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供应链管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供应链管理用标签粘贴装置。
背景技术:2.供应链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在供应链管理工作中,经常需要对物资进行标记,通常会采用贴标签的方式。目前,标签主要采用人工粘贴的方式,虽然采用自动设备进行粘贴能够缩短单个标签的粘贴时间,但是因为物资的形状和尺寸都是多变的,因此总体来看效率并不比人工粘贴的方式高。现有技术中,人工粘贴标签时,主要采用胶水粘贴的方式,速度比较慢,并且标签没有任何保护,容易受到侵蚀。
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应链管理用标签粘贴装置,能够方便快捷地将标签粘贴在物资上,并且能够利用透明胶带对标签进行保护,既提升了标签的稳定性,也能够避免标签被侵蚀。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方案为:
5.一种供应链管理用标签粘贴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端板,两个所述端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手柄,每个所述端板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延伸板,两个所述延伸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有一个缠绕辊,所述缠绕辊的一端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缠绕辊转动的第二电机,两个所述缠绕辊之间设置有透明胶带,并且所述透明胶带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缠绕辊上,所述透明胶带上设置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区域,所述区域的边缘设置有切痕。
6.优选的,所述手柄上开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防滑槽,所述防滑槽沿所述手柄的圆周方向延伸。
7.优选的,连接在同一个所述端板上的两个所述延伸板中,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延伸板上,另外一个所述延伸板上可拆卸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的螺杆部同轴固连有一个光杆,所述缠绕辊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各开设有一个插孔,两个插孔分别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光杆,所述透明胶带缠绕在所述转轴上。
8.优选的,所述转轴上固定套设有两个限位盘,所述透明胶带位于两个所述限位盘之间。
9.优选的,两个所述端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之间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摆动轴,所述摆动轴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杆组件,两个所述伸缩杆组件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转动套设有压辊。
10.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组件包括与所述摆动轴固定连接的摆动杆,所述摆动杆远离所述摆动轴的一端上开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盲孔,所述盲孔中滑动设置有顶杆,并且所述顶杆与所述盲孔的盲端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顶杆伸出所述盲孔后与所述连接轴固定连
接。
11.优选的,所述摆动轴的一端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摆动轴转动的第一电机。
12.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快捷地将标签粘贴在物资上,并且能够利用透明胶带对标签进行保护,既提升了标签的稳定性,也能够避免标签被侵蚀。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缠绕辊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16.图3是伸缩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透明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1-端板,2-手柄,3-防滑槽,4-固定杆,5-第一电机,6-摆动轴,7-摆动杆,8-顶杆,9-延伸板,10-第二电机,11-限位盘,12-透明胶带,13-连接轴,14-压辊,15-螺栓,16-光杆,17-转轴,18-盲孔,19-弹簧,20-区域,21-切痕。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至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缠绕辊的设置方式示意图,图3是伸缩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透明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21.一种供应链管理用标签粘贴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端板1,两个端板1之间固定连接有手柄2,每个端板1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延伸板9,两个延伸板9之间可拆卸连接有一个缠绕辊,缠绕辊的一端连接有用于驱动缠绕辊转动的第二电机10,两个缠绕辊之间设置有透明胶带12,并且透明胶带12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缠绕辊上,透明胶带12上设置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区域20,区域20的边缘设置有切痕21。
