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洪资源化利用方法与系统,将城市地域划分为多个独立子区域,适合改造的子区域通过人工改造为生态蓄水区域,在适合改造的子区域地势较低位置建立沉降蓄水池,不适合改造的区域通过设置过流通道,将其连通于相邻生态蓄水区域直至连通于具有沉降蓄水池的生态蓄水区域内,过流通道是指相邻区域之间的地表或地下建立人造水流疏浚通道,通过地表径流或地下汇流暗管汇流的方式引流至相应沉降蓄水池,本发明能够结合各城市现状改造,无论城市改造程度如何,都能将目前适合改造的区域列为生态蓄水区域的改造区域,并配合生态蓄水区域的多项功能,进行有效改造和雨水资源化利用,使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率不断得到提高。

专利状态

基础信息

专利号
CN201910726927.6
申请日
2019-08-07
公开日
2019-11-22
公开号
CN110485540A
主分类号
/EE/E01/ 固定建筑物
标准类别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批准发布部门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专利状态
审查中-实审

发明人

郭文献 王鸿翔

申请人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申请人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北环路36号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洪资源化利用方法与系统,将城市地域划分为多个独立子区域,适合改造的子区域通过人工改造为生态蓄水区域,在适合改造的子区域地势较低位置建立沉降蓄水池,不适合改造的区域通过设置过流通道,将其连通于相邻生态蓄水区域直至连通于具有沉降蓄水池的生态蓄水区域内,过流通道是指相邻区域之间的地表或地下建立人造水流疏浚通道,通过地表径流或地下汇流暗管汇流的方式引流至相应沉降蓄水池,本发明能够结合各城市现状改造,无论城市改造程度如何,都能将目前适合改造的区域列为生态蓄水区域的改造区域,并配合生态蓄水区域的多项功能,进行有效改造和雨水资源化利用,使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率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