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装运输 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流体食品行业的无菌碳酸化罐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应用于流体食品行业的无菌碳酸化罐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流体食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流体食品行业的无菌碳酸化罐装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碳酸化是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在一定时间内,水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碳酸的过程,也称为二氧化碳饱和作用或碳酸化作用。碳酸化的程度会直接影响碳酸饮料的质量和口味,也是碳酸饮料生产的重要工艺之一。
3.相关技术中,将需要碳酸化的液体倾倒在罐体内,然后将二氧化碳供气设备上的导管连接在罐体上,然后通过供气设备对罐体内灌装二氧化碳,进入罐体内的二氧化碳与液体混合完成碳酸化的作业。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随着二氧化碳与液体混合进度的推进,二氧化碳与罐体内液体的混合效率较低,且随着二氧化碳进入罐体内的量增加,罐体内的压强也随之变大,不利于推广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二氧化碳与液体混合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流体食品行业的无菌碳酸化罐装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流体食品行业的无菌碳酸化罐装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应用于流体食品行业的无菌碳酸化罐装系统,包括供气箱与碳酸化罐本体,所述供气箱与所述碳酸化罐本体之间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连通所述供气箱与所述碳酸化罐本体,且所述供气箱对所述碳酸化罐本体供二氧化碳,所述碳酸化罐本体上设置有第一供气管与第二供气管,所述第一供气管与第二供气管均位于所述碳酸化罐本体内,所述第一供气管的一端与导管固定连通,另一端向碳酸化罐本体内延伸,第二供气管位于靠近所述碳酸化罐本体内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一供气管与第二供气管之间设置有支管,所述支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供气管与第二供气管连通;所述支管与所述第二供气管上均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对碳酸化罐本体内供气。
8.可选的,所述碳酸化罐本体的底部形成有凹陷,所述凹陷朝向所述碳酸化罐本体的内侧。
9.可选的,所述碳酸化罐本体上设置有恒压阀,所述恒压阀可拆卸固定在所述碳酸化罐本体上,所述恒压阀保持所述碳酸化罐本体内的压力。
10.可选的,所述碳酸化罐本体内设置有加强条,所述加强条呈竖直设置,且所述有加强条固定在所述碳酸化罐本体内。
11.可选的,所述碳酸化罐本体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固定在所述碳酸化罐本体之间,所述密封圈密封所述第一供气管与所述碳酸化罐本体之间的间隙。
12.可选的,所述碳酸化罐本体外设置有降温棒,所述降温棒可拆卸固定在所述碳酸化罐本体的外侧。
1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应用于流体食品行业的无菌碳酸化罐装系统有益技术效果:
14.供气箱通过导管对碳酸化罐本体内的第一供气管供气,第一供气管对支管与第二供气管进行供气,供气箱提供的二氧化碳通过支管与第二供气管上的排气孔排出,通过伸入碳酸化罐本体内的第一供气管、支管、第二供气管进行供气,有助于防止随着二氧化碳与液体混合进度的推进,二氧化碳与碳酸化罐本体内液体的混合效率降低,减少二氧化碳在碳酸化罐本体内堆积,降低碳酸化罐本体内的压强,利于推广与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施例主要体现一种应用于流体食品行业的无菌碳酸化罐装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施例主要体现碳酸化罐本体结构剖视图。
17.附图标记:1、供气箱;11、导管;2、碳酸化罐本体;21、支撑腿;22、凹陷;23、第一供气管;231、排气孔;24、支管;25、第二供气管;26、加强条;27、加强环;3、物料管;31、开关阀;4、恒压阀;5、降温棒;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应用于流体食品行业的无菌碳酸化罐装系统。
20.参照图1,一种应用于流体食品行业的无菌碳酸化罐装系统,包括供气箱1与碳酸化罐本体2,供气箱1与碳酸化罐本体2安装在工厂内,供气箱1与碳酸化罐本体2之间设置有导管11,导管11的两端分别与供气箱1和碳酸化罐本体2连接固定,供气箱1通过导管 11对碳酸化罐本体2进行供气。
