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装运输 专利正文
定位机构及具有其的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定位机构及具有其的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小家电运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定位机构及具有其的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直身电水壶生产过程中,通常使用皮带线将直身电水壶从一个工位运输到另一个工位上,或是使用流水线式的生产。待直身电水壶被输送至预设位置处时,使用机械手臂将直身电水壶夹取至专机设备上进行加工。
3.然而,在机械手臂对直身电水壶进行夹取的过程,存在直身电水壶偏移预设位置的现象,影响机械手臂的正常夹取,甚至影响直身电水壶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机构及具有其的运输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直身电水壶易发生偏移而影响机械手臂对其夹取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定位机构,设置在输送带上,定位机构包括:顶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与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连接的顶推结构;定位组件,包括定位结构和吸合结构,定位结构具有用于对待定位工件进行定位的定位空间;吸合结构位于定位空间内,以用于对位于定位空间内的待定位工件进行吸合;其中,顶推组件与定位组件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输送带的两侧,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顶推结构朝向定位结构运动,进而将位于输送带上的待定位工件顶推至定位空间内。
6.进一步地,定位结构具有通孔,吸合结构可活动地穿设在通孔内,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与吸合结构驱动连接,以驱动吸合结构朝向或远离待定位工件运动。
7.进一步地,定位组件还包括:安装板,与输送带的机架连接,定位结构设置在安装板上,安装板的上板面低于输送带的带体的上表面。
8.进一步地,定位结构包括:v形定位件,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第三板体,第一板体通过第二板体与第三板体连接,通孔设置在第二板体上,第一板体与第三板体相对设置;第一板体朝向第三板体的第一表面与第三板体朝向第一板体的第二表面之间呈第一预设夹角设置。
9.进一步地,定位结构还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与第一定位板相对设置,第一定位板朝向第二定位板的板面与第一表面平齐设置,第二定位板朝向第一定位板的板面与第二表面平齐设置。
10.进一步地,顶推结构包括:顶推板,包括第四板体、第五板体及第六板体,第四板体通过第五板体与第六板体连接,第四板体与第六板体相对设置;第四板体朝向第六板体的第三表面与第六板体朝向第四板体的第四表面之间呈第二预设夹角设置。
11.进一步地,顶推结构还包括:缓冲垫,设置在第三表面和/或第四表面上;其中,缓
冲垫由橡胶、硅胶及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制成。
12.进一步地,v形定位件由尼龙制成。
13.进一步地,定位机构还包括:安装支架,设置在安装板上,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安装支架上;第一支架,设置在v形定位件上;第一检测装置,第一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一支架上,以用于检测待定位工件是否位于第一预设位置;其中,在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待定位工件位于第一预设位置处时,以通过机械手臂抓取待定位工件。
14.进一步地,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二支架,设置在v形定位件上;第二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二支架上,以用于检测待定位工件是否位于第二预设位置;其中,在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待定位工件位于第二预设位置处时,以通过机械手臂抓取待定位工件。
15.进一步地,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位于同一高度处。
16.进一步地,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三支架,设置在输送带的机架上;第三检测装置,第三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三支架上,以用于检测待定位工件是否运动至第三预设位置;其中,在第三检测装置检测到待定位工件被输送带运输至第三预设位置处时,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启动。
1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运输系统,包括输送带、定位机构及计数组件,定位机构设置在输送带上;计数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计数装置,以用于对输送带输送的待定位工件的个数进行计数;其中,定位机构为上述的定位机构。
18.进一步地,定位机构为多个,多个定位机构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计数组件为多个,多个计数组件与多个定位机构一一对应地设置。
