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链进带导带装置。
背景技术:2.拉链进带导带装置是拉链生产使用中用于传输布带的设备,具体结构通常包括若干的导辊,使得布带有序穿越导辊而实现传输。
3.现有进带导带装置存在的问题在于:现有的进带导带装置结构简单,只具备简单的传输功能,因此,使用安全性能较低,常见的问题为布带使用完毕后,无法及时产生信号,从而导致后续工艺设备继续加工,并在程序出现错误后而停止加工,易发生后续工艺设备的损坏。
4.因此,如何提高进带导带装置的安全性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得将传输的布带通过穿设于穿布孔内进行传输,且在布带使用完毕后,控制杆失去布带的穿设而在重力作用下朝下转动,并在转动过程中经过第一传感器而进行触发产生停机信号,从而保证使用的安全性的一种拉链进带导带装置。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左侧设置有进料辊、右侧设置有出料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位于进料辊与出料辊之间设置有第一保护机构,所述第一保护机构包括有控制杆以及第一传感器,所述控制杆的左端设置有用于铰接于机架的第一铰接端,所述控制杆的右端设置有供布带穿设的穿布孔,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机架,所述第一传感器位于第一铰接端的下方,且第一传感器位于控制杆的转动轨迹上。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穿布孔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将布带从穿布孔内脱出的上下料口。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杆的数量为2件,且2件控制杆沿前后方向排列设置,各所述控制杆的第一铰接端分别铰接于机架。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位于进料辊与出料辊之间设置有平整机构,所述平整机构包括输入辊、输出辊、平整板以及压紧件,所述平整板位于输入辊与输出辊之间,所述平整板上设置有呈平面的平整面,所述压紧件设置有用于朝平整面挤压的压紧端。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件设置有铰接于机架的第二铰接端,所述压紧件与机架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压紧弹簧用于将压紧端朝平整面的方向转动。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平整机构位于第一保护机构的左侧。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平整面上凸出设置有分隔条,所述平整面包括位于分隔条前后两侧的第一平面以及第二平面,所述压紧件的数量为2件,并分别对应第一平面以及第二平面。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位于进料辊与出料辊之间设置有第二保护机构,所述第二保护机构包括有转动架、保护辊、第二传感器以及复位弹簧,所述转动架设置有铰接于机架的第三铰接端,所述保护辊设置于转动架,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机架,且第二传感器位于转动架的转动轨迹上,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转动架与机架之间,复位弹簧用于将转动架朝远离第二传感器的方向转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传输的布带通过进料辊输入,并传输穿设于穿布孔,之后在输出辊输出,在传输过程中,若布带使用完毕,则布带的尾端会从穿布孔内穿出,从而导致控制杆失去布带的穿设支撑,控制杆便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朝下转动,并在转动过程中经过第一传感器而进行触发产生停机信号,因此,进带导带装置处布带使用完毕便可及时产生停机信号与后续工艺设备对接,对后续工艺设备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后续工艺设备由于布带的使用完毕导致程序出现错误而停止加工最终导致后续工艺设备的损坏。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装配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装配图;
18.图3为图1中a的放大图;
19.图4为图1中b的放大图;
20.图5为图1的部分放大图;
21.图6为图1的部分放大图;
22.图7为图2的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链进带导带装置,包括杆体、板体拼接而成的机架1,机架1左侧设置有进料辊11、右侧设置有出料辊12,进料辊11与出料辊12的轴向沿前后方向,且进料辊11与出料辊12可转动或者固定安装于机架1,使得布带从进料辊11输入进带导带装置内,并经过传输从出料辊12输出,其中,传输的布带通常为两条,用于配合配对的两条拉链。
25.结合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机架1位于进料辊11与出料辊12之间设置有第一保护机构2,其中,第一保护机构2包括有控制杆21以及第一传感器22,控制杆21的左端设置有用于铰接于机架1的第一铰接端211,而控制杆21的右端设置有供布带穿设的穿布孔212,此外,第一传感器22通过螺栓等方式固定安装于机架1,其中,第一传感器22位于第一铰接