21.参照图1,碳酸化罐本体2上设置有物料管3,物料管3位于碳酸化罐本体2的下侧,且物料管3的一端与碳酸化罐本体2固定,另一端向远离碳酸化罐本体2的一侧延伸。且物料管3上设置有开关阀 31,开关阀31控制物料管3的打开与关闭。使用时,打开开关阀31,将待碳酸化的液体从物料管3排入,排入后再将开关阀31关闭,开关阀31关闭后,对碳酸化罐本体2内的液体进行供气,供气完成后再打开开关阀31将液体取出。
22.参照图1,碳酸化罐本体2呈圆柱状,且碳酸化罐本体2呈竖直设置。碳酸化罐本体2的下侧设置有支撑腿21,支撑腿21整体呈圆柱状,且支撑腿21的轴线与碳酸化罐本体2的轴线同轴,支撑腿21 的一端与碳酸化罐本体2固定,另一端向远离碳酸化罐本体2的一侧延伸。支撑腿21绕碳酸化罐本体2的轴线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通过支撑腿21放置在地面上,使得碳酸化罐本体2的稳定性得以提升。
23.参照图2,碳酸化罐本体2的底部形成有凹陷22,凹陷22的方向朝向碳酸化罐本体2的内侧。现有的罐体长时间使用后,由于罐体内液体对底部的压力较大,罐体底部通常会形成一个鼓包,降低了罐体的使用寿命。改进后,通过碳酸化罐本体2底部的凹陷22,能够有效的降低碳酸化罐体内液体对底部的压力,延长碳酸化罐体的使用寿命。
24.参照图2,碳酸化罐本体2内设置有第一供气管23,第一供气管 23的轴线与碳酸化罐本体2的轴线同轴,第一供气管23的一端与碳酸化罐本体2固定,另一端伸入碳酸化罐本体2内,且第一供气管23伸入碳酸化罐本体2内的一端向靠近凹陷22的一侧延伸。
25.参照图2,碳酸化罐本体2内设置有第二供气管25,第二供气管 25的轴线与碳酸化罐本体2的轴线平行,且第二供气管25绕第一供气管23的轴线均匀间隔设置有三个,三个第二供气管25均靠近碳酸化罐本体2的内侧壁。三个第二供气管25与第一供气管23之间均设置有支管24,支管24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供气管23、第二供气管25固定,且支管24沿第一供气管23的轴线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支管24与第二供气管25上均开设有排气孔231,且排气孔231 在支管24与第二供气管25上开设有若干个。
26.参照图2,使用中,供气箱1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导管11进入第一供气管23,第一供气管23内的二氧化碳进入支管24与第二供气管25,支管24与第二供气管25内的二氧化碳从排气孔231内排出。通过多个排气孔231对液体进行供气,使得,二氧化碳与碳酸化罐本体2内的液体充分接触,提升液体碳酸化的效率。
27.参照图2,碳酸化罐本体2内设置有加强条26,加强条26整体呈长条状,且加强条26的长度方向与碳酸化罐本体2的轴线方向相同,加强条26厚度方向的一端与碳酸化罐本体2的内侧壁固定,且加强条26绕碳酸化罐本体2的轴线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碳酸化罐本体2外设置有加强环27,加强环27的轴线与碳酸化罐本体2的轴线同轴,且加强环27沿碳酸化罐本体2的轴线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加强环27均与碳酸化罐本体2固定。通过加强条26与加强环27的联合作用,以使得,碳酸化罐本体2的结构强度得以提升。防止因碳酸化罐本体2内压强增加时,碳酸化罐本体2的侧壁涨破,延长碳酸化罐本体2的使用寿命。
28.参照图2,碳酸化罐本体2上设置有恒压阀4,恒压阀4固定在碳酸化罐本体2上,通过恒压阀4控制碳酸化罐本体2内的压强,当碳酸化罐本体2内的压强大于某一限定值时,恒压阀4对碳酸化罐本体2内进行泄压,防止碳酸化罐本体2内的压强较大。
29.参照图2,碳酸化罐本体2内压强增大时,碳酸化罐本体2的温度会升高,温度升高后,容易影响碳酸化罐本体2内液体的质量。故设计人员在碳酸化罐本体2外设置降温棒5,降温棒5在碳酸化罐本体2外侧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固定在相邻的两个加强环27之间,通过降温棒5对碳酸化罐本体2进行降温处理,使得碳酸化罐本体2始终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温度。
30.参照图2,碳酸化罐本体2上设置有密封圈6,密封圈6固定在碳酸化罐本体2与第一供气管23之间,通过密封圈6密封第一供气管23与碳酸化罐本体2之间的间隙,防止碳酸化罐本体2内的二氧化碳从碳酸化罐本体2与第一供气管23之间泄漏。
3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应用于流体食品行业的无菌碳酸化罐装系统的实施原理为:碳酸化前,将开关阀31打开,将液体通过物料管3 送入碳酸化罐体内,然后再将开关阀31关闭。碳酸化时,供气箱1 通过导管11对第一供气管23进行供气,然后第一供气管23内的二氧化碳流入支管24与第二供气管25,最后二氧化碳从支管24与第二供气管25上的排气管排出,排出后的二氧化碳与液体融合,碳酸化罐本体2外侧的降温棒5对其进行降温,当碳酸化罐本体2内的压强较大时,恒压阀4对碳酸化罐本体2内进行泄压处理。
3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