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可救生泳衣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可救生泳衣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游泳器材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救生泳衣。


背景技术:

2.水上运动、水上娱乐等均是人们较为喜欢的活动,但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在开放的海域,有时会遇到危险的漩涡,即使是专业技术非常好的游泳爱好者,也不能保证能顺利的从中脱困。因此需要配置必要的水上救生设备,现有的泳衣普遍不具有救助的功能,在使用者发生溺水时,泳衣起不到救生的作用,在救援时还需要借助救生圈等救生器材救助人的生命。
3.市面上已经存在一定规模的带救生功能的泳衣,但多数带救生功能的泳衣结构比较复杂,甚至部分泳衣还配置了一个气泵,大大增加了泳衣的体积和自重,影响泳衣自身基础功能的正常实现,市面上还有拉绳式的具有救生功能的泳衣,通过拉绳将能反应产生大量气体的反应物隔开,使用时直接拉断拉绳即可让反应物接触反应产生气体,从而对泳衣上的气囊进行充气,但此种充气原理往往会因为误扯到反应绳而触发救生衣充气,影响泳衣的自身基础功能。而且多数泳衣的气囊位置设置不合理,提供浮力后人员多数为仰卧位或身体呈现出倾斜的现象,这样的设计固然可以节约体力保证舒适度,但也存在一定的隐患,若穿戴者在使用时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体位,仍然有溺水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救生泳衣,以解决以上缺陷。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可救生泳衣,包括自动充气救生部、泳衣部、自动充气球,所述泳衣部分为泳装短袖上衣和泳装短裤,所述自动充气救生部设置在泳衣部短袖上衣的胸部至腹部的四周,所述自动充气救生部为内外双层布结构,所述自动充气球呈环形设置在自动充气救生部双层布结构的夹层内。
7.优选地,所述自动充气救生部上设有发讯装置,所述发讯装置包括进气孔、出气孔、连杆、外壳,所述进气孔和出气孔的大小相同,所述外壳内设有u型腔和方腔,所述进气孔设置在外壳的背面,且进气孔与自动充气球连通,所述出气孔设置在外壳的正面,所述连杆设置在u型腔内,所述连杆整体为凵字型,所述连杆两端均设有带孔胶隔。
8.优选地,所述连杆的中间横杆上设有按钮,所述带孔胶隔上设有与进气孔大小相同的开孔,所述带孔胶隔与u型腔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外壳底部设有装料孔,所述装料孔上设有密封盖,所述方腔内装有烟雾染色粉。
9.优选地,所述自动充气救生部和自动充气球均处于压缩状态,所述自动充气救生部能随自动充气球的充气膨胀而一起膨胀。
10.优选地,所述自动充气球在自动充气救生部内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且每个自动充气球按上下顺序均匀排列,所述自动充气球通过魔术贴或粘胶固定在自动充气救生部
双层布结构的内层上。
11.优选地,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自动充气球的内壁上均设有一个开口向上的防水口袋,所述防水口袋里设有ldpe水球袋和石灰石粉包,所述ldpe水球袋和石灰石粉包均用魔术贴或粘胶固定在防水口袋内。
12.优选地,所述ldpe水球袋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制成,所述石灰石粉包采用透水透气的布料制成,所述ldpe水球袋内装有醋酸溶液,所述石灰石粉包内装有碳酸钙粉末。
13.优选地,所述自动充气救生部上设有和自动充气球等数量的标记点,多个所述标记点标记了ldpe水球袋分别在每一个自动充气球内的位置。
14.优选地,所述泳衣部上设有防水拉链,所述防水拉链从泳衣部的领口处一直延伸至自动充气救生部。
