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冷柜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1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冷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柜。


背景技术:

2.目前,一般的卧式商用冷柜,系统散热主要通过内置冷凝器进行,内置冷凝器粘贴在冷柜四面外壳上,通过外壳散热,在外壳被遮挡的情况下,会因散热效率降低,从而导致内部温度上升,存在一定的化货风险。有一些冷柜采用内置冷凝器外接外置冷凝器进行散热,但是内置冷凝器外接外置冷凝器时,不仅占地面积大,影响冷柜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内置冷凝器和外置冷凝器连接时需要多处焊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柜,该冷柜可明显提高了散热效率,降低材料费用和制造费用,且取消了外置冷凝器和冷凝管的焊点,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避免了制冷剂因焊点泄露的问题发生,同时可避免因外壳被遮挡的情况导致的内部温度上升,避免化货风险。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柜,冷柜包括外壳、内胆、压缩机、冷凝管、蒸发管及风机,
5.外壳具有容置槽;
6.内胆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内胆具有保藏室,所述内胆的底部设有让位缺口,所述让位缺口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机仓;
7.压缩机设置在所述机仓内,用于供送制冷剂;
8.冷凝管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胆之间,所述冷凝管与所述外壳的内壁相抵,所述冷凝管的部分设置在所述机仓内;
9.蒸发管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胆之间,所述蒸发管与所述内胆的外壁相抵,用于为所述保藏室制冷;
10.风机设置在所述机仓内,所述风机用于为设置在所述机仓内的所述部分冷凝管进行散热。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凝管包括相连的冷凝段和散热段,所述冷凝段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胆之间,且所述冷凝段与所述外壳的内壁抵接,所述散热段设置在所述机仓内,所述风机与所述散热段相对设置。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与所述散热段之间的距离为20mm-150mm。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段为蛇形盘管状。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段包括互相连通的多根散热管,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管之间的间距不小于20mm。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所述风机、所述散热段均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侧的底部。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段设置在靠近外壳的后侧的位置。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与所述散热段相对的位置设有散热口。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和所述内胆之间还设有发泡层。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万向轮。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冷柜,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柜,通过在机仓内外设一部分冷凝管,可明显提高了散热效率,可避免因外壳被遮挡的情况导致的内部温度上升,避免化货风险;进一步地,通过在外伸到机仓内的冷凝管的旁边设置风机,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散热效率,从而避免了冷柜散热不及时造成的化货的问题。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冷柜其中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冷柜其中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外壳,1a、万向轮,1b、机仓,1c、散热口,2、冷凝管,3、压缩机,4、风机,5、散热段。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步骤编号,其仅为了便于阐述说明而设置,对步骤之间的顺序不做任何限定,实施例中的各步骤的执行顺序均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来进行适应性调整。
29.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冷柜,冷柜包括外壳1、内胆(图中未示出)、冷凝管2、蒸发管(图中未示出)、压缩机3及风机4,
30.所述外壳1具有容置槽;
31.所述内胆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内胆具有保藏室,所述内胆的底部设有让位缺口,所述让位缺口与所述外壳1之间形成机仓1b;
32.所述冷凝管2设置在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胆之间,所述冷凝管2与所述外壳1的内壁相抵,所述冷凝管2的部分设置在所述机仓1b内;
33.蒸发管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胆之间,所述蒸发管与所述内胆的外壁相抵,用于为所述保藏室制冷;
34.所述压缩机3设置在所述机仓1b内,所述压缩机3与所述蒸发管、所述冷凝管2相连通,用于供送制冷剂;
35.所述风机4设置在所述机仓1b内,所述风机4用于为设置在所述机仓1b内的所述部分冷凝管进行散热。
36.基于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在机仓1b内外设一部分冷凝管,可明显提高了散热效率,可避免因外壳1被遮挡的情况导致的内部温度上升,避免化货风险;进一步地,通过在外伸到机仓1b内的冷凝管的旁边设置风机4,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散热效率,从而避免了冷柜散热不及时造成的化货的问题。
3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凝管包括相连的冷凝段和散热段5,所述冷凝段设置在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胆之间,且所述冷凝段与所述外壳的内壁抵接,所述散热段5设置在所述机仓1b内,所述风机4与所述散热段5相对设置,散热段5替代了外置冷凝器的作用,可明显提高了散热效率,可避免因外壳被遮挡的情况导致的内部温度上升,避免化货风险;进一步地,由于散热段5便于布置,体积小,提高了冷柜的空间利用率,此外,相比于带有外置冷凝器的产品,使用散热段5明显降低材料费用和制造费用,且取消了外置冷凝器和冷凝管2的焊点,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避免了因焊点造成制冷剂泄露的问题发生。
3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4与所述散热段5之间的距离为20mm-150mm。
3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段5为蛇形盘管状,从而增加了散热段5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4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段5包括互相连通的多根散热管,相邻的两根散热管之间的间距不小于20mm,散热管路的间距越小散热效果越好,间距不小于20mm能够在确保散热效果优良的前提下,避免散热管路过近造成散热管路回转处强度不足。
4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3、所述风机4、所述散热段5均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一侧的底部,由此使得外壳1内的零部件布置紧凑,提高空间利用率。
4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段5设置在靠近外壳1的后侧的位置,从而在确保散热效果的前提下,避免影响冷柜的外观。
4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上与所述散热段5相对的位置设有散热口1c,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率。
4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上与所述压缩机3及所述风机4相对的侧壁上设有安装口,从而便于压缩机3和风机4的安装和拆卸,此外安装口也起到散热的效果,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率。
4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胆之间还设有发泡层,发泡层一方面起到对起到蒸发管和冷凝管2的固定作用,另一方面起到绝热的作用,避免蒸发管和冷凝管2之间互相影响。
4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有万向轮1a,从而便于冷柜的移动,优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万向轮1a为可自锁的万向轮1a,从而便于在冷柜放置在合适位置后,对冷柜的位置进行锁定。
4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冷凝管2起到对内胆内的保藏室进行降温的作用,在其工作过程中需要散热,正常情况,热量会自外壳1传导排出,当外壳因遮挡等原因散热不足时,由于冷凝管2连接有散热段5,散热段5实现对冷凝管2的散热功能,且散热段5的对侧设有风机4,风机4吹风,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段5的散热效率,从而避免因外壳被遮挡的情况导致的内部温度上升,避免化货风险。
48.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柜,通过在机仓1b内外设一部分冷凝管,可明显提高了散热效率,可避免因外壳1被遮挡的情况导致的内部温度上升,避免化货风险;进一步地,通过在外伸到机仓1b内的冷凝管的旁边设置风机4,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散热效率,从而避免了冷柜散热不及时造成的化货的问题。
4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