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溺水救生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应用于救生设备中的一种气囊充气触发装置。
背景技术:2.防溺水救生设备通常主要由监测模块、微处理器、气瓶、触发装置和气囊组成。监测模块用于对游泳者的心率、血氧、压力和姿态等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的数据传送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当处理后的数据超出设定的阈值即判断出现溺水信号时,微处理器就会电信号控制触发装置,使触发装置动作刺破气瓶,由气瓶向气囊中充气。目前,防溺水救生设备中的触发装置大都是由微处理器程序智能控制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出现溺水信号时,触发装置才会动作。这就导致了当使用者感觉有溺水危险需要紧急自救时,却无法自主启动触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结构简单、安全实用,且能在紧急情况下手动开启的一种气囊充气触发装置。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气囊充气触发装置,包括与阀体相连的气囊以及在封盖被刺破后用于向气囊中充气的气瓶,阀体中在位于气瓶的封盖上方滑动地设有击针;阀体中通过转轴铰链有击针压板,击针的顶端与该击针压板右端的底面相顶接;阀体中位于击针压板左端的底面下方安装有通过施放的弹簧力推动击针压板杠杆式撬动击针下移刺破气瓶封盖的电控顶杆机构;该电控顶杆机构电路连接有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在判断监测模块发回的监测信号为溺水信号时自动控制电控顶杆机构施放弹簧力;阀体上还安装有在紧急危险情况时用于手动按压发出危险电信号的紧急按钮,该紧急按钮与向微处理器信号电路相连接。
6.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7.上述的阀体的顶面成型有一道用于安装击针压板的上开口槽腔,该上开口槽腔的两侧面开有用于穿设转轴的轴孔。
8.上述的阀体的左侧面成型有圆柱状的凸柱,凸柱中加工有按钮安装孔,紧急按钮螺旋安装在该按钮安装孔中。
9.上述的电控顶杆机构由顶杆、蓄力弹簧和用于控制蓄力弹簧以施放弹簧力的电控开关组成;顶杆的上端与击针压板左端的底面相顶接,蓄力弹簧设置在顶杆与电控开关之间,电控开关与微处理器控制电路相连接。
10.上述的气囊经橡胶软管与阀体成型的充气孔相连接,气囊为套配在人体腋下部位的非闭环式气囊。
11.上述的气囊由内层充气膨胀的橡胶环形袋和外层用于保护橡胶环形袋的布套组成,布套的两端缝合有方便配戴的系带。
12.上述的橡胶环形袋上设有方便与橡胶软管对接的气嘴,气嘴内安装有用于防止充入橡胶环形袋内的气体回流的单向阀。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阀体中杠杆式地安装有击针压板,击针压板一端顶压有击针,击针压板的另一端安装有能够施放弹簧力的电控顶杆机构。电控顶杆机构受微处理器智能控制,当微处理器判断接收的监测信号为溺水信号时,微处理器就自动控制电控顶杆机构施放弹簧力,使击针压板下压推动击针刺破气瓶的封盖向气囊中充气。本实用新型还在阀体上安装有手动控制的紧急按钮,这样使用者在游泳的过程中,当预感到有溺水危险时,就可以通过按压紧急按钮主动向处理器发出危险电信号,使微处理器控制电控顶杆机构施放弹簧力。
14.本实用新型智能、安全,并能在紧急情况下手动开启,从而避免溺水发生。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16.图2是图1中阀体的俯视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击针刺破气瓶封盖后的状态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气囊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0.图1至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其中的附图标记为:橡胶软管r、转轴z、阀体1、上开口槽腔1a、凸柱11、气瓶2、封盖21、击针3、击针压板4、顶杆51、蓄力弹簧52、电控开关53、微处理器6、监测模块7、紧急按钮8、气囊9、橡胶环形袋91、布套92、系带93。