15.优选地,所述自动充气救生部的内外双层布结构均采用防水、不透气的材料制成。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本实用新型可救生泳衣,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气囊设置在胸前和腹部,充气后能保证人体维持竖直的安全状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设置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自动充气球,一方面提供了不同的浮力选择,另一方面提供了多层安全保障,即使其中一个自动充气球意外破损,依然可以使用,配合防水、不透气的自动充气救生部,整体再多一重保障,大大提高了救生衣的可靠性,通过挤破或锤破标记点下ldpe水球袋的方式进行充气,大大缩减了反应装置的复杂性,充分保留了泳衣的基础功能,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外加可以利用自动充气球内气压喷出发讯装置内烟雾染色粉的设计,提高了使用者的醒目程度,也及时向周边的人发出了需要帮助的信号,有利于救援行动的展开,设计的防水拉链能打开泳衣部的领口和自动充气救生部,方便穿戴的同时还能对自动充气救生部内的ldpe水球袋和石灰石粉包进行更换,使得救生衣可重复使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意义。
附图说明
18.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充气球充气后示意图;
20.图3:本实用新型的发讯装置结构示意图;
21.图4:本实用新型的发讯装置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结合附图1

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如下说明:
23.如图1

4所示,一种可救生泳衣,包括自动充气救生部1、泳衣部2、自动充气球6,所述泳衣部2分为泳装短袖上衣和泳装短裤,自动充气救生部1设置在泳衣部2短袖上衣的胸部至腹部的四周,自动充气救生部1为内外双层布结构,自动充气球6呈环形设置在自动充气救生部1双层布结构的夹层内,自动充气球6在自动充气救生部1内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且每个自动充气球6按上下顺序均匀排列,自动充气球6通过魔术贴或粘胶固定在自动充气救生部1双层布结构的内层上,自动充气救生部1和自动充气球6均处于压缩状态,自动充气救生部1能随自动充气球6的充气膨胀而一起膨胀,自动充气球6设置在内层上,能使自动充气球6膨胀时向外膨胀,能防止气球对人体造成挤压,多个自动充气球6设计则是为了
保证泳衣的安全可靠性。同时设置在胸前至腹部的自动充气求生部1膨胀后,能让人体保持在一个比较安全的竖直体位状态,相比更舒适的仰卧体位,竖直体位的安全隐患更小。
24.自动充气救生部1上设有发讯装置8,发讯装置8包括进气孔82、出气孔83、连杆85、外壳89,为了便于制造,进气孔82和出气孔83的大小相同,外壳89内设有u型腔9和方腔81,进气孔82设置在外壳89的背面,且进气孔82与自动充气球6连通,出气孔83设置在外壳89的正面,连杆85设置在u型腔9内,连杆85整体为凵字型,连杆85两端均设有带孔胶隔86。连杆85的中间横杆上设有按钮84,带孔胶隔86的上设有与进气孔82大小相同的开孔,带孔胶隔86与u型腔9之间设有弹簧87,正常情况下,带孔胶隔86在弹簧87的作用下,保持在原始位置,此时带孔胶隔86上的开孔与进气孔82和出气孔83均不重叠,当使用按钮84将连杆85向下按时,带孔胶隔86上的孔会逐渐接近进气孔82和出气孔83,直到两者相互重叠形成通孔,根据进气孔82和出气孔83两端的压力分布情况设计了u型腔9,正常情况下,进气孔82端的压力会大于方腔81内的压力,于是这一边的带孔胶隔86会被气体压力压在方腔81外壁上,提升密闭效果,同理,出气孔83一端的压力也会大于方腔81内的压力,同样将这一端的带孔胶隔86压在方腔81外壁上,确保密闭效果,防止出气孔83外水体倒灌。外壳89底部设有装料孔,装料孔上设有密封盖88,方腔81内装有烟雾染色粉,当按下按钮84后,自动充气球6、方腔81会相互连通,此时,储存在方腔81内的烟雾染色粉会在气流作用下吹出方腔81排入水体,对水体进行染色标记,提醒周围的人进行援救,设有装料孔则是为了保证可重复使用。
