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背景技术:2.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鞋底是一双鞋子最重要的部件,其不仅起到最主要的防护作用,且鞋子的弹性、防滑性及舒适度都取决于鞋底的结构及材料。
3.现有的运动鞋的鞋底大多采用md、rb、eva等材料制成的多层粘接或者单层的实心结构,这样鞋底具备一定的柔性和弹性,起到减震的作用,或者通过鞋底直接设置成减震结构,从而缓解运动过程中的冲击力。但是,在不同的运动环境下对运动鞋的性能是有不同的需求,例如,在马拉松比赛中对运动鞋的轻便性和耐磨性能的需求是首要的,在徒步越野的环境中对运动鞋的支撑性能的需求是首要的。如果一味的采用避震、减震结构进行缓冲,或者通过材料的选择以改变鞋底重量,这样的改进所达到的效果是有限的。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在鞋底能够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和回弹力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轻鞋底重量,提高鞋底本体的舒适性与轻便性。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轻便运动鞋底,包括大底和中底,所述大底连接在所述中底的下表面;所述大底包括:对应覆盖前脚掌的脚尖区域设置的第一大底,对应覆盖前脚掌的内侧区域设置的第二大底,对应覆盖前脚掌的外侧区域设置的第三大底,对应覆盖后脚跟的内侧区域设置的第四大底,对应覆盖后脚跟的外侧区域设置的第五大底;所述中底包括中空的第一分隔带、第二分隔带,所述第一分隔带设置在所述前脚掌区域,开设在所述中底的触地面,并将所述第一大底、第二大底、第三大底彼此分隔开;所述第二分隔带设置在所述后脚跟区域,开设在所述中底的触地面,并将所述第四大底、第五大底彼此分隔开;所述运动鞋底还包括:第一支撑部,对应覆盖足弓区域设置,且覆盖在所述中底的触地面。
6.其中,在所述第一大底、第二大底、第三大底、第四大底、以及第五大底的表面还分布若干个近似矩阵排布的凸块。
7.其中,分布在所述第一大底和第二大底上的每个凸块的表面还设置一凹槽。
8.其中,所述第二大底、第三大底、第四大底、以及第五大底由轻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中底由超轻材料制成。
9.其中,所述第一分隔带为鱼骨形状,其主干部分用于将所述第一大底、第二大底、第三大底彼此分隔开,其分支部分将所述第一大底分隔成若干个区域,以及将所述第二大底分隔成若干个区域。
10.其中,所述第二分隔带设置所述后脚跟区域中间,从足弓部位开设,并延伸至后脚跟的跟部边缘。
11.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为一“z”字形状的支撑片,“z”字形的第一支撑部的两条横边分别设置在足弓部位的外侧边缘和内侧边缘,“z”字型的第一支撑部的连接所述两条横边的斜边设置在所述足弓部位的中间。
12.其中,所述中底包括外环部、对应脚跟部位设置在所述外环部与所述大底之间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对应足弓内侧的区域还向所述中底延伸,以形成对应足弓内侧区域靠近所述第二支撑部形成的第三支撑部。
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轻便运动鞋,包括鞋带、以及紧密贴合所述鞋带下侧设置的鞋面;在所述鞋面内部预留有鞋眼扣,并且鞋眼扣的内部贯穿连接有鞋带,所述鞋面的下侧紧密贴合有鞋舌的上侧,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运动鞋底。
14.其中,所述鞋面由双色纱架贾卡材料制成;对应脚尖及脚趾上方的部位,在所述鞋面上覆盖一层防护膜,所述防护膜包括对应脚尖边缘区域覆盖在所述鞋面上的弧形第一防护区域以及对应脚趾上方区域覆盖在所述鞋面上的圆环型第二防护区域,且所述第二防护区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护区域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鞋舌的根部相连接。
15.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通过镂空的第一分隔带和第二分隔带将大底分隔成五个部分,并且采用轻质材料制成中底、第二大底、第三大底、第四大底、以及第五大底,以减轻鞋底重量;并且,第一分隔带和第二分隔带的设置是根据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的脚掌受力情况进行设置,以针对不同的受力情况将大底划分成相应的区域,同时第一分隔带和第二分隔带设置的位置也不会影响鞋底受力的性能;相应地,在分隔形成的第一大底、第二大底、第三大底、第四大底、以及第五大底的表面还分布若干个近似矩阵排布的凸块,使得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鞋底能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以确保运动员能够实现灵活运动时保持足够的抓地性和防滑性能;进一步地,采用双色纱架贾卡材料制成鞋面也大大减轻了运动鞋的整理重量,提升轻便性能;并通过在鞋面覆盖防护膜以确保运动鞋的耐磨损性能和穿着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轻便运动鞋底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轻便运动鞋底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轻便运动鞋底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轻便运动鞋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轻便运动鞋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轻便运动鞋的鞋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3.请同时参阅图1-3,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的运动鞋底100,包括:大底1、中底2和第一支撑部3;其中,所述中底2连接于大底1上表面。
24.所述大底1包括分布在前脚掌区域的第一大底11、第二大底12、第三大底13;所述
大底1还包括分布在后脚跟区域的第四大底14、第五大底15。
25.所述第一大底11对应覆盖前脚掌的脚尖区域设置;
26.所述第二大底12对应覆盖前脚掌的内侧区域设置;
27.所述第三大底13对应覆盖前脚掌的外侧区域设置;
28.所述第四大底14对应覆盖后脚跟的内侧区域设置;
29.所述第五大底15对应覆盖后脚跟的外侧区域设置;
30.所述第一大底11、第二大底12、第三大底13、第四大底14、以及第五大底15彼此分离,覆盖在所述中底2的触地面。
31.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大底11、第二大底12、第三大底13、第四大底14、以及第五大底15的表面还分布若干个近似矩阵排布的凸块16,以在对应大底区域的触地面形成防滑纹理。在本实施例中,分布在所述第一大底11和第二大底12上的每个凸块16的表面还设置一凹槽160,用于进一步增强每个凸块16表面的摩擦力。
32.所述中底2包括中空的第一分隔带21、第二分隔带22,即,第一分隔带21、第二分隔带22中均未填充材料。其中,所述第一分隔带21 设置在所述前脚掌区域,开设在所述中底2的触地面,并将所述第一大底11、第二大底12、第三大底13彼此分隔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隔带21为鱼骨形状,其主干部分用于将所述第一大底11、第二大底12、第三大底13彼此分隔开,其分支部分将所述第一大底11分隔成若干个区域110,以及将所述第二大底12分隔成若干个区域120;具体地,所述第一分隔带21的分支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大底11的区域中,但并未贯穿所述第一大底11;所述第一分隔带21的分支部分将所述第二大底12分隔成3个区域。
33.所述第二分隔带22设置在所述后脚跟区域,开设在所述中底2的触地面,并将所述第四大底14、第五大底15彼此分隔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隔带22设置所述后脚跟区域中间。具体地,所述第二分隔带22从足弓部位开设,并延伸至脚跟跟部边缘。
34.如上所述,第一分隔带21和第二分隔带22的设置是根据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的脚掌受力情况进行设置,以针对不同的受力情况将