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透镜和线条灯。
背景技术:2.当前市面上大多数的线条灯(线性灯)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光学效果,大多会使用到光学(塑料)透镜,该种塑料透镜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及组装难度,一般会采用挤塑(挤出)的工艺做法。但现在的挤塑(挤出)透镜没有防眩光效果,所以许多线性灯生产商需要另设外置机构,如隔栅、遮光结构等,来达到降低眩光指数的目的。
3.当前线条灯因为使用线性发光的led灯条,其光源容易造成光斑有局部黄斑的问题,所以挤塑透镜的表面一般会加入雾化纹,此雾化纹虽然改善了黄斑问题,但也造成了出射光线较多方向的结果,进而增加了眩光的问题。
4.因此亟需一种光学透镜和线条灯,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透镜和线条灯,能够通过光学透镜的自身结构降低眩光指数,无须另设防眩光结构,降低开发和生产成本。
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光学透镜,采用挤塑成型工艺制成,所述光学透镜包括:
8.中心透镜部,所述中心透镜部的底部设有第一入射面,所述中心透镜部背离所述第一入射面的顶面设置为出射面;
9.至少一个侧向透镜部,设于所述中心透镜部的侧面,所述中心透镜部与所述侧向透镜部围设形成位于所述中心透镜部的下侧的入射槽,所述侧向透镜部于所述入射槽中朝向所述入射槽的一侧设有第二入射面;以及
10.至少一个反光部,设于所述侧向透镜部和/或所述侧向透镜部的外侧,至少一个所述反光部朝向所述侧向透镜部的一侧设有反光面,所述反光面能够反射从所述入射槽射出的光线。
11.作为光学透镜的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反光面上设有反光电镀层;或者
12.所述反光面上设有反光膜;或者
13.所述反光面上设有反射漆。
14.作为光学透镜的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反光部采用白色反光材质挤塑成型制成。
15.作为光学透镜的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入射面设置为磨砂面。
16.作为光学透镜的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反光部设置为阶梯状结构,所述反光面包括自上而下分布的第一反光面和第二反光面,经所述第二入射面穿过所述侧向透镜部的光线能够经所述第一反光面和所述第二反光面反射后射出。
17.作为光学透镜的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侧向透镜部与所述反光部均对应设置
有两组,两组所述侧向透镜部与所述反光部对称设置于所述中心透镜部的两侧。
18.作为光学透镜的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反光部与其对应的所述侧向透镜部呈夹角设置,且所述反光部与其对应的所述侧向透镜部之间的夹角为30
°
至90
°
。
19.作为光学透镜的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光学透镜还包括:
20.结构平台部,与所述反光部的另一端连接,用于与外部的构件装配固定。
21.作为光学透镜的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光学透镜还包括:
22.卡勾部,设于所述结构平台部上,用于与外部的构件卡接。
23.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线条灯,包括光源元件以及如上所述的光学透镜,所述光源元件设于所述入射槽内或设于所述入射槽的下方。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学透镜可供光源元件发出的入射光从入射槽射入,入射光的一部分经由第一入射面射入中心透镜部,然后经由出射面射出,中心透镜部能够精准控制该部分的入射光沿近乎平行的方向射出;入射光的另一部分经由侧面的第二入射面穿过侧向透镜部,然后被朝向侧向透镜部的反光面反射,或者入射光的另一部分直接射至反光面后被反射,最终均沿近乎平行于前部分入射光的射出路径射出,以此抑制该部分的入射光朝大角度的侧向射出,从而抑制眩光,降低眩光指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学透镜能够通过光学透镜的自身结构降低眩光指数,无须另设防眩光结构,降低开发和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学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学透镜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学透镜中的光路示意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光学透镜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光学透镜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光学透镜中的光路示意图。
33.图中:
34.1、中心透镜部;11、第一入射面;12、出射面;2、侧向透镜部;21、第二入射面;3、反光部;31、反光面;311、第一反光面;312、第二反光面;4、结构平台部;5、卡勾部;6、入射槽;7、透射槽;8、辅助反光部;81、辅助反光面;100、光源元件;200、整光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
型保护的范围。
36.实施例一:
