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该制冷组件的酒柜。
背景技术:2.酒的储藏需要控制环境温度,酒柜在储藏酒时需要对其制冷。现有的酒柜在制冷时,酒柜内部空间的各个位置很难做到温度均匀,常常距离冷气出口近或距离冷源近的位置被更快的冷却,而距离冷气出口远或远离冷源的位置冷却速度慢,即酒柜内部不能提供一个均匀的制冷环境,影响了制冷的效果和用户体验,也影响了酒的储藏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酒柜制冷不均匀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均匀的制冷组件具有该制冷组件的酒柜。
4.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冷组件,包括:
5.制冷箱体;
6.风道盖板,所述制冷箱体和所述风道盖板合围出制冷腔,所述风道盖板表面设置制冷进风口和多个制冷出风口;
7.制冷蜗壳,设置于所述制冷腔内,所述制冷蜗壳包括出气口;
8.制冷风机,设置于所述制冷蜗壳内,所述制冷风机的进风端连通所述制冷进风口,所述制冷风机的出风端连通所述出气口;
9.制冷单元,所述制冷单元包括制冷器、制冷管、第一制冷部和第二制冷部,所述制冷器连接制冷设备,所述第一制冷部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制冷翅片,所述第二制冷部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制冷翅片,所述制冷管包括制冷端和散冷端,所述制冷端夹持于所述第一制冷部和所述制冷器之间,所述散冷端穿过若干个所述第二制冷翅片,所述第一制冷翅片抵持于所述风道盖板,所述第二制冷翅片抵持于所述制冷箱体和所述风道盖板之间;
10.所述制冷进风口、所述制冷蜗壳、所述出气口、相邻的所述第一制冷翅片和相邻的所述第二制冷翅片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制冷出风口之间依次形成气流通道。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制冷部包括内侧制冷部和外侧制冷部,所述内侧制冷部和所述外侧制冷部分别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制冷翅片的延伸方向的两侧,部分所述制冷管的散冷端穿过所述内侧制冷部,部分所述制冷管的散冷端穿过所述外侧制冷部。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单元设置两组,两组所述制冷单元镜像设置于所述制冷风机的左右两侧。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导风壁,所述导风壁朝向所述第一制冷翅片和/或所述第二制冷翅片延伸方向的端部。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组所述第一制冷部和所述内侧制冷部的进风侧均朝
向所述出气口,两组所述第一制冷部和所述内侧制冷部的出风侧、以及两组所述外侧制冷部的进风侧均朝向所述导风壁。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风壁朝向其一所述制冷单元的部分设置为u形。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组所述第一制冷部的所述第一制冷翅片的高度均沿朝向所述内侧制冷部的方向逐渐降低。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制冷单元的制冷管相互穿过另一所述制冷单元的内侧制冷部。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制冷翅片和所述第二制冷翅片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每个所述制冷出风口沿水平方向设置。
19.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酒柜,包括上述的制冷组件。
2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包括半导体制冷单元,所述制冷器连接的所述制冷设备为所述半导体制冷单元。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制冷部和第二制冷部将冷量均匀的分布在制冷腔内,并通过第一制冷翅片和第二制冷翅片形成约束冷气流动方向的风道,气体从风道盖板上的制冷进风口被吸入到制冷腔内,再经过多个与制冷管连接的第二制冷部被冷却,部分气流经过第一制冷部也被冷却,冷却的过程中,均匀地从多个制冷出风口吹出,形成了整个间室内的均匀制冷。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酒柜移除后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酒柜移除后背板的后视图;
