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斯特林制冷器用回热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斯特林制冷器用回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回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斯特林制冷器用回热器。


背景技术:

2.斯特林循环机是一种典型的回热式热力循环设备,对于回热式热力循环设备,回热器的效率对设备的性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回热器的任务是承担斯特林循环机内冷热流体间周期性的换热,要求回热器在温度范围内有足够的热容且比表面积要尽可能的大,以利于换热,其中,回热器作为斯特林制冷器中的重要零部件,要求气体通过回热器时阻力损失要小,轴向导热损失要小,填充率要高以减少回热器的空体积。但是,回热器的这些要求中大多数是相互矛盾的:为了减少流动阻力损失和轴向导热损失就要降低填充率,这就与热容大及比表面积大以及减少空体积的要求相互矛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4.现有技术中斯特林制冷器用回热器无法确保回热器填充率、热容大、比表面积大、减少空体积的同时,减少轴向导热损失以及流动阻力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斯特林制冷器用回热器,包括回热器骨架,所述回热器骨架上套设有烧结网片以及编织网片;
6.所述烧结网片、编织网片依次设置,所述烧结网片靠近斯特林制冷器的膨胀腔一侧,所述编织网片靠近斯特林制冷器的压缩腔一侧。
7.本实用新型中的斯特林制冷器用回热器在实际应用时,主要用于斯特林制冷器中,实际安装时,将回热器上装有烧结网片的一端朝向斯特林制冷器的膨胀腔,装有编织网片的一端朝向斯特林制冷器的压缩腔,斯特林制冷器工作时,经动力活塞压缩后的工质先进入热端散热器进行换热,然后进一步将自身的热量传递至回热器,经过回热器的换热,工质温度已经足够低,并在冷端散热器和膨胀腔内进行膨胀吸热,带走被冷却件的热量使其温度下降,吸热后的工质先后经过回热器,并将之前释放出来的热量重新吸收并通过热端换热器将热量传递至外界环境,实现制冷循环。烧结网片的孔隙率较大,通过烧结网片总重量与编织网片总重量的配比设计,能够在确保回热器填充率、热容大、比表面积大、减少空体积的同时,有效减少轴向导热损失以及流动阻力。
8.优化的,所述回热器骨架为圆筒形结构。
9.优化的,所述回热器骨架的外壁上设置有间隔凸缘,所述烧结网片位于编织网片与间隔凸缘之间。
10.优化的,所述间隔凸缘的一侧设置有冷端散热器安装段,所述间隔凸缘位于冷端散热器安装段与烧结网片之间。
11.优化的,所述冷端散热器安装段的外径大于间隔凸缘另一侧回热器骨架的外径。
12.优化的,所述回热器骨架端部外缘处倒角。
13.优化的,所述烧结网片、编织网片均为圆环形。
14.优化的,所述烧结网片的孔隙率大于编织网片的孔隙率。
15.优化的,所述烧结网片堆叠设置若干片形成烧结段;
16.所述编织网片堆叠设置若干片形成编织段;
17.所述烧结段与编织段之间设置有热惰性多孔隔热片,热惰性多孔隔热片的孔隙率大于烧结网片及编织网片的孔隙率。
18.通过设置热惰性多孔隔热片进行隔热处理,能够尽量减小回热式换热器的轴向导热损失,所述热惰性多孔隔热片的孔隙率大于网片孔隙率,因此不会对来回穿梭的气流形成局部压力损失。
19.优化的,所述烧结网片堆叠设置若干片形成烧结段;
20.所述编织网片堆叠设置若干片形成编织段;
21.所述烧结段、编织段各设置若干段,烧结段、编织段交替设置。
2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3.1.本实用新型中的斯特林制冷器用回热器在实际应用时,主要用于斯特林制冷器中,实际安装时,将回热器上装有烧结网片的一端朝向斯特林制冷器的膨胀腔,装有编织网片的一端朝向斯特林制冷器的压缩腔,斯特林制冷器工作时,经动力活塞压缩后的工质先进入热端散热器进行换热,然后进一步将自身的热量传递至回热器,经过回热器的换热,工质温度已经足够低,并在冷端散热器和膨胀腔内进行膨胀吸热,带走被冷却件的热量使其温度下降,吸热后的工质先后经过回热器,并将之前释放出来的热量重新吸收并通过热端换热器将热量传递至外界环境,实现制冷循环。烧结网片的孔隙率较大,通过烧结网片总重量与编织网片总重量的配比设计,能够在确保回热器填充率、热容大、比表面积大、减少空体积的同时,有效减少轴向导热损失以及流动阻力。
