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用的节能型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9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用的节能型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用的节能型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2.地铁车站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当前处于飞速建设和高速发展时期,如何更好地满足车站通风需求、促进地铁车站高效合理运行并降低其运行能耗,是在设计、运行地铁车站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地铁车站通风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新鲜空气、排除多余热量,以维持站内环境的舒适。地铁车站站厅层、站台层中的公共区域具有不同于办公区、设备区等区域的功能特点,仅是用于乘客上下车及等候过程的短暂停留。此外,地铁车站的出入口与车站外部环境相连接,受外部环境、车站内列车活塞风的影响,能够与站厅层之间空气流通而形成渗透风。因此,常见地铁车站公共区域通风主要来源有活塞风、出入口渗透风与机械新风。
3.然而实践表明,现有地铁车站的通风控制方法在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从实际车站的二氧化碳水平来看,其浓度通常仅在600ppm
ꢀ‑
700ppm,甚至很少有超过800ppm的时刻,远小于规范中给出的1500ppm的限值,这也反映出车站通常存在过量的新风;二是系统整体能效水平较低,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过量的新风导致了大量不必要的耗冷量,实际冷源设备供冷量的一半以上是用来承担新风负荷。基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用的节能型通风系统,能够根据车站实际需求、负荷特点等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并根据实际车站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等监测指标指导各类主动式设备的运行,实现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的合理运行、降低车站运行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地铁车站的通风系统运行中存在过量的新风、系统运行能效水平较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用的节能型通风系统。
5.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用的节能型通风系统,包括排风井、排风机、空调机组、站厅送风风道、站厅回排风风道、站台送风风道、站台回排风排烟风道与二氧化碳探测装置;站厅回排风风道的出口、站台回排风排烟风道的出口均分别与排风机的入口、空调机组的入口连通;排风机的出口与排风井连通;空调机组的送风机的出口分别与站厅送风风道的入口、站台送风风道的入口连通;所述站厅送风风道、所述站台送风风道上均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出风口;所述站厅回排风风道、所述站台回排风排烟风道上均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入风口;所述二氧化碳探测装置包括若干个均匀分布于站厅和站台内部的二氧化碳探测器。
7.进一步地,所述排风井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排风机、所述空调机组的数量均为两台;两个排风井、两台排风机、两台空调机组均分别设置于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的两端。
8.进一步地,一种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用的节能型通风系统,还包括两个排风道,两台排风机分别设置于两个排风道的内部;位于同侧的各个站厅送风风道、各个站台送风风道均通过一间送风室与同侧的空调机组连通;位于同侧的各个站厅回排风风道、各个站台回排风排烟风道均通过一间排风室与同侧的排风机、空调机组连通。
9.进一步地,位于同侧的排风室与排风机之间、位于同侧的排风机与排风井之间均设置有消声器。
10.进一步地,一种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用的节能型通风系统,还包括若干个电动调节风阀与若干个电动组合风阀,所述电动调节风阀分别设置于排风室与排风机之间、排风室与空调机组之间;所述电动组合风阀分别设置于各个站厅送风风道的端部、各个站厅回排风风道的端部、各个站台送风风道的端部、各个站台回排风排烟风道的端部。
11.本实用新型选择区别于小系统的通风系统,根据公共区域(站台、站厅)的空气流通及通风需求,取消机械新风系统,充分利用从公共区域出入口流入的自然渗风,合理设计公共区域内的风道,自然补风,以降低公共区域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大幅度节省了通风所需的能耗,减少了通风系统的占地空间,节省了配置机械通风系统所需的物资与设备。此外,本通风系统能够在供冷季时通过变频调节排风机的排风量,实现调节自然补入新风风量的目的,在满足公共区域内二氧化碳浓度要求的情况下,大幅度减小了空调机组的新风负荷,进一步节省了供冷季通风所需的能耗。进一步的,配置消声器、电动风阀等附属设备,变频运行排风机与送风机,使得本通风系统的节能性能与环保性能进一步提升。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排风井,2-排风机,3-空调机组,4-站厅送风风道,5-站厅回排风风道,6-站台送风风道,7-站台回排风排烟风道,8-站厅,9-站台,10-送风室,11-排风室,12-消声器,13-电动调节风阀,14-电动组合风阀,15-70℃防火阀,16-280℃防火阀。
