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全消防 专利正文
一种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灭火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2.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利用其喷射出的大量泡沫,这些泡沫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同时降低温度,破坏燃烧条件,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在灭火器的使用过程中,灭火器所喷射出的泡沫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灭火效果的好坏。然而,现有的泡沫灭火器,由于结构设置的原因,导致灭火器所喷出的泡沫的发泡性能不稳定,甚至不能发生干燥的泡沫,常常导致灭火效果的不理想,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甚至危害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
3.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 cn201720681686.4,公开了一种预混合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包括气瓶、液罐、混合器以及喷枪,其中,气瓶的气体出口分两路分别与混合器的气体入口以及液罐的进气口相连;液罐的顶部设置有注液口以及相应的封盖,其出液口与混合器的进液口相连,混合器的泡沫出口与喷枪相连;预混合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结构简单,通过设置与气瓶的气体出口以及液罐的出液口相连的混合器,使得泡沫混合液与压缩空气在混合器中预混合形成发泡效果好、泡沫稳定性高的泡沫后再经喷枪进行喷射,有利于提高灭火效果。
4.在上述现有技术中,泡沫灭火器通过安装架进行支撑,其稳定性较差,在灭火过程中需要人员一只手扶持灭火器保持其直立,另一只手持喷枪进行灭火,操作不便。
5.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稳定性较高,便于人员操作进行灭火的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稳定性较高,便于人员操作进行灭火的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扶手,所述底架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组,所述底架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液罐、第一气瓶及第二气瓶,所述液罐的端部连接有混合器,所述混合器与所述第一气瓶连接,所述液罐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气瓶连接,所述混合器上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泡沫管,所述泡沫管的上端装配有旋转管接头,所述旋转管接头的上端装配有喷枪,所述喷枪的顶部设置有把手,所述喷枪的下方设置有支架,所述喷枪与所述支架之间滑动连接。
8.所述喷枪的底部设置有前支杆及后支杆,所述支架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前支杆及后支杆摆动轨迹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滑槽上下两侧的所述前支杆及后支杆上均固定设置有挡板。
9.所述支架为“门”字型结构,所述支架的两端均固定在所述底架的顶部。
10.所述第一气瓶及第二气瓶的端部均设置有减压阀,所述第一气瓶的所述减压阀通
过第一气管与所述混合器相连接,所述第二气瓶的所述减压阀通过第二气管与所述液罐的顶部相连通。
11.所述行走轮组具有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架前端底部的行走轮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架后端底部的万向轮。
12.所述底架顶部与所述扶手相背离的一端设置有前挡板,所述前挡板的顶部铰接有护盖。
13.所述护盖的顶部靠近所述喷枪的一端顶部设置有挡沿。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1)在本实用新型中底架的底部装配有行走轮组一方面可以便于移动本灭火器,另一方面在灭火时无需扶持,节课稳定支撑于底面,提升适用时的稳定性及便捷性;
16.(2)喷枪可转动支撑在支架顶部,灭火时只需手持把手即可调整喷枪的喷射角度,便于人员进行灭火。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19.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21.如图1至3所示,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包括底架1,底架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扶手11,底架1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组,底架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液罐6、第一气瓶4及第二气瓶5,液罐6的端部连接有混合器7,混合器7与第一气瓶4连接,液罐6的顶部与第二气瓶5连接,混合器7上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泡沫管10,泡沫管10的上端装配有旋转管接头20,旋转管接头20的上端装配有喷枪12,喷枪12的顶部设置有把手21,喷枪12的下方设置有支架16,喷枪12与支架16之间滑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瓶4及第二气瓶5内部存储压缩空气,液罐6内部存储泡沫水混合液,其中第一气瓶4用于与液罐6内部的泡沫水混合液在混合器7内部形成用于灭火的泡沫,第二气瓶5用于对液罐6内部加压,将其内部的泡沫水混合液压出,混合器7中产生的灭火泡沫由泡沫管10进入喷枪12,由喷枪12向外喷出用于灭火;底架1的底部装配有行走轮组一方面可以便于移动本灭火器,另一方面在灭火时无需扶持,节课稳定支撑于底面,提升适用时的稳定性及便捷性;喷枪12可转动支撑在支架16顶部,灭火时只需手持把手21即可调整喷枪12的喷射角度,便于人员进行灭火。
