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盖板组件和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2.相关技术中,冰箱化霜时,热空气进入盖板组件内。盖板组件内未设置有导流结构,这样,热空气上浮,大部分热空气从上层风口进入上层的冷冻室内,使得上层冷冻室内温度急剧升高,影响食材的保鲜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盖板组件。
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盖板组件,用于制冷设备,盖板组件包括:盖板,盖板包括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盖板内设置有风道,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均与风道相连通;导流部,设于盖板,且位于风道内;其中,导流部用于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将进风口进入风道的气流,向进风口的下方导流。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盖板组件包括盖板和导流部,盖板内设置有风道,且盖板的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均与风道相连通,导流部设于盖板,且导流部位于风道内。
8.具体地,制冷设备化霜时,热空气上浮通过进风口流入盖板的风道内,而后在导流部的作用下,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向进风口的下方流动。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盖板组件,本技术的导流部改变且延长了热空气在风道内的流动路径,使得热空气由风道的底部流向风道的顶部。该设置增大了热空气流向出风口的风阻,从而能够减少通过多个出风口流入制冷设备的储物室(如,冷冻室)的热风量,降低热空气对储物室内温升的影响,进而降低对储物室内食材的保鲜效果的影响。
9.可以理解的是,制冷设备包括多个储物室,每个储物室与至少一个出风口相连通。热空气由风道的底部流向风道的顶部,在热空气流动的过程中,热空气会通过多个出风口进入多个储物室内。也就是说,起到分散热空气的作用,以保证进入到多个储物室的热空气的均衡性,避免因热空气上浮并集中于顶层的储物室,而导致加剧顶层储物室温升的情况发生。有利于弱化热空气对食材的保鲜效果的影响。
10.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盖板组件,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导流部包括: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均位于进风口的周侧,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之间合围出导流通道,进风口为导流通道的进风端;其中,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进风口位于导流通道的出风端的上方。
12.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部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
板均位于进风口的周侧,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之间合围出导流通道。即,导流通道与进风口相连通,以保证由进风口进入到壳体的内热空气可在导流部的作用下,被有效导流至进风口的下方。
13.也就是说,通过合理设置进风口、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配合结构,使得进风口为导流通道的进风端,这样,可保证由进风口流入风道内的热空气均可被导流部有效导流。该设置合理利用了盖板的现有结构,减少了导流部的材料投入,在保证导流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的同时,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14.另外,进风口位于导流通道的出风端的上方,即,导流通道向下出风,该设置可避免积水的情况发生,可保证导流部处的冷凝水会顺着导流通道的壁面流出,可满足出风的湿度要求,降低结霜发生的概率。
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均为蜗壳状结构。
16.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结构,使得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均为蜗壳状结构。这样,由进风口流入风道的热空气会聚集在导流通道内,当导流通道内的热空气的量饱和后,会沿着导流通道流动至出风端,而后排出导流通道。
17.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均为蜗壳状结构,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导流部的出风端朝下设置,利用热空气上浮原理,将热空气收集在导流部内。使得少量热空气通过导流部的出风端,流向盖板的出风口,进而减少通过多个出风口流入制冷设备的储物室(如,冷冻室)的热风量,降低热空气对储物室内温升的影响,进而降低对储物室内食材的保鲜效果的影响。
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多个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其中,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导流通道的出风端位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且第一出风口位第二出风口的上方。
19.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即,通过对多个出风口进行划分,以使出风口包括两种类型的出风口。其中,导流通道的出风端位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也就是说,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多个出风口的一部分位于导流通道的出风端的上方,多个出风口的另一部分位于导流通道的出风端的下方。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将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分隔开。