24.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5.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酒柜的后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酒柜的前视方向打开门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前视方向移除风道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9.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酒柜的制冷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0.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酒柜的前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31.其中,1、箱体;11、散热箱体;111、散热背板;112、后背板;113、散热蜗壳;114、挡板;12、制冷箱体;121、制冷底板;122、风道盖板;123、制冷蜗壳;1231、出气口;124、导风壁;125、制冷间室;10、散热腔;101、第一散热腔;102、第二散热腔;103、散热辅腔;104、第三散热腔;20、制冷腔;211、第一散热风机;212、第二散热风机;213、第三散热风机;221、散冷风机;31、第一出风口;32、第二出风口;33、第三出风口;34、第四出风口;35、制冷出风口;36、散热进风口;37、制冷进风口;4、制热单元;41、散热器;42、散热管;421、制热端;422、散热端;43、第一散热部;44、第二散热部;45、散热翅片;5、制冷单元;51、冷端制冷器;52、第一制冷部;521、第一制冷翅片;53、制冷管;531、制冷端;532、散冷端;54、第二制冷部;541、内侧制冷部;542、外侧制冷部;543、第二制冷翅片;6、电路板;7、蒸发皿;8、门体。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33.应该理解,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
34.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酒柜,该酒柜具有用于给酒制冷的制冷组件,以及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该制冷组件给酒柜内部均匀制冷,该散热装置在散去热量的同时,也避免散出的热量被再次吸入,具有很好的制冷和散热效果。
35.具体的,本实施例介绍的酒柜包括箱体1和门体8,箱体1和门体8之间围出了制冷间室125,制冷间室125内部放置酒,制冷组件向制冷间室125供冷,在制冷间室125外侧设置散热装置,用于除去制冷组件制冷时产生的热量。
36.本实施例中,该酒柜的放置的底面为水平面,酒柜相对于水平面的方向为上方,反方向定义为下,并且,由上向下的方向还可定义为所述酒柜的高度方向,定义门体8相对于箱体1的方向为前方,所述后背板112相对于箱体1的方向为后方。以图5的正视制冷间室125内侧的方向为例,该视图为从前向后的方向,为了方便描述散热装置,在水平面上,从前方正对所述酒柜且与前后方向相垂直的两侧定义为左右方向。所述水平面仅为一种名称定义,并不限定为物理学意义上的“水平”;当然,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酒柜的高度方向与物理学竖直方向(也即参考于重力方向)相平行,则所述水平面相应的平行于物理学中的水平面。
37.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设置于酒柜的后方,制冷组件设置于制冷间室125的内部朝向门体8内的位置,该酒柜的箱体1包括了散热箱体11和制冷箱体12,后背板112盖设于散热箱体11并与其合围出散热腔10,风道盖板122盖设于制冷箱体12并与其合围出制冷腔20。
38.散热装置如图1~4所示,散热腔10设置在制冷间室125后侧,后背板112为该酒柜的背部的板,散热腔10通过设置于散热箱体11和/或后背板112的出风口和进风口与外界连通,该散热装置可以从顶部进风或出风,也可以从后背板112的位置进行进气和排气的操作,该散热装置吸入外部的空气,通过散热腔10内部,将其内部产生的热量随着空气一并吹出,带走内部的热量实现散热。
