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车辆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铁路客车卸污软管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1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铁路客车卸污软管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路客车卸污软管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2.通常的铁路客车卸污系统包括卸污真空泵房、卸污管道及附件、卸污单元、电控系统等。卸污真空泵房,提供卸污管道稳定的负压;卸污管道及真空表、阀门等附件将列车污物抽至泵房;卸污单元用于向列车卸污作业,包括卸污接头、软管、阀门等;电控系统用于回收卸污软管等功能。
3.目前铁路客车卸污单元软管主要为回卷型,卸污作业完成后将软管回收进卸污单元箱体内。
4.目前铁路车站、动车所内卸污单元采用地下式或地上式安装,卸污软管回卷存在以下问题:
5.每次进行卸污作业后,需要将软管回卷至箱体内,卸污软管与卷管器常发生脱扣,可靠性不高,增加维护检修工作量。另外,卸污软管回卷频繁,卸污软管经常弯折常出现裂纹易漏气,降低负压作业效率。
6.车站的卸污单元一般位于股道间,露天环境下工作,作业时雨水进入箱体内,积水和潮气长期腐蚀下,使用几年后电动回卷功能失效,仅能进行手动回卷,卸污工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磨损强度高。
7.调研多座车站、动车所,由于电动回卷功能失效,手动回卷劳动强度大,卸污单元软管直接平铺在股道间,发生过卸污工误踩卸污管接头,接头变形,不能接进列车污物箱,干扰正常卸污作业,同时平铺在股道间的卸污软管,如果列车高速通过,根据伯努利方程,流速大则压强小,卸污软管会被列车“吸引”,存在安全隐患。
8.申请号201922061571.7提出了一种分布集中式卸污系统用管路进出口滚轮装置,包括卸污软管、上下滚轮组、箱体等,提高软管抽出、收回的稳定性。申请号201921877368.0提出了一种真空卸污发条式盘管装置,包括转轴、键槽、盘管筒、发条盘等,能够在盘管筒旋转时同步横向运动,提高效率。申请号201720136406.1提出了一种机械式卸污单元,包括框架壳体、卷管器、导向轮等,卷管器上盘绕卸污软管。
9.目前卸污单元均需设置卷管器回卷卸污软管,传统电动回卷软管存在故障率高,维修工作量大等问题,故亟需一种卸污单元软管固定方式,解决当前卸污软管回卷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铁路客车卸污软管固定结构,至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部分问题。
11.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客车卸污软管固定结构,包括软管收纳井室和卸污干
管,所述软管收纳井室内设有软管筐,卸污软管放置于所述软管筐内,所述卸污干管贯穿软管收纳井室,所述卸污软管的一端与所述卸污干管连通,所述卸污软管的另一端设有可与列车污物箱连通的卸污接头,所述卸污接头固定在软管筐的内壁上。
13.作为优选,所述卸污软管的一端通过斜三通卸污支管与所述卸污干管连通。
14.作为优选,所述斜三通卸污支管处设有卸污支管阀门。
15.作为优选,所述卸污接头通过卡箍或托架固定在软管筐的内壁上。
16.作为优选,所述软管收纳井室设于地面下。
17.作为优选,所述软管收纳井室通过顶板密封,所述顶板与地面平齐。
18.作为优选,所述顶板为推拉式,折叶式或翻盖式。
19.作为优选,所述卸污接头处设有一阀门。
20.作为优选,所述软管收纳井室和排水沟合建,所述软管筐上设有孔洞或栅条间隙,所述孔洞或栅条间隙供积水排至排水沟内。
21.作为优选,所述软管收纳井室的底部设有坡度,最低处设有供积水流出的排水孔洞。