20.由导流通道的出风端排出的热空气的一部分被导流至第二出风口处,并经过第二出风口进入到制冷设备的储物室内。热空气的另一部分上浮至第一出风口处,并经过第一出风口进入到制冷设备的储物室内。
21.该设置起到分散热空气的作用,以保证进入到多个储物室的热空气的均衡性,避免热空气上浮集中进入到位于顶层的储物室,而导致加剧顶层储物室温升的情况发生。有利于弱化热空气对食材的保鲜效果的影响。
2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出风口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导流板背离第二导流板的一侧,多个第一出风口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导流板背离第一导流板的一侧。
23.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通过合理设置多个第一出风口、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配合结构,使得多个第一出风口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导流板背离第二导流板的一侧,多个第一出风口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导流板背离第一导流板的一侧。也即,
多个第一出风口位于导流通道的两侧。以增大多个第一出风口的出风面积,丰富多个第一出风口的出风角度,进而可保证向储物室内送气的均衡性及一致性,有利于提升制冷设备的换热效率。
24.同时,制冷设备化霜时,该设置亦可起到分散热空气的作用,以保证进入到多个储物室的热空气的均衡性,避免热空气上浮集中进入到位于顶层的储物室,而导致加剧顶层储物室温升的情况发生。
2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出风口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导流板背离第二导流板的一侧,多个第二出风口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导流板背离第一导流板的一侧。
26.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通过合理设置多个第二出风口、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配合结构,使得多个第二出风口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导流板背离第二导流板的一侧,多个第二出风口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导流板背离第一导流板的一侧。也即,多个第二出风口位于导流通道的两侧。以增大多个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面积,丰富多个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进而可保证向储物室内送气的均衡性及一致性,有利于提升制冷设备的换热效率。
27.同时,制冷设备化霜时,该设置亦可起到分散热空气的作用,以保证进入到多个储物室的热空气的均衡性,避免热空气上浮集中进入到位于顶层的储物室,而导致加剧顶层储物室温升的情况发生。
2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的数量大于第二出风口的数量。
29.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第一出风口的数量和第二出风口的数量的关系,使得第一出风口的数量大于第二出风口的数量。由于第二出风口的数量较少,故而通过第二出风口流向储物室的热空气的量较小,另外大部分热空气会上浮至上方的第一出风口。也即,大部分热空气先向下再向上流动,该设置改变且延长了大部分热空气在风道内的流动路径,使得热空气由风道的底部流向风道的顶部,有利于增大热空气流向出风口的风阻,从而能够减少通过多个出风口流入制冷设备的储物室(如,冷冻室)的热风量。
3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导流通道的出风端位于盖板的中部和盖板的底部之间。
31.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导流通道的出风端和盖板的配合结构,使得导流通道的出风端位于盖板的中部和盖板的底部之间,即,导流通道的出风端位于盖板的中下部。这样,延长了热空气流向出风口处的流动路径,使得热空气由风道的底部流向风道的顶部,有利于增大热空气流向出风口的风阻,从而能够减少通过多个出风口流入制冷设备的储物室(如,冷冻室)的热风量。
3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导流通道的出风端为扩口结构。
33.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导流通道的结构,使得导流通道的出风端为扩口结构,这样,有利于增大出风端的出风面积,利于气流的扩散,可保证由导流通道流出的气流向四周扩散的有效性及可行性,进而可保证气流从不同角度进入储物室,有利于提升储物室制冷的均衡性及一致性。
34.另外,导流通道的出风端为扩口结构,利于热空气的扩散,避免热空气集中,有利于增大风阻,从而能够减少通过多个出风口流入制冷设备的储物室(如,冷冻室)的热风量。
35.可以理解的是,扩口结构指的是沿进风口至导流通道的出风端的方向,出风端处的过流截面面积逐渐增大。如,出风端呈喇叭状。
3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盖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一板体包括进风口;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相连接,第二板体包括多个出风口,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合围出风道;其中,导流部设于第二板体,且导流部与第一板体相抵接。
37.在该技术方案中,盖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包括进风口,第二板体包括多个出风口,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合围出风道,且第一板体的进风口与风道相连通,第二板体的多个出风口均与风道相连通。
