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消防砂灭火车。
背景技术:2.在现有的合金冶炼及成型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着火的现象,如果不采用快速有效的灭火方式进行灭火,就可能造成极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常用的灭火方式主要是在设备旁准备好若干个装有消防砂的灭火桶,一旦发生火灾事故,通过人工的方式将消防砂倒之灭火点以实现灭火,然而,这种灭火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使得人员靠近火源,危险性极高。随着目前大型冶炼和成型设备的增加,一旦发生着火事故,灭火效率和反应速度随之降低,进一步地增加了人员和设备财产的损失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新型消防砂灭火车,其具有灭火效果好和安全性高等优点。
4.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新型消防砂灭火车,包括移动装置;供砂装置,设置于移动装置上,供砂装置包括第一储砂桶与输砂管;喷砂装置,设置于移动装置上,喷砂装置包括喷砂桶、气泵和操作机构,喷砂桶设置有存砂腔与高压腔,存砂腔设置于高压腔内,存砂腔通过第一输砂管与第一储砂桶连通,高压腔通过连接管与气泵连通,高压腔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喷砂嘴;操作机构包括连杆与压杆,压杆与连杆的一端活动铰接,连杆的另一端贯穿存砂腔并抵接于高压腔的底部,当工人操纵压杆活动时,压杆可带动连杆上下活动以实现高压腔与外界的切断或连通。
5.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消防砂灭火车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通过工人操纵压杆,使连杆上下活动即可切换高压腔与外界的连通状态,当工人按压压杆时,连杆向上活动,此时第一储砂桶内的消防砂即可漏至高压腔内,气泵提供高压气流,将高压腔内的消防砂从喷砂嘴高压喷出至着火点,而供砂装置则为喷砂装置提供消防砂,并且、供砂装置和喷砂装置均安装于移动装置上,可便于工人移动将灭火车移动至需要灭火的位置,整体结构简单实用。
6.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新型消防砂灭火车,还包括安装于移动装置上的储砂装置,储砂装置包括第二储砂桶和输砂机构,输砂机构设置于第一储砂桶和第二储砂桶之间,输砂机构将第二储砂桶内的消防砂输送至第一储砂桶。
7.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新型消防砂灭火车,输砂机构包括第二输砂管、第三输砂管和抽砂泵,第二输砂管设置于抽砂泵与第二储砂桶之间并连通抽砂泵与第二储砂桶,第三输砂管设置于抽砂泵与第一储砂桶之间并连通抽砂泵与第一储砂桶。
8.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新型消防砂灭火车,第三输砂管为不锈钢管,不锈钢管具有很高的承压能力,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9.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新型消防砂灭火车,操作机构还包括支杆,支杆的一
端连接于压杆远离连杆的一端,支杆的另一端活动抵接于储砂腔的顶部。
10.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新型消防砂灭火车,喷砂嘴设置有出砂软管,出砂软管与喷砂嘴气密连接,出砂软管可便于工人任意改变喷砂方向。
11.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新型消防砂灭火车,第一输砂管内设置有单向阀,可防止消防沙发生回流。
12.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新型消防砂灭火车,喷砂嘴设置有保险栓,工人在操纵操作机构前需先将保险栓打开,保险栓可提高灭火车的安全性。
13.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新型消防砂灭火车,移动装置包括安装板与万向轮。
14.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新型消防砂灭火车,万向轮设置有刹车片,可在灭火车移动至需要灭火的位置时将灭火车稳定停放,防止灭火车高压气体喷出时发生移动而造成人员受伤,有助于提高灭火车的安全性能。
15.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地说明;
17.图1为消防砂灭火车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
19.移动装置100;安装板110;万向轮120;刹车片130;固定架140;
20.第一储砂桶200;
21.第一输砂管300;单向阀310;
22.喷砂桶400;存砂腔410;高压腔420;喷砂嘴421;保险栓422;连接管423;