39.如图1和图2所示,散热腔10包括散热辅腔103、以及沿散热箱体11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散热腔101和第二散热腔102,散热辅腔103、第一散热腔101和第二散热腔102内均形成沿散热箱体11的高度方向设置的风道,由于酒柜一般在竖直方向拥有最高的高度,这些风道限制内部的气体则在高度的方向上进风与排风使内部空间布局合理紧凑,散热效果好。本实施例的第一散热腔101设置于第二散热腔102的上方。
40.散热装置还包括散热风机,散热风机包括第一散热风机211及第二散热风机212,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31,第一散热腔101内风道的一端容置第一散热风机211,另一端连通第一出风口31,第二散热腔102内风道的一端容置第二散热风机212,另一端连通散热辅腔103,散热辅腔103连通第一出风口31,第一散热风机211将气流沿第一散热腔101吹向第
一出风口31,第二散热腔102将气流沿第二散热腔102吹向散热辅腔103,再沿散热辅腔103吹向第一出风口31,也就是说,第一散热腔101和第二散热腔102内的气流最终都从第一出风口31吹出,避免了第二散热腔102吹出的热气再次被第一散热腔101内的第一散热风机211吸入。且第一散热风机211与第一出风口31分别设置于第一散热腔101的两端,即两者具有一定距离,所以也不会从第一出风口31吹出的气流再次被第一散热风机211吸回。
41.上述的结构使得气流沿着酒柜的高度方向流动,在高度方向上第二散热腔102内的热气向上吹送到散热辅腔103与第一散热腔101内的热气一同从第一出风口31吹出,该散热装置避免了热气流被吹出后又被大量吸回到散热空间的问题,提高了散热效率,进一步地提高了酒柜的制冷效果。
42.本实施例的第一出风口31设置在酒柜的顶部,如图1所示,顶部还设置有电路板6,使得吹出的气流可以吹去电路板6产生的热量,且一般的从第一出风口31吹出的热气流温度一般低于电路板6的温度,实现了在吹出热气的同时给电路板6降温的效果。
43.进一步地,散热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后背板112与散热箱体11之间的挡板114和散热蜗壳113,散热箱体11的背板、挡板114、散热蜗壳113和后背板112之间合围出散热腔10,后背板112对应散热蜗壳113处设置进风口,散热蜗壳113内设置散热风机,对应的,第一散热腔101和第二散热腔102内均设置散热蜗壳113,第一散热风机211和第二散热风机212均设置在散热蜗壳113内,且第一散热风机211和第二散热风机212均设置为离心风机,从散热蜗壳113的端面吸入外部的空气,再吹向蜗壳的周面。
44.该散热箱体11的散热背板111与制冷箱体12的制冷底板121之间分别形成散热腔10和制冷腔20的底面,散热背板111和制冷底板121之间可以设置隔热材料,如发泡形成的隔热填充物。
45.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散热腔102的出风方向朝向散热蜗壳113的弧形侧壁,并沿弧形侧壁连通至散热辅腔103。第二散热腔102与第一散热腔101的散热蜗壳113相对设置,当第二散热腔102内的气流在第二散热风机212的带动下向上吹送时,直到吹到第一散热腔101的散热蜗壳113,散热蜗壳113的外表面为圆弧形,气流吹到散热蜗壳113时,沿着散热蜗壳113向散热辅腔103流动,即第一散热腔101的散热蜗壳113形成了第二散热腔102的气流运动的引导面,并且利用蜗壳的形状对气流的平滑运动更好的引导。
46.另外,散热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散热腔10内的散热单元,散热单元如图3所示,包括多个竖向设置的相互平行的翅片,翅片限制出散热腔10的风道。
47.散热单元还包括散热器41、散热管42、第一散热部43和第二散热部44,散热器41连接发热设备,第一散热部43和第二散热部44均包括翅片,散热管42包括制热端421和散热端422,制热端421夹持于散热器41和第一散热部43之间,散热端422穿过多个第二散热部44的翅片。
48.酒柜包括半导体制冷单元,半导体制冷单元在工作时,通过控制两侧极板上电压的大小,实现一侧形成冷端,一侧形成热端,将冷端的热量传送到热端,对应地,冷端朝向制冷腔20制冷,热端朝向散热腔10散热,半导体制冷单元的热端为散热器41连接的发热设备,即散热器41直接与半导体制冷单元的热端贴合,接收其传递的热量,将热量通过散热管42传递到第二散热部44上,另外第一散热部43的翅片也用于散热,相邻的第一散热部43和第二散热部44的翅片之间的间隙,引导气流的流动方向,该翅片沿着酒柜的高度方向上下布
设,使得热气流沿着第一散热腔101或第二散热腔102上下流动。
49.散热管42内充注去离子水作为热量传递的媒介,采用的是烧结型毛吸热管。
