉通道15的体积,该体积用于收纳棉絮。其中,当直立板22平行于相对的侧板17时,出棉通道15各个截面的孔轮廓尺寸相同,方便计算和统计棉絮量。可选地,所述直立板22滑动连接于所述混棉箱体10,所述直立板22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出棉通道 15的中心线方向相交。直立板22包括挡板221和固定于挡板221的滑动板222,滑动板222设置有长槽孔。滑动板222通过与混棉箱体10滑动连接,以方便调节挡板221与混棉箱体10的相对侧壁之间的间距。
36.进一步地,混棉除尘给棉装置还包括检测传感器,该检测传感器朝向出棉通道15。当出棉通道15内的棉絮量达到预设量,则出棉口12开启,以将出棉通道15内的棉絮定量输出。可选地,检测传感器配置配红外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等。
37.为了保证出棉通道15与进棉通道14之间具有适宜的间距,其中,直立板 22与倾斜板21之间通过分离架23连接,以调节两者的间距,所述分离架23朝向所述混棉箱体10的顶部方向凸出,以调节出棉通道15与进棉通道14之间过渡连接的范围,提高棉絮与杂质分离的效果。其中,分离架23可配置为整体结构,如,分离架23配置为弧形曲面结构,多边弯折形成的多面体结构等。
38.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分离架23由多部分组合而成,以方便分离架23局部位置及
尺寸的调整。其中,所述分离架23包括第一架体231和第二架体232,第一架体231和第二架体232均为薄壁结构件。所述第一架体231连接于所述倾斜板21的自由端且朝向所述直立板22一侧倾斜,第一架体231自倾斜板21的末端倾斜延伸,从而使棉絮在倾斜板21的末端分离。并且,棉絮在倾斜板21 的末端膨胀,方便棉絮在倾斜板21的输出端自由落体。
39.所述第二架体232连接于所述混棉箱体10,所述第二架体2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直立板22的自由端,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架体231倾斜。第二架体232 相对于直立板22及第一架体231倾斜,以减小第一架体231的倾斜长度,并引导棉絮落入到出棉通道15内。第一架体231和第二架体232倾斜相交,并连接倾斜板21和直立板22,方便调节进棉通道14和出棉通道15的距离。直立板22 沿混棉箱体10滑动,以调节出棉通道15的尺寸。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架体232 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混棉箱体10,并抵接于所述直立板22,以提高第二架体232 与直立板22之间位置调节的便捷性。可选地,第二架体232枢接连接于混棉箱体10,其中,第二架体232的第一端抵接于第一架体231,另一端抵接于直立板 22。可选地,第二架体232枢接连接于混棉箱体10或第一架体231,第二架体 232的自由端抵接于直立板22。
40.倾斜板21用于调节进棉通道14的尺寸以及棉原料的离散效果,为进一步调节棉原料的离散效果。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板组件20还包括管状的导棉管 24,所述导棉管2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棉口1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倾斜板21 与所述混棉箱体10之间形成进棉通道14,所述导棉管24的管径自所述进棉口 11向所述进棉通道14方向逐渐减小。
41.导棉管24呈喇叭管结构,导棉管24中大孔径的一端连接至进棉口11,导棉管24中小孔径的一端连接至进棉通道14的小空间一端。棉原料沿导棉管24 压缩进入到进棉通道14,继而在进棉通道14内进一步提高棉原料的离散性能,方便棉原料中杂质的分离以及棉絮的细化。进一步地,进棉口11的中心线与进棉通道14的中心线方向相对倾斜,导棉管24配置为弯曲结构,以连接进棉口 11和进棉通道14,方便调节进棉口11的设置位置。例如,进棉口11设置于混棉箱体10的侧壁处。可选地,混棉除尘给棉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混棉箱体10的气压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进棉通道14的压力。
42.如图1和图2所示,将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混棉除尘给棉装置应用于混棉设备,以提高混棉设备的加工质量。其中,混棉设备包括机架、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供棉装置40、出棉装置50及如上所述的混棉除尘给棉装置,所述供棉装置40 与所述进棉口11连通,所述出棉装置50与所述出棉口12连通。供棉装置40向混棉除尘给棉装置输送棉原料,出棉装置50用于将混棉除尘给棉装置筛选后的棉絮进行下一步加工,提高混棉设备的加工质量。
43.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改、等同替换、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换只要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本技术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一些术语并不是限制,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