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水面救援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水面救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面救援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水面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2.当炎炎夏季来临时,越来越多的人群选择在海中、湖中游泳嬉戏,然而水中嬉戏的风险极大,当发生抽筋、溺水等安全事故时,极易由于救助不及时,导致丧失性命,同时在营救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极易引发更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对于溺水人员的救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但是目前对于水面救援的方式多采用人工救援的方式,其在救援过程中,需救援人员消耗大量体力,极易出现与溺水人员共同溺水的情况,救援风险性高的同时,效率又极为低下,且耗时较长,无法精准的判断是否可执行救援工作。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水面救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面救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面救援装置,包括定位环架,所述定位环架的上方对称设置有旋翼机构,且定位环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底端设置有水下推进器,所述定位环架的上方位于旋翼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机械臂机构,且定位环架的内壁固定有护栏,所述护栏的外侧套接有橡胶气垫。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翼机构包括支撑立架,所述支撑立架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顶端设置有旋翼,且连接座的外侧设置有支撑环架,所述支撑环架外侧包裹旋翼设置有防护罩。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翼机构的数量为五组,且旋翼机构相对于定位环架的圆心呈环形对称排列。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械臂机构包括臂力架,所述臂力架的尾端设置有安装座,且臂力架的内侧位于尾端位置处设置有传动电机,所述臂力架的一侧位于中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旋转座,且臂力架的顶端设置有旋转摆架,所述旋转摆架与臂力架通过第二旋转座中转连接,所述第一旋转座的一端连接有同步支杆,且第一旋转座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传动连杆,所述第一旋转座通过第二传动连杆与第二旋转座连接,所述臂力架的上方位于中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中转轴,所述传动电机的端部设置有同步连杆,所述同步连杆通过第一传动连杆与中转轴连接,所述中转轴通过旋转臂与第一旋转座连接,所述旋转摆架的顶端对称连接有对合支杆,所述对合支杆的顶端对称固定有机械夹臂,所述旋转摆架的上方对称设置有对合齿轮,所述对合齿轮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臂力杆,所述臂力杆通过推送连杆与对合支杆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旋转座为三角形结构,所述同步支杆
与第二传动连杆通过第一旋转座同步转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对合齿轮的数量为两组,且对合齿轮的齿牙相互啮合,所述对合齿轮的底端位于一侧位置处配套设置有输送电机。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取代了传统人工救援的形式,当水面有溺水者时,旋翼机构可带动该装置快速飞抵落水者上空,降落至水面并位于溺水人员中央,溺水人员可抓住该装置的护栏,同时机械臂机构可将落水者抓住,在橡胶气垫的浮力作用下,使溺水人员浮于水面,进而水下推进器开始工作,推动溺水人员返回岸边,其不仅能够降低救援人员的救援风险,同时能够提高救援的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为一种水面救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一种水面救援装置中旋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一种水面救援装置中机械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一种水面救援装置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17.图中:1、定位环架;2、旋翼机构;21、支撑立架;22、连接座;23、旋翼;24、支撑环架;25、防护罩;3、机械臂机构;31、臂力架;32、同步支杆;33、安装座;34、传动电机;35、第一传动连杆;36、中转轴;37、旋转臂;38、第一旋转座;39、第二传动连杆;310、机械夹臂;311、第二旋转座;312、旋转摆架;313、对合齿轮;314、臂力杆;315、推送连杆;316、对合支杆;317、同步连杆;4、护栏;5、橡胶气垫;6、连接架;7、水下推进器。
