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装运输 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液位感知及防漏油功能的储油罐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具有液位感知及防漏油功能的储油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饲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液位感知及防漏油功能的储油罐。


背景技术:

2.饲料作为养殖动物的营养来源,提供了其生长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酸和其他所需营养充分。其中一些饲料生产中需要添加油脂来满足动物的脂肪酸和能量所需,并能加快其发育,提高其抗病力。此类饲料需以动物油或植物油作为生产原料,对其进行储存,加工和利用。上述油脂通常储存于库房的大型储油罐中,其内设有用于监测油量的浮球液位计,由于储存温度降低,油脂的粘性也会随之增加,浮球液位计的浮球会由于周围油脂的高粘性无法随液位上浮或下降,液位监测不准确,特别是在进油储存时,无法精准显示内部油脂高度而造成过渡进油,致使油脂从储油罐顶部溢出。
3.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液位感知及防漏油功能的储油罐,解决现有油脂储存罐液位监测不准确而造成过度进油和漏油的技术问题,采用可加热的储油罐和可加热的浮球液位计,避免了低温时油脂凝固,保证了浮球液位计可同步随油位上下浮动;同时为避免其他原因所造成的过度进油,增设了缓存罐,降低了由于溢流而产生的油脂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液位感知及防漏油功能的储油罐,解决现有油脂储存罐液位监测不准确而造成过度进油和漏油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具有液位感知及防漏油功能的储油罐包括用于储存油脂的储油罐,从储油罐顶部接出用于导出过量油脂的导油管,以及从导油管接出用于存储溢出油脂的缓存罐;储油罐为双腔结构,其由内而外分别设有用于储存油脂的储油腔,以及用于内部油脂加热的加热腔,储油腔内设有用于监测油脂液位的浮球液位计,浮球液位计包括固定于储油腔内的导杆,设于导杆外的加热层,以及套装于加热层外随油脂上下浮动的浮球。
7.进一步地,加热腔内设有第一电加热管,第一电加热管为盘旋贴合缠绕于储油腔外壁的螺旋管道,第一电加热管与设于外部的电源相连。
8.进一步地,加热层内设有第二电加热管,第二电加热管为盘旋贴合缠绕于加热层内壁的螺旋管道,第二电加热管与设于外部的电源相连。
9.进一步地,储油罐外设有与浮球液位计相连用于实时显示内部油脂液位的显示屏,以及与浮球液位计相连用于报警的蜂鸣报警器。
10.进一步地,储油罐顶部设有用于储油腔内部油脂搅拌的搅拌器,搅拌器为立式搅拌器。
11.进一步地,储油罐外部设有设有通向其顶部用于人工检修的工作梯,工作梯为螺旋状,其起点与终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储油罐周长的四分之一。
12.进一步地,工作梯外侧设有保护检修人员安全的防护扶手。
13.进一步地,储油罐顶部外壁开设有通过取样管穿设过加热腔与储油腔相连通的进油口,进油口上密封设有进油阀门。
14.进一步地,缓存罐底部开设有用于内部油脂导出的出油口,出油口上密封设有出油阀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解决现有油脂储存罐液位监测不准确而造成过度进油和漏油的技术问题,采用可加热的储油罐和可加热的浮球液位计,避免了低温时油脂凝固,保证了浮球液位计可同步随油位上下浮动;同时为避免其他原因所造成的过度进油,增设了缓存罐,降低了由于溢流而产生的油脂浪费。
17.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储油罐,从储油罐顶部接出的导油管,以及从导油管接出的缓存罐,油脂储存于储油罐内,当储油罐内部油脂装满时,可从储油罐顶部延导油管流至缓存罐内,避免了油脂从顶部溢出浪费和造成环境的污染;储油罐为双腔结构,其由内而外分别设有储油腔以及加热腔,加热腔可使储油腔内部的油脂处于持续加热状态,避免其凝固,降低其粘性;储油腔内设有浮球液位计,浮球液位计的导杆外设有加热层,同时可持续加热导杆和浮球周围的油脂,保证浮球能顺利上下浮动,实现准确及及时的液位提示。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浮球液位计放大图。
20.图3为储油罐俯视图。
21.图4为储油罐与工作梯的俯视连接图。
22.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23.1-储油罐,2-导油管,3-缓存罐,4-工作梯,5-防护扶手,11-储油腔,12
