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车辆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车载并用式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车载并用式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特种车辆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车载并用式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特种车辆上往往需要安装各种用于实现特定功能并完成特定任务的装备,换气扇即为其中一种,换气扇一般包括风机,通过风机旋转运行,达到使车辆方舱内外气流交换的目的,根据换气方式不同,排气扇主要有排出式、吸入式、并用式三种。排出式换气扇即通过方舱上设置的进风口将空气吸入车辆内部,再通过风机排出污浊空气;吸入式换气扇则通过风机吸入新鲜空气,从通过方舱上设置的出风口排出污浊空气;并用式换气扇则是上述两种类型换气扇的结合,即车辆方舱内的空气无论是排出还是吸入均通过风机完成,然而,现有的换气扇在运行时,常常受到各种电磁信号干扰,干燥电磁波对风机的稳定运行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对车载并用式换气装置进行改进或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并用式换气装置。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并用式换气装置,包括舱环,舱环的一侧安装有通风组件,通风组件包括窗框,窗框上安装有电机并设置有窗口,电机输出轴上固连有螺杆,螺杆上螺接有滑块,窗口的一侧与风叶的一侧铰接,风叶的另一侧与滑块铰接,舱环的另一侧安装有换气扇组件,换气扇组件包括扇框,扇框与舱环固定连接,扇框与舱环之间还夹持有舱板,舱板上安装有屏蔽蜂窝网孔板,扇框内安装有风机,风机控制端与电机控制端并联连接后再通过切换开关接入车辆内部的电控系统。
6.舱板和屏蔽蜂窝网孔板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7.切换开关固定安装于扇框上。
8.风机与舱板之间还填塞有防尘过滤棉。
9.舱环、窗框或扇框整体均为矩形形状。
10.换气扇组件还包括窗盖,窗盖的一侧通过合页与扇框的一侧铰接,窗盖的另一侧通过蝴蝶扣与扇框的另一侧盖合连接。
11.通风组件还包括防护罩,防护罩与窗框固定连接,并且使电机、螺杆和滑块容纳于防护罩内。
12.电机、螺杆和滑块数量均为2个,并且分列设置于风叶的左右两侧。
13.窗口数量为多个,多个窗口按照线性阵列自上而下排列于窗框上。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风机与舱环之间设置屏蔽蜂窝网孔板,屏蔽蜂窝网孔板用于吸收来自于外界环境中的干扰电磁波信号,保证了风机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将通风组件、屏蔽蜂窝网孔板和换气扇组件集成装配为一体,简化了换气装置的整体结构,缩减了换气装置的外形尺寸和体积,使换气装置便于安
装,有助于降低换气装置的整体能耗,通过车辆内部的电控系统对风机、电机的启停进行控制,通过电机的运行使窗口在开启与关闭之间切换,当窗口关闭时,能够防止雨水侵袭车辆方舱内部,保护了车辆内部环境。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换气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换气扇组件的正等轴测结构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屏蔽蜂窝网孔板、控制盒和滤波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通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是本实用新型通风组件的正等轴测结构图;
22.图8是本实用新型通风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舱环,2-通风组件,3-换气扇组件,4-舱板,5-屏蔽蜂窝网孔板,6-切换开关,7-控制盒,8-滤波器,21-窗框,22-电机,23-窗口,24-螺杆,25-滑块,26-风叶,27-防护罩,28-橡胶密封圈,29-挡雨板,31-扇框,32-风机,33-防尘过滤棉,34-窗盖,35-蝴蝶扣,36-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25.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并用式换气装置,包括舱环1,舱环1的一侧安装有通风组件2,通风组件2包括窗框21,窗框21上安装有电机22并设置有窗口23,窗框21上还安装有挡雨板29,用于防止雨水渗漏至车辆方舱内,电机22输出轴上固连有螺杆24,螺杆24上螺接有滑块25,窗口23的一侧与风叶26的一侧铰接,风叶26的另一侧与滑块25铰接,风叶26四周还缠绕有橡胶密封圈28,舱环1的另一侧安装有换气扇组件3,换气扇组件3包括扇框31,扇框31与舱环1固定连接,扇框31与舱环1之间还夹持有舱板4,舱板4上安装有屏蔽蜂窝网孔板5,扇框31内安装有风机32,风机32控制端与电机22控制端并联连接后再通过切换开关6接入车辆内部的电控系统。
26.进一步地,优选舱板4和屏蔽蜂窝网孔板5的材质均为不锈钢。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屏蔽蜂窝网孔板5的屏蔽效能参数如下:屏蔽频段点为100khz、3mhz和1ghz,屏蔽指标为60db、70db和70db,频段点为1ghz、10ghz和18ghz,屏蔽指标为70db、60db和60db。
27.另外,切换开关6固定安装于扇框31上。风机32与舱板4之间还填塞有防尘过滤棉33。舱环1、窗框21或扇框31整体均为矩形形状。舱板4上还安装有控制盒7和滤波器8,控制盒7和滤波器8分列于屏蔽蜂窝网孔板5的左右两侧。
