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纺织皮革 专利正文
一种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1.本发明涉及合成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聚氨酯合成革,由于其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良好的抗撕裂强度和伸长率,同时具有表面平坦、手感丰满、舒适、回复性良好、价格适中等优点,已经成为价格昂贵的天然皮制品的最佳替代品,并且广泛应用于服装、制鞋、箱包、家具等行业。达到要求的聚氨酯合成革不仅需要良好的物理性能,还需要具有良好的透湿、透气性能、柔软、丰满、轻盈的手感以及更富于天然皮革的风格和外观。
3.公告号为cn105178053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性聚氨酯鞋面革生产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在离型纸上涂覆水性复合浆料底层,传送至中波红外加热烘箱中烘干;(2)在水性复合浆料底层上涂覆水性复合浆料面层,传送至中波红外加热烘箱中烘干后与水性聚氨酯超细纤维合成革贝斯贴合烘干,得水性聚氨酯鞋面革半成品;(3)将水性聚氨酯鞋面革半成品经水洗、耐刮、防水、防污处理后,揭去离型纸,即得水性聚氨酯鞋面革。
4.但是通过该水性聚氨酯鞋面革生产工艺生产的水性聚氨酯鞋面革的强度较弱,且难以达到有效的防水和透气的双重功能,进而影响到水性聚氨酯鞋面革的市场前景,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的制备方法,该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具有获得有效防水和透气的双重功能的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的效果,显著提升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的市场前景。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包括浆料制备部分、合成革制备部分和产品处理部分;
8.所述浆料制备部分包括制备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和粘胶浆料;
9.所述合成革制备部分包括依次经刮涂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烘干、冷却、涂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烘干、冷却、涂粘胶浆料、半烘干、贴合超细纤维合成革贝斯、烘干、涂粘胶浆料、半烘干、贴合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烘干、冷却、分离、微孔加工和成卷,并获得成品合成革;
10.其中:
11.所述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包括按重量份为60-80份的水性聚氨酯、20-26份的亲水性聚醚聚氨酯、16-18份的异氰酸酯、5-7份的二羟甲基丁酸、0.1-0.2份的增稠剂以及60-80
份的水;
12.所述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包括按重量份为60-80份的水性聚氨酯、18-22份的聚己内酯二醇聚氨酯、2-3份的氧化锌、2-3份的叔丁基过氧化氢、0.6-0.8份的炭黑、0.1-0.2份的增稠剂以及60-80份的水;
13.所述粘胶浆料包括按重量份为80-100份的水性丙烯酸树脂、12-16份的10-40μm玻璃微珠、0.3-0.5份的增稠剂以及120-200份的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获得强度高以及防水透气的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
1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产品处理部分包括将成品合成革表面改色、压花和/或表面处理。
1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合成革制备部分中,所述烘干采用红外线加热烘箱;所述冷却为自然冷却至室温;所述分离为与离型纸分离,且采用离型纸刮涂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
1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在红外线加热烘箱中的烘干温度区间为:第一区52-64℃,第二区64-78℃,第三区105-118℃,持续时间为:第一区75s,第二区55s,第三区40s,且所述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的上浆量为100-120g/m2;所述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在红外线加热烘箱中的烘干温度区间为:第一区58-70℃,第二区70-82℃,第三区110-125℃,第四区130-140℃,持续时间为:第一区70s,第二区50s,第三区35s,且所述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的上浆量为90-115g/m2。
1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粘胶浆料、超细纤维合成革贝斯和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在红外线加热烘箱中的烘干温度均为45-65℃,且持续时间均为30s。
1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微孔加工采用激光透气微孔处理器,并在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上形成多个孔径为0.001-0.1mm且孔间距为0.5-10mm的微孔。