38.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装配在一起后,第二板体上的导流部与第一板体相抵接,以保证导流通道的密封性,使得由进风口进入风道内的热空气可被导流通道有效导流至进风口的下方。
3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板体与导流部一体式连接。
40.在该技术方案中,该结构设置由于省去了第二板体与导流部的装配工序,故而简化了第二板体与导流部的成型工序,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加工效率。另外,第二板体与导流部一体式连接可保证产品的尺寸的精度。
4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导流部还包括:第三导流板,第三导流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导流通道内,第三导流板位于导流通道内的部分位于出风端处。
42.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导流部的结构,使得导流部还包括第三导流板,第三导流板将导流通道内的气流分隔出两股气流。同时,第三导流板与导流通道的出风端的结构相配合,使得第三导流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导流通道内,且第三导流板位于导流通道内的部分位于出风端处,这样,可保证位于导流通道的出风端的气流被第三导流板有效引导,可保证出风端排出的气流向四周扩散的均匀性及一致性。
4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盖板组件。
4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设备因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盖板组件,因此具有上述盖板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一一陈述。
4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制冷设备还包括:风机,设于盖板,且风机与进风口相连通。
46.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风机,风机设于盖板,盖板具有支撑和固定风机的作用,以保证风机和进风口的相对位置关系,为风机工作以通过进风口进风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47.可以理解的是,制冷设备制冷时,风机工作,以使经过制冷设备的换热器换热后的冷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到风道内,而后通过多个出风口流入制冷设备的储物室。
48.可以理解的是,制冷设备化霜时,风机停止工作,制冷设备的加热器工作,热空气上浮至进风口处,并通过进风口流入风道内。
4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制冷设备还包括:箱体,箱体设置有多个冷冻室,盖板组件设于箱体,每个冷冻室与至少一个出风口相连通。
50.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箱体,箱体设置有多个冷冻室,每个冷冻室与至少一个出风口相连通。
51.制冷设备制冷时,冷空气通过多个出风口进入到多个冷冻室内。
52.制冷设备化霜时,少量热空气通过多个出风口进入到多个冷冻室内。
53.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5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55.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盖板组件的第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56.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盖板组件的第二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57.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盖板组件的分解图。
58.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59.100盖板组件,110盖板,112进风口,114第一出风口,116第二出风口,118风道,122第一板体,124第二板体,130导流部,132第一导流板,134第二导流板,136导流通道,138出风端,140第三导流板,15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6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6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62.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盖板组件(100)和制冷设备。
63.实施例1:
6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盖板组件100,盖板组件100用于制冷设备。
65.盖板组件100包括盖板110和导流部130,盖板110内设置有风道118,进风口112和多个出风口均与风道118相连通。
66.导流部130设于盖板110,且导流部130位于风道118内,导流部130用于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将进风口112进入风道118的气流,向进风口112的下方导流。
67.详细地,盖板组件100包括盖板110和导流部130,盖板110内设置有风道118,且盖板110的进风口112和多个出风口均与风道118相连通,导流部130设于盖板110,且导流部130位于风道118内。
68.具体地,制冷设备化霜时,热空气上浮通过进风口112流入盖板110的风道118内,而后在导流部130的作用下,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向进风口112的下方流动。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盖板组件,本技术的导流部130改变且延长了热空气在风道118内的流动路径,使得热空气由风道118的底部流向风道118的顶部。该设置增大了热空气流向出风口的风阻,