19.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直身电水壶(待定位工件)生产过程中,待直身电水壶(待定位工件)被输送至定位机构所在位置处时,启动第一驱动装置,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顶推结构进行顶推动作,进而将直身电水壶(待定位工件)顶推至定位组件的定位空间内。之后,吸合结构对位于定位空间内的待定位工件进行吸合,以确保直身电水壶(待定位工件)被定位在预设位置处,以便机械手臂夹取直身电水壶(待定位工件)。
20.这样,与现有技术中直身电水壶易在预设位置处发生偏移相比,本技术中的定位组件能够将直身电水壶(待定位工件)定位在预设位置处,防止直身电水壶(待定位工件)发生移动或窜动而影响机械手臂的正常夹取,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身电水壶易发生偏移而影响机械手臂对其夹取的问题,提升了直身电水壶的生产效率,缩短了加工周期。
附图说明
21.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2.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定位机构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示出了图1中的定位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示出了图1中的定位机构的俯视图;
25.图4示出了图1中的定位机构的定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26.图5示出了图1中的定位机构的顶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8.10、输送带;11、机架;12、带体;20、顶推组件;21、第一驱动装置;22、顶推结构;
221、顶推板;2211、第四板体;2212、第五板体;2213、第六板体;222、缓冲垫;30、定位组件;31、定位结构;311、定位空间;312、通孔;313、v形定位件;3131、第一板体;3132、第二板体;3133、第三板体;314、第一定位板;315、第二定位板;32、吸合结构;33、第二驱动装置;34、安装板;40、安装支架;50、第一支架;60、第一检测装置;70、第二支架;80、第二检测装置;90、第三支架;100、第三检测装置;110、计数组件;111、计数装置;120、第四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30.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31.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32.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直身电水壶易发生偏移而影响机械手臂对其夹取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定位机构及具有其的运输系统。
33.如图1至图5所示,定位机构设置在输送带10上,定位机构包括顶推组件20和定位组件30。顶推组件2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21和与第一驱动装置21驱动连接的顶推结构22。定位组件30包括定位结构31和吸合结构32,定位结构31具有用于对待定位工件进行定位的定位空间311。吸合结构32位于定位空间311内,以用于对位于定位空间311内的待定位工件进行吸合。其中,顶推组件20与定位组件30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输送带10的两侧,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21驱动顶推结构22朝向定位结构31运动,进而将位于输送带10上的待定位工件顶推至定位空间311内。
34.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直身电水壶(待定位工件)生产过程中,待直身电水壶(待定位工件)被输送至定位机构所在位置处时,启动第一驱动装置21,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21驱动顶推结构22进行顶推动作,进而将直身电水壶(待定位工件)顶推至定位组件30的定位空间311内。之后,吸合结构32对位于定位空间311内的待定位工件进行吸合,以确保直身电水壶(待定位工件)被定位在预设位置处,以便机械手臂夹取直身电水壶(待定位工件)。
35.这样,与现有技术中直身电水壶易在预设位置处发生偏移相比,本技术中的定位组件30能够将直身电水壶(待定位工件)定位在预设位置处,防止直身电水壶(待定位工件)发生移动或窜动而影响机械手臂的正常夹取,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身电水壶易发生偏移而影响机械手臂对其夹取的问题,提升了直身电水壶的生产效率,缩短了加工周期。
36.在本实施例中,在定位组件30对待定位工件进行定位时,不影响输送带10的正常运行,即输送带10可继续对待定位工件进行输送,进而提升了待定位工件的加工效率。
37.在本实施例中,顶推结构22的顶推方向与输送带10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设置。
38.可选地,第一驱动装置21为气缸、电缸或油缸。
39.如图1和图4所示,定位结构31具有通孔312,吸合结构32可活动地穿设在通孔312
内,定位组件30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33。其中,第二驱动装置33与吸合结构32驱动连接,以驱动吸合结构32朝向或远离待定位工件运动。这样,第二驱动装置33能够驱动吸合结构32运动,一方面便于工作人员对吸合结构32的吸合面进行位置调整,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待定位工件,提升了定位机构的通用性;另一方面防止机械手臂在夹取待定位工件过程中发生机械手臂与吸合结构32之间产生结构干涉而影响定位机构的使用寿命。
40.具体地,当顶推结构22将待定位工件顶推至定位空间311内后,第二驱动装置33驱动吸合结构32朝向待定位工件运动,以对待定位工件进行吸合,防止待定位工件发生移动或窜动而影响机械手臂的正常夹取。当机械手臂对待定位工件进行夹取时,第二驱动装置33驱动吸合结构32远离待定位工件运动,以对待定位工件进行释放,便于机械手臂夹取待定位工件,也能够防止机械手臂与吸合结构32之间发生结构干涉。