22.如图2和3所示,喷枪12的底部设置有前支杆14及后支杆13,支架16的顶部设置有与前支杆14及后支杆13摆动轨迹相匹配的滑槽15,滑槽15上下两侧的前支杆14及后支杆13上均固定设置有挡板22,前支杆14及后支杆13均竖直焊接固定在喷枪12的底部,滑槽15是以旋转管接头20的轴向为圆心的弧形滑槽,以旋转管接头20为圆心摆动喷枪12进行灭火的过程中,前支杆14及后支杆13均在滑槽15内部滑动,通过挡板22在支架16的两侧对前支杆14及后支杆13进行支撑限位,可提高喷枪12在摆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23.进一步的,支架16为“门”字型结构,滑槽15开设在支架16的顶部,支架16的两端均
焊接固定在底架1的顶部,通过支架16对喷枪12进行支撑。
24.为了便于调节第一气瓶4及第二气瓶5输出的气压大小,第一气瓶4及第二气瓶5的端部均设置有减压阀23,第一气瓶4的减压阀23通过第一气管8与混合器7相连接,用于生成灭火泡沫,其中混合器7为现有技术,故其具体结构不再赘述,第二气瓶5的减压阀23通过第二气管9与液罐6的顶部相连通,通过第二气瓶5中的压缩空气对液罐6进行加压。
25.作为行走轮组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行走轮组具有对称设置在底架1前端底部的行走轮2及对称设置在底架1后端底部的万向轮3。
26.如图2所示,底架1顶部与扶手11相背离的一端设置有前挡板17,前挡板17的顶部铰接有护盖18,护盖18与前挡板17之间通过合页铰接,通过前挡板17及护盖18对气瓶及液罐进行隔离防护,避免其遭受撞击。
27.护盖18的顶部靠近喷枪12的一端顶部设置有挡沿19,通过挡沿19减少溅射处的液体进入护盖18下方造成污染。
2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扶手,所述底架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组,所述底架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液罐、第一气瓶及第二气瓶,所述液罐的端部连接有混合器,所述混合器与所述第一气瓶连接,所述液罐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气瓶连接,所述混合器上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泡沫管,所述泡沫管的上端装配有旋转管接头,所述旋转管接头的上端装配有喷枪,所述喷枪的顶部设置有把手,所述喷枪的下方设置有支架,所述喷枪与所述支架之间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枪的底部设置有前支杆及后支杆,所述支架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前支杆及后支杆摆动轨迹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滑槽上下两侧的所述前支杆及后支杆上均固定设置有挡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门”字型结构,所述支架的两端均固定在所述底架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瓶及第二气瓶的端部均设置有减压阀,所述第一气瓶的所述减压阀通过第一气管与所述混合器相连接,所述第二气瓶的所述减压阀通过第二气管与所述液罐的顶部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组具有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架前端底部的行走轮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架后端底部的万向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顶部与所述扶手相背离的一端设置有前挡板,所述前挡板的顶部铰接有护盖。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盖的顶部靠近所述喷枪的一端顶部设置有挡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扶手,所述底架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组,所述底架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液罐、第一气瓶及第二气瓶,所述液罐的端部连接有混合器,所述混合器与所述第一气瓶连接,所述液罐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气瓶连接,所述混合器上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泡沫管,所述泡沫管的上端装配有旋转管接头,所述旋转管接头的上端装配有喷枪,所述喷枪的顶部设置有把手,所述喷枪的下方设置有支架,所述喷枪与所述支架之间滑动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底架的底部装配有行走轮组一方面可以便于移动本灭火器,另一方面在灭火时无需扶持,节课稳定支撑于底面,提升适用时的稳定性及便捷性。提升适用时的稳定性及便捷性。提升适用时的稳定性及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宾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炳铖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6
技术公布日:20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