从而能够减少通过多个出风口流入制冷设备的储物室(如,冷冻室)的热风量,降低热空气对储物室内温升的影响,进而降低对储物室内食材的保鲜效果的影响。
69.可以理解的是,制冷设备包括多个储物室,每个储物室与至少一个出风口相连通。热空气由风道118的底部流向风道118的顶部,在热空气流动的过程中,热空气会通过多个出风口进入多个储物室内。也就是说,起到分散热空气的作用,以保证进入到多个储物室的热空气的均衡性,避免因热空气上浮并集中于顶层的储物室,而导致加剧顶层储物室温升的情况发生。有利于弱化热空气对食材的保鲜效果的影响。
70.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盖板110还包括支架150,支架150用于安装固定风机。
71.实施例2:
7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盖板组件100,盖板组件100用于制冷设备。
73.盖板组件100包括盖板110和导流部130,盖板110内设置有风道118,进风口112和多个出风口均与风道118相连通。
74.导流部130设于盖板110,且导流部130位于风道118内,导流部130用于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将进风口112进入风道118的气流,向进风口112的下方导流。
75.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导流部130包括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
76.第二导流板134,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均位于进风口112的周侧。
77.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之间合围出导流通道136。
78.进风口112为导流通道136的进风端;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进风口112位于导流通道136的出风端138的上方。
79.详细地,导流部130包括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均位于进风口112的周侧,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之间合围出导流通道136。即,导流通道136与进风口112相连通,以保证由进风口112进入到壳体的内热空气可在导流部130的作用下,被有效导流至进风口112的下方。
80.也就是说,通过合理设置进风口112、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的配合结构,使得进风口112为导流通道136的进风端,这样,可保证由进风口112流入风道118内的热空气均可被导流部130有效导流。该设置合理利用了盖板110的现有结构,减少了导流部130的材料投入,在保证导流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的同时,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81.另外,进风口112位于导流通道136的出风端138的上方,即,导流通道136向下出风,该设置可避免积水的情况发生,可保证导流部130处的冷凝水会顺着导流通道136的壁面流出,可满足出风的湿度要求,降低结霜发生的概率。
82.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均为蜗壳状结构。
83.其中,通过合理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的结构,使得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均为蜗壳状结构。这样,由进风口112流入风道118的热空气会聚集在导流通道136内,当导流通道136内的热空气的量饱和后,会沿着导流通道136流动至出风端138,而后排出导流通道136。
84.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均为蜗壳状结构,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导流
部130的出风端138朝下设置,利用热空气上浮原理,将热空气收集在导流部130内。使得少量热空气通过导流部130的出风端138,流向盖板110的出风口,进而减少通过多个出风口流入制冷设备的储物室(如,冷冻室)的热风量,降低热空气对储物室内温升的影响,进而降低对储物室内食材的保鲜效果的影响。
85.其中,如图2所示,箭头指示了气流的流动方向。
86.实施例3:
8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盖板组件100,盖板组件100用于制冷设备。
88.盖板组件100包括盖板110和导流部130,盖板110内设置有风道118,进风口112和多个出风口均与风道118相连通。
89.导流部130设于盖板110,且导流部130位于风道118内,导流部130用于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将进风口112进入风道118的气流,向进风口112的下方导流。
90.导流部130包括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
91.第二导流板134,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均位于进风口112的周侧。
92.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之间合围出导流通道136。
93.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多个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114和第二出风口116。
94.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导流通道136的出风端138位于第一出风口114和第二出风口116之间,且第一出风口114位第二出风口116的上方。
95.详细地,多个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114和第二出风口116,即,通过对多个出风口进行划分,以使出风口包括两种类型的出风口。其中,导流通道136的出风端138位于第一出风口114和第二出风口116之间。也就是说,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多个出风口的一部分位于导流通道136的出风端138的上方,多个出风口的另一部分位于导流通道136的出风端138的下方。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将第一出风口114和第二出风口116分隔开。