2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的制备采用如下步骤:a1、将按重量份为60-80份的水性聚氨酯和18-22份的聚己内酯二醇聚氨酯,并加热至68-72℃后搅拌1h,获得底层预聚物;b2、向底层预聚物内加入2-3份的氧化锌和0.6-0.8份的炭黑,并搅拌混合均匀后增加以及60-80份水,高速搅拌后获得底层浆料乳液;b3、向底层浆料乳液内加入2-3份的叔丁基过氧化氢和0.1-0.2份的增稠剂,并持续搅拌1-2h后获得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
2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的制备采用如下步骤:b1、将按重量份为60-80份的水性聚氨酯和16-18份的异氰酸酯混合,并加热至75-85℃后搅拌1h,获得面层预聚物;b2、向面层预聚物内加入5-7份的二羟甲基丁酸,并搅拌混合均匀后增加以及60-80份水,高速搅拌后获得面层浆料乳液;b3、向面层浆料乳液内加入0.1-0.2份的增稠剂,并持续搅拌1-2h后获得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
2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粘胶浆料的制备采用如下步骤:c1、将按重量份为80-100份的水性丙烯酸树脂、12-16份的10-40μm玻璃微珠以及120-200份的水混合,并加热至68-78℃后搅拌0.5h,获得混合初料;c2、向混合初料内加入0.3-0.5份的增稠剂,并持续搅拌0.5-1h后获得粘胶浆料。
23.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包括采
用如上所述的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
24.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采取相应配方组成制备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和粘胶浆料,进而在相应的制备方法下获取具备微孔的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由于该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在水滴附着时,形成的水性聚氨酯面层和水性聚氨酯底层均具有吸水膨胀的效果,从而将进一步缩小微孔的孔径以阻挡水滴穿过,而由于气体分子体积显著小于水滴体积,从而使得微孔在具有有效供气体分子穿过功能的同时,避免水滴穿过;与此同时,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具有有效的防水透气功能,以结合水性聚氨酯面层和水性聚氨酯底层实现有效防水和透气的双重功能的效果,从而显著提升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以下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27.一种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包括浆料制备部分、合成革制备部分和产品处理部分。浆料制备部分包括制备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和粘胶浆料。合成革制备部分包括依次经刮涂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烘干、冷却、涂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烘干、冷却、涂粘胶浆料、半烘干、贴合超细纤维合成革贝斯、烘干、涂粘胶浆料、半烘干、贴合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烘干、冷却、分离、微孔加工和成卷,并获得成品合成革。产品处理部分包括将成品合成革表面改色、压花和/或表面处理。超细纤维合成革贝斯的细度为0.1-1dtex,且具有飞织网布。因此,在经过浆料制备部分、合成革制备部分和产品处理部分后,将获得强度高以及防水透气的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
28.其中,合成革制备部分的烘干采用红外线加热烘箱。冷却为自然冷却至室温。分离为与离型纸分离。采用离型纸刮涂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且在微孔加工中采用激光透气微孔处理器,并在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上形成多个孔径为0.001-0.1mm且孔间距为0.5-10mm的微孔。
29.需要说明的是,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包括按重量份为60-80份的水性聚氨酯、18-22份的聚己内酯二醇聚氨酯、2-3份的氧化锌、2-3份的叔丁基过氧化氢、0.6-0.8份的炭黑、0.1-0.2份的增稠剂以及60-80份的水。且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的制备采用如下步骤:a1、将按重量份为60-80份的水性聚氨酯和18-22份的聚己内酯二醇聚氨酯,并加热至68-72℃后搅拌1h,获得底层预聚物;b2、向底层预聚物内加入2-3份的氧化锌和0.6-0.8份的炭黑,并搅拌混合均匀后增加以及60-80份水,高速搅拌后获得底层浆料乳液;b3、向底层浆料乳液内加入2-3份的叔丁基过氧化氢和0.1-0.2份的增稠剂,并持续搅拌1-2h后获得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其中,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在红外线加热烘箱中的烘干温度区间为:第一区52-64℃,第二区64-78℃,第三区105-118℃,持续时间为:第一区75s,第二区55s,第三区40s,
且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的上浆量为100-120g/m2。
