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具有螺旋导流部的鳍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具有螺旋导流部的鳍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具有螺旋导流部的鳍片装置,尤指一种兼具螺旋流动使冷媒交替接触通道内表面提高热传递、螺旋流动使冷媒冲击通道内表面提高热传递、易于装设,及可实施于现有装置相当方便的具有螺旋导流部的鳍片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设于冷冻装置(图中未示)内的辐射状鳍片部(通常设置数个),如图4b所示,其包括:
3.一本体部71a,具有一冷媒通道711及一通道内表面712,该通道内表面712位于该冷媒通道711内。
4.一上表面部71b,位于该本体部71a上,且位于该冷媒通道711上方。
5.一下表面部71c,位于该本体部71a上。
6.一对固定部71d,位于该本体部71a的两侧,且介于该上表面部71b与该下表面部71c之间,该对固定部71d用以将该辐射状鳍片部对外固定。
7.数个鳍片部71e,分别由该本体部71a的该下表面部71c以下,向外延伸出,该每一鳍片部71e均呈向下倾斜状。
8.借此,当该冷媒通道711用以流通一冷媒81,该冷媒81于该冷媒通道711内呈直线流动。
9.现有结构产生下列问题:
10.[1]直线流动使冷媒热传递降低。该冷媒通道711呈「直线」流道,使得该冷媒81流过时,顶多形成一中央流81a与至少一外围流81b(如图6b所示),且因为在直线流道内直线流动,所以接触该通道内表面712的始终以该至少一外围流81b居多,该中央流81a较少,造成热传递降低。
[0011]
[2]冷媒无法冲击通道内表面无法提高热传递。该冷媒通道711呈「直线」样态,使得该冷媒81亦呈直线流动(如图7b所示),无法对该通道内表面712产生冲击力,也就无法提高热传递。


技术实现要素:

[0012]
为解决现有结构直线流动使冷媒热传递降低,冷媒无法冲击通道内表面无法提高热传递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螺旋导流部的鳍片装置,其兼具螺旋流动使冷媒交替接触通道内表面提高热传递、螺旋流动使冷媒冲击通道内表面提高热传递、易于装设,及可实施于现有装置相当方便的优点。
[0013]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4]
一种具有螺旋导流部的鳍片装置,其包括:
[0015]
一本体部,具有一冷媒通道,该冷媒通道具有一通道内表面;
[0016]
一上表面部,位于该本体部上,且位于该冷媒通道上方;
[0017]
一下表面部,位于该本体部上;
[0018]
一对固定部,位于该本体部的两侧,且介于该上表面部与该下表面部之间,该对固定部用以将该鳍片装置对外固定;
[0019]
数个鳍片部,分别由该本体部的该下表面部以下,向外延伸出,该每一鳍片部均呈向下倾斜状;及
[0020]
一螺旋导流部,穿设于该冷媒通道内,该螺旋导流部呈连续扭曲前进状的片体,用以将该冷媒通道区隔成一第一螺旋导流通道及一第二螺旋导流通道;
[0021]
借此,当该冷媒通道用以流通一冷媒,该数个鳍片部用以使该鳍片装置的热传递较平均;又,该第一螺旋导流通道及该第二螺旋导流通道内的该冷媒分别呈螺旋状流动前进,用以提高该冷媒通道的热传递。
[002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兼具螺旋流动使冷媒交替接触通道内表面提高热传递、螺旋流动使冷媒冲击通道内表面提高热传递、易于装设,及可实施于现有装置相当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0025]
图2是图1组合后的局部剖视图。
[0026]
图3a是图2的ⅲa
‑ⅲ
a位置示意图。
[0027]
图3b是图2的ⅲb
‑ⅲ
b位置示意图。
[0028]
图3c是图2的ⅲc
‑ⅲ
c位置示意图。
[0029]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0030]
图4b是现有结构的剖视图。
[0031]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导流部的导流示意图。
[0032]
图6a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角度示意图。
[0033]
图6b是现有结构的其他角度的中央流与外围流示意图。
[0034]
图7a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状流动的简单示意图。
[0035]
图7b是现有结构的直线流动的简单示意图。
[0036]
图中标号说明:
[0037]
1a、71a本体部
ꢀꢀꢀꢀꢀꢀꢀꢀꢀꢀꢀ
1b、71b上表面部
[0038]
1c、71c下表面部
ꢀꢀꢀꢀꢀꢀꢀꢀꢀ
1d、71d固定部
[0039]
1e、71e鳍片部
ꢀꢀꢀꢀꢀꢀꢀꢀꢀꢀꢀ
1f螺旋导流部
[0040]
1g、71g上隔开部
ꢀꢀꢀꢀꢀꢀꢀꢀꢀ
11、711冷媒通道