24.2.通过设置热惰性多孔隔热片进行隔热处理,能够尽量减小回热式换热器的轴向导热损失,所述热惰性多孔隔热片的孔隙率大于网片孔隙率,因此不会对来回穿梭的气流形成局部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斯特林制冷器用回热器的剖视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烧结网片、编织网片的分布示意图;
27.其中,
28.回热器骨架-11;间隔凸缘-111;冷端散热器安装段-112;
29.烧结网片-12;
30.编织网片-13。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
保护的范围。
32.如图1所示,一种斯特林制冷器用回热器,包括回热器骨架11、烧结网片12、编织网片13。
33.如图1所示,所述回热器骨架11上套设有烧结网片12以及编织网片13;所述烧结网片12、编织网片13依次设置,所述烧结网片12靠近斯特林制冷器的膨胀腔一侧,所述编织网片13靠近斯特林制冷器的压缩腔一侧,本实施例中,所述烧结网片12、编织网片13按照重量比设置。
34.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回热器骨架11为圆筒形结构。所述回热器骨架11的外壁上设置有间隔凸缘111,所述烧结网片12位于编织网片13与间隔凸缘111之间。所述间隔凸缘111的一侧设置有冷端散热器安装段112,用以安装斯特林制冷器中的冷端散热器,所述间隔凸缘111位于冷端散热器安装段112与烧结网片12之间。所述冷端散热器安装段112的外径大于间隔凸缘111另一侧回热器骨架11的外径。
35.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回热器骨架11端部外缘处倒角,以便于安装烧结网片12、编织网片13以及冷端散热器。
36.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烧结网片12、编织网片13均为圆环形。所述烧结网片12的孔隙率大于编织网片13的孔隙率。本实施例中,所述烧结网片12采用金属丝烧结制成,孔隙率为80%,烧结成型的方式有效的降低装配成本。所述编织网片13为现有技术,市购即可,如选用印刷领域的编织网片。
37.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烧结网片12堆叠设置若干片形成烧结段;所述编织网片13堆叠设置若干片形成编织段;所述烧结段与编织段之间设置有热惰性多孔隔热片,热惰性多孔隔热片的孔隙率大于烧结网片12及编织网片13的孔隙率。热惰性多孔隔热片为圆环形片状结构,由热惰性材料制成,如采用pe类无纺过滤材料制成,其内部分布有空隙。
38.进一步的,所述烧结段、编织段各设置若干段,烧结段、编织段交替设置。且烧结段、编织段的数量相同,所述烧结段靠近斯特林制冷器的膨胀腔一侧,所述编织段靠近斯特林制冷器的压缩腔一侧。
39.工作原理:
4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斯特林制冷器用回热器在实际应用时,主要用于斯特林制冷器中,实际安装时,将回热器上装有烧结网片12的一端朝向斯特林制冷器的膨胀腔,装有编织网片13的一端朝向斯特林制冷器的压缩腔,斯特林制冷器工作时,经动力活塞压缩后的工质先进入热端散热器进行换热,然后进一步将自身的热量传递至回热器,经过回热器的换热,工质温度已经足够低,并在冷端散热器和膨胀腔内进行膨胀吸热,带走被冷却件的热量使其温度下降,吸热后的工质先后经过回热器,并将之前释放出来的热量重新吸收并通过热端换热器将热量传递至外界环境,实现制冷循环。烧结网片12的孔隙率较大,通过烧结网片12总重量与编织网片13总重量的配比设计,能够在确保回热器填充率、热容大、比表面积大、减少空体积的同时,有效减少轴向导热损失以及流动阻力。
41.通过设置热惰性多孔隔热片进行隔热处理,能够尽量减小回热式换热器的轴向导热损失,所述热惰性多孔隔热片的孔隙率大于网片孔隙率,因此不会对来回穿梭的气流形成局部压力损失。
4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
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