96.由导流通道136的出风端138排出的热空气的一部分被导流至第二出风口116处,并经过第二出风口116进入到制冷设备的储物室内。热空气的另一部分上浮至第一出风口114处,并经过第一出风口114进入到制冷设备的储物室内。
97.该设置起到分散热空气的作用,以保证进入到多个储物室的热空气的均衡性,避免热空气上浮集中进入到位于顶层的储物室,而导致加剧顶层储物室温升的情况发生。有利于弱化热空气对食材的保鲜效果的影响。
98.可以理解的是,制冷设备制冷时,冷空气的一部分被导流至第二出风口116处,并经过第二出风口116进入到制冷设备的储物室内。热空气的另一部分流动至第一出风口114处,并经过第一出风口114进入到制冷设备的储物室内。该设置可保证进入到多个储物室的热空气的均衡性,以保证多个储物室制冷效果的一致性,有利于提升整机的制冷效率。
99.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出风口114的数量为多个。
100.多个第一出风口114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导流板132背离第二导流板134的一侧,多个第一出风口114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导流板134背离第一导流板132的一侧。
101.其中,第一出风口114的数量为多个,通过合理设置多个第一出风口114、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的配合结构,使得多个第一出风口114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导流板132
背离第二导流板134的一侧,多个第一出风口114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导流板134背离第一导流板132的一侧。也即,多个第一出风口114位于导流通道136的两侧。以增大多个第一出风口114的出风面积,丰富多个第一出风口114的出风角度,进而可保证向储物室内送气的均衡性及一致性,有利于提升制冷设备的换热效率。
102.同时,制冷设备化霜时,该设置亦可起到分散热空气的作用,以保证进入到多个储物室的热空气的均衡性,避免热空气上浮集中进入到位于顶层的储物室,而导致加剧顶层储物室温升的情况发生。
103.具体地,多个第一出风口114呈矩阵布置。
104.具体地,多个第一出风口114的形状各不相同。
105.具体地,多个第一出风口114中的一部分第一出风口114的形状相同,多个第一出风口114中的另一部分第一出风口114的形状各不相同。
106.具体地,多个第一出风口114的形状均相同。
107.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二出风口116的数量为多个。
108.多个第二出风口116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导流板132背离第二导流板134的一侧,多个第二出风口116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导流板134背离第一导流板132的一侧。
109.其中,第二出风口116的数量为多个,通过合理设置多个第二出风口116、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的配合结构,使得多个第二出风口116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导流板132背离第二导流板134的一侧,多个第二出风口116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导流板134背离第一导流板132的一侧。也即,多个第二出风口116位于导流通道136的两侧。以增大多个第二出风口116的出风面积,丰富多个第二出风口116的出风角度,进而可保证向储物室内送气的均衡性及一致性,有利于提升制冷设备的换热效率。
110.同时,制冷设备化霜时,该设置亦可起到分散热空气的作用,以保证进入到多个储物室的热空气的均衡性,避免热空气上浮集中进入到位于顶层的储物室,而导致加剧顶层储物室温升的情况发生。
111.具体地,多个第二出风口116呈矩阵布置。
112.具体地,多个第二出风口116的形状各不相同。
113.具体地,多个第二出风口116中的一部分第二出风口116的形状相同,多个第二出风口116中的另一部分第二出风口116的形状各不相同。
114.具体地,多个第二出风口116的形状均相同。
115.具体地,第一出风口1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出风口114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导流板132背离第二导流板134的一侧,多个第一出风口114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导流板134背离第一导流板132的一侧。且第二出风口11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出风口116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导流板132背离第二导流板134的一侧,多个第二出风口116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导流板134背离第一导流板132的一侧。
116.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114的数量大于第二出风口116的数量。
117.其中,通过合理设置第一出风口114的数量和第二出风口116的数量的关系,使得第一出风口114的数量大于第二出风口116的数量。由于第二出风口116的数量较少,故而通过第二出风口116流向储物室的热空气的量较小,另外大部分热空气会上浮至上方的第一出风口114。也即,大部分热空气先向下再向上流动,该设置改变且延长了大部分热空气在
风道118内的流动路径,使得热空气由风道118的底部流向风道118的顶部,有利于增大热空气流向出风口的风阻,从而能够减少通过多个出风口流入制冷设备的储物室(如,冷冻室)的热风量。
118.实施例4:
119.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2或实施例3的基础上,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盖板组件100,盖板组件100用于制冷设备。
120.盖板组件100包括盖板110和导流部130,盖板110内设置有风道118,进风口112和多个出风口均与风道118相连通。