22.在使用时,首先将待粘贴的标签贴合在区域20上,然后握住手柄2并且移动装置,直到透明胶带12贴合在物资上,然后拉动装置远离物资,因为区域20的边缘有切痕21,因此区域20部分的透明胶带12能够很容易地与透明胶带12的本体分离,从而留在物资上,并且将标签贴在物资上,此时标签有透明胶带9保护,粘接更加稳定,并且不容易被侵蚀,之后转动两个缠绕辊带动透明胶带12转动,使一个新的区域20位于两个缠绕辊之间即可。
23.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快捷地将标签粘贴在物资上,并且能够利用透明胶带12对标签进行保护,既提升了标签的稳定性,也能够避免标签被侵蚀。
24.为了便于握持手柄2,避免脱手。手柄2上开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防滑槽3,防滑槽3沿手柄2的圆周方向延伸。
25.缠绕辊具体的设置方式为:连接在同一个端板1上的两个延伸板9中,第二电机10固定设置在其中一个延伸板9上,另外一个延伸板9上可拆卸设置有螺栓15,螺栓15的螺杆部同轴固连有一个光杆16,缠绕辊包括转轴17,转轴17的两端各开设有一个插孔,两个插孔分别用于容纳第二电机10的输出轴和光杆16,透明胶带12缠绕在转轴17上。在一个标签粘贴完毕后,可以利用第二电机10驱动缠绕辊转动,无需手动操作,更加简单易用。
26.为了对透明胶带12进行限位,避免透明胶带12侧向偏移,转轴17上固定套设有两个限位盘11,透明胶带12位于两个限位盘11之间。
27.为了保证透明胶带12能够紧密贴合在物资上,两个端板1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固定杆4,两个固定杆4之间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摆动轴6,摆动轴6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杆组件,两个伸缩杆组件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3,连接轴13上转动套设有压辊14。在拉动装置与物资分离之前,操作摆动轴6转动,摆动轴6转动过程中带动压辊14与透明胶带12接触,从而将透明胶带12压紧在物资上,提升了透明胶带12和标签的稳定性,并且通过设置伸缩杆组件,可以延长压辊14与透明胶带12的接触时间,从而提升压紧效果。
28.伸缩杆组件的具体结构为:伸缩杆组件包括与摆动轴6固定连接的摆动杆7,摆动杆7远离摆动轴6的一端上开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盲孔18,盲孔18中滑动设置有顶杆8,并且顶杆8与盲孔18的盲端之间设置有弹簧19,顶杆8伸出盲孔18后与连接轴13固定连接。摆动轴6转动过程中,当压辊14与透明胶带12接触之后,顶杆8受到物资的挤压而向盲孔18内部移动,过程中弹簧19被压缩,随着摆动轴6的继续转动,当压辊14与透明胶带12分离的时候,弹簧19复位并且推动顶杆8伸出盲孔18。
29.为了进一步简化操作,提升装置的易用性,摆动轴6的一端连接有用于驱动摆动轴6转动的第一电机5。
30.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一种供应链管理用标签粘贴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端板1,两个端板1之间固定连接有手柄2,手柄2上开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防滑槽3,防滑槽3沿手柄2的圆周方向延伸,从而便于握持手柄2,避免脱手,每个端板1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延伸板9,两个延伸板9之间可拆卸连接有一个缠绕辊,连接在同一个端板1上的两个延伸板9中,第二电机10固定设置在其中一个延伸板9上,另外一个延伸板9上可拆卸设置有螺栓15,螺栓15的螺杆部同轴固连有一个光杆16,缠绕辊包括转轴17,转轴17的两端各开设有一个插孔,两个插孔分别用于容纳第二电机10的输出轴和光杆16,透明胶带12缠绕在转轴17上,转轴17上固定套设有两个限位盘11,透明胶带12位于两个限位盘11之间,从而对透明胶带12进行限位,避免透明胶带12侧向偏移,在一个标签粘贴完毕后,可以利用第二电机10驱动缠绕辊转动,无需手动操作,更加简单易用,缠绕辊的一端连接有用于驱动缠绕辊转动的第二电机10,两个缠绕辊之间设置有透明胶带12,并且透明胶带12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缠绕辊上,透明胶带12上设置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区域20,区域20的边缘设置有切痕21,两个端板1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固定杆4,两个固定杆4之间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摆动轴6,摆动轴6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杆组件,两个伸缩杆组件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3,连接轴13上转动套设有压辊14,在拉动装置与物资分离之前,操作摆动轴6转动,摆动轴6转动过程中带动压辊14与透明胶带12接触,从而将透明胶带12压紧在物资上,提升了透明胶带12和标签的稳定性,并且通过设置伸缩杆组件,可以延长压辊14与透明胶带12的接触时间,从而提升压紧效果,伸缩杆组件包括与摆动轴6固
定连接的摆动杆7,摆动杆7远离摆动轴6的一端上开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盲孔18,盲孔18中滑动设置有顶杆8,并且顶杆8与盲孔18的盲端之间设置有弹簧19,顶杆8伸出盲孔18后与连接轴13固定连接,摆动轴6转动过程中,当压辊14与透明胶带12接触之后,顶杆8受到物资的挤压而向盲孔18内部移动,过程中弹簧19被压缩,随着摆动轴6的继续转动,当压辊14与透明胶带12分离的时候,弹簧19复位并且推动顶杆8伸出盲孔18。
31.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32.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