30.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包括按重量份为60-80份的水性聚氨酯、20-26份的亲水性聚醚聚氨酯、16-18份的异氰酸酯、5-7份的二羟甲基丁酸、0.1-0.2份的增稠剂以及60-80份的水。且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的制备采用如下步骤:b1、将按重量份为60-80份的水性聚氨酯、20-26份的亲水性聚醚聚氨酯和16-18份的异氰酸酯混合,并加热至75-85℃后搅拌1h,获得面层预聚物;b2、向面层预聚物内加入5-7份的二羟甲基丁酸,并搅拌混合均匀后增加以及60-80份水,高速搅拌后获得面层浆料乳液;b3、向面层浆料乳液内加入0.1-0.2份的增稠剂,并持续搅拌1-2h后获得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其中,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在红外线加热烘箱中的烘干温度区间为:第一区58-70℃,第二区70-82℃,第三区110-125℃,第四区130-140℃,持续时间为:第一区70s,第二区50s,第三区35s,且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的上浆量为90-115g/m2。
31.粘胶浆料包括按重量份为80-100份的水性丙烯酸树脂、12-16份的10-40μm玻璃微珠、0.3-0.5份的增稠剂以及120-200份的水。且粘胶浆料的制备采用如下步骤:c1、将按重量份为80-100份的水性丙烯酸树脂、12-16份的10-40μm玻璃微珠以及120-200份的水混合,并加热至68-78℃后搅拌0.5h,获得混合初料;c2、向混合初料内加入0.3-0.5份的增稠剂,并持续搅拌0.5-1h后获得粘胶浆料。其中,粘胶浆料在红外线加热烘箱中的烘干温度均为45-65℃,且持续时间均为30s。
32.与此同时,在合成革制备部分中,超细纤维合成革贝斯和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在红外线加热烘箱中的烘干温度均为45-65℃,且持续时间均为30s。
3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包括采用如上的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
34.实施例一
35.一种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包括浆料制备部分、合成革制备部分和产品处理部分。浆料制备部分包括制备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和粘胶浆料。合成革制备部分包括依次经刮涂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烘干、冷却、涂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烘干、冷却、涂粘胶浆料、半烘干、贴合超细纤维合成革贝斯、烘干、涂粘胶浆料、半烘干、贴合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烘干、冷却、分离、微孔加工和成卷,并获得成品合成革。产品处理部分包括将成品合成革表面改色、压花和/或表面处理。因此,在经过浆料制备部分、合成革制备部分和产品处理部分后,将获得强度高以及防水透气的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
36.其中,合成革制备部分的烘干采用红外线加热烘箱。冷却为自然冷却至室温。分离为与离型纸分离。采用离型纸刮涂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且在微孔加工中采用激光透气微孔处理器,并在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上形成多个孔径为0.001mm且孔间距为0.5mm的微孔。
37.需要说明的是,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包括按重量份为60份的水性聚氨酯、18份的聚己内酯二醇聚氨酯、2份的氧化锌、2份的叔丁基过氧化氢、0.6份的炭黑、0.1份的增稠剂以及60份的水。且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的制备采用如下步骤:a1、将按重量份为60份的水性聚氨酯和18份的聚己内酯二醇聚氨酯,并加热至68℃后搅拌1h,获得底层预聚物;b2、向底层预聚物内加入2份的氧化锌和0.6份的炭黑,并搅拌混合均匀后增加以及60份水,高速搅
拌后获得底层浆料乳液;b3、向底层浆料乳液内加入2份的叔丁基过氧化氢和0.1份的增稠剂,并持续搅拌1h后获得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其中,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在红外线加热烘箱中的烘干温度区间为:第一区52-64℃,第二区64-78℃,第三区105-118℃,持续时间为:第一区75s,第二区55s,第三区40s,且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的上浆量为100g/m2。
38.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包括按重量份为60份的水性聚氨酯、20份的亲水性聚醚聚氨酯、16份的异氰酸酯、5份的二羟甲基丁酸、0.1份的增稠剂以及60份的水。且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的制备采用如下步骤:b1、将按重量份为60份的水性聚氨酯、20份的亲水性聚醚聚氨酯和16份的异氰酸酯混合,并加热至75℃后搅拌1h,获得面层预聚物;b2、向面层预聚物内加入5份的二羟甲基丁酸,并搅拌混合均匀后增加以及60份水,高速搅拌后获得面层浆料乳液;b3、向面层浆料乳液内加入0.1份的增稠剂,并持续搅拌1h后获得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其中,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在红外线加热烘箱中的烘干温度区间为:第一区58-70℃,第二区70-82℃,第三区110-125℃,第四区130-140℃,持续时间为:第一区70s,第二区50s,第三区35s,且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的上浆量为90g/m2。
39.粘胶浆料包括按重量份为80份的水性丙烯酸树脂、12份的10-40μm玻璃微珠、0.3份的增稠剂以及120份的水。且粘胶浆料的制备采用如下步骤:c1、将按重量份为80份的水性丙烯酸树脂、12份的10-40μm玻璃微珠以及120份的水混合,并加热至68℃后搅拌0.5h,获得混合初料;c2、向混合初料内加入0.3份的增稠剂,并持续搅拌0.5h后获得粘胶浆料。其中,粘胶浆料在红外线加热烘箱中的烘干温度均为45℃,且持续时间均为30s。
