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储水箱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储水箱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储水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储水箱。


背景技术:

2.在工业中的许多领域均使用蒸汽发生器用来产生蒸汽,例如在瓦楞纸制造行业中,使用蒸汽为瓦楞纸进行预热,便于对瓦楞纸进行加工。而蒸汽发生器均包括用于储存水的储水箱,储水箱为蒸汽发生装置不断补给水。为了保证蒸汽的连续不断地补给,储水箱内的水位控制尤为重要。
3.目前已有一种储水箱,储水箱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储水箱内部连通。在水箱侧壁上连接有水位监测管,水位监测管与水箱内部连通,在水位监测管内部水面上漂浮有浮漂。当进水管向水箱内加入水后,水位监测管内水位与水箱内水位相同。在外侧即可直接观察浮漂的位置即可了解水箱内水位。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通过人工观察获知水位来控制进水,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检测水箱水位,本技术提供一种储水箱。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储水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储水箱,包括箱体,箱体顶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上安装有进水阀,箱体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箱体侧壁固定连接有水位观察管,水位观察管与箱体内部连通,水位观察管内设置有浮漂,位于所述水位观察管顶部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器,位于所述水位观察管底部设置有第二光电传感器,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均连接同一控制器,控制器与进水阀电性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通过进水管被加入到箱体内,箱体内的水通入到水位观察管内,水位观察管内的浮漂浮在水面上,当浮漂运动至第一光电传感器旁,浮漂遮挡第一光电传感器发出的光线,控制器接收到第一光电传感器发出的电信号,控制器控制进水阀暂时关闭,减缓水箱内蓄水速度;当浮漂运动至第二光电传感器旁,控制器接收到第二光电传感器发出的电信号,控制器控制进水阀暂时打开,使箱体内部自动蓄水,水箱内的水连续流动。
9.可选的,储水箱包括底架和放置在底架上的底板,底板上设置有一外框,所述箱体放置在底板上并位于外框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框套设在箱体外,外框提高箱体的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水位观察管上安装有多个外壳,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均安装在一个外壳内,外壳一侧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固定在外框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均设置在外壳内,避免外界光线对第一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的检测产生影响,提高检测精度。并且两个外
壳与水位观察管连接,提高水位观察管的稳定性,使水位观察管保持竖直,提高对水位监测的精度。
13.可选的,所述底板边缘有向上凸出的凸棱,箱体放置在凸棱内侧的底板中央,外框卡紧在凸棱外侧。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上凸出的凸棱将箱体和外框隔开,并且外框和箱体均被卡紧,使外框稳定,减小变形和移位的可能性。
15.可选的,所述底板周围底面固定有若干个垫块,垫块放置在底架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块增强底板的稳定性,因此提高箱体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出水管上安装有出水阀,出水阀上安装有减压管,减压管两端贯通,减压管底端固定连接在出水阀上,减压管顶端高于箱体顶面。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出水阀打开时,箱体内的气压降低,外界的空气通过减压管进入到箱体内,使箱体内的气压平衡,并且使出水管中流出的水流速降低。
19.可选的,所述减压管顶端设置有防尘网。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网防止空气中的杂质进入到箱体内,提高箱体内水的洁净度。
21.可选的,所述箱体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通管,连通管弯折,一端与箱体内部连通,另一端竖直向上,在连通管端部外侧螺纹连接有套管,水位观察管螺纹连接在套管的另一端。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位观察管通过套管连接在连通管上,提高水位观察管的稳定性,并且便于安装水位观察管。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当浮漂运动至第一光电传感器旁,控制器控制进水阀暂时关闭,减缓水箱内蓄水速度;当浮漂运动至第二光电传感器旁,控制器控制进水阀暂时打开,使箱体内部自动蓄水,水箱内的水连续流动;
