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机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卸式箱门转轴合页。
背景技术:2.现有的侧翻半挂车厢,厢门与车厢立柱通过转轴合页进行固定连接。现有的转轴合页主要采用厢门、立柱上焊接的轴套及转轴插销进行固定连接。由转轴插销无法便捷的拆除更换,会产生以下问题:1、在装卸货物时,厢门易受外力(如铲车压、碰等)作用使转轴合页变形、开裂等,导致厢门无法正常翻转; 2、重载运输过程中,在货物作用下,厢门极易涨厢,造成厢门转轴变形、断裂,导致无法正常翻转和合厢;3、侧厢门转轴合页使用频率较高,一旦变形,厢门无法打开;一旦断裂,则需割掉转套才能更换转轴插销,厢门在此期间无法锁闭;4、生产制作过程中,由于厢门转轴合页上的转轴插销和转套提前焊接在厢门上,在进行打砂和喷涂时,转轴插销和转套之间进入钢砂,装配时由于转轴插销和转套间隙里有钢砂存在,导到转轴楚插销无法正常转动,给生产装配带来不必要麻烦;5、实际使用时,厢门一旦不能开合自如,出现卡滞,会造成侧翻半挂倾翻卸料时,厢内货物无法正常倾卸,存在翻转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卸式箱门转轴合页,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便于厢门与半挂车厢的打开或闭合;转轴插销可便捷的进行更换安装,从而便于后期的维护更换。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卸式箱门转轴合页,包括车厢底架、设于车厢底架前端的前厢板、设于车厢底架后端及两侧的厢门;
5.其中,车厢底架两侧及后端设置有若干立柱,厢门设置于相邻立柱之间;
6.所述厢门下端通过铰接合页与车厢底架铰连接,且厢门上端与立柱之间设置有转轴合页组件;转轴合页组件连接厢门与立柱。
7.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合页组件包括对应设置在厢门、立柱上的第一转套、第二转套;
8.以及把手总成,把手总成包括转轴插销以及转轴插销一端设置的转轴把手;
9.所述转轴插销一端分别穿过第一转套、第二转套连接或断开所述厢门与立柱。
10.进一步地,所述厢门上设置有位于转轴插销末端的限位块,限位块轴向设置有供转轴插销通过的轴孔;限位块外周设置有与轴孔连通的开口槽,且开口槽设在与厢门连接处。
11.进一步地,所述转轴把手前端设置有定位耳块;所述厢门上设置有锁鼻;所述定位耳块在转轴插销前端插入第二转套内扣合在所述锁鼻内。
12.进一步地,所述车厢底架两侧设置有底架边梁,底架边梁上等间距设置有侧立若干立柱;且厢门设置在相邻两根立柱。
13.进一步地,所述底架边梁外侧沿着车体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防撞胶块。
1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至少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的转轴合页组件,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便于厢门与半挂车厢的打开或闭合;
16.2、本实用新型的转轴插销可便捷的实现第一转套、第二转套的插接,且转轴插销可相对脱离第一转套、第二转套,并通过转轴把手上设置的定位耳块与锁鼻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转轴插销与厢门、立柱位置的相对固定;
17.3、本实用新型转轴插销末端设置的限位块,且限位块外周设置有与轴孔连通的开口槽,且开口槽设在与厢门连接处;仅当把转轴把手向上旋动至终点且与开口槽对应时,可将转轴把手沿着开口槽撤出,从而实现把手总成的与第一转套、第二转套的脱离,进而转轴插销可便捷的进行更换,无需对转套进行切除即可实现转轴插销的更换,降低转轴插销的更换难度,可防止转轴插销变形导致厢门与车厢卡死;
18.4、本实用新型的转轴合页组件在生产过程中,轴转插销无需和转套提前与厢门或立柱焊接,在进行打砂处理,满足转轴插销或轴套分别单独喷砂处理,不影响转轴合页组件正常工作;
19.5、本实用新型的半挂车厢两侧设置的厢门可设置有多个,从而可满足对不同装载量的车厢需求;当厢门由闭合状态打开时,厢门向下旋转落下,防撞胶块可形成对厢门外侧有效支撑,防止厢门与车厢底架碰撞导致厢门变形,从而使得转轴合页组件与厢门、立柱的卡死。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半挂车厢主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半挂车厢侧厢门与侧立柱之间转轴合页组件锁合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2中半挂车厢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厢门与转轴合页组件连接状态侧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半挂车厢侧厢门与侧立柱之间转轴合页组件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图5中半挂车厢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厢门与侧立柱之间把手总成处于脱离状态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限位块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厢门向下翻转状态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图9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中:
31.100、半挂车厢;1、车厢底架;2、置物架;3、前厢板;4、厢门;5、铰接合页;6、立柱;7、转轴合页组件;701、把手总成;7011、转轴把手;7012、转轴插销;702、限位块;7021、开口槽;7022、轴孔;703、第一转套;704、第二转套;705、锁鼻;706、定位耳块;8、底架边梁;9、防撞胶块。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1-10,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如图1-10所示:一种可拆卸式箱门转轴合页,半挂车厢100包括车厢底架1、设于车厢底架前端的前厢板3、设于车厢底架后端及两侧的厢门4;其中,车厢底架两侧及后端设置有若干立柱6,厢门4设置于相邻立柱6之间;所述厢门4下端通过铰接合页5与车厢底架1铰连接,且厢门4上端与立柱6之间设置有转轴合页组件7;转轴合页组件7连接厢门4与立柱6。
34.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转轴合页组件,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便于厢门与半挂车厢的打开或闭合。
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6所示,所述转轴合页组件7包括对应设置在厢门4、立柱6上的第一转套703、第二转套704;以及把手总成701,把手总成701包括转轴插销7012以及转轴插销一端设置的转轴把手7011;所述转轴插销7012一端分别穿过第一转套703、第二转套704连接或断开所述厢门4与立柱6;所述转轴把手7011前端设置有定位耳块706;所述厢门4上设置有锁鼻705;所述定位耳块706在转轴插销7012前端插入第二转套704内扣合在所述锁鼻705内。本实施例中,转轴插销可便捷的实现第一转套、第二转套的插接,且转轴插销可相对脱离第一转套、第二转套,并通过转轴把手上设置的定位耳块与锁鼻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转轴插销与厢门、立柱位置的相对固定;转轴插销可便捷的进行更换,无需对转套进行切除,降低更换难度,可防止转轴插销变形导致厢门与车厢卡死;此外,转轴合页组件在生产过程中,轴转插销无需和转套提前与厢门或立柱焊接,在进行打砂处理,满足转轴插销或轴套分别单独喷砂处理,不影响转轴合页组件正常工作。
3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10所示,所述转轴合页组件7包括对应设置在厢门4、立柱6上的第一转套703、第二转套704;以及把手总成701,把手总成701包括转轴插销7012以及转轴插销一端设置的转轴把手7011;所述转轴插销7012一端分别穿过第一转套703、第二转套704连接或断开所述厢门4与立柱6;所述厢门4上设置有位于转轴插销末端的限位块702,限位块702轴向设置有供转轴插销通过的轴孔7022;如图6中b处所示,限位块可对转轴插销前进或后退行程形成限位,防止转轴插销与第一转套脱离;如图8所示,限位块702外周设置有与轴孔连通的开口槽7021,且开口槽7021设在与厢门连接处;仅当把转轴把手向上旋动至终点且与开口槽对应时,可将转轴把手沿着开口槽撤出,从而实现把手总成的与第一转套、第二转套的脱离,进而转轴插销可便捷的进行更换,无需对转套进行切除即可实现转轴插销的更换,降低转轴插销的更换难度,可防止转轴插销变形导致厢门与车厢卡死。
3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所述车厢底架1两侧设置有底架边梁8,底架边梁8上等间距设置有侧立若干立柱6;且厢门4设置在相邻两根立柱6;本实施例中,半挂车厢两侧设置的厢门可设置有多个,从而可满足对不同装载量的车厢需求;半挂车厢后端的厢门与立柱采用相同的结构形式连接。
3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架边梁8外侧沿着车体长度方向设置有若
干防撞胶块9。本实施例中,当厢门由闭合状态打开时,厢门向下旋转落下,防撞胶块可形成对厢门外侧有效支撑,防止厢门与车厢底架碰撞导致厢门变形,从而使得转轴合页组件与厢门、立柱的卡死。
39.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或工作原理:
40.本实用新型转轴插销可便捷的实现第一转套、第二转套的插接,且转轴插销可相对脱离第一转套、第二转套,并通过转轴把手上设置的定位耳块与锁鼻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转轴插销与厢门、立柱位置的相对固定;转轴插销末端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可对转轴插销前进或后退行程形成限位,防止转轴插销与第一转套脱离;限位块上设置的开口槽设在与厢门连接处;仅当把转轴把手向上旋动至终点且与开口槽对应时,可将转轴把手沿着开口槽撤出,从而实现把手总成的与第一转套、第二转套的脱离,进而转轴插销可便捷的进行更换,无需对转套进行切除即可实现转轴插销的更换,降低转轴插销的更换难度,可防止转轴插销变形导致厢门与车厢卡死。
4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2.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