具体实施方式
14.一种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用的节能型通风系统,如附图1所示,包括排风井1、排风机2、空调机组3、站厅送风风道4、站厅回排风风道5、站台送风风道6、站台回排风排烟风道7与二氧化碳探测装置;站厅回排风风道5的出口、站台回排风排烟风道7的出口均分别与排风机2的入口、空调机组3的入口连通;排风机2的出口与排风井1连通;空调机组3的送风机的出口分别与站厅送风风道4的入口、站台送风风道6的入口连通;所述站厅送风风道4、所述站台送风风道6上均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出风口;所述站厅回排风风道5、所述站台回排风排烟风道7上均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入风口;所述二氧化碳探测装置包括若干个均匀分布于站厅8和站台9内部的二氧化碳探测器。
1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
16.a)供冷季且公共区域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限度值时,采取内循环模式,关闭排风机2,站厅8、站台9的回风经站厅回排风风道5、站台回排风排烟风道7,由空调机组3处理后,继而通过送风机从站厅送风风道4、站台送风风道6送至站厅8、站台9;
17.b)供冷季且公共区域内二氧化碳浓度高于限度值时,采取新风调节模式,开启排
风机2,并变频调节排风机2的排风量,以增加公共区域出入口的自然渗风风量,风量调节在满足新风需求维持二氧化碳浓度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新风负荷;公共区域出入口的自然渗风送至站厅8或站台9,站厅8、站台9的回风经由站厅回排风风道5、站台回排风排烟风道7,一部分进入空调机组3降温,再通过送风机从站厅送风风道4、站台送风风道6送至站厅8、站台9,剩余部分通过排风机2从排风井1排出;
18.c)通风季时,采取只排不送模式,开启排风机2,公共区域出入口的自然渗风进入站厅8或站台9,站厅8、站台9的回风经由站厅回排风风道5、站台回排风排烟风道7,通过排风机2从排风井1排出,同时满足排热与提供新风的需求;通风季当室外温度过低、风机已降低至最低频率时,可分区段运行,甚至彻底保持关闭,仅靠活塞效应从出入口引入少量新风,在满足人员需求的前提下减小过量冷空气的引入。
19.如附图1所示,所述排风井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排风机2、所述空调机组3的数量均为两台;两个排风井1、两台排风机2、两台空调机组3均分别设置于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的两端。
20.该结构设计提升了本通风系统与长窄形地铁车站的匹配性,增加了通风系统配置的合理性。
21.一种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用的节能型通风系统,如附图1所示,还包括两个排风道,两台排风机2分别设置于两个排风道的内部;位于同侧的各个站厅送风风道4、各个站台送风风道6均通过一间送风室10与同侧的空调机组3连通;位于同侧的各个站厅回排风风道5、各个站台回排风排烟风道7均通过一间排风室11与同侧的排风机2、空调机组3连通。
22.位于同侧的排风室11与排风机2之间、位于同侧的排风机2与排风井1之间均设置有消声器12。
23.消声器12的结构设计,降低了本通风系统运行时产生的噪音,进而提升了本通风系统的环保性能。
24.一种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用的节能型通风系统,如附图1所示,还包括若干个电动调节风阀13与若干个电动组合风阀14,所述电动调节风阀13分别设置于排风室11与排风机2之间、排风室11与空调机组3之间;所述电动组合风阀14分别设置于各个站厅送风风道4的端部、各个站厅回排风风道5的端部、各个站台送风风道6的端部、各个站台回排风排烟风道7的端部。
25.所述电动组合风阀14是由井字形底框架,模数化多个单体多叶风阀、连杆、角行程电动执行机构和限位器等部件采用标准紧固件连接组装而成。模数化单体多叶风阀全开时,气流流通面积≥80%,全闭时泄漏率<1%。在风压 1400pa 条件下风阀叶片启闭自如,一台角行程执行机构控制一台联动组合式多叶钢制风阀。
26.该结构设计提高了本通风系统运行时的可调节性,方便在不同运行模式之间的切换。
27.具体实施过程中,各个站厅送风风道4与各个站台送风风道6上均设置有若干个70℃防火阀15;各个站厅回排风风道5与各个站台回排风排烟风道7上均设置有若干个280℃防火阀16;所述站厅送风风道4、所述站厅回排风风道5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站厅送风风道4、四个站厅回排风风道5均对称设置于站厅8中心线的两侧;所述站台送风风道6、所述站台回排风排烟风道7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站台送风风道6、四个站台回排风排烟风道7均对称
设置于站台9中心线的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