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日常生活用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鞋套。
背景技术:2.鞋套是用于方便客人不用脱鞋,且达到环境不受污染的常用防尘防护用品,方便使用,而且应用范围广。
3.通常,鞋套由具有开口的鞋套袋和弹性绳组成,弹性绳固定于鞋套袋开口处边沿,且弹性绳长度方向的两端通过无纺布与鞋套袋牢固固定在一起。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为了便于对鞋套进行环保回收,需将无纺布、弹性绳与鞋套袋分离,将无纺布、弹性绳与鞋套进行分离时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便于对鞋套进行分解以进行环保回收,本技术提供一种鞋套。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鞋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鞋套,包括第一片层和第二片层,所述第一片层的下底边与所述第二片层的下底边连接,所述第一片层的上顶边与所述第二片层的上顶边之间形成鞋套口;所述第一片层的两侧边与所述第二片层的两侧边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片层的侧边与所述第二片层上对应的侧边压合连接,并形成侧压合段,所述侧压合段延伸至所述第一片层的上顶边和所述第二片层的上顶边,所述侧压合段包括两压合区,两所述压合区分别靠近所述第一片层的上顶边和所述第二片层的上顶边,所述压合区的宽度不小于0.2cm。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片层和第二片层相互压合形成侧压合段,一方面,取消了无纺布,对鞋套进行环保回收时更加方便,另一方面,侧压合段具有一定的宽度,侧边相接处更加牢固,在使用时不易被撑破。
9.可选的,所述鞋套口处设有至少一根弹性绳,且所述鞋套口处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弹性绳沿所述鞋套口边沿布置的限位部,所述弹性绳的端部均压合在压合区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弹性绳,可调节鞋套口的大小,更加便于鞋套袋的使用;且将弹性绳的端部压合在压合区,提高了弹性绳与鞋套的连接强度。
11.可选的,所述鞋套口处设有至少一根弹性绳,且所述鞋套口处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弹性绳沿所述鞋套口边沿布置的限位部,所述弹性绳的端部连接于所述鞋套口处,所述弹性绳经过至少一个所述压合区。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弹性绳,可调节鞋套口的大小,更加便于鞋套袋的使用;且弹性绳经过至少一个压合区,提高了弹性绳与鞋套的连接强度。
13.可选的,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上压合段和第二上压合段,所述第一片层的上顶边向所述鞋套口内或向所述鞋套口外翻折并靠近所述第一片层设置,所述第一片层的上顶边与所述第一片层之间的间隙为第一容纳通道,且所述第一片层的上顶边压合于所述第一片层上并形成所述第一上压合段;
14.所述第二片层的上顶边向所述鞋套口内或向所述鞋套口外翻折并靠近所述第二片层设置,所述第二片层的上顶边与所述第二片层之间的间隙为第二容纳通道,且所述第二片层的上顶边压合于所述第二片层上并形成所述第二上压合段;
15.所述第一容纳通道与所述第二容纳通道组成总通道,且所述弹性绳位于总通道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绳位于总通道内,可对弹性绳进行全方位的保护,有助于防止弹性绳的损坏;在需对鞋套进行拆解时,仅需将第一上压合段和/或第二上压合段以及压合区撕破,从第一上压合段和/或第二上压合段的撕破处将弹性绳抽出即可,更加便于对鞋套进行环保回收。
17.可选的,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上压合段和第二上压合段,所述第一片层的上顶边向所述鞋套口内或向所述鞋套口外翻折,并压合于所述第一片层上,以形成所述第一上压合段;
18.所述第二片层的上顶边向内或向外翻折,并压合于所述第二片层上,以形成所述第二上压合段;
19.所述第一上压合段和所述第二上压合段组成总压合段,且所述弹性绳位于所述总压合段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弹性绳压合于总压合段内,可将弹性绳更加牢固地固定于第一片层和第二片层。在对鞋套进行拆解时,将两压合区、第一上压合段和第二上压合段撕破后,便可将弹性绳取下,完成拆解。
21.可选的,所述第一片层和/或所述第二片层上开设有拆绳孔,且所述拆绳孔连通于所述总通道。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鞋套进行拆解时,可将压合区撕破后,将弹性绳从拆绳孔处抽出,对鞋套的环保回收更加方便。
23.可选的,所述第一上压合段沿其长度方向呈不连续设置,即所述第一上压合段上设有用于截断第一上压合段的第一非压合段,所述第一容纳通道通过第一非压合段与外界连通;