28.此外,换气扇组件3还包括窗盖34,窗盖34的一侧通过合页36与扇框31的一侧铰接,窗盖34的另一侧通过蝴蝶扣35与扇框31的另一侧盖合连接。通风组件2还包括防护罩27,防护罩27与窗框21固定连接,并且使电机22、螺杆24和滑块25容纳于防护罩27内。电机22、螺杆24和滑块25数量均为2个,并且分列设置于风叶26的左右两侧。窗口23数量为多个,多个窗口23按照线性阵列自上而下排列于窗框21上。
29.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风机与舱环之间设置屏蔽蜂窝网孔板,屏蔽蜂窝网孔板用于吸收来自于外界环境中的干扰电磁波信号,保证了风机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将通风组件、屏蔽蜂窝网孔板和换气扇组件集成装配为一体,简化了换气装置的整体结构,缩减了换气装置的外形尺寸和体积,使换气装置便于安装,有助于降低换气装置的整体能耗,通过车辆内部的电控系统对风机、电机的启停进行控制,通过电机的运行使窗口在开启与关闭之间切换,当窗口关闭时,能够防止雨水侵袭车辆方舱内部,保护了车辆内部环境。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并用式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舱环(1),所述舱环(1)的一侧安装有通风组件(2),所述通风组件(2)包括窗框(21),所述窗框(21)上安装有电机(22)并设置有窗口(23),所述电机(22)输出轴上固连有螺杆(24),所述螺杆(24)上螺接有滑块(25),所述窗口(23)的一侧与风叶(26)的一侧铰接,风叶(26)的另一侧与所述滑块(25)铰接,所述舱环(1)的另一侧安装有换气扇组件(3),所述换气扇组件(3)包括扇框(31),所述扇框(31)与所述舱环(1)固定连接,所述扇框(31)与舱环(1)之间还夹持有舱板(4),所述舱板(4)上安装有屏蔽蜂窝网孔板(5),所述扇框(31)内安装有风机(32),所述风机(32)控制端与所述电机(22)控制端并联连接后再通过切换开关(6)接入车辆内部的电控系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并用式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舱板(4)和屏蔽蜂窝网孔板(5)的材质均为不锈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并用式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6)固定安装于所述扇框(31)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并用式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32)与所述舱板(4)之间还填塞有防尘过滤棉(3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并用式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环(1)、窗框(21)或扇框(31)整体均为矩形形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并用式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扇组件(3)还包括窗盖(34),窗盖(34)的一侧通过合页(36)与所述扇框(31)的一侧铰接,窗盖(34)的另一侧通过蝴蝶扣(35)与所述扇框(31)的另一侧盖合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并用式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组件(2)还包括防护罩(27),防护罩(27)与所述窗框(21)固定连接,并且使所述电机(22)、螺杆(24)和滑块(25)容纳于防护罩(27)内。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并用式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2)、螺杆(24)和滑块(25)数量均为2个,并且分列设置于所述风叶(26)的左右两侧。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并用式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23)数量为多个,多个窗口(23)按照线性阵列自上而下排列于所述窗框(21)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并用式换气装置,包括舱环,舱环两侧分别安装有通风组件和换气扇组件,通风组件包括窗框,窗框上安装有电机并设置有窗口,电机输出轴上固连有螺杆,螺杆上螺接有滑块,窗口一侧与风叶一侧铰接,风叶另一侧与滑块铰接,换气扇组件包括扇框,扇框与舱环固定连接,扇框与舱环之间还夹持有舱板,舱板上安装有屏蔽蜂窝网孔板,扇框内安装有风机,风机控制端与电机控制端并联连接后再通过切换开关接入车辆内部的电控系统。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设置屏蔽蜂窝网孔板吸收干扰电磁波信号,保证了风机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车辆内部的电控系统控制窗口的启闭切换,能够防止雨水侵袭车辆方舱内部,保护了车辆内部环境。部环境。部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罗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航天风华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3
技术公布日: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