2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传统电动回卷软管故障率高,维修工作量大,本实用新型将卸污软管收纳至收纳井室软管筐内,缩减卸污作业的回卷软管工作量,避免因卸污软管与卷管器脱扣而降低作业效率,减少软管弯折频率,解决卸污软管作业后不回卷而散铺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铁路客车卸污软管固定结构平面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的剖面图i-i;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的剖面图ii-ii。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如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铁路客车卸污软管固定结构,包括软管收纳井室1和卸污干管2,所述软管收纳井室1内设有软管筐8,卸污软管6放置于所述软管筐8内,所述卸污干管2贯穿软管收纳井室1,所述卸污软管6的一端与所述卸污干管2连通,所述卸污软管6的另一端设有可与列车污物箱连通的卸污接头7,所述卸污接头7通过卡箍9或托架固定在软管筐8的内壁上,所述卸污接头7处设有一阀门。
30.所述卸污软管6的一端通过斜三通卸污支管10与所述卸污干管2连通。所述斜三通
卸污支管10处设有卸污支管阀门5。
31.所述软管收纳井室1设于地面3下。所述软管收纳井室1通过顶板4密封,所述顶板4与地面平齐。所述顶板4为推拉式,折叶式或翻盖式。
32.所述软管收纳井室1和排水沟11合建,所述软管筐8上设有孔洞或栅条间隙,所述孔洞或栅条间隙供积水排至排水沟11内。所述软管收纳井室1的底部设有坡度,最低处设有供积水流出的排水孔洞。
3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用于铁路、动车所车站的卸污单元软管固定结构,解决了当前卸污软管回卷存在的问题。
34.铁路客车卸污设施常设置于铁路车站、动车所存车线的股道间,卸污软管需要回卷收至卸污单元柜体内,操作不便,针对这一特点,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铁路客车卸污软管固定结构。
3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6.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出软管收纳井室1,卸污软管6平铺在收纳井室内,卸污接头7固定在井室侧壁。
37.具体的,所述收纳井室设置在卸污作业点旁,动车组每节车厢长度约25m,收纳井室间距18~25m。
38.具体的,所述收纳井室可与排水沟11合建,也可设置在地面下。
39.具体的,所述收纳井室用于收纳卸污软管6,卸污软管6置于软管筐8内,避免直接接触潮湿积水的排水沟11底部,软管筐8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高分子聚合物,如pp、pa、pcabs等;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铜、钛合金、镁合金等;包括但不限于新型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40.具体的,所述收纳井室需具备排除仓内积水功能,排水沟11内软管筐8可采用栅条、孔洞等方式,将积水排至排水沟11内;地面下收纳井室可设坡度,最低处设置排水孔洞,排出积水。
41.具体的,所述收纳井室尺寸根据软管长度、现场条件设置,软管可在仓内叠放,一般卸污软管6长度不超过15m,软管筐8高度不小于400mm,长度不小于800mm,宽度不小于300mm。
42.具体的,所述卸污接头7需免受污染,固定在井室内,为方便取用,固定牢固可靠,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箍、托架等方式。
43.具体的,所述卸污软管6属于耗材,为方便维护更换,自卸污干管2接出的斜三通卸污支管10采用dn65硬质管道,此处设阀门(卸污支管阀门5)一处,可选用手动球阀等阀门;自硬质支管再接出dn32卸污软管6,管径及接头与列车污物箱匹配,在接头处设阀门一处,可选用手动球阀等阀门。
44.具体的,所述卸污干管2管径取dn150~dn200,管材包括但不限于pe管(sdr≥11)等,具体选用需结合实际卸污需求。
45.具体的,所述收纳井室的顶板4,在动车所存车线,满足操作工作业安全前提下,可露天设置;在车站、动车所检修库有美观需要、保证作业安全情况下,设置顶板,顶板材质、颜色需与站台、列位协调,顶板可选用推拉式,折叶式,翻盖式等,需牢固可靠,方便打开关闭。
46.特别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客车卸污软管固定方式,同样适用于客车上水软管固定方式。
47.结合图1~图3:列车停车后,卸污支管阀门5常开,打开顶板4,自软管筐8内取出卸污软管6、卸污接头7,卸污接头7接入列车污物箱后,打开卸污接头7上的阀门,卸污作业完毕后,关闭卸污接头7上的阀门,将卸污软管6、卸污接头7放回软管筐8内,关上顶板4,结束作业。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