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船舶锚链舱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船舶锚链舱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舶锚链舱结构。


背景技术:

2.锚链舱作为锚泊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作用是储存全船的锚链,并且在需要抛锚时将锚和锚链沉入水底,给船舶提供用于固定的牵引力。锚链舱内通常布置锚机、弃锚器、锚链管等结构,以完成锚链的牵拉作业,如果舱容不足,则会导致锚链无法全部收回,即锚会悬在船外无法贴紧锚唇,在风浪较大时锚可能撞击船体外板,危险性较大。
3.目前锚链舱常见的主要问题是有效舱容不足,锚链舱的实际舱容并不等同于其有效舱容。部分船舶由于其吨位的限制以及为了满足其艏部线型和舱室功能性需求,当总布置完成后,锚机下方的舱室较为紧凑,导致锚链舱的形状并非常规的方形或圆形,而是为紧凑的狭窄形结构例如部分深水供应船船较小,但却需要到深水区域进行物资的配给,作业期间需要在深水区域抛锚,一般单舷至少配置几百米锚链,导致锚链舱可能无法完全容纳锚链。
4.锚链舱在布置时,锚机通常布置在甲板上,锚机和锚链舱之间布置锚链管,锚链管又叫锚链筒,作为锚链在收放时的通道供锚链穿过。锚机通常布置在锚链舱的上侧中心位置,为了便于锚链收放,锚链管通常为竖直布置,锚链舱为方形或者圆形时,竖直布置的锚链管可以直接对应锚链舱的中心,锚链舱的有效舱容大;但是当锚链舱为紧凑的狭窄形结构时,由于锚机的布置位置不变,垂直延伸的锚链管的底端靠近锚链舱的舱壁而无法针对锚链舱的中心,使得锚链舱的有效舱容较低,导致锚链无法贴紧锚唇,在风浪较大时锚可能撞击船体外板,危险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舶锚链舱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锚链舱为紧凑的狭窄形结构时,锚链管底端靠近舱壁,使锚链舱的有效舱容较低,锚链无法紧贴锚唇而危险性较大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锚链舱结构,包括舱室和布置在所述舱室上侧的第一锚链管,所述舱室的上侧还布置有锚机,所述第一锚链管包括顺次连接的顶部竖直段、中部倾斜段和底部竖直段,所述顶部竖直段固定在所述锚机的安装甲板上,所述底部竖直段布置在所述舱室的顶甲板上,所述底部竖直段位于所述舱室的有效容积的中心位置。
7.优选地,定义所述底部竖直段的长度为l,所述中部倾斜段的长度为3l-5l,所述顶部竖直段的长度为1.5l-2l。
8.优选地,所述中部倾斜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0
°
-70
°

9.优选地,所述舱室包括左舷室和右舷室,所述左舷室与所述右舷室以船体中心线为轴对称布置,所述左舷室与所述右舷室内均布置有所述第一锚链管。
10.优选地,所述左舷室和所述右舷室内均布置有弃锚器,所述弃锚器布置在所述左舷室和所述右舷室的顶甲板上。
11.优选地,所述舱室包括左舷室和右舷室,所述右舷室的顶部还布置有升高舱室,所述升高舱室与所述右舷室连通,所述左舷室内布置有所述第一锚链管,所述右舷室内布置有第二锚链管,所述第二锚链管为竖向延伸的直管,所述第二锚链管布置在所述升高舱室的顶部。
12.优选地,所述升高舱室远离所述第二锚链管一侧的顶角布置有斜板。
13.优选地,所述左舷室和所述升高舱室内均布置有弃锚器,所述左舷室内的弃锚器固定在所述左舷室的顶甲板上,所述右舷室的弃锚器布置在所述升高舱室的侧板上。
14.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船舶锚链舱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在收放锚链时,锚链经过底部竖直段引导进入舱室内,第一锚链管在顶部竖直段和底部竖直段之间形成中部倾斜段,中部倾斜段可以弥补顶部竖直段与底部竖直段之间的水平位置偏差,使底部竖直段可布置在舱室的有效容积的中心位置而远离舱壁,锚链可以堆积的尽量多,改善了紧凑的狭窄形锚链舱的有效舱容,提升容积利用率,从而增大了舱室内可以容纳的锚链长度,使锚链可以贴近锚唇,保证安全。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的船舶锚链舱结构在左舷室和右舷室对称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的船舶锚链舱结构的第一锚链管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发明的船舶锚链舱结构在右舷室上布置升高舱室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左舷室;2、右舷室;3、锚机;4、第一锚链管;41、顶部竖直段;42、中部倾斜段;43、底部竖直段;5、弃锚器;6、升高舱室;61、斜板;7、锚链;8、第二锚链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0.本发明的一种船舶锚链舱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该船舶锚链舱结构包括舱室、第一锚链管4和锚机3,第一锚链管4布置在舱室的上侧,第一锚链管4连接在锚机3和舱室之间。定义舱室的顶甲板为a甲板,锚机3的安装甲板为b甲板,锚机3共有两个且对称布置,锚机3布置在舱室的顶部上侧,第一锚链管4布置在舱室和锚机3之间,第一锚链管4形成锚链7的通道。
21.第一锚链管4包括顶部竖直段41、中部倾斜段42和底部竖直段43,顶部竖直段41、中部倾斜段42和底部竖直段43顺次连接,顶部竖直段41固定在锚机3的安装甲板上,底部竖直段43布置在舱室的顶甲板上,底部竖直段43位于舱室的有效容积的中心位置。
22.在安装第一锚链管4时,先确定舱室有效容积的中心,即为第一锚链管4的底部竖直段43的进口,第一锚链管4的顶部竖直段41为锚机3锚链的入口。锚链7一端连接锚,通过挚链器、锚机3,第一锚链管4进入锚链舱,另一端挂在弃锚器5上。
23.在本实施例中,船舶在渗水区域抛锚作业时,船舶的单舷至少配置几百米锚链,而紧凑的狭窄形锚链舱的有效舱容较小,采用第一锚链管4后,舱室内单舷可以放入约450m的
锚链。
24.第一锚链管4的中部倾斜段42可以弥补顶部竖直段41与底部竖直段43之间的水平位置偏差,使底部竖直段43可布置在舱室的有效容积的中心位置而远离舱壁,锚链7在舱室堆积到一定高度,会引导锚链7进入靠舷侧的锚链舱,改善了紧凑的狭窄形锚链舱的有效舱容,提升容积利用率,从而增大了舱室内可以容纳的锚链7长度,使锚链7可以贴近锚唇,风浪较大时锚不会撞击船体外板,保证船舶的行驶安全。
25.优选地,定义底部竖直段43的长度为l,中部倾斜段42的长度为3l-5l,顶部竖直段41的长度为1.5l-2l。
26.在本实施例中,定义顶部竖直段41的最顶部与舱室的顶甲板(即a甲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l的具体数值由垂直距离h决定,优选l=0.2h,可以保证锚链7在第一锚链管4内平滑移动。
27.优选地,中部倾斜段4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0
°
-70
°