41.可选地,吸合结构32为真空吸盘。
42.可选地,第二驱动装置33为气缸、电缸或油缸。
43.可选地,顶推结构22和吸合结构32的运动方向一致。
44.如图1至图4所示,定位组件30还包括安装板34。其中,安装板34与输送带10的机架11连接,定位结构31设置在安装板34上,安装板34的上板面低于输送带10的带体12的上表面。这样,带体12的上表面高于安装板34的板面,以确保被顶推结构22顶推的待定位工件能够掉落在安装板34上,直至待定位工件被推动至定位空间311内,提升了顶推组件20的顶推效率。同时,上述设置使得定位组件3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定位组件30的加工成本。
45.如图1至图4所示,定位结构31包括v形定位件313。其中,v形定位件313包括第一板体3131、第二板体3132及第三板体3133,第一板体3131通过第二板体3132与第三板体3133连接,通孔312设置在第二板体3132上,第一板体3131与第三板体3133相对设置。第一板体3131朝向第三板体3133的第一表面与第三板体3133朝向第一板体3131的第二表面之间呈第一预设夹角设置。这样,在吸合结构32吸合待定位工件后,上述设置使得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与待定位工件相接触并对待定位工件进行限位止挡,进而提升了定位机构对待定位工件的定位可靠性。同时,上述设置使得定位结构31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定位机构的加工成本。
46.具体地,第一板体3131和第三板体3133为楔形板,第二板体3132为平板,提升了v形定位件313的结构强度,也便于将其余零件(如检测装置和支架等)安装在在v形定位件313上。
47.可选地,第一预设夹角为60
°
、或75
°
、或90
°
、或120
°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夹角为60
°

48.如图1和图4所示,定位结构31还包括第一定位板314和第二定位板315。其中,第二定位板315与第一定位板314相对设置,第一定位板314朝向第二定位板315的板面与第一表面平齐设置,第二定位板315朝向第一定位板314的板面与第二表面平齐设置。这样,上述设置进一步增大了定位空间311以及定位结构31与待定位工件的接触面积,进而定位结构31的定位可靠性。
49.具体地,第一定位板314和第二定位板315均为平板,第一定位板314、第二定位板315及v形定位件313围绕形成定位空间311,以便对不同尺寸、规格的待定位工件进行定位。
50.如图1、图2及图5所示,顶推结构22包括顶推板221。其中,顶推板221包括第四板体2211、第五板体2212及第六板体2213,第四板体2211通过第五板体2212与第六板体2213连接,第四板体2211与第六板体2213相对设置。第四板体2211朝向第六板体2213的第三表面与第六板体2213朝向第四板体2211的第四表面之间呈第二预设夹角设置。这样,在顶推结构22顶推待定位工件的过程中,上述设置使得至少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与待定位工件接触并对待定位工件进行限位止挡,进而增大了顶推结构22与待定位工件之间的摩擦力,提升了顶推组件20的顶推可靠性。同时,上述设置使得顶推板221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定位机构的加工成本。
51.具体地,第四板体2211、第五板体2212及第六板体2213均为平板,以使顶推板221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可选地,第二预设夹角为60
°
、或75
°
、或90
°
、或120
°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夹角为60
°

52.如图1和图5所示,顶推结构22还包括缓冲垫222。缓冲垫222设置在第三表面和/或第四表面上。其中,缓冲垫222由橡胶、硅胶及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制成。这样,上述设置使得顶推结构22与待定位工件之间为软接触,进而减小了二者之间的冲击作用力,避免顶推结构22和待定位工件发生结构损坏。同时,上述设置使得缓冲垫222的选材更加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
53.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垫222由聚氨酯制成,进而避免第一驱动装置21突然动作刮伤或划伤待定位工作,甚至导致待定位工件变形。
54.可选地,v形定位件313由尼龙制成。这样,上述设置不仅实现了定位机构的轻量化设计,也能够避免v形定位件313划伤待定位工件,提升了定位机构的定位可靠性。
55.如图1至图4所示,定位机构还包括安装支架40、第一支架50及第一检测装置60。安装支架40设置在安装板34上,第一驱动装置21设置在安装支架40上。第一支架50设置在v形定位件313上。第一检测装置60设置在第一支架50上,以用于检测待定位工件是否位于第一预设位置。其中,在第一检测装置60检测到待定位工件位于第一预设位置处时,以通过机械手臂抓取待定位工件。这样,控制系统与第一检测装置60和机械手臂均连接,以控制机械手臂夹取完成定位后的待定位工件,以提升运输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同时,上述设置使得第一检测装置60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第一检测装置60的拆装难度。
56.可选地,第一检测装置60为红外传感器或接近开关。
57.具体地,第一支架50包括第一板段和与第一板段连接的第二板段,第二板段与第一板段之间呈夹角设置,第一板段设置在第二板体3132上,第一检测装置60设置在第二板段上。
58.如图1至图4所示,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二支架70和第二检测装置80。第二支架70设置在v形定位件313上。第二检测装置80设置在第二支架70上,以用于检测待定位工件是否位于第二预设位置。其中,在第二检测装置80检测到待定位工件位于第二预设位置处时,以通过机械手臂抓取待定位工件。这样,控制系统与第二检测装置80和机械手臂均连接,以控制机械手臂夹取完成定位后的待定位工件,以提升运输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同时,上述设置使得第二检测装置80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第二检测装置80的拆装难度。