40.与此同时,在合成革制备部分中,超细纤维合成革贝斯和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在红外线加热烘箱中的烘干温度均为45℃,且持续时间均为30s。
4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包括采用如上的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
42.实施例二
43.一种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包括浆料制备部分、合成革制备部分和产品处理部分。浆料制备部分包括制备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和粘胶浆料。合成革制备部分包括依次经刮涂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烘干、冷却、涂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烘干、冷却、涂粘胶浆料、半烘干、贴合超细纤维合成革贝斯、烘干、涂粘胶浆料、半烘干、贴合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烘干、冷却、分离、微孔加工和成卷,并获得成品合成革。产品处理部分包括将成品合成革表面改色、压花和/或表面处理。因此,在经过浆料制备部分、合成革制备部分和产品处理部分后,将获得强度高以及防水透气的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
44.其中,合成革制备部分的烘干采用红外线加热烘箱。冷却为自然冷却至室温。分离为与离型纸分离。采用离型纸刮涂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且在微孔加工中采用激光透气微孔处理器,并在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上形成多个孔径为0.01mm且孔间距为5mm的微孔。
45.需要说明的是,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包括按重量份为70份的水性聚氨酯、20份的聚己内酯二醇聚氨酯、2.5份的氧化锌、2.5份的叔丁基过氧化氢、0.7份的炭黑、0.15份的增稠剂以及70份的水。且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的制备采用如下步骤:a1、将按重量份为70份的水性聚氨酯和20份的聚己内酯二醇聚氨酯,并加热至70℃后搅拌1h,获得底层预聚物;b2、
向底层预聚物内加入2.5份的氧化锌和0.7份的炭黑,并搅拌混合均匀后增加以及70份水,高速搅拌后获得底层浆料乳液;b3、向底层浆料乳液内加入2.5份的叔丁基过氧化氢和0.15份的增稠剂,并持续搅拌1.5h后获得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其中,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在红外线加热烘箱中的烘干温度区间为:第一区52-64℃,第二区64-78℃,第三区105-118℃,持续时间为:第一区75s,第二区55s,第三区40s,且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的上浆量为110g/m2。
46.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包括按重量份为70份的水性聚氨酯、23份的亲水性聚醚聚氨酯、17份的异氰酸酯、6份的二羟甲基丁酸、0.15份的增稠剂以及70份的水。且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的制备采用如下步骤:b1、将按重量份为70份的水性聚氨酯、23份的亲水性聚醚聚氨酯、17份的异氰酸酯混合,并加热至80℃后搅拌1h,获得面层预聚物;b2、向面层预聚物内加入6份的二羟甲基丁酸,并搅拌混合均匀后增加以及70份水,高速搅拌后获得面层浆料乳液;b3、向面层浆料乳液内加入0.15份的增稠剂,并持续搅拌1.5h后获得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其中,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在红外线加热烘箱中的烘干温度区间为:第一区58-70℃,第二区70-82℃,第三区110-125℃,第四区130-140℃,持续时间为:第一区70s,第二区50s,第三区35s,且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的上浆量为100g/m2。
47.粘胶浆料包括按重量份为90份的水性丙烯酸树脂、14份的10-40μm玻璃微珠、0.4份的增稠剂以及160份的水。且粘胶浆料的制备采用如下步骤:c1、将按重量份为90份的水性丙烯酸树脂、14份的10-40μm玻璃微珠以及160份的水混合,并加热至73℃后搅拌0.5h,获得混合初料;c2、向混合初料内加入0.4份的增稠剂,并持续搅拌0.7h后获得粘胶浆料。其中,粘胶浆料在红外线加热烘箱中的烘干温度均为55℃,且持续时间均为30s。
48.与此同时,在合成革制备部分中,超细纤维合成革贝斯和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在红外线加热烘箱中的烘干温度均为55℃,且持续时间均为30s。
4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包括采用如上的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
50.实施例三
51.一种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包括浆料制备部分、合成革制备部分和产品处理部分。浆料制备部分包括制备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和粘胶浆料。合成革制备部分包括依次经刮涂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烘干、冷却、涂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烘干、冷却、涂粘胶浆料、半烘干、贴合超细纤维合成革贝斯、烘干、涂粘胶浆料、半烘干、贴合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烘干、冷却、分离、微孔加工和成卷,并获得成品合成革。产品处理部分包括将成品合成革表面改色、压花和/或表面处理。因此,在经过浆料制备部分、合成革制备部分和产品处理部分后,将获得强度高以及防水透气的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
