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装运输 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的电池循环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1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的电池循环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的电池循环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池循环输送装置是指一种封闭式循环路线上连续单向运行运输电池的机器。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
4.1、现存的电池循环输送装置运输时,电池会因固定不稳定导致脱离或因固定太紧导致电池损伤,影响后续的产能,降低了机器的使用性;
5.2、现存的电池循环输送装置运输后,电池检测时需要从产线拿出进行检测,耗费大量时间,降低了机器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的电池循环输送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的电池循环输送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放置箱,所述放置箱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外壳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侧壁活动连接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侧壁固定连接有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筒、弹簧、固定柱、卡槽、下转动头、上转动头、扭转弹簧、橡胶垫和第三转轴,所述连接筒固定连接在第二套筒的底端,所述弹簧活动连接在连接筒的内壁,所述固定柱固定连接在第一套筒内壁的底端,所述弹簧一端活动连接在固定柱的侧壁。
9.可选的,所述卡槽开设在第一套筒的一端内部,所述下转动头固定连接在卡槽内壁的一端,所述第三转轴活动连接在下转动头的一端,所述上转动头转动连接在第三转轴的侧壁,所述扭转弹簧活动连接在第三转轴的侧壁,所述扭转弹簧位于下转动头和上转动头之间,所述扭转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下转动头和上转动头的内部,所述橡胶垫固定连接在上转动头的一端。
10.可选的,所述第二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小滑轮,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大滑轮,所述小滑轮和大滑轮凹槽侧壁活动连接有履带。
11.可选的,所述第二套筒一端固定连接有接点,所述连接筒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线,所述第二套筒内部设置有内槽,所述导线位于内槽中,所述导线一端固定连接在接点的底端。
12.可选的,所述第二套筒位于第一套筒内,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之间的间隔距离为3cm。
13.可选的,所述内槽为管状结构,所述内槽的直径为0.5-0.7cm。
14.可选的,所述橡胶垫为圆弧型结构,所述橡胶垫为硅橡胶材料制成。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的电池循环输送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组件,产品电池插入第二套筒内,插入时带动电池向下受力时第二套筒向下移动,第二套筒向下移动到第一套筒的底部时,上转动头利用扭转弹簧之间的扭力,使上转动头向第一套筒内部进行收缩,利用收缩使上转动头一端的橡胶垫贴合在电池的侧壁,通过扭转弹簧的扭力使橡胶垫可以紧紧固定电池位置,防止电池脱离产线,利用橡胶垫的柔软性,防止夹持电池的过程中对电池造成损伤,提高了机器的使用性;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接头,产品电池一极接触在连接筒上,连接筒连接导线,接头利用导线间接与电池一极连接在一起,在电池进行检测时只需连接接头与电池另一极进行检测,无需将电池从产线拿出,大大节省时间,提高了机器的效率。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局部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套筒剖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套筒侧剖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转动头示意图。
25.图中:1、外壳;2、放置箱;3、电机;4、第一套筒;5、接点;6、第二套筒;7、连接筒;8、弹簧;9、固定柱;10、卡槽;11、下转动头;12、上转动头;13、扭转弹簧;14、橡胶垫;15、导线;16、内槽;17、传送带;18、第一转轴;19、第二转轴;20、小滑轮;21、大滑轮;22、履带;23、第三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
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请参阅图1-6,本实施方案中: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的电池循环输送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放置箱2,放置箱2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3,外壳1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9,第二转轴19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18,第一转轴18侧壁活动连接有传送带17,传送带17侧壁固定连接有有第一套筒4,第一套筒4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二套筒6,第一套筒4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连接筒7、弹簧8、固定柱9、卡槽10、下转动头11、上转动头12、扭转弹簧13、橡胶垫14和第三转轴23,连接筒7固定连接在第二套筒6的底端,弹簧8活动连接在连接筒7的内壁,固定柱9固定连接在第一套筒4内壁的底端,弹簧8一端活动连接在固定柱9的侧壁;产品电池插入第二套筒6内,插入时带动电池向下受力时第二套筒6向下移动,第二套筒6向下移动到第一套筒4的底部时,上转动头12利用扭转弹簧13之间的扭力,使上转动头12向第一套筒4内部进行收缩,利用收缩使上转动头12一端的橡胶垫14贴合在电池的侧壁,通过扭转弹簧13的扭力使橡胶垫14可以紧紧固定电池位置,防止电池脱离产线,电池脱离产线时只需给电池一个向上力,触发弹簧8压缩时产生的弹力,通过弹簧8弹力带动第二套筒6向上移动,进而使电池脱离。
30.卡槽10开设在第一套筒4的一端内部,下转动头11固定连接在卡槽10内壁的一端,第三转轴23活动连接在下转动头11的一端,上转动头12转动连接在第三转轴23的侧壁,扭转弹簧13活动连接在第三转轴23的侧壁,扭转弹簧13位于下转动头11和上转动头12之间,扭转弹簧13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下转动头11和上转动头12的内部,橡胶垫14固定连接在上转动头12的一端;上转动头12利用扭转弹簧13之间的扭力,使上转动头12向第一套筒4内部进行收缩,利用收缩使上转动头12一端的橡胶垫14贴合在电池的侧壁,通过扭转弹簧13的扭力使橡胶垫14可以紧紧固定电池位置,防止电池脱离产线。
31.第二转轴19一端固定连接有小滑轮20,电机3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大滑轮21,小滑轮20和大滑轮21凹槽侧壁活动连接有履带22;利用电机3带动大滑轮21转动,大滑轮21利用履带22带动小滑轮20进行转动,进而使传送带17进行转动。
32.第二套筒6一端固定连接有接点5,连接筒7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线15,第二套筒6内部设置有内槽16,导线15位于内槽16中,导线15一端固定连接在接点5的底端;产品电池一极接触在连接筒7上,连接筒7连接导线15,接头利用导线15间接与电池一极连接在一起,在电池进行检测时只需连接接头5与电池另一极进行检测,无需将电池从产线拿出,大大节省时间。
33.第二套筒6位于第一套筒4内,第一套筒4与第二套筒6之间的间隔距离为3cm;设置间隔可以用使第二套筒6向下移动,触发固定组件固定电池。
34.内槽16为管状结构,内槽16的直径为0.5-0.7cm;设置管状结构内槽16,方便导线15进入和放置。
35.橡胶垫14为圆弧型结构,橡胶垫14为硅橡胶材料制成;硅橡胶材料具有柔韧和一定程度的硬度等特性,可以有效防止对电池造成损伤和方便后续电池脱离。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产品电池插入第二套筒6内,插入时带动电池
向下受力时第二套筒6向下移动,第二套筒6向下移动到第一套筒4的底部时,上转动头12利用扭转弹簧13之间的扭力,使上转动头12向第一套筒4内部进行收缩,利用收缩使上转动头12一端的橡胶垫14贴合在电池的侧壁,通过扭转弹簧13的扭力使橡胶垫14可以紧紧固定电池位置,防止电池脱离产线,利用橡胶垫14的柔软性,防止夹持电池的过程中对电池造成损伤,提高了机器的使用性,电池脱离产线时只需给电池一个向上力,触发弹簧8压缩时产生的弹力,通过弹簧8弹力带动第二套筒6向上移动,进而使电池脱离,设置接头5,产品电池一极接触在连接筒7上,连接筒7连接导线15,接头利用导线15间接与电池一极连接在一起,在电池进行检测时只需连接接头5与电池另一极进行检测,无需将电池从产线拿出,大大节省时间,提高了机器的效率。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