24.或第二上压合段沿其长度方向呈不连续设置,即第二上压合段上设有用于截断第二上压合段的第二非压合段,第二容纳通道通过第二非压合段与外界连通;
25.或第一上压合段沿其长度方向呈不连续设置,第二上压合段沿其长度方向也呈不连续设置,即第一上压合段上设有用于截断第一上压合段的第一非压合段,第二上压合段上设有用于截断第二上压合段的第二非压合段,第一容纳通道通过第一非压合段与外界连通,第二容纳通道通过第二非压合段与外界连通。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上压合段和第二上压合段不连续设置,且与外界连通,在对鞋套进行拆解时,可将两压合区撕破后,选择从合适的第一非压合段和/或第二非压合段处将弹性绳抽出即可,对鞋套的环保回收更加方便快捷。
27.可选的,所述拆绳孔靠近其中一所述压合区设置。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其中一压合区撕破后,弹性绳会朝远离该压合区方向收缩,通过将拆绳孔设置于靠近其中一压合区,可先将远离拆绳孔的压合区撕破,此时弹性绳朝靠近拆绳孔方向收缩,从拆绳孔处将部分弹性绳抽出后,再将靠近拆绳孔的压合区
撕破,然后再从拆绳孔处将弹性绳完全抽出即可,对于鞋套的拆解更加方便。
29.可选的,所述第一片层的上顶边通过翻折、压合后于远离所述第一容纳通道的一侧留设有第一余边条;所述第二片层的上顶边通过翻折、压合后于远离所述第二容纳通道的一侧留设有第二余边条。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弹性绳取出时,可用手撕扯第一余边条和第二余边条,第一余边条和第二余边条作为受力部,更加易于将压合区第一上压合段和第二上压合段撕开,以将弹性绳从拆绳孔处抽出。
31.可选的,所述第一片层的上顶边通过翻折、压合形成第一余边条,所述第一余边条位于所述第一上压合段远离所述鞋套口的一侧;所述第二片层的上顶边通过翻折、压合形成第二余边条,所述第二余边条位于所述第二上压合段远离所述鞋套口的一侧。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弹性绳取出时,可用手撕扯第一余边条和第二余边条,第一余边条和第二余边条作为受力部,更加易于将第一上压合段和第二上压合段撕开,以将弹性绳与第一片层和第二片层分离。
3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4.1.取消了无纺布,对鞋套进行环保回收时更加方便,且侧压合段具有一定的宽度,侧边相接处更加牢固,在使用时不易被撑破。
35.2.在对鞋套进行拆解时,可将两压合区撕破后,选择从合适的第一非压合段和/或第二非压合段处将弹性绳抽出,更加便于对鞋套的环保回收。
36.3.将弹性绳压合于总压合段内,可将弹性绳固定地更加牢固,在对鞋套进行拆解时,将两压合区、第一上压合段和第二上压合段撕破后,便可将弹性绳取下。
附图说明
37.图1是本技术一种鞋套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8.图2是本技术一种鞋套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9.图3是本技术一种鞋套实施例4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0.图4是本技术一种鞋套实施例7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1.图5是本技术一种鞋套实施例8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2.图6是本技术一种鞋套实施例9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3.附图标记说明:100、鞋套袋;101、第一片层;102、第二片层;200、弹性绳;201、第一绳;202、第二绳;300、鞋套口;400、限位部;401、第一上压合段;402、第二上压合段;403、第一容纳通道;404、第二容纳通道;405、第一限位条;406、第二限位条;501、第一余边条;600、侧压合段;700、压合区;800、接头;900、拆绳孔;111、第一非压合段;112、第二非压合段。
具体实施方式
44.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鞋套。
46.实施例1
47.参照图1,包括第一片层101、第二片层102和弹性绳200,第一片层101和第二片层102均为矩形且大小完全相同。此实施例中,弹性绳200设为两根,即第一绳201和第二绳
202,第一片层101和第二片层102围设形成具有鞋套口300的鞋套袋100,第一绳201和第二绳202分别位于第一片层101处和第二片层102处。
48.第一片层101的下底边与第二片层102的下底边为一体,鞋套口300形成于第一片层101的上顶边与第二片层102的上顶边之间。
49.鞋套口300处沿鞋套口300边沿处布置有用于限定弹性绳200位置的限位部400,此实施例中,限位部400包括第一上压合段401和第二上压合段402。
50.第一片层101的上顶边向内或向外翻折并压合于第一片层101上,形成第一上压合段401,并于远离鞋套口300的一侧留设有第一余边条501,在第一片层101被压合的同时,第一绳201被压合于第一上压合段401内,且此时第一绳201处于完全拉伸状态;
51.第二片层102的上顶边向内或向外翻折并压合于第二片层102上,形成第二上压合段402,并于远离鞋套口300的一侧留设有第二余边条,在第二片层102被压合的同时,第二绳202被压合于第二上压合段402内,且此时第二绳202处于完全拉伸状态。