22.现有技术中,防溺水救生设备的触发装置都是由微处理器智能程序控制的,也就是说只有出现溺水信号时,微处理器才会控制触发装置动作刺破气瓶向气囊中充气。这就导致了当使用者在游泳的过程中,感觉有溺水的危险需要紧急自救时,却无法自主启动触发装置。再则,传统防溺水救生设备通常都戴在手上,这样当气囊在充气后,由于气囊位置在手部,因此也无法保证游泳者的头部能够被气囊托浮出水面,所以救生效果也不够理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杠杆式触发的气囊充气触发装置,该装置不仅能程序自动控制触发使气囊充气,而且还能通过手动主动地发出控制信号触发使气囊充气。本装置包括与阀体1相连的气囊9以及在封盖21被刺破后用于向气囊9中充气的气瓶2,封盖21安装在气瓶2的端口,以使气瓶2成为一个密封有压缩气体的密封容器。阀体1中在位于气瓶2的封盖21上方滑动地设有击针3。击针3用于刺破气瓶2的封盖21。当气瓶2的封盖21被刺破后,气瓶2中的压缩气体就会施放出来向气囊9中充气。气囊9充气后体积膨胀增大,可以将游泳者托浮出水面。本实用新型在阀体1中,通过转轴z铰链有击针压板4,击针压板4为杠杆式结构安装,使击针压板4能以转轴z为支点运动。击针3设置在击针压板4的一端的底面。在图1和图3中则显示为设置在击针压板4的右端,击针3的顶面与击针压板4右端的底面相顶接,阀体1中位于击针压板4的另一端,也就是击针压板4左端的底面下方安装有电控顶杆机构,该电控顶杆机构在常态下蓄存有弹簧力,电控顶杆机构通过施放的弹簧力来推动击针压板4杠杆式
地撬动击针3,迫使击针3向下移动刺破气瓶2的封盖21。电控顶杆机构电路连接有微处理器6,并受微处理器6电信号控制打开施放弹簧力。微处理器6控制电控顶杆机构打开的原理为:监测模块7实时监测游泳者的状态,并将监测的监测信号发回给微处理器6,微处理器6将收到的监测信号经内部运算处理后得到监测结果,当监测结果被判断为溺水信号时,则电信号自动控制电控顶杆机构施放弹簧力。本实用新型的阀体1上还安装有与微处理器6信号电路相连接的紧急按钮8,紧急按钮8能在使用者预感到将有溺水危险情况发生时(例如游泳者在游泳过程中体力耗尽或腿部抽筋或其它情况时),用于手动按压向微处理器6发送危险电信号,微处理器6在收到紧急按钮8发送的危险电信号后,也能在使用者没有发生溺水的情况下自动控制电控顶杆机构施放弹簧力。
23.从图1和图3可以看出,阀体1上成型有用于安装击针3的阀腔和用于安装电控顶杆机构的安装腔,阀体1上还成型有连通阀腔的充气孔,气囊9经橡胶软管r与阀体1的充气孔相连接。当气瓶2的封盖21被刺破后,气瓶2中的压缩气体就会经阀腔、充气孔和橡胶软管r向气囊9中充气。本实用新型的气囊9为套配在人体腋下部位的非闭环式气囊,由于气囊9套配在使用者的腋下,这样当气囊充气后就能形成一个环绕在人体胸部的一个救生圈,从而使游泳者即使是在溺水出现意识不清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头部被气囊9托浮出水面。
24.本实用新型的气囊9由内层充气膨胀的橡胶环形袋91和外层用于保护橡胶环形袋91的布套92组成,布套的两端缝合有方便配戴的系带93。通过系带93系在身体上,可以使气囊9适于不同人群使用,另外布套可以设计不同的颜色,以提高气囊9的美观性。
25.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橡胶环形袋91上设有方便与橡胶软管r对接的气嘴。并且为了保证充入橡胶环形袋91内的气体不会回流,气嘴内还安装有一个单向阀。气嘴和单向阀的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汽车上使用的汽门嘴。
26.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阀体1的顶面成型有一道用于安装击针压板4的上开口槽腔1a,该上开口槽腔1a的两侧面开有用于穿设转轴z的轴孔。转轴z依次穿过轴孔和击针压板4上的孔,将击针压板4安装在阀体1上,安装后击针压板4可以绕转轴z有限地转动。
27.实施例中,阀体1的左侧面成型有圆柱状的凸柱11,凸柱11中加工有按钮安装孔,紧急按钮8螺旋安装在该按钮安装孔中。凸柱11为阀体1上的一个突出的结构体,凸柱11的设计可以很方便的让使用者在不看的情况下,仅凭手感就能摸到紧急按钮8的位置,从而能让使用者在水中就能快速的找到紧急按钮8。
28.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控顶杆机构由顶杆51、蓄力弹簧52和用于控制蓄力弹簧52以施放弹簧力的电控开关53组成;顶杆51的上端与击针压板4左端的底面相顶接,蓄力弹簧52设置在顶杆51与电控开关53之间,电控开关53与微处理器6控制电路相连接。电控开关53能在微处理器6的电控信号下打开,电控开关53解锁蓄力弹簧52,使蓄力弹簧52被压缩的弹簧力得以施放,弹簧力作用在顶杆51上,推动顶杆51向上移动,顶杆51再推动击针压板4。
29.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在溺水发生时通过微处理器程序控制自动触发打开气囊充气,而且还能在使用者预感到危险时,通过紧急按钮手动发出控制信号触发打开气囊充气,从而提高了防溺水的效果。紧急按钮在平时还能用于对装置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在不安装气瓶的情况下,通过按压紧急按钮就可以检查装置中各部件的连动是否正常。本实用新型的紧急按钮在使用时需要按压3至5秒以上有效。
30.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