具体实施方式
18.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水面救援装置,包括定位环架1,定位环架1的上方对称设置有旋翼机构2,旋翼机构2包括支撑立架21,支撑立架21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座22,连接座22的顶端设置有旋翼23,且连接座22的外侧设置有支撑环架24,支撑环架24外侧包裹旋翼23设置有防护罩25,旋翼机构2的数量为五组,且旋翼机构2 相对于定位环架1的圆心呈环形对称排列,在水面救援装置使用过程中,当需要进行救援工作时,旋翼机构2中的旋翼23工作,带动救援装置快速飞抵落水者上空,在调节好救援下落位置后,下降至水面,在橡胶气垫5的浮力作用下,漂浮在水面上,使溺水人员能够抓住护栏4,避免溺水人员体力不支。
19.定位环架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架6,连接架6的底端设置有水下推进器7,定位环架1的上方位于旋翼机构2的一侧设置有机械臂机构3,且定位环架1的内壁固定有护栏4,护栏4的外侧套接有橡胶气垫5,机械臂机构3包括臂力架31,臂力架31的尾端设置有安装座33,且臂力架31的内侧位于尾端位置处设置有传动电机34,臂力架31的一侧位于中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旋转座38,且臂力架31的顶端设置有旋转摆架312,旋转摆架312与臂力架31通过第二旋转座311中转连接,第一旋转座38的一端连接有同步支杆32,且第一旋转座38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传动连杆39,第一旋转座38通过第二传动连杆39与第二旋转座311连接,臂力架31的上方位于中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中转轴36,传动电机34的端部设置有同步连杆317,同步连杆317通过第一传动连杆35与中转轴36 连接,中转轴36通过旋转臂37与第一旋
转座38连接,第一旋转座38为三角形结构,同步支杆32与第二传动连杆39通过第一旋转座38同步转动,在对溺水人员救援过程中,当溺水人员抓住护栏4后,传动电机34工作,推动臂力架31在安装座33内转动,对臂力架31的上下角度进行调节,同步的传动电机34在工作过程中带动同步连杆317转动,同步连杆317在转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传动连杆35的中转传动,带动中转轴36旋转,同步的带动旋转臂37旋转,旋转臂37在旋转过程中带动第一旋转座38旋转摆动,拉动第二传动连杆39转动,第二传动连杆39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旋转座311同步旋转,对旋转摆架312的角度进行调节处理,使机械夹臂310上下摆动,以便于将溺水人员抓住。
20.旋转摆架312的顶端对称连接有对合支杆316,对合支杆316的顶端对称固定有机械夹臂310,旋转摆架312的上方对称设置有对合齿轮313,对合齿轮31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臂力杆314,臂力杆314通过推送连杆315与对合支杆316连接,对合齿轮313的数量为两组,且对合齿轮313的齿牙相互啮合,对合齿轮313的底端位于一侧位置处配套设置有输送电机,在调节完机械夹臂310角度后,配套的输送电机工作,带动对合齿轮313对称啮合转动,对合齿轮313在对称转动过程中,带动臂力杆314对称转动,进而臂力杆314 带动推送连杆315对称转动,推送连杆315在对称转动过程中,推动对合支杆316对称闭合,使机械夹臂310闭合,将溺水人员抓住,进而水下推进器7开始工作,推动溺水人员返回岸边。
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水面救援装置使用过程中,当需要进行救援工作时,旋翼机构2中的旋翼23工作,带动救援装置快速飞抵落水者上空,在调节好救援下落位置后,下降至水面,在橡胶气垫5的浮力作用下,漂浮在水面上,使溺水人员能够抓住护栏 4,避免溺水人员体力不支,当溺水人员抓住护栏4后,传动电机34工作,推动臂力架31 在安装座33内转动,对臂力架31的上下角度进行调节,同步的传动电机34在工作过程中带动同步连杆317转动,同步连杆317在转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传动连杆35的中转传动,带动中转轴36旋转,同步的带动旋转臂37旋转,旋转臂37在旋转过程中带动第一旋转座38旋转摆动,拉动第二传动连杆39转动,第二传动连杆39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旋转座311同步旋转,对旋转摆架312的角度进行调节处理,使机械夹臂310上下摆动,以便于将溺水人员抓住,在调节完机械夹臂310角度后,配套的输送电机工作,带动对合齿轮313对称啮合转动,对合齿轮313在对称转动过程中,带动臂力杆314对称转动,进而臂力杆314带动推送连杆315对称转动,推送连杆315在对称转动过程中,推动对合支杆316对称闭合,使机械夹臂310闭合,将溺水人员抓住,进而水下推进器7开始工作,推动溺水人员返回岸边。
22.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