50.进一步地,出风口包括设置于后背板112的第二出风口32,第二出风口32对应第二散热腔102与散热辅腔103的连接位置,如图4所示,使得第二散热腔102内的热气一部分从第一出风口31吹出,一部分从第二出风口32吹出,由于第一出风口31分流出部分的气流,所以第二出风口32吹出的气流量减少,被第一散热风机211吸入的热气也很少。另外本实施例还包括第四出风口34,第四出风口34设置与后背板112的上方,也如图4所示,形成对第一出风口31的分流,增大散热的出风面积。
51.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散热腔101和第二散热腔102均并行设置两组,两组第一散热腔101之间设置散热辅腔103,两组第二散热腔102的出风方向相向设置并连通同一散热辅腔103的进风端,两组第二散热腔102对称设置,两侧的第二散热腔102吹出的热气流汇集到两组第一散热腔101中间的散热辅腔103后向上吹出,两组第二散热腔102共用一个散热辅腔103,使空间布局合理紧凑。
52.进一步地,散热腔10包括沿竖向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散热腔101、第二散热腔102及第三散热腔104,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三散热腔104设置在第二散热腔102的下方,出风口包括第三出风口33,散热风机包括第三散热风机213,第三散热腔104的竖向延伸方向的一端容置第三散热风机213,另一端连通第三出风口33,第一出风口31和第三出风口33其一设置于散热箱体11的顶端,另一设置于散热箱体11的底端。第一散热腔101和第三散热腔104在上下方向上向相反的方向出风。
53.进一步地,散热辅腔103同时连通第一出风口31和第三出风口33,使得从第一出风口31吹出的热气流可以同时从底部的第三出风口33吹出,减少第二出风口32的出风量,且由于第三出风口33设置在远离第三散热风机213的一端,即不会被第三散热风机213吸入,实现了中间一层的第二散热风机212吹出的气流,不会或者很少被第一散热风机211、第二散热风机212和第三散热风机213吸入。
54.本实施例中,第二散热腔102内吹出的气流主要从第一出风口31吹出,也可以将第二散热腔102沿水平面镜像设置,即上下方向对调,第二散热腔102吹出的气流主要从第三出风口33吹出。
55.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三出风口33朝向蒸发皿7,蒸发皿7内未酒柜内的冷凝水,第三出风口33吹出的热气加速冷凝水内的水分蒸发。
56.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制冷组件,包括风道盖板122,制冷箱体12和风道盖板122合围出制冷腔20,风道盖板122表面设置制冷进风口37和多个制冷出风口35,如图5所示,风道盖板122的后方为制冷腔20,前侧为制冷间室125,制冷进风口37从制冷间室125内吸入气流,再通过制冷腔20进行制冷,再通过制冷出风口35吹回到制冷间室125内。多个制冷出风口35均匀的设置在风道盖板122的表面。
57.制冷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制冷腔20内的制冷蜗壳123、制冷风机和制冷单元5,如图6或图7所示,制冷蜗壳123包括出气口1231,制冷风机设置于制冷蜗壳123内,制冷风机的进风端连通制冷进风口37,制冷风机的出风端连通出气口1231,制冷单元5包括制冷器51、制冷管53、第一制冷部52和第二制冷部54,如图8所示,制冷器51连接制冷设备,第一制冷部52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制冷翅片521,第二制冷部54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制冷翅片
543,制冷管53包括制冷端531和散冷端532,制冷端531夹持于第一制冷部52和制冷器51之间,散冷端532穿过若干个第二制冷翅片543。
58.制冷器51连接的制冷设备为半导体制冷单元,即制冷器51直接与半导体制冷单元冷端贴合,接收其传递的冷量,将冷量通过制冷管53传递到第二制冷部54上,另外第一制冷部52的第一制冷翅片521也用于制冷,通过第一制冷翅片521和第二制冷翅片543将半导体制冷单元产生的冷量均匀的释放在制冷腔20内。
59.且本实施例中,第一制冷翅片521抵持于风道盖板122,第二制冷翅片543抵持于制冷箱体12和风道盖板122之间,风道盖板122、制冷箱体12,相邻的第一制冷翅片521或第二制冷翅片543之间的间隙,形成了引导气流流动方向的空间。
