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全消防 专利正文
一种消防水带检测用消防水带端头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消防水带检测用消防水带端头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水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防水带检测用消防水带端头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消防水带是用来运送高压水或泡沫等阻燃液体的软管,其两端有金属接头,可以接上另一根水带以延长距离或是接上喷嘴以增大液体喷射压力。按材料可分为有衬里消防水带和无衬里消防水带,其中无衬里消防水带耐压低、阻力大,容易漏水,且易霉腐,寿命较短,适合于建筑物内火场中铺设;有衬里水带耐高压,耐磨损,耐霉腐,经久耐用,且不易渗漏,阻力小,也可任意弯曲折叠,随意搬动,使用方便,适用于外部火场铺设及接通消防车。
3.消防水带是消防救援的重要部件之一,为保证消防水带的使用安全和灭火效率,在使用之前需要根据国标要求进行检测试验,其中包括有设计工作压力、试验压力以及最小爆破压力等。检测试验时,将消防水带与检测装置螺栓固定连接,再由检测装置加压进行试验。由于检测装置需提供不同压力的输出,消防水带与检测装置之间的螺栓极易在高压下松脱,致使防水带和检测装置分离,进一步造成现场检测人员的受伤。
4.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防水带检测用消防水带端头固定装置,解决现有消防水带与检测装置的螺栓连接难以承受高压松脱,进而造成检测人员受伤的技术问题,采用了一种能够将消防水带卡固于其中的固定装置,并通过卡箍紧固,防止消防水压力过大而导致消防水带脱离。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防水带检测用消防水带端头固定装置,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消防水带检测用消防水带端头固定装置包括套装于消防水带端部外壁上的套装件、与套装件相适配套装于消防水带端部内壁上的紧固件、以及与紧固件相适配卡装于消防水带端部外壁上的卡箍;紧固件包括第二紧固件体和可拆卸连接于第二紧固件体上的第一紧固件体,消防水带端部同时紧固于第二紧固件体与套装件之间、以及第一紧固件体与卡箍之间。
8.进一步地,第一紧固件体呈圆筒形,第一紧固件体一端端部外壁设有螺纹台阶,螺纹台阶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
9.进一步地,第二紧固件体顶部内壁开设有与第一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一内螺纹,第一紧固件体通过螺纹台阶与第二紧固件体螺纹相连。
10.进一步地,第二紧固件体为上窄下宽的圆台筒形结构。
11.进一步地,卡箍由两个卡箍半体拼装而成,卡箍半体两端分别向外延伸有连接翼板,连接翼板上开设有螺栓孔,两个卡箍半体两端通过螺栓组装成卡箍。
12.进一步地,第一紧固件体外壁上均布有凸棱,卡箍半体内壁上均布有与凸棱相适配的凹槽,消防水带端部紧固于凸棱和凹槽之间。
13.进一步地,套装件包括套装台、以及一体浇铸成型于套装台上的套装筒,套装台和套装筒开设有与第二紧固件体相适配的通孔。
14.进一步地,第二紧固件体外壁开设有第二外螺纹,通孔内开设有与第二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二内螺纹,第二紧固件体与套装件之间螺纹连接。
15.进一步地,套装件和第二紧固件体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16.进一步地,第一紧固件体和卡箍均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解决现有消防水带与检测装置的螺栓连接难以承受高压松脱,进而造成检测人员受伤的技术问题,采用了一种能够将消防水带卡固于其中的固定装置,并通过卡箍紧固,防止消防水压力过大而导致消防水带脱离。
19.本实用新型包括套装件、紧固件以及卡箍,紧固件包括第一紧固件体和第二紧固件体,使用时,将消防水带套装并穿过套装件内部,然后将第一紧固件体和第二紧固件体组成的紧固件由套装件的底部进入并套装于套装件内部的消防水带内,第二紧固件体一部分与套装件内部固定,而另一部分和第一紧固件体一起穿过套装件并从套装件顶部穿出,此时将卡箍紧固于第一紧固件体外的消防水带上。上述结构与连接方式,将消防水带稳固于套装件和紧固件之间,并由外设的卡箍进行加固,增大了消防水带的水压承受能力。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与消防水带连接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消防水带连接剖面图。
22.图3为紧固件放大图。
23.图4为第二紧固件体剖面图。
24.图5为套装件放大图。
25.图6为套装件俯视图。
26.图7为套装件剖面图。
27.图8为卡箍放大图。
28.图9为卡箍俯视图。
29.图10为卡箍半体内壁图。
30.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0031]1‑
消防水带,2