端211的下方,且第一传感器22位于控制杆21的转动轨迹上。
26.因此,在传输过程中,若布带使用完毕,则布带的尾端会从穿布孔212内穿出,从而导致控制杆21失去布带的穿设支撑,控制杆21便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朝下转动,并在转动过程中经过第一传感器22而进行触发产生停机信号,因此,进带导带装置处布带使用完毕便可及时产生停机信号与后续工艺设备对接,对后续工艺设备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后续工艺设备由于布带的使用完毕导致程序出现错误而停止加工最终导致后续工艺设备的损坏。
27.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穿布孔212位于控制杆21的上方,因此,布带穿设于穿布孔212后,布带位于控制杆21的上方,且控制杆21在重力作用下将会远离布带,防止控制杆21与布带接触而导致接触面积的增大致使摩擦增大。
28.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穿布孔212的下端前侧或者后侧设置有用于将布带从穿布孔212内脱出的上下料口213,因此,布带的侧边可通过上下料口213直接进出穿布孔212而便捷完成上下料,此外,上下料口213由于在穿布孔212的下端,因此,在布带传输过程中,由于控制杆21在重力作用下朝下远离布带,使得上下料口213随控制杆21远离布带,有效防止布带在传输过程中从穿布孔212内脱出。
29.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杆21的数量为2件,且2件控制杆21沿前后方向排列设置,以及各控制杆21的第一铰接端211分别铰接于机架1,因此,两条布带分别穿设不同的控制杆21对应的穿布孔212,使得任意布带使用完毕后,对应的控制杆21朝下转动触发第一传感器22而进一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防止由于两条布带的非等长导致其中一条布带使用完毕后无法及时通过第一传感器22产生停机信号。
30.结合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机架1位于进料辊11与出料辊12之间设置有平整机构3,平整机构3包括输入辊31、输出辊32、平整板33以及压紧件34,平整板33位于输入辊31与输出辊32之间,此外,平整板33上端面设置有呈水平平面的平整面,此外,压紧件34设置有用于朝平整面挤压的压紧端341,因此,布带在传输过程中经过平整面并受压紧端341而对布带进行平面梳理,使得输出的布带更加的平整,此外,输入辊31与输出辊32则有效对输入平整面的布带进行导向,实现更加顺畅的贴合平整面进行平面梳理。
31.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压紧件34设置有铰接于机架1的第二铰接端342,此外,压紧件34与机架1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35,其中,压紧弹簧35采用拉簧,压紧弹簧35一端连接机架1,另一端连接压紧件34,且压紧弹簧35用于将压紧端341朝平整面的方向转动,因此,通过压紧弹簧35而实现压紧端341弹性朝平整面挤压,防止出现压紧端341挤压过度松弛导致平面梳理效果差、过度紧密导致对布带磨损。
32.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平整机构3位于第一保护机构2的左侧,使得通过平面梳理后将布带输入穿布孔212,使得布带在穿布孔212内的导向穿设更加的稳定,而防止布带折叠、扭曲位于穿布孔212内导致易发生布带从上下料口213脱出。
33.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平整面上凸出设置有分隔条332,平整面包括位于分隔条332前后两侧的第一平面3311以及第二平面3312,对应的,压紧件34的数量为2件,并分别对应第一平面3311以及第二平面3312,因此,将两条布带分别置于第一平面3311与第二平面3312进行平面梳理,且分别配备压紧件34进行对应压制梳理,有效防止两件布带的相互干扰。
34.结合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机架1位于进料辊11与出料辊12之间设置有第二
保护机构4,第二保护机构4包括有转动架41、保护辊42、第二传感器43以及复位弹簧44,其中,转动架41呈l形,且转动架41的拐角位置设置有铰接于机架1的第三铰接端411,而保护辊42设置于转动架41,另外,第二传感器43通过螺栓等方式设置于机架1,且第二传感器43位于转动架41的转动轨迹上,其中,若进料辊11处的布带保持不动,并拉动出料辊12处的布带,转动架41将会在布带的牵引下朝第二传感器43方向运动,此外,复位弹簧44设置于转动架41与机架1之间,其中,复位弹簧44采用拉簧,复位弹簧44一端连接机架1,另一端连接压紧件34,且复位弹簧44用于将转动架41朝远离第二传感器43的方向转动,因此,若进料辊11处的两件布带发生缠绕等情况导致布带无法传输,在输出布带的牵引下,将会带动转动架41朝第二传感器43转动,并在转动过程中经过第二传感器43而进行触发产生停机信号,因此,输入的布带发生缠绕等情况便可及时产生停机信号与后续工艺设备对接,对后续工艺设备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后续工艺设备在布带无法输入而继续工作致使程序出现错误而停止加工最终导致后续工艺设备的损坏。
35.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传感器22以及第二传感器43均采用红外传感器,使得通过红外传感器精准的点检测而保证检测的精准性。
36.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