25.2.外壳避免外界光线对第一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的检测产生影响,提高检测精度;
26.3.底板上凸出的凸棱将箱体和外框隔开,并且外框和箱体均被卡紧,使外框稳定,减小变形和移位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整体结构剖面图;
30.图4是本技术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的电控结构框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底架;11、支撑框;12、支架;13、加强杆;2、外框;21、框环;22、连接杆;23、牵引杆;3、底板;31、凸棱;32、垫块;4、箱体;41、进水管;411、进水阀;42、出水管;421、出水阀;43、减压管;431、防尘网;44、连通管;45、水位观察管;46、套管;47、浮漂;5、外壳;51、圆孔;52、固定板;53、固定绳;6、第一光电传感器;7、第二光电传感器;8、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储水箱,参照图1,水箱包括底架1、外框2、底板3和箱体4,外框2设置在底架1上,箱体4放置在外框2内。
35.底架1包括矩形的支撑台11,支撑台11四角底面各固定有一个支架12。在每根支架12上固定有倾斜的加强杆13,加强杆13另一端固定在支撑台11上。
36.外框2包括若干个矩形的框环21,两相邻的框环21之间等间距设置,在框环21上固定有若干个竖直的连接杆22,框环21和连接杆22围成网状,并且框体和连接杆22均为金属杆,增强整体的强度。在最顶端的框环21上固定有若干根牵引杆23,进一步增强外框2的整体强度。
37.参照图2和图3,底板3铺设在外框2底部,底板3边缘有向上凸起的凸棱31,外框2卡紧在底板3的边缘。在底板3的下表面固定有多个垫块32,垫块32放置在支撑台11上。箱体4放置在底板3上,外框2支撑在箱体4外壁上。
38.在箱体4顶面连接有进水管41,进水管41与箱体4内部连通。水通过进水管41加入到箱体4中。进水管41上设置有进水阀411,进水阀411为电磁阀。
39.在箱体4一侧底部侧壁上连接有出水管42,出水管42与箱体4内部连通。在出水管42上安装有出水阀421,打开出水阀421后,箱体4内的水从出水管42流出。底板3一侧有容出水管42水平伸出的缺口,提高水的流出的顺畅度。
40.在出水阀421上固定连接有减压管43,减压管43两端贯通,减压管43底端与出水阀421内部连通,减压管43顶端高于箱体4顶面,减压管43与出水阀421内部连通。当出水阀421打开后,箱体4内液面降低,箱体4内气压减小,外界空气通过减压管43进入到箱体4内,使箱体4内气压平衡,使出水管42中流出的水的流速降低。减压管43的顶面安装有防尘网431,防尘网431防止空气中的杂质进入到箱体4内,提高箱体4内水的洁净度
41.参照图3和图4,在箱体4侧壁上连接有连通管44,连通管44弯折成直角,连通管44一端与箱体4内部连通,另一端竖直向上。在连通管44位于箱体4外侧的一端上安装有水位观察管45,水位观察管45为透明的玻璃管。在连通管44外螺纹连接有套管46,水位观察管45螺纹连接在套管46内。在套管46分别与连通管44、水位观察管45的位置外包覆有防水带。
42.水位观察管45内部与箱体4内部连通,在水位观察管45内部设置有红色的浮漂47。水位观察管45中的浮漂47便于从外部直接观察到箱体4内部的水位。
43.在水位观察管45外套设有两个外壳5,两个外壳5分别设置在水位观察管45的底端和顶端。每个外壳5内部中空,并且外壳5的顶面和底面均开设有圆孔51,水位观察管45通过贯穿外壳5,外壳5即套设在水位观察管45外。在外壳5一侧固定有固定板52,固定板52上固定有固定绳53,固定绳53固定在外框2上,因此外壳5即稳定固定在外框2上,并且提高水位观察管45的稳定性,使水位观察管45保持竖直状态。
44.参照图3和图5,在每个外壳5内均安装有一个光电传感器,分别为位于水位观察管45顶部的第一光电传感器6和位于水位观察管45底部的第二光电传感器7。两个光电传感器连接在同一个控制器8上。光电传感器照射水位观察管45内部,当浮漂47经过光电传感器所在位置时,光电传感器发射出的光线被浮漂47遮挡,光电传感器接收到漫反射光线,即发出电信号,控制器8接收光电传感器发出的电信号。
45.控制器8与进水阀411电性连接,当浮漂47运动至靠近第一光电传感器6的位置时,即箱体4内的水位高度足够高,控制器8控制进水阀411暂时关闭,出水阀421保持打开状态,减缓进水速度。当浮漂47运动至靠近第二光电传感器7的位置时,箱体4内的水位降低,控制器8控制进水阀411打开,使水能持续流出。使箱体4自动蓄水,提高蓄水效率。
46.本技术提供一种储水箱的实施原理为:进水阀411打开时,水通过进水管41被加入到箱体4中,当出水阀421打开时,水通过出水管42从箱体4中流出。当水流出时,外界空气通过减压管43通入到箱体4内部。
47.当水不断蓄集在箱体4内时,水通过连通管44流入到水位观察管45内,浮漂47漂浮在水面。当浮漂47运动至第一光电传感器6旁时,第一光电传感器6向控制器8发出信号,控制器8接收第一光电传感器6发出的信号后,控制器8控制进水阀411暂时关闭;
48.当浮漂47运动至第二光电传感器7旁时,第二光电传感器7向控制器8发出信号,控制器8接收第二光电传感器7发出的信号后,控制器8控制进水阀411开启。
4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