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全消防 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使用的井道消防救援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使用的井道消防救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使用的井道消防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2.消防即是消除隐患,预防灾患(即预防和解决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人为与自然、偶然灾害的总称),当然狭义的意思在人们认识初期是:(扑灭)火灾的意思,主要包括火灾现场的人员救援,重要设施设备、文物的抢救,重要财产的安全保卫与抢救,扑灭火灾等,目的是降低火灾造成的破坏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战时由各级人民防空指挥部统一指挥,以专业消防力量为骨干,动员企业事业单位、乡镇的专职消防队伍、志愿者队伍和人民群众实施,消防行动主要有:查明火情及受损情况,了解火灾现场的地形、风向,起火建筑的结构、出入口,被困人员的情况等,实施现地指挥,组织力量迅速赶往火场,根据火灾性质选用灭火剂和消防装备,根据火场情况正确运用灭火战术,主要方法包括阻火、设立隔火带、封锁火道、扑灭余火和看守火场等,迅速抢救被困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转移后送离,及时撤离或隔离火场附近的危险物品,防止发生次生灾害,消防使用水和化学灭火剂,利用消防车、灭火器、机动水泵等器材实施灭火,坚持先人后物、先控后灭和确保重点的行动原则。
3.随着近几年来消防事件的不断发生,消防应急错使不断完善,就算是狭小空间使用的井道救援设备同样也有许多种类,但一般的消防救援应急装置都不具备手动应急,导致在没有电力供应时应急救援装置不能发挥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使用的井道消防救援装置,解决了一般的消防救援应急装置都不具备手动应急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使用的井道消防救援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表面设置有绳梯,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表面设置有转动装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侧设置有应急装置。
6.优选的,所述绳梯的表面设置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表面设置有荧光灯。
7.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表面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滚轮。
8.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有电动滑轨与卡槽,所述电动滑轨的内部设置有电动滑块,所述电动滑块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
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销。
9.优选的,所述第一卡销与卡槽的顶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卡销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卡槽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销,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另一侧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二固定块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杆。
10.优选的,所述应急装置包括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把手。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通过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使操作人员通过转动把手来带动连接板进行转动,同时通过连接板带动第三连接杆进行主动,并使第三连接杆带动第二转动轴进行转动,这样避免了没有电力供应时应急救援装置不能发挥作用,同时增加了救援手段,大大的提升了救援成功率。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立体结构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立体结构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立体结构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a的放大图。
18.图中:1第一连接杆;2第一固定板;3支撑板;4第一支撑杆;5第二固定板;6滚轮;7第一转动轴;8第二支撑杆;9弹簧;10把手;11连接板;12第二转动轴;13第三连接杆;14固定环;15套筒;16第一固定块;17滑槽;18第一卡销;19电机;20第三转动轴;21电动滑块;22电动滑轨;23绳梯;24荧光灯;25保护壳;26第二卡销;27固定杆;28第二固定块;29卡扣;30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使用的井道消防救援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1,第一连接杆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板5,第一连接杆1的表面设置有绳梯23,第二固定板5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3,支撑板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2,第一固定板2的表面设置有转动装置,第一连接杆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转动轴12,第二转动轴12的一侧设置有应急装置,通过设置的转动装置带动第二转动轴12进行转动,使第一连接杆1将缠绕在第一连接杆1表面的绳梯23进行释放,并通过设置的荧光灯24进行工作,使荧光灯24将狭小空间进行照亮,然后通过转动装置再次工作,使绳梯23再次缠绕在第一连接杆1的表面,这样大大的增加了救援是的便捷性,增加了救援的速度。
21.具体的,绳梯23的表面设置有保护壳25,保护壳25的表面设置有荧光灯24,通过设
置的保护壳25对绳结进行保护,并通过保护壳25表面的荧光灯24进行工作,使荧光灯24将狭小的空间进行照亮,从而对求助人员进行引导,避免了求助人员无法得知绳梯23的具体位置。
22.具体的,第一固定板2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环14,固定环14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支撑杆8,第二支撑杆8的表面设置有弹簧9,第二支撑杆8的一端设置有套筒15,套筒1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轴7,第一转动轴7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块16,第一固定块16的内部设置有滚轮6,通过第一固定块16内部的滚轮6进行滚动,并通过设置的第二支撑杆8进行施力,使第二支撑杆8将固定环14的力传递给弹簧9,并通过弹簧9将力传递给套筒15进行减震,从而减少救援时的晃动,这样增加了救援前的便捷性,和救援时的稳定性,大大的提升了救援的成功率。
23.具体的,转动装置包括有电动滑轨22与卡槽30,电动滑轨22的内部设置有电动滑块21,电动滑块2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支撑杆4,第一支撑杆4的一端设置有电机19,电机19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三转动轴20,第三转动轴2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销18,通过电动滑块21在电动滑轨22的内部带动第一支撑杆4进行滑动,使第一支撑杆4带动电机19进行移动,并使电机19通过第三转动轴20带动第一卡销18插入卡槽30的内部,同时通过电机19进行工作,使电机19通过第三转动轴20带动第一卡销18进行转动,并通过第一卡销18带动第二转动轴12进行转动,这样大大的提升了救援时的便捷性,提升了应急的效率。
24.具体的,第一卡销18与卡槽30的顶部均开设有滑槽17,第一卡销18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卡槽,卡槽3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块28,第二固定块2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销26,第二固定块28的另一侧设置有卡扣29,第二固定块28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杆27,通过滑动第二固定块28,使第二固定块28卡入第二卡槽的内部,并通过卡扣29卡入第二卡销26对第二固定块28进行固定,这样大大的增加了连接的牢固性,避免了因固定不牢固而发生脱松。
25.具体的,应急装置包括有第三连接杆13,第三连接杆13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的一端设置有把手10,通过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使操作人员通过转动把手10来带动连接板11进行转动,同时通过连接板11带动第三连接杆13进行主动,并使第三连接杆13带动第二转动轴12进行转动,这样避免了没有电力供应时应急救援装置不能发挥作用,同时增加了救援手段,大大的提升了救援成功率。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通过电动滑块21在电动滑轨22的内部带动第一支撑杆4进行滑动,使第一支撑杆4带动电机19进行移动,并使电机19通过第三转动轴20带动第一卡销18插入卡槽30的内部,然后通过滑动第二固定块28,使第二固定块28卡入第二卡槽的内部,并通过卡扣29卡入第二卡销26对第二固定块28进行固定,同时通过电机19进行工作,使电机19通过第三转动轴20带动第一卡销18进行转动,并通过第一卡销18带动第二转动轴12进行转动,使第一连接杆1将缠绕在第一连接杆1表面的绳梯23进行释放,然后通过设置的保护壳25对绳结进行保护,并通过保护壳25表面的荧光灯24进行工作,使荧光灯24将狭小的空间进行照亮,然后通过转动装置再次工作,使绳梯23再次缠绕在第一连接杆1的表面,当没有电力供应时,通过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使操作人员通过转动把手10来带动连接板11进行转动,同时通过连接板11带动第三连接杆13进行主动,并使第三连接杆13带动第二转动轴12进行转动,本装置中所有用电设备均通过蓄电池进行供电。
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