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余热利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炉底清灰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2.锅炉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锅的原义是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是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
3.现有的锅炉是在锅炉的外侧设置有热交换装置,将余热吸收转换,从而完成对锅炉余热进行利用,但是这样造成余热利用率较低,且实现的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炉底清灰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锅炉的外侧设置有热交换装置,将余热吸收转换,从而完成对锅炉余热进行利用,但是这样造成余热利用率较低,且实现的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炉底清灰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热交换箱,所述热交换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叶片,所述热交换箱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多组螺旋过渡管,且螺旋过渡管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进水管与出水管,所述螺旋过渡管的顶部外侧与第一转轴一端外侧皆通过传动机构相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将锅炉气体导入至热交换箱中,经过叶片,使其发生旋转,并将第一转轴带动旋转,再利用传动机构的作用,将多组螺旋过渡管带动旋转,使其内部水产生晃动,并利用热传递效应,大大提高热转换效率,进而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且不需要使用其它驱动设备,进而具有节能环保效果。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转轴、第一蜗轮蜗杆与第二蜗轮蜗杆,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分别通过第一蜗轮蜗杆、第二蜗轮蜗杆与第一转轴、螺旋过渡管一端相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转轴、第一蜗轮蜗杆与第二蜗轮蜗杆作为传动,大大提高了传递效率。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旋过渡管与进水管、出水管之间皆设置有旋转接头。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旋转接头的作用,便于使得螺旋过渡管发生旋转时,与进水管、出水管之间互不干涉。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交换箱的内部均匀分布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外侧均匀排列与多组活性炭吸附板。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活性炭吸附板的作用,不停的对气体内部的危害成分进行吸收过滤,从而实现了对锅炉气体进行初步净化效果,为后续净化气体提高效率。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交换箱的一端设置有多组进气管,且进气管的进气口与叶片相互配合,所述热交换箱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管。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进气管的作用,便于使得气体直接拍打在叶片上,使其发生旋转,便于为设备提供动力,再利用出气管的作用,便于将经处理后的气体排入至下一级处理设备中。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锅炉气体导入至热交换箱中,经过叶片,使其发生旋转,并将第一转轴带动旋转,再利用传动机构的作用,将多组螺旋过渡管带动旋转,使其内部水产生晃动,并利用热传递效应,大大提高热转换效率,进而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且不需要使用其它驱动设备,进而具有节能环保效果;这一过程中,再利用多组活性炭吸附板的作用,不停的对气体内部的危害成分进行吸收过滤,从而实现了对锅炉气体进行初步净化效果,为后续净化气体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切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
19.图中:1、热交换箱;2、进气管;3、第一蜗轮蜗杆;4、第一转轴;5、叶片;6、第二转轴;7、进水管;8、螺旋过渡管;9、出水管;10、第二蜗轮蜗杆;11、出气管;12、旋转接头;13、第三转轴;14、活性炭吸附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22.一种便于炉底清灰的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热交换箱1,热交换箱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轴4,且第一转轴4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叶片5,热交换箱1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多组螺旋过渡管8,且螺旋过渡管8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进水管7与出水管9,螺旋过渡管8的顶部外侧与第一转轴4一端外侧皆通过传动机构相连接,利用将锅炉气体导入至热交换箱1中,经过叶片5,使其发生旋转,并将第一转轴4带动旋转,再利用传动机构的作用,将多组螺旋过渡管8带动旋转,使其内部水产生晃动,并利用热传递效应,大大提高热转换效率,进而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且不需要使用其它驱动设备,进而具有节能环保效果。
23.请参阅图1与图3,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转轴6、第一蜗轮蜗杆3与第二蜗轮蜗杆10,第二转轴6的外侧分别通过第一蜗轮蜗杆3、第二蜗轮蜗杆10与第一转轴4、螺旋过渡管8一端相连接,利用第二转轴6、第一蜗轮蜗杆3与第二蜗轮蜗杆10作为传动,大大提高了传递效率。
24.请参阅图1,螺旋过渡管8与进水管7、出水管9之间皆设置有旋转接头12,利用旋转接头12的作用,便于使得螺旋过渡管8发生旋转时,与进水管7、出水管9之间互不干涉。
25.请参阅图2,热交换箱1的内部均匀分布有第三转轴13,第三转轴13的外侧均匀排
列与多组活性炭吸附板14,利用活性炭吸附板14的作用,不停的对气体内部的危害成分进行吸收过滤,从而实现了对锅炉气体进行初步净化效果,为后续净化气体提高效率。
26.请参阅图1,热交换箱1的一端设置有多组进气管2,且进气管2的进气口与叶片5相互配合,利用进气管2的作用,便于使得气体直接拍打在叶片5上,使其发生旋转,便于为设备提供动力,热交换箱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管11,利用出气管11的作用,便于将经处理后的气体排入至下一级处理设备中。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锅炉气体沿着进气管2快速进入至热交换箱1中,最后由出气管11流出,这一过程中,利用多组活性炭吸附板14的作用,不停的对气体内部的危害成分进行吸收过滤,从而实现了对锅炉气体进行初步净化效果,为后续净化气体提高效率;且气体不停的拍打叶片5,使其旋转,从而将第一转轴4及第一蜗轮蜗杆3带动旋转,及带动第二转轴6旋转,再通过第二蜗轮蜗杆10的作用,并配合旋转接头12的作用,将螺旋过渡管8带动旋转,及当水沿着进水管7进入至螺旋过渡管8中,再由出水管9排出,这一过程中,螺旋过渡管8不停的旋转,其内部水不停的晃动,使得温度较低的水不停地与管壁接触,在利用热传递效应,大大提高热转换效率,进而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