121.导流部130设于盖板110,且导流部130位于风道118内,导流部130用于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将进风口112进入风道118的气流,向进风口112的下方导流。
122.导流部130包括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
123.第二导流板134,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均位于进风口112的周侧。
124.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之间合围出导流通道136。
125.进风口112为导流通道136的进风端;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进风口112位于导流通道136的出风端138的上方。
126.进一步地,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导流通道136的出风端138位于盖板110的中部和盖板110的底部之间。
127.详细地,通过合理设置导流通道136的出风端138和盖板110的配合结构,使得导流通道136的出风端138位于盖板110的中部和盖板110的底部之间,即,导流通道136的出风端138位于盖板110的中下部。这样,延长了热空气流向出风口处的流动路径,使得热空气由风道118的底部流向风道118的顶部,有利于增大热空气流向出风口的风阻,从而能够减少通过多个出风口流入制冷设备的储物室(如,冷冻室)的热风量。
128.实施例5:
129.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2或实施例3的基础上,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盖板组件100,盖板组件100用于制冷设备。
130.盖板组件100包括盖板110和导流部130,盖板110内设置有风道118,进风口112和多个出风口均与风道118相连通。
131.导流部130设于盖板110,且导流部130位于风道118内,导流部130用于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将进风口112进入风道118的气流,向进风口112的下方导流。
132.导流部130包括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
133.第二导流板134,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均位于进风口112的周侧。
134.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之间合围出导流通道136。
135.进风口112为导流通道136的进风端;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进风口112位于导流通道136的出风端138的上方。
136.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导流通道136的出风端138为扩口结构。
137.详细地,通过合理设置导流通道136的结构,使得导流通道136的出风端138为扩口结构,这样,制冷设备制冷时,有利于增大出风端138的出风面积,利于气流的扩散,可保证由导流通道136流出的气流向四周扩散的有效性及可行性,进而可保证气流从不同角度进入储物室,有利于提升储物室制冷的均衡性及一致性。
138.另外,导流通道136的出风端138为扩口结构,制冷设备化霜时,利于热空气的扩散,避免热空气集中,有利于增大风阻,从而能够减少通过多个出风口流入制冷设备的储物室(如,冷冻室)的热风量。
139.可以理解的是,扩口结构指的是沿进风口112至导流通道136的出风端138的方向,出风端138处的过流截面面积逐渐增大。如,出风端138呈喇叭状。
140.实施例6:
14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盖板组件100,盖板组件100用于制冷设备。
142.盖板组件100包括盖板110和导流部130,盖板110内设置有风道118,进风口112和多个出风口均与风道118相连通。
143.导流部130设于盖板110,且导流部130位于风道118内,导流部130用于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将进风口112进入风道118的气流,向进风口112的下方导流。
144.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盖板110包括第一板体122和第二板体124。
145.第一板体122包括进风口112,第二板体124与第一板体122相连接,第二板体124包括多个出风口,第一板体122和第二板体124之间合围出风道118。
146.导流部130设于第二板体124,且导流部130与第一板体122相抵接。
147.详细地,盖板110包括第一板体122和第二板体124,第一板体122包括进风口112,第二板体124包括多个出风口,第一板体122和第二板体124之间合围出风道118,且第一板体122的进风口112与风道118相连通,第二板体124的多个出风口均与风道118相连通。
148.第一板体122和第二板体124装配在一起后,第二板体124上的导流部130与第一板体122相抵接,以保证导流通道136的密封性,使得由进风口112进入风道118内的热空气可被导流通道136有效导流至进风口112的下方。
149.进一步地,第二板体124与导流部130一体式连接。
150.其中,第二板体124与导流部130一体式连接,该结构设置由于省去了第二板体124与导流部130的装配工序,故而简化了第二板体124与导流部130的成型工序,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加工效率。另外,第二板体124与导流部130一体式连接可保证产品的尺寸的精度。
151.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体124与导流部130可拆装连接,如,螺接、铆接、磁吸连接、插接等等。该设置在保证第二板体124与导流部130连接的可靠性的同时,便于第二板体124与导流部130的清洗维护,减少滋生细菌的可能性。
152.实施例7:
153.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2至实施例6中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7提供了一种盖板组件100,盖板组件100用于制冷设备。
154.盖板组件100包括盖板110和导流部130,盖板110内设置有风道118,进风口112和多个出风口均与风道118相连通。