‑ꢀ
加热腔,13-浮球液位计,14-显示屏,15-蜂鸣报警器,16-搅拌器,17-进油口, 18-进油阀门,31-出油口,32-出油阀门,121-第一电加热管,131-导杆,132-加热层,133-浮球,134-第二电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当然的,还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另外的,还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液位感知及防漏油功能的储油罐,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解决现有油脂储存罐液位监测不准确而造成过度进油和漏油的技术问题,采用可加热的储油罐和可加热的浮球液位计,避免了低温时油脂凝固,保证了浮球液位计可同步随油位上下浮动;同时为避免其他原因所造成的过度进油,增设了缓存罐,降低了由于溢流而产生的油脂浪费。
28.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储存油脂的储油罐1,从储油罐1顶部接出用于导出过量油脂的导油管2,以及从导油管2接出用于存储溢出油脂的缓存罐3,油脂在储油罐1内储存放置,为避免其他原因导致的过渡进油而产生的漏油情况,在储油罐1外增设了缓存罐3,储油罐1与缓存罐3之间通过导油管2相连,多余的油脂可从储油罐1顶部经导油管2进入缓存罐3内暂存,避免了溢出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29.本实用新型储油罐1为双腔结构,其由内而外分别设有储油腔11和加热腔 12,油脂储存于储油腔11内,加热腔12用于对储油腔11内内部的油脂进行加热。加热腔12内设有第一电加热管121,第一电加热管121为盘旋贴合缠绕于储油腔11外壁的螺旋管道,第一电加热管121与设于外部的电源相连。第一电加热管121通过与储油腔11外壁相接触,持续不断地与储油腔11内油脂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内部油脂温度,降低其粘性。
30.本实用新型储油腔11内设有用于监测油脂液位的浮球液位计13,浮球液位计13包括固定于储油腔11内的导杆131,设于导杆131外的加热层132,以及套装于加热层132外随油脂上下浮动的浮球133。加热层132内设有第二电加热管134,第二电加热管134为盘旋贴合缠绕于加热层132内壁的螺旋管道,第二电加热管134与设于外部的电源相连。第二电加热管134通过与加热层132外壁相接触,持续不断地与加热层132外周的油脂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内部油脂温度,降低其粘性,避免了周围油脂对浮球133的粘黏,减少了其上下浮动阻力,实现了精准液位监测。
31.本实用新型储油罐1外设有与浮球液位计13相连用于实时显示内部油脂液位的显示屏14,以及与浮球液位计13相连用于报警的蜂鸣报警器15。显示屏 14可将内部的液位值实时显示于外部,提醒工作人员避免过度进油,同时还可用于内部油量的管理;当浮球133到达最高注油刻度线时,浮球液位计13此时发送信号给外部蜂鸣报警器15,蜂鸣警示外界人员,显示屏14和蜂鸣报警器 15的双重提醒,增强了使用安全性。
32.本实用新型储油罐1顶部设有用于储油腔11内部油脂搅拌的搅拌器16,搅拌器16可根据所需进行内部油脂的搅拌,搅拌器16为立式搅拌器。储油罐1 外部设有设有通向其顶部用于人工检修的工作梯4,工作梯4为螺旋状,其起点与终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储油罐1周长的四分之一,工作梯4外侧设有保护检修人员安全的防护扶手5,工作梯4便于工作人员移动至储油罐1顶部进行储油罐1,搅拌器16等设备的检修。
33.本实用新型储油罐1顶部外壁开设有通过取样管穿设过加热腔12与储油腔 11相连通的进油口17,进油口17上密封设有进油阀门18,缓存罐3底部开设有用于内部油脂导出的出油口31,出油口31上密封设有出油阀门32。进油阀门18与出油阀门32的密封设计,避免
了外界空气进入促使内部油脂加速氧化。本实用新型所用浮球液位计13,显示屏14,蜂鸣报警器15,立式搅拌器和电加热管均为现有已知电气设备,并且均可在市场上直接购买使用,其结构,电路,以及控制原理均为现有已知技术,因此,关于浮球液位计13,显示屏14,蜂鸣报警器15,立式搅拌器和电加热管的结构,电路,以及控制原理在此不赘述。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当然更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也就是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直接或间接的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