25.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动充气球6的内壁上均设有一个开口向上的防水口袋12,防水口袋12里设有ldpe水球袋3和石灰石粉包4,ldpe水球袋3和石灰石粉包4均用魔术贴或粘胶固定在防水口袋12内,ldpe水球袋3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制成,石灰石粉包4采用透水透气的布料制成,ldpe水球袋3内装有醋酸溶液,石灰石粉包4内装有碳酸钙粉末,当挤破ldpe水球袋3后,其内装有的醋酸溶液就会与碳酸钙粉末接触并快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和汽车使用的安全气囊不同,这个过程不会在几十毫秒内完成,本反应在发挥充气作用的同时,也避免了快速膨胀的自动充气救生部1对人体造成的冲击,而单独设计的防水口袋12,是为了保证醋酸和碳酸钙能充分接触,从而保证高效的反应速率。
26.自动充气救生部1上设有和自动充气球6等数量的标记点5,多个所述标记点5标记了ldpe水球袋3分别在每一个自动充气球6内的位置需要对自动充气球6进行充气时,只需挤破标记点5下的ldpe水球袋3即可。
27.泳衣部2上设有防水拉链7,防水拉链7从泳衣部2的领口处一直延伸至自动充气救生部1,在方便使用者穿戴的同时也能对反应物进行更换,实现泳衣的重复使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28.自动充气救生部1的内外双层布结构均采用防水、不透气的材料制成,这样即使在自动充气球6不慎破碎的情况下,依然能保证足够的救生能力。
29.本实用新型可救生泳衣,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首先,拉开防水拉链7,检查自动充气球6内的ldpe水球袋3和石灰石粉包4是否有破碎,确认无问题后即可当做普通的泳衣进行穿戴,且其具有普通泳衣的全部功能。遇到抽筋或体力即将不支等紧急情况需要使用救生功能时,用力锤击或挤破标记点5下的ldpe水球袋3,即可对自动充气球6进行充气,充气后的自动充气球6会在胸前和腹部膨胀成一个环形气球,为使用者提供足够的浮力,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只挤破一个水球袋或者两个都挤破,如果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可手动按下发
讯装置8上的按钮84,喷出烟雾染色粉,对周边水体进行染色,向附近人员发出求救信号,避免海边或其他游泳场所因噪声太大而淹没溺水者求救声的情况,同时也能为施救者提供方向,提高施救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当自动充气球6内的气压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按下按钮84释放烟雾染色粉,否则会因方腔81内压力不够,从而造成烟雾染色粉不能正常释放,如果情况过于紧急,可直接旋开密封盖88对烟雾染色粉进行释放,烟雾染色粉市面上有较多的种类,选购时优先选择染色效果强、无污染的烟雾染色粉。使用完毕后打开防水拉链7,对自动充气救生部1进行清洁和更换ldpe水球袋3和石灰石粉包4以及重新装填无害的烟雾染色粉以备下次使用。
30.本实用新型可救生泳衣,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气囊设置在胸前和腹部,充气后能保证人体维持竖直的安全状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设置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自动充气球,一方面提供了不同的浮力选择,另一方面提供了多层安全保障,即使其中一个自动充气球意外破损,依然可以使用,配合防水、不透气的自动充气救生部,整体再多一重保障,大大提高了救生衣的可靠性,通过挤破或锤破标记点下ldpe水球袋的方式进行充气,大大缩减了反应装置的复杂性,充分保留了泳衣的基础功能,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外加可以利用自动充气球内气压喷出发讯装置内烟雾染色粉的设计,提高了使用者的醒目程度,也及时向周边的人发出了需要帮助的信号,有利于救援行动的展开,设计的防水拉链能打开泳衣部的领口和自动充气救生部,方便穿戴的同时还能对自动充气救生部内的ldpe水球袋和石灰石粉包进行更换,使得救生衣可重复使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意义。
31.上述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