[0041]
111、712通道内表面
ꢀꢀꢀꢀꢀꢀ
11a第一螺旋导流通道
[0042]
11b第二螺旋导流通道
ꢀꢀꢀꢀ
81、91冷媒
[0043]
81a中央流
ꢀꢀꢀꢀꢀꢀꢀꢀꢀꢀꢀꢀꢀꢀ
81b外围流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参阅图1、图2、图3a、图3b、图3c及图4a,本实用新型为一具有螺旋导流部的鳍片装
置,其包括:
[0045]
一本体部1a,具有一冷媒通道11,该冷媒通道11具有一通道内表面111。
[0046]
一上表面部1b,位于该本体部1a上,且位于该冷媒通道11上方。
[0047]
一下表面部1c,位于该本体部1a上。
[0048]
一对固定部1d,位于该本体部1a的两侧,且介于该上表面部1b与该下表面部1c之间,该对固定部1d用以将该鳍片装置对外固定。
[0049]
数个鳍片部1e,分别由该本体部1a的该下表面部1c以下,向外延伸出,该每一鳍片部1e均呈向下倾斜状;及
[0050]
一螺旋导流部1f,穿设于该冷媒通道11内,该螺旋导流部1f呈连续扭曲前进状的片体,用以将该冷媒通道11区隔成一第一螺旋导流通道11a及一第二螺旋导流通道11b。
[0051]
借此,当该冷媒通道11用以流通一冷媒91(如图5及图6a所示),该数个鳍片部1e用以使该鳍片装置的热传递较平均;又,该第一螺旋导流通道11a及该第二螺旋导流通道11b内的该冷媒91分别呈螺旋状流动前进,用以提高该冷媒通道11的热传递。
[0052]
实务上,该螺旋导流部1f固定于该通道内表面111,而可提高螺旋导流效果。
[0053]
该鳍片装置于实际装设时,设数个(图面未示,合先陈明)。
[0054]
该鳍片装置可再包括(如图1所示):
[0055]
一上隔开部1g,设于该上表面部1b上,用以减少该上表面部1b的热传递。
[0056]
当本实用新型于实际应用时,该每一鳍片部1e呈向下倾斜状,而有利于热传递过程产生的冰霜排出,尤其在除霜时,可使得残留冰霜等较易掉落(此部分为现有技术,恕不赘述)。
[0057]
又,该数个鳍片部1e分别由该本体部1a的该下表面部1c以下,向外延伸出,且该每一鳍片部1e均呈向下倾斜状。该上表面部1b上方未设任何该鳍片部1e,亦即,除为减少热传递效应的因素外(设置该上隔开部1g),可将该上表面部1b与外界的空间缩至最小。有效节省装设空间。
[0058]
在此要特别强调的部分是,现有鳍片装置(如图4b、图6b及图7b所示),固然具有该冷媒通道711而可供该冷媒81流过。但是,该冷媒通道711呈「直线」流道,使得该冷媒81流过时,顶多可分为该中央流81a与该外围流81b(如图6b所示),该中央流81a略快,而该外围流81b略慢,且因为在直线流道内直线流动,所以接触该通道内表面712的始终以该外围流81b居多,该中央流81a较少,造成热传递效果不佳。基于这部分,本实用新型设置该螺旋导流部1f将该冷媒通道11分隔成该第一螺旋导流通道11a及该第二螺旋导流通道11b,尤其是,该螺旋导流部1f呈连续扭曲前进状的片体,亦即,该第一螺旋导流通道11a与该第二螺旋导流通道11b于该冷媒通道11内,都是呈现「螺旋分布」样态。
[0059]
这样的设计,达成两个要点:
[0060]
[a]冷媒螺旋流动交替接触该通道内表面。该冷媒91流入该冷媒通道11后,实际上是分别流入该第一螺旋导流通道11a与该第二螺旋导流通道11b,而呈现螺旋流动样态(如图5、图6a及图7a所示),不再是直线流动,而是会不停的变换流动的位置,举例来讲就是可使中央位置的该冷媒91与外围位置的该冷媒91不停的交替接触该通道内表面111,借此,可使外围位置的冷媒91与中央位置的冷媒91,在该通道内表面111,甚至是该螺旋导流部1f之间,不停的交替流动,加速热传递。
[0061]
[b]螺旋流动产生冲击力提高热传递。再者,螺旋流动可产生「冲击力」,亦即,该冷媒91不止是流过该通道内表面111,更是对该通道内表面111产生「冲击」,可提高热传递。
[0062]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功效如下所述:
[0063]
[1]螺旋流动使冷媒接触通道内表面的机率提高。由于本案具有独特的螺旋导流部,可使得冷媒于该冷媒通道内一分为二,而分别于该第一螺旋导流通道与该第二螺旋导流通道内呈现螺旋前进的流动样态,进而可使该冷媒接触该通道内表面的不同位置(呈现螺旋前进);借此,可解决现有装置的冷媒主要集中于中央位置流动的问题,因此,本案的螺旋流动使冷媒接触通道内表面的机率提高,进而提高热传递效率。
[0064]
[2]螺旋流动使冷媒冲击通道内表面提高热传递效率。由于冷媒属于流体,具有黏性与惯性力,在螺旋流动时较有朝通道内表面冲击倾向,使得该冷媒不止是流动接触该通道内表面,更是对该通道内表面产生「类似冲击」的效果,可提高热传递效率。故,螺旋流动使冷媒冲击通道内表面提高热传递。
[0065]
[3]易于装设。本实用新型只是于该冷媒通道内设置该螺旋导流部,便可达成将单一冷媒通道区分成两个螺旋导流通道。故,易于装设。
[0066]
[4]可实施于现有装置相当方便。现有鳍片装置,只要有冷媒通道的设计,均可直接插设本实用新型的该螺旋导流部即可,不需整组冷冻装置都换掉。故,可实施于现有装置相当方便。
[006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