37.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透镜,采用挤塑成型工艺制成,光学透镜包括中心透镜部1、至少一个侧向透镜部2和至少一个反光部3。中心透镜部1的底部设有第一入射面11,中心透镜部1背离第一入射面11的顶面设置为出射面12;侧向透镜部2设于中心透镜部1的侧面,中心透镜部1与侧向透镜部2围设形成入射槽6,入射槽6位于中心透镜部1的下侧,侧向透镜部2于入射槽6中朝向入射槽6的一侧设有第二入射面21;反光部3设于中心透镜部和/或侧向透镜部2的外侧,至少一个反光部3朝向侧向透镜部2的一侧设有反光面31,反光面31能够反射从入射槽6射出的光线。
38.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透镜可供光源元件100发出的入射光从入射槽6射入,入射光的一部分经由第一入射面11射入中心透镜部1,然后经由出射面12射出,中心透镜部1能够精准控制该部分的入射光沿近乎平行的方向射出;入射光的另一部分经由侧面的第二入射面21穿过侧向透镜部2,然后被朝向侧向透镜部2的反光面31反射,或者入射光的另一部分直接射至反光面31后被反射,最终均沿近乎平行于前部分入射光的射出路径射出,以此抑制该部分的入射光朝大角度的侧向射出,从而抑制眩光,降低眩光指数。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透镜能够通过光学透镜的自身结构降低眩光指数,无须另设防眩光结构,降低开发和生产成本。
39.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侧向透镜部2分别设于中心透镜部1的两侧的下方,与中心透镜部1构成半环状结构,入射槽6设于该半环状结构中,光源元件100发出的光线一部分从上方穿过中心透镜部1后射出,另一部分经由侧面的第二入射面21穿过侧向透镜部2,然后被朝向侧向透镜部2的反光面31反射。在其它实施例中,侧向透镜部2也可以与中心透镜部1设于同一高度,光源元件100发出的光线一部分从侧面射至反光面31后,反射光线经由侧向透镜部2射出。
40.在本实施例中,侧向透镜部2与中心透镜部1连接,反光部3的一端与侧向透镜部2一一对应连接,且反光部3设于侧向透镜部2背离中心透镜部1的侧面。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侧向透镜部2与中心透镜部1也可以分体设置,反光部3可以设置为多个,其中一部分反光部3设置于侧向透镜部2的外侧,另一部分反光部3设置于中心透镜部1与侧向透镜部2之间。
41.可选的,反光部3设置为斜坡状结构,反光部3与其对应的侧向透镜部2呈夹角设置,且反光部3与其对应的侧向透镜部2之间的夹角为30
°
至90
°
。
42.可选的,反光面31上设有反光电镀层,用于提高反光面31的反光率,改善防眩光的效果。
43.可选的,反光面31上设有不透明的反光膜,有助于提高反光面31的反光率,改善防眩光的效果。
44.可选的,反光面31上涂有有色的反光漆,有助于提高反光面31的反光率,改善防眩光的效果。
45.可选的,反光部3也可以采用白色反光材质挤塑成型制成,由于以白色反光材质制成的反光部3的表面并非完美反光面31,因此能够起到与磨砂表面相近的将光线均匀化的效果,在光学透镜应用于线条灯时能有效解决黄斑问题,同时直接遮挡可能从反光部3穿过
而造成眩光的大角度光线。
46.可选的,中心透镜部1设置为双凸透镜结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中心透镜部1也可以设置为单凸透镜或者其它结构。
47.可选的,第二入射面21设置为磨砂面,以提高对光线的均化效果,减轻光学透镜应用于线条灯时的黄斑问题。
48.在本实施例中,侧向透镜部2与反光部3均对应设置有两组,两组侧向透镜部2与反光部3对称设置于中心透镜部1的两侧,每个反光部3上均设有反光面31。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其中一侧的反光部3上设置反光面31,以精准控制防眩光的有效角度和方向。
49.可选的,如图1所示,光学透镜设置为长条状结构。
50.可选的,光学透镜还包括结构平台部4,结构平台部4与反光部3的另一端连接,用于与外部的构件搭接、装配和固定。
51.可选的,光学透镜还包括卡勾部5,设于结构平台部4上,用于与外部的构件卡接。
52.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线条灯,包括光源元件100以及上述的光学透镜,光源元件100设于入射槽6内或设于入射槽6的下方。
53.可选的,光源元件100采用发光二极管。
54.可选的,线条灯还包括整光透镜200,整光透镜200设于中心透镜部1的出射面12的上方,用于控制出射光的散射方向。
55.实施例二:
56.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光学透镜,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反光部3设置为阶梯状结构,反光面31包括自上而下分布的第一反光面311和第二反光面312,经第二入射面21穿过侧向透镜部2的光线能够经第一反光面311和第二反光面312反射后射出。
57.实施例三:
58.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光学透镜,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光学透镜中心透镜部1设置为非对称结构,且仅在中心透镜部1的其中一侧设置侧向透镜部2和反光部3,经中心透镜部1射出的光线及经反光部3射出的光线均与光学透镜的正对方向呈夹角射出。
59.实施例四:
60.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光学透镜,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61.侧向透镜部2的上设有开口朝上的透射槽7,透射槽的开口端设有辅助反光部8,辅助反光部8朝向透射槽7的侧面上设有辅助反光面81。从光源元件100射出的光线从内侧经过侧向透镜部2穿入透射槽7后,经辅助反光面81的反射后再次射入侧向透镜部2,并从侧向透镜部2的外侧射出,射出的光线经反光面31反射后射出,同样能够起到抑制眩光的作用。
62.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