155.导流部130设于盖板110,且导流部130位于风道118内,导流部130用于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将进风口112进入风道118的气流,向进风口112的下方导流。
156.导流部130包括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
157.第二导流板134,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均位于进风口112的周侧。
158.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之间合围出导流通道136。
159.进风口112为导流通道136的进风端;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进风口112位于导流通道136的出风端138的上方。
160.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导流部130还包括第三导流板140,第三导流板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导流通道136内,第三导流板140位于导流通道136内的部分位于出风端138处。
161.详细地,通过设置导流部130的结构,使得导流部130还包括第三导流板140,第三导流板140将导流通道136内的气流分隔出两股气流。同时,第三导流板140与导流通道136的出风端138的结构相配合,使得第三导流板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导流通道136内,且第三导流板140位于导流通道136内的部分位于出风端138处,这样,可保证位于导流通道136的出风端138的气流被第三导流板140有效引导,可保证出风端138排出的气流向四周扩散的均匀性及一致性。
162.实施例8:
163.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的盖板组件100。
164.详细地,制冷设备包括盖板组件100,盖板组件100包括盖板110和导流部130,盖板110内设置有风道118,且盖板110的进风口112和多个出风口均与风道118相连通,导流部130设于盖板110,且导流部130位于风道118内。
165.具体地,制冷设备化霜时,热空气上浮通过进风口112流入盖板110的风道118内,而后在导流部130的作用下,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向进风口112的下方流动。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盖板组件,本技术的导流部130改变且延长了热空气在风道118内的流动路径,使得热空气由风道118的底部流向风道118的顶部。该设置增大了热空气流向出风口的风阻,从而能够减少通过多个出风口流入制冷设备的储物室(如,冷冻室)的热风量,降低热空气对储物室内温升的影响,进而降低对储物室内食材的保鲜效果的影响。
166.可以理解的是,制冷设备包括多个储物室,每个储物室与至少一个出风口相连通。热空气由风道118的底部流向风道118的顶部,在热空气流动的过程中,热空气会通过多个出风口进入多个储物室内。也就是说,起到分散热空气的作用,以保证进入到多个储物室的热空气的均衡性,避免因热空气上浮并集中于顶层的储物室,而导致加剧顶层储物室温升的情况发生。有利于弱化热空气对食材的保鲜效果的影响。
167.进一步地,制冷设备还包括风机,风机设于盖板110,且风机与进风口112相连通。
168.其中,制冷设备还包括风机,风机设于盖板110,盖板110具有支撑和固定风机的作用,以保证风机和进风口112的相对位置关系,为风机工作以通过进风口112进风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169.可以理解的是,制冷设备制冷时,风机工作,以使经过制冷设备的换热器换热后的冷空气,通过进风口112进入到风道118内,而后通过多个出风口流入制冷设备的储物室。
170.可以理解的是,制冷设备化霜时,风机停止工作,制冷设备的加热器工作,热空气上浮至进风口112处,并通过进风口112流入风道118内。
171.进一步地,制冷设备还包括箱体,箱体设置有多个冷冻室,盖板组件100设于箱体,每个冷冻室与至少一个出风口相连通。
172.其中,制冷设备还包括箱体,箱体设置有多个冷冻室,每个冷冻室与至少一个出风
口相连通。
173.制冷设备制冷时,冷空气通过多个出风口进入到多个冷冻室内。
174.制冷设备化霜时,少量热空气通过多个出风口进入到多个冷冻室内。
175.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箱体设置有多个冷藏室,每个冷藏室与至少一个出风口相连通。
176.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箱体设置有多个冷藏室和多个冷冻室,每个冷藏室与至少一个出风口相连通,每个冷冻室与至少一个出风口相连通。
177.实施例9:
178.制冷设备包括盖板组件100和风机,风机设于盖板110。
179.风机与盖板110的进风口112对应设置,导流部130位于风机的周侧。
18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盖板110包括多个出风口,多个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114和第二出风口116。导流部130包括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之间合围出导流通道136,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导流通道136的出风端138位于第一出风口114和第二出风口116之间。即,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将第一出风口114和第二出风口116分隔开。
18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导流板132和第二导流板134均为蜗壳状结构。制冷设备化霜的过程中,热空气比较轻,因此,大部分热空气会聚集在导流通道136内,当导流通道136内的热空气的量饱和后,会沿着导流通道136流动至出风端138,而后排出导流通道136。
182.另外,由于导流部130用于沿制冷设备的高度方向,将进风口112进入风道118的气流,向进风口112的下方导流,故而会避免导流部130积水的情况发生。
183.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8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8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