23.操作机构500;连杆510;压杆520;支杆530;
24.第二储砂桶600;
25.输砂机构700;第二输砂管710;第三输砂管720;抽砂泵730;
26.出砂软管800;
27.气泵900。
具体实施方式
28.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2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
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1.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2.参照图1,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消防砂灭火车,包括移动装置100;供砂装置,设置于移动装置100上,供砂装置包括第一储砂桶200与输砂管;喷砂装置,设置于移动装置100上,喷砂装置包括喷砂桶400、气泵900和操作机构500,喷砂桶400设置有存砂腔410与高压腔420,存砂腔410设置于高压腔420内,存砂腔410通过第一输砂管300与第一储砂桶200连通,高压腔420通过连接管423与气泵900连通,高压腔420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喷砂嘴421;操作机构500包括连杆510与压杆520,压杆520与连杆510的一端活动铰接,连杆510的另一端贯穿存砂腔410并抵接于高压腔420的底部,当工人操纵压杆520活动时,压杆520可带动连杆510上下活动以实现高压腔420与外界的切断或连通。工人操纵压杆520,使连杆510上下活动即可切换高压腔420与外界的连通状态,当工人按压压杆520时,连杆510向上活动,此时第一储砂桶200内的消防砂即可漏至高压腔420内,气泵900提供高压气流,将高压腔420内的消防砂从喷砂嘴421高压喷出至着火点,而供砂装置则为喷砂装置提供消防砂,并且、供砂装置和喷砂装置均安装于移动装置100上,可便于工人移动将灭火车移动至需要灭火的位置,整体结构简单实用。
33.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移动装置100包括安装板110与万向轮120,其中,万向轮120设置有刹车片130,可在灭火车移动至需要灭火的位置时将灭火车稳定停放,防止灭火车高压气体喷出时发生移动而造成人员受伤,有助于提高灭火车的安全性能。
34.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输砂管300内设置有单向阀310,可防止消防沙发生回流。
35.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喷砂嘴421设置有保险栓422,工人在操纵操作机构500前需先将保险栓422打开,保险栓422可提高灭火车的安全性。
36.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移动装置100上设置有储砂装置,储砂装置包括第二储砂桶600和输砂机构700,输砂机构700设置于第一储砂桶200和第二储砂桶600之间,输砂机构700将第二储砂桶600内的消防砂输送至第一储砂桶200。其中,输砂机构700包括第二输砂管710、第三输砂管720和抽砂泵730,第二输砂管710设置于抽砂泵730与第二输砂桶之间并连通抽砂泵730与第二输砂桶,第三输砂管720设置于抽砂泵730与第一储砂桶200之间并连通抽砂泵730与第一储砂桶200。
37.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输砂管720为不锈钢管,不锈钢管具有很高的承压能力,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38.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操作机构500还包括支杆530,支杆530的一端连接于压杆520远离连杆510的一端,支杆530的另一端活动抵接于储砂腔的顶部。
39.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喷砂嘴421设置有出砂软管800,出砂软管800与喷砂嘴421气密连接,出砂软管800可便于工人任意改变喷砂方向。
40.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安装板110上设置有固定架140,第一储砂桶200安装于固定架140上使得第一储砂桶200的位置高于第二储砂桶600和喷砂装置,由于第一储砂桶200的位置高于第二储砂桶600的位置,因此利用抽砂泵730的高压将第二储砂桶
600内的消防砂输送至第一储砂桶200,而第一储砂桶200的位置高于喷砂装置则可以使第一储砂桶200内的消防砂自动输送至存砂腔410内。当然了,也可以取消使用抽砂泵730,将第二储砂桶600的位置升高直至高于第一储砂桶200的储砂标准线,利用重力使第二储砂桶600内的消防砂自动输送至第一储砂桶200,但此方案的安全性低,因第二储砂桶600储存有大量消防砂,若位置过高,在工人移动灭火车时,容易造成倒塌导致人员受伤。
4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