5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装置60和第二检测装置80分别用于检测不同直径(和和)的待定位工件,以便在更换待定位工件后,无需对检测装置进行调整即可直接运
输。具体地,第一检测装置60用于检测直径为的待定位工件,第二检测装置80用于检测直径为的的待定位工件。
6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装置60和第二检测装置80位于同一高度处。这样,上述设置提升了第一检测装置60和第二检测装置80的检测精度,进一步提升了运输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6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检测装置60和第二检测装置80位于同一高度处指的是二者的检测部位于同一高度处,以使二者的检测区域位于同一高度范围内。
62.可选地,第二检测装置80为红外传感器或接近开关。
63.如图1至图3所示,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三支架90和第三检测装置100。第三支架90设置在输送带10的机架11上。第三检测装置100设置在第三支架90上,以用于检测待定位工件是否运动至第三预设位置。其中,在第三检测装置100检测到待定位工件被输送带10运输至第三预设位置处时,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1启动。这样,只有待定位工件被输送至第三预设位置处时,第一驱动装置21才启动,进而提升了运输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同时,上述设置使得第三检测装置100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
64.可选地,第三检测装置100为红外传感器。
65.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架90为两个,第三检测装置100为两个,两个第三检测装置100与两个第三支架90一一对应地设置,两个第三检测装置100分别位于带体12的两侧。
66.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运输系统,包括输送带10、定位机构及计数组件110,定位机构设置在输送带10上。计数组件11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计数装置111,以用于对输送带10输送的待定位工件的个数进行计数。其中,定位机构为上述的定位机构。
67.具体地,在运输系统对待定位工件进行输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输送带10不停地传输待定位工件,也能够在输送带10上安装多个定位机构对待定位工件进行定位,以便专机设备对待定位工件进行加工,而不影响后续的来料。
68.在本实施例中,当输送带10上有待定位工件(直身电水壶)流过来并被第三检测装置100检测到时,第一驱动装置21启动并通过顶推结构22将待定位工件推向v形定位件313,直至待定位工件位于定位空间311内。同时,吸合结构32启动并吸合待定位工件,以将其定位在v形定位件313中,第一检测装置60或者第二检测装置80感应到待定位工件时,向控制系统发送信号,并允许机械手臂夹取待定位工件。在机械手臂夹取好待定位工件后,吸合结构32释放待定位工件,第二驱动装置33后退,此时机械手臂可以动作将待定位工件取走,其中,第二驱动装置33之所以后退是为了避免待定位工件刮蹭到吸合结构32。
69.可选地,定位机构为多个,多个定位机构沿输送带10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计数组件110为多个,多个计数组件110与多个定位机构一一对应地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定位机构的个数选取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70.具体地,计数装置111用于计算已经有几个直身电水壶流过去,当同一条输送带10上安装多个定位机构时,可以在程序中设定何时推哪个直身电水壶。比如,当一条输送带10上安装四个定位机构时,第一个定位机构上的计数组件110计数到4时才会允许第一驱动装置21动作。即使前面3个计数组件110检测到待定位工件,第一驱动装置21也不动作,让待定位工件流动到下一个定位机构中。
71.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72.在直身电水壶(待定位工件)生产过程中,待直身电水壶(待定位工件)被输送至定位机构所在位置处时,启动第一驱动装置,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顶推结构进行顶推动作,进而将直身电水壶(待定位工件)顶推至定位组件的定位空间内。之后,吸合结构对位于定位空间内的待定位工件进行吸合,以确保直身电水壶(待定位工件)被定位在预设位置处,以便机械手臂夹取直身电水壶(待定位工件)。
73.这样,与现有技术中直身电水壶易在预设位置处发生偏移相比,本技术中的定位组件能够将直身电水壶(待定位工件)定位在预设位置处,防止直身电水壶(待定位工件)发生移动或窜动而影响机械手臂的正常夹取,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身电水壶易发生偏移而影响机械手臂对其夹取的问题,提升了直身电水壶的生产效率,缩短了加工周期。
74.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75.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7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7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