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散热器水箱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散热器水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水箱。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水箱,其包括上水室和膨胀箱,膨胀箱位于上水室的上方,且上水室与膨胀箱通过立式水管相连通,且上水室处连接有进水管,通过此进水管向上水室中加水。
3.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上水室的高度尺寸逐渐减小,从而导致上水室处无法安装进水管。为了解决此问题,现有技术中通过在膨胀箱内设置加水件,其包括进水腔,进水腔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其另一端与上水室相连通,从而实现上水室的加水。
4.然而,以上加水件需要在膨胀箱未完全组装的情况下,先将其焊接于膨胀箱内,然后再将膨胀箱进行组装封闭。但是,此结构对于铝型材结构的散热器水箱无法适用,因为铝型材结构的散热器水箱为一体成型结构,即上水室与膨胀箱为一体成型的封闭结构,由此现有技术中的加水件无法适用于铝型材结构的散热器水箱内,从而导致铝型材结构的散热器水箱无适配的加水件。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水箱,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选用铝型材结构的散热器水箱加水困难的技术问题。
6.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散热器水箱,包括:
8.腔室,其一侧为开口;
9.隔水件,设置于所述腔室内且将所述腔室分隔为相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下方,所述隔水件上设置有注水口;
10.水箱侧壁,设置于所述腔室的开口处,且由所述腔室的顶端延伸至所述腔室的底端;所述水箱侧壁与第一腔室围成上水室,所述水箱侧壁与第二腔室围成膨胀箱;且所述水箱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口;
11.加水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口处,所述加水件上设置有相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且,所述进水口处连接有所述进水管,所述出水口通过所述注水口与所述上水室相连通。
12.本技术方案通过在腔室内设隔水件,且在腔室的一侧设置水箱侧壁,从而使得腔室形成上水室和膨胀箱。同时,通过在水箱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口,且在安装口处安装加水件,加水件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处连接有进水管,出水口与注水口相连通,从而使得加水件与上水室相连通。由上可知,由于水箱侧壁由膨胀箱处延伸至上水室处,因此保证了水箱侧壁的具有足够的面积安装加水件,且由于水箱侧壁位于腔室的外侧,从而能够实现上水室与膨胀箱成型后,再对加水件进行安装,从而实现将水加入到上水室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加水件需要在膨胀箱未完全组装好的状态下进行安装,从而导致其无法适
用于上水室与膨胀箱一体成型的铝型材结构的散热器水箱中,进而导致导致铝型材结构的散热器水箱无法实现合理加水的现象。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选用铝型材结构的散热器水箱加水困难的技术问题。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水件包括注水腔,所述注水腔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进水口且设置于所述安装口处,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膨胀箱内且与所述上水室相连通。
14.本技术方案通过将安装口设置为由膨胀箱处延伸至上水室处,从而使得安装口的面积较大,从而能够保证足够的面积便于安装加水件。
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水件包括,
16.前端板,设置于所述安装口处,且所述前端板处设置有所述进水口;
17.后腔体,设置于所述膨胀箱内,且所述后腔体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所述前端板;且所述后腔体的底端设置有所述出水口。
18.本技术方案通过将加水件的前端板设置于安装口处,且后腔体设置于膨胀箱内,从而使得加水件能够稳定的设置于水箱侧壁及腔室内,从而能够稳定的向上水室内注水。
1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口的顶端设置于与所述膨胀箱相对应的水箱侧壁处,其底端纵向延伸至与所述上水室相对应的水箱侧壁处;
20.所述前端板由所述安装口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安装口的低端。
21.本技术方案通过将前端板的尺寸设计为与安装口的尺寸相一致,增大了加水件与水箱侧壁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加水件的稳定性。