52.其中,合成革制备部分的烘干采用红外线加热烘箱。冷却为自然冷却至室温。分离为与离型纸分离。采用离型纸刮涂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且在微孔加工中采用激光透气微孔处理器,并在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上形成多个孔径为0.1mm且孔间距为10mm的微孔。
53.需要说明的是,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包括按重量份为80份的水性聚氨酯、22份的聚己内酯二醇聚氨酯、3份的氧化锌、3份的叔丁基过氧化氢、0.8份的炭黑、0.2份的增稠剂以及80份的水。且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的制备采用如下步骤:a1、将按重量份为80份的水性
聚氨酯和22份的聚己内酯二醇聚氨酯,并加热至72℃后搅拌1h,获得底层预聚物;b2、向底层预聚物内加入3份的氧化锌和0.8份的炭黑,并搅拌混合均匀后增加以及80份水,高速搅拌后获得底层浆料乳液;b3、向底层浆料乳液内加入3份的叔丁基过氧化氢和0.2份的增稠剂,并持续搅拌2h后获得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其中,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在红外线加热烘箱中的烘干温度区间为:第一区52-64℃,第二区64-78℃,第三区105-118℃,持续时间为:第一区75s,第二区55s,第三区40s,且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的上浆量为120g/m2。
54.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包括按重量份为80份的水性聚氨酯、26份的亲水性聚醚聚氨酯、18份的异氰酸酯、7份的二羟甲基丁酸、0.2份的增稠剂以及80份的水。且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的制备采用如下步骤:b1、将按重量份为80份的水性聚氨酯、26份的亲水性聚醚聚氨酯和18份的异氰酸酯混合,并加热至85℃后搅拌1h,获得面层预聚物;b2、向面层预聚物内加入7份的二羟甲基丁酸,并搅拌混合均匀后增加以及80份水,高速搅拌后获得面层浆料乳液;b3、向面层浆料乳液内加入0.2份的增稠剂,并持续搅拌2h后获得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其中,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在红外线加热烘箱中的烘干温度区间为:第一区58-70℃,第二区70-82℃,第三区110-125℃,第四区130-140℃,持续时间为:第一区70s,第二区50s,第三区35s,且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的上浆量为115g/m2。
55.粘胶浆料包括按重量份为100份的水性丙烯酸树脂、16份的10-40μm玻璃微珠、0.5份的增稠剂以及200份的水。且粘胶浆料的制备采用如下步骤:c1、将按重量份为100份的水性丙烯酸树脂、16份的10-40μm玻璃微珠以及200份的水混合,并加热至78℃后搅拌0.5h,获得混合初料;c2、向混合初料内加入0.5份的增稠剂,并持续搅拌1h后获得粘胶浆料。其中,粘胶浆料在红外线加热烘箱中的烘干温度均为65℃,且持续时间均为30s。
56.与此同时,在合成革制备部分中,超细纤维合成革贝斯和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在红外线加热烘箱中的烘干温度均为65℃,且持续时间均为30s。
5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包括采用如上的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
5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采用的增稠剂为合成革浆料中常规的材料,在此不做赘述。另外,通过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制备的水性聚氨酯面层在具有微孔时,通过微孔实现气体流通的透气效果,并在遇水时膨胀而缩小微孔的孔径,进一步阻止水滴穿过,从而实现有效的防水效果;相应的,通过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制备的水性聚氨酯底层在具有微孔时,通过微孔实现气体流通的透气效果,并在遇水时膨胀而缩小微孔的孔径,进一步阻止水滴穿过,从而实现有效的防水效果。与此同时,整体的结构强度得到有效提升。
59.综上,本技术通过采取相应配方组成制备水性聚氨酯面层浆料、水性聚氨酯底层浆料和粘胶浆料,进而在相应的制备方法下获取具备微孔的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由于该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在水滴附着时,形成的水性聚氨酯面层和水性聚氨酯底层均具有吸水膨胀的效果,从而将进一步缩小微孔的孔径以阻挡水滴穿过,而由于气体分子体积显著小于水滴体积,从而使得微孔在具有有效供气体分子穿过功能的同时,避免水滴穿过;与此同时,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具有有效的防水透气功能,以结合水性聚氨酯面层和水性聚氨酯底层实现有效防水和透气的双重功能的效果,从而显著提升防水透气水性聚氨酯网布鞋用合成革的市场前景。
60.本技术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
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6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62.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