28.中部倾斜段42的倾斜角度影响锚链7收放的顺滑程度以及顶部竖直段41、底部竖直段43之间的水平位置差,夹角布置在50
°
-70
°
之间,可以两者兼顾,使用方便。
29.优选地,舱室包括左舷室1和右舷室2,左舷室1与右舷室2以船体中心线为轴对称布置,左舷室1与右舷室2内均布置有第一锚链管4。
30.对于左舷室1和右舷室2对称布置的船舶,在左舷室1和右舷室2内均布置第一锚链管4,可以分别提升两个舱室的有效舱容,提高容积利用率,增加可容纳锚链7的长度。
31.优选地,左舷室1和右舷室2内均布置有弃锚器5,弃锚器5布置在左舷室1和右舷室2的顶甲板上。
32.左舱室和右舱室的弃锚器5布置在第一锚链管4相互靠近的一侧,弃锚器5安装位置与第一锚链管4入口的垂直距离不可太大,将弃锚器5布置在舱室的顶甲板上,可以减小弃锚器5与第一锚链管4之间的距离,安装方便。
33.优选地,舱室包括左舷室1和右舷室2,右舷室2的顶部还布置有升高舱室6,升高舱室6与右舷室2连通,左舷室1内布置有第一锚链管4,右舷室2内布置有第二锚链管8,第二锚链管8为竖向延伸的直管,第二锚链管8布置在升高舱室6的顶部。
34.部分船东由于个性化使用需求,会将左右舷锚链7配置不一样长,如果左舷室1和右舷室2的结构完全相同,会导致锚链舱可能无法完全容纳锚链7。
35.将在右舷室2的顶部增加升高舱室6,可以增加右舷室2的有效舱容,容纳右舷多余的锚链7,使左舷和右舷的锚链7均可以完全容纳,实现了空间利用的最大化。在本实施例中,增加升高舱室6后,相比于左舷室1容纳400m的锚链7,右舷室2可以容纳500m长度的锚链7。
36.升高舱室6通常为正方形或者圆形结构,有效容积大,因此仅需要布置直管结构的第二锚链管8,简化锚链舱结构。
37.优选地,升高舱室6远离第二锚链管8一侧的顶角布置有斜板61。
38.在本实施例中,在a甲板上开口,升高舱室6布置在开口上,升高舱室6为近似于正方形的盒体,以容纳多余的锚链7。而锚链7主要布置在第二锚链管8的下侧,斜板61位于偏离锚链7堆积中心的一侧,可以避免舱室空间的浪费。
39.优选地,左舷室1和升高舱室6内均布置有弃锚器5,左舷室1内的弃锚器5固定在左
舷室1的顶甲板上,右舷室2的弃锚器5布置在升高舱室6的侧板上。
40.弃锚器5安装位置与第二锚链管8入口垂直距离不可太大,在布置升高舱室6后,a甲板的空间不足,将弃锚器5布置在升高舱室6的侧板上,可以保证弃锚器5与第二锚链管8之间的垂直距离。
41.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锚链舱结构,其在收放锚链时,锚链经过底部竖直段引导进入舱室内,第一锚链管在顶部竖直段和底部竖直段之间形成中部倾斜段,中部倾斜段可以弥补顶部竖直段与底部竖直段之间的水平位置偏差,使底部竖直段可布置在舱室的有效容积的中心位置而远离舱壁,锚链可以堆积的尽量多,改善了紧凑的狭窄形锚链舱的有效舱容,提升容积利用率,从而增大了舱室内可以容纳的锚链长度,使锚链可以贴近锚唇,保证安全。
42.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