2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口的顶端和底端均为圆弧结构,且所前端板的顶端与底端均为圆弧结构,使得所前端板与所述安装口紧密相接。
23.本技术方案通过设计圆弧结构,使得前端板与安装口之前能够更加紧密的贴合。
2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口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安装分口和第二安装分口,所述第一安装分口设置于与所述膨胀箱相对应的水箱侧壁处,所述第二安装分口设置于与所述上水室相对应的水箱侧壁处;
25.所述前端板包括固定相接的第一分板和第二分板,所述第一分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分口处,所述的第二分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分口处。
2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分板与所述后腔体固定相接,所述第二分板与所述后腔体之间形成卡接口,所述隔水件的一端卡于所述卡接口内。
2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水件为板状结构,且所述隔水件上设置有水管,当上水室中的水受热膨胀时,上水室中的水通过所述水管流入所述膨胀箱内。
2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膨胀箱的体积大于所述上水室的体积。
2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膨胀箱与所述上水室为一体成型结构。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所提供的散热器水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1;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提供的散热器水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所提供的散热器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所提供的加水件的结构示意图1;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所提供的加水件的结构示意图2;
35.以上各图中:
36.1、上水室;2、膨胀箱;
37.3、水箱侧壁;31、安装口;311、第一安装分口;312、第二安装分口;
38.4、隔水件;41、注水口;5、加水件;51、前端板;511、第一分板;512、第二分板;52、后腔体;53、注水腔;54、进水口;55、出水口;56、卡接口;6、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1.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3.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选用铝型材结构的散热器水箱加水困难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4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器水箱,通过在腔室内设隔水件,且在腔室的一侧设置水箱侧壁,从而使得腔室形成上水室和膨胀箱。同时,通过在水箱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口,且在安装口处安装加水件,加水件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处连接有进水管,出水口与注水口相连通,从而使得加水件与上水室相连通。由上可知,由于水箱侧壁由膨胀箱处延伸至上水室处,因此保证了水箱侧壁的具有足够的面积安装加水件,且由于水箱侧壁位于腔室的外侧,从而能够实现上水室与膨胀箱成型后,再对加水件进行安装,从而实现将水加入到上水室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加水件需要在膨胀箱未完全组装好的状态下进行安装,从而导致其无法适用于上水室与膨胀箱一体成型的铝型材结构的散热器水箱中,进而导致导致铝型材结构的散热器水箱无法实现合理加水的现象。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选用铝型材结构的散热器水箱加水困难的技术问题。
45.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46.一种散热器水箱,包括:
47.腔室,其一侧为开口;
48.隔水件4,设置于所述腔室内且将所述腔室分隔为相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下方,所述隔水件4上设置有注水口41;
49.水箱侧壁2,设置于所述腔室的开口处,且由所述腔室的顶端延伸至所述腔室的底端;所述水箱侧壁2与第一腔室围成上水室1,所述水箱侧壁2与第二腔室围成膨胀箱2;且所述水箱侧壁2上设置有安装口31;
50.加水件5,设置于所述安装口31处,所述加水件5上设置有相连通的进水口54和出水口55;且,所述进水口54处连接有所述进水管6,所述出水口55通过所述注水口41与所述上水室1相连通。
51.如图1至图5所示,散热器水箱包括腔室、水箱侧壁2、隔水件4、和加水件5。