套装件,3

紧固件,4

卡箍,21

套装台,22

套装筒,23

通孔,31

第一紧固件体,32

第二紧固件体,41

卡箍半体,42

连接翼板,43

螺栓孔,44

螺栓,45

凹槽,231

第二内螺纹,311

螺纹台阶,312

第一外螺纹,313

凸棱,321

第一内螺纹,322

第二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
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当然的,还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另外的,还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5]
如图1

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消防水带检测用消防水带端头固定装置,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解决现有消防水带与检测装置的螺栓连接难以承受高压松脱,进而造成检测人员受伤的技术问题,采用了一种能够将消防水带卡固于其中的固定装置,并通过卡箍紧固,防止消防水压力过大而导致消防水带脱离。
[0036]
本实用新型包括套装于消防水带1端部外壁上的套装件2、与套装件2相适配套装于消防水带1端部内壁上的紧固件3、以及与紧固件3相适配卡装于消防水带1端部外壁上的卡箍4;紧固件3包括第二紧固件体32和可拆卸连接于第二紧固件体32上的第一紧固件体31,消防水带1端部同时紧固于第二紧固件体32与套装件2之间、以及第一紧固件体31与卡箍4之间。使用时,将消防水带1套装并穿过套装件2内部,然后将第一紧固件体31和第二紧固件体32组成的紧固件3由套装件2的底部进入并套装于套装件2内部的消防水带1内,第二紧固件体32一部分与套装件2内部固定,而另一部分和第一紧固件体31一起穿过套装件2并从套装件2顶部穿出,此时将卡箍4紧固于第一紧固件体31外的消防水带1上。上述结构与连接方式,将消防水带1稳固于套装件2和紧固件3之间,并由外设的卡箍4进行加固,增大了消防水带1的水压承受能力。
[0037]
本实用新型第一紧固件体31呈圆筒形,第一紧固件体31一端端部外壁设有螺纹台阶311,螺纹台阶311外径小于第一紧固件体31外径。所述螺纹台阶311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312,第二紧固件体32顶部内壁开设有与第一外螺纹312相适配的第一内螺纹321,第一紧固件体31通过螺纹台阶311与第二紧固件体32螺纹相连。
[0038]
本实用新型卡箍4由两个卡箍半体41拼装而成,卡箍半体41两端分别向外延伸有连接翼板42,连接翼板42上开设有螺栓孔43,两个卡箍半体41两端通过螺栓44组装成卡箍4。第一紧固件体31外壁上均布有凸棱313,卡箍半体41内壁上均布有与凸棱313相适配的凹槽45,消防水带1端部紧固于凸棱313和凹槽45之间,此连接方式使消防水带1端部更加固定,使其在检测过程中难以由于高水压发生位移甚至脱离。
[0039]
本实用新型套装件2包括套装台21、以及焊接于套装台21上的套装筒22,套装台21和套装筒22开设有与第二紧固件体32相适配的通孔23。第二紧固件体32外壁开设有第二外螺纹322,通孔23内开设有与第二外螺纹322相适配的第二内螺纹231,第二紧固件体32与套装件2之间通过相对应第二外螺纹322和第二内螺纹231相连接。消防水带1穿设于通孔23内
并紧贴于第二紧固件体32内壁,消防水经过套装件2与紧固件3的连接处时,大部分进入第一紧固件体31内,并由进入套装件2内的第二紧固件体32内。
[0040]
本实用新型套装件2和第二紧固件体32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第二紧固件体32为上窄下宽的圆台结构,第一紧固件体31和卡箍4均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
[004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当然更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也就是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直接或间接的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