52.在压合的过程中,可通过控制温度的高低,形成不同压合强度的第一上压合段401和第二上压合段402,此实施例中,压合的温度较低,从而便于使用者通过拉住第一余边条501将第一上压合段401撕开,通过拉住第二余边条将第二上压合段402撕开。
53.第一片层101的两侧边与第二片层102的两侧边一一对应,第一片层101的侧边与第二片层102上相应的侧边通过超声波压合形成侧压合段600,两侧压合段600均延伸至第一片层101的上顶边和第二片层102的上顶边,并于第一片层101的上顶边和第二片层102的上顶边处均形成压合区700,压合区700的宽度不小于0.2cm,此实施例中,压合区700的宽度为1.5cm。
54.在第一片层101的两侧边和第二片层102的两侧边压合的同时,第一绳20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被压合于两压合区700内,第二绳202长度方向的两端也分别被压合于两压合区700内。
55.将弹性绳200拉伸至完全拉伸状态时,第一片层101与第二片层102贴合。
56.实施例2
5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此实施例中,弹性绳200设为一根。
58.在第一片层101和第二片层102被压合的同时,弹性绳200部分被压合于第一上压合段401内,部分被压合于第二上压合段402内。
59.在第一片层101的两侧边和第二片层102的两侧边压合的同时,弹性绳200长度方向的两端被同时压合于其中一压合区700内,且弹性绳200部分被压合于另一压合区700内。
60.实施例3
61.参照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此实施例中,在第一片层101和第二片层102被压合的同时,弹性绳200部分被压合于第一上压合段401内,部分被压合于第二上压合段402内,且弹性绳200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被同时压合在第一上压合段401内,并形成接头800。
62.在第一片层101的两侧边和第二片层102的两侧边压合的同时,弹性绳200部分被压合于其中一压合区700内,部分被压合于另一压合区700内。
63.实施例4
64.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此实施例中,第一片层101的上顶
边向鞋套口300向内或向外翻折形成第一容纳通道403,且通过超声波压合于第一片层101上形成第一上压合段401,并于远离第一容纳通道403的一侧留设有第一余边条501,第一绳201位于第一容纳通道403内;
65.第二片层102的上顶边向鞋套口300向内或向外翻折形成第二容纳通道404,且通过超声波压合于第二片层102上形成第二上压合段402,并于远离第二容纳通道404的一侧留设有第二余边条,第二绳202位于第二容纳通道404内。第一上压合段401和第二上压合段402组成限位部400。
66.实施例5
6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之处在于,此实施例中,弹性绳200设为一根,第一容纳通道403与第二容纳通道404组成总通道,弹性绳200位于总通道内。
68.在第一片层101的两侧边和第二片层102的两侧边压合的同时,弹性绳200长度方向的两端被同时压合于其中一压合区700内,且弹性绳200部分被压合于另一压合区700内。
69.实施例6
7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区别之处在于,此实施例中,弹性绳200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一起,且位于第一容纳通道403内,在第一片层101的两侧边和第二片层102的两侧边压合的同时,弹性绳200部分被压合于其中一压合区700内,部分被压合于另一压合区700内。
71.实施例7
72.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一片层101上于第一上压合段401处开设有一拆绳孔900,拆绳孔900与总通道连通,拆绳孔900位于靠近其中一压合区700位置处。
73.实施例8
74.参照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一上压合段401和第二上压合段402均沿自身长度方向呈不连续设置,即第一上压合段401上设有用于截断第一上压合段401的第一非压合段111,第一容纳通道403通过第一非压合段111与外界连通,第二上压合段402上设有用于截断第二上压合段402的第二非压合段112,第二容纳通道404通过第二非压合段112与外界连通。
75.实施例9
76.参照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区别之处在于,此实施例中,限位部400包括第一限位条405和第二限位条406。
77.第一限位条405通过超声波压合于第一片层101,且位于靠近第一片层101的上顶边位置处,形成第一容纳通道403和位于第一容纳通道403上下两侧的两第一上压合段401;
78.第二限位条406通过超声波压合于第二片层102,且位于靠近第二片层102的上顶边位置处,形成第二容纳通道404和位于第二容纳通道404上下两侧的两第二上压合段402。
7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