52.具体地说,腔室通过隔水件4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且腔室的一侧设置为开口,本实施例中,隔水件4为板状结构,且隔水件4沿水平方向设置,从而将腔室分为上下两个腔室,即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且第一腔室位于第二腔室的下方。进一步,第二腔室的尺寸大于第一腔室的尺寸,即第二腔室的横向宽度及纵向高度均大于第一腔室。同时,腔室与隔水件4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隔水件4上设置有水管,且此水管为立式水管,其设置于第二腔室内,通过设置此水管使得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相连通。由此,当上水室1中的水受热膨胀时,上水室1中的水通过所述水管流入所述膨胀箱2内。
53.水箱侧壁2设置于腔室的开口处,且水箱侧壁2由腔室的顶端延伸至腔室的底端,换言之,腔室的一侧为开放式结构,通过设置水箱侧壁2将此腔室封闭,即水箱侧壁2与第一腔室围成上水室1,水箱侧壁2与第二腔室围成膨胀箱2,且此水箱侧壁2与腔室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由此通过此水箱侧壁2及腔室形成了上水室1和膨胀箱2。进一步,水箱侧壁2上设置有安装口31,且安装口31的顶端设置于与膨胀箱2相对应的水箱侧壁2上,其底端纵向延伸至与上水室1相对应的水箱侧壁2处,且安装口31顶端与底端均为圆弧结构。具体地说,安装口3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安装分口311和第二安装分口312,第一安装分口311设置于与膨胀箱2相对应的水箱侧壁2处,第二安装分口312设置于与上水室1相对应的水箱侧壁2处。即,安装口31的中间为矩形结构,其两端为半圆弧结构,且安装口31由膨胀箱2处延伸至上水室1处,从而使得安装口31具有较大的面积,进而满足于加水件5的安装。
54.加水件5设置于上述安装口31处,且加水件5上设置有相连通的进水口54和出水口55,其进水口54处连接有进水管6,出水口55通过注水口41与上水室1相连通。
55.具体地说,加水件5包括前端板51和后腔体52,后腔体52与前端板51固定相接,且后腔体52与前端板51围成注水腔53。本实施例中,注水腔53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54且设置于安装口31处,其另一端延伸至膨胀箱2内且与上水室1相连通。换言之,前端板51设置于安装口31处,且前端板51由安装口31的顶端延伸至安装口31底端,同时前端板51处设置有进水口54,后腔体52设置于膨胀箱2内,且后腔体52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口55;且后腔体52的底部位于隔水件4上,出水口55与注水口41相连通,从而使得加水件5与上水室1之间相连通,由此可以通过加水件5处的进水管6加水,水流入注水腔53且通过出水口55和注水口41流入上水室1。
56.进一步,前端板51的顶端与底端均为圆弧结构,即前端板51与安装口31的结构相
配合从而使得前端板51与安装口31之间能够紧密相接。由于,安装口31由膨胀箱2处延伸至上水室1处,因此使得前端板51由膨胀箱2处延伸至上水室1处,即前端板51横跨膨胀箱2及上水室1,而后腔体52位于隔水件4的上方,从而使得前端板51与所述后腔体52之间形成卡接口56,隔水件4的一端正好卡于此卡接口56内,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能够使得加水件5更加稳定的设置于安装口31处。
57.更进一步,前端板51包括第一分板511和第二分板512,第一分板511设置于第一安装分口311处,第二分板512设置于第二安装分口312处,即第一分板511位于第二分板512的上方,且第一分板511与后腔体52固定相接,由于第二分板512位于第一分板511的下方,且第二分板512位于上水室1处,即第二分板512位于隔水件4的下方,由此第二分板512与后腔体52之间形成卡接口,隔水件4的一端正好卡于此卡接口内。本实施例中,第一分板511和第二分板512为一体结构。
58.综上所述,通过在一体成型的上水室1和膨胀箱2的外侧壁上设置安装口31,此安装口31可以通过人工在已成型的上水室1和膨胀箱2的外侧壁上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开口,也可以在一体成型的过程中直接形成此安装口31,且在此安装口31处设置加水件5。由于水箱外侧壁位于外部,所以加水件5的前端板51与水箱外侧壁的安装口31之间能够非常便利的通过焊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固定;同时,由于散热器水箱在安装前,上水室1的底部为开口结构,由此,通过此开口,加水件5的后腔体52的底部与隔水件4之间也可以非常便利的通过焊接或其他方式进固定在一起。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能够实现上水室1与膨胀箱2成型后,再对加水件5进行安装,从而实现将水加入到上水室1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加水件5需要在膨胀箱2未完全组装好的状态下进行安装,从而导致其无法适用于上水室1与膨胀箱2一体成型的铝型材结构的散热器水箱中,进而导致导致铝型材结构的散热器水箱无法实现合理加水的现象。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选用铝型材结构的散热器水箱加水困难的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