60.制冷进风口37、制冷蜗壳123、出气口1231、相邻的第一制冷翅片521和相邻的第二制冷翅片543之间的间隙、以及制冷出风口35之间依次形成气流通道。在制冷风机的提供的空气循环的动力的作用下,制冷间室125内的气流从制冷进风口37吸入,到达制冷蜗壳123内,从出气口1231吹向第一制冷部52和/或第二制冷部54,沿着相邻的第一制冷翅片521和相邻的第二制冷翅片543之间的间隙吹动,吹动的同时与第一制冷翅片521和第二制冷翅片543之间发生热交换,获取制冷翅片上的冷量,再从制冷出风口35吹出,且制冷吹风口设置多个,在沿着相邻的第一制冷翅片521和相邻的第二制冷翅片543之间的间隙吹动的过程中,部分的冷气从路过制冷出风口35吹出,直到吹到位于该送风路径尽头的制冷出风口35吹出,使得整个出风的过程均匀,制冷间室125内获取的冷量均匀。
61.进一步地,第二制冷部54包括内侧制冷部541和外侧制冷部542,内侧制冷部541和外侧制冷部542分别平行设置于第一制冷翅片521的延伸方向的两侧,部分制冷管53的散冷端532穿过内侧制冷部541,部分制冷管53的散冷端532穿过外侧制冷部542。本实施例中的制冷管53为l形,从夹持于第一制冷部52和制冷器51之间的部分伸出后,部分的制冷管53向左弯折,部分的制冷管53向右侧弯折,制冷管53内充注r1233zd制冷剂作为制冷剂,采用的是烧结型毛吸热管。伸向左右两侧的制冷管53分别穿过两侧的内侧制冷部541或外侧制冷部542的翅片,将制冷器51的冷量传输的两侧的制冷部上。
62.更进一步地,制冷单元5设置两组,两组制冷单元5镜像设置于制冷风机的左右两侧,如图7所示,左侧的制冷单元5的内侧制冷部541设置于外侧制冷部542的右侧,右侧的制冷单元5的内侧制冷部541设置于外侧制冷部542的左侧,即内侧制冷部541均设置在两个制冷器51的中间,两个外侧制冷部542设置于两个制冷器51的两侧。
63.制冷组件还包括导风壁124,如图7所示,导风壁124朝向第一制冷翅片521和/或第二制冷翅片543延伸方向的端部,从第一制冷翅片521和/或第二制冷翅片543吹出的气流,吹向导风壁124后,可以引导其向其他方向吹动。
64.本实施例中,导风壁124朝向其一制冷单元5的部分设置为u形,这样可以使气流吹向导风壁124后,再向相反的方向吹动。两侧镜像的制冷单元5下方的u形的导风壁124,组成w形,即内侧的气流沿着w形的导风壁124向两侧吹动。
65.进一步地,两组第一制冷部52和内侧制冷部541的进风侧均朝向出气口1231,两组第一制冷部52和内侧制冷部541的出风侧、以及两组外侧制冷部542的进风侧均朝向导风壁124,这样使得制冷腔20内的气流如图7内的箭头方向所示,形成了气体吹向导风壁124后向两侧的外侧制冷部542散开,气流在第一制冷部52和内侧制冷部541内向下吹动,在两侧的
外部制冷部内向上吹动,风路的尽头方向为两侧的外部制冷部的上方,在气流传输的方向上,一直有部分的冷气从冷气出风口吹出,直到从两侧外部制冷部的上方的冷气出风口吹出,形成了整个风道盖板122上的冷气出风口的均匀出风。
66.更进一步地,两组第一制冷部52的第一制冷翅片521的高度均沿朝向内侧制冷部541的方向逐渐降低,如图7和图8所示,这样形成更好的引导气流的面,引导气流集中向中间下方的内侧制冷部541吹动,再从中间向两侧的外部制冷部散开,引导气流形成w形的吹动方向。
67.以及,每个制冷单元5的制冷管53相互穿过另一制冷单元5的内侧制冷部541,增加制冷管53对第二散热翅片45的热传递,使其冷量充分传递到第二散热翅片45上。
68.本实施例中,如附图6~8所示,第一制冷翅片521和第二制冷翅片543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如图5所示,每个制冷出风口35沿水平方向设置,水平方向的制冷出风口35在竖直方向的长度小,使得气流在上下方向吹动的过程中,不会一次性的大量冷气从制冷出风口35吹出,而是仅在路过制冷出风口35位置吹出部分气流,更多的冷气从气流流动方向的下游吹出,增强了其制冷均匀的效果。
69.本实施例的制冷间室125可以被分隔为多个,如图5所示,被分隔为3个制冷间室125,对应的设置三个制冷腔20,每个制冷腔20内都采用上述的相同的结构。
7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71.(1)第一散热腔101连通的第一出风口31设置在远离第一散热风机211的另一端,在高度方向上与第一散热腔101依次设置的第二散热腔102通过散热辅道连通至第一出风口31,即第一散热腔101和第二散热腔102的出风端远离第一散热风机211和第二散热风机212,该散热装置避免了热气流被吹出后又被大量吸回到散热空间的问题,提高了散热效率,进一步地提高了酒柜的制冷效果。
72.(2)通过第一制冷部52和第二制冷部54将冷量均匀的分布在制冷腔20内,并通过第一制冷翅片521和第二制冷翅片543形成约束冷气流动方向的风道,气体从风道盖板122上的制冷进风口37被吸入到制冷腔20内,再经过多个与制冷管53连接的第二制冷部54被冷却,部分气流经过第一制冷部52也被冷却,冷却的过程中,均匀地从多个制冷出风口35吹出,形成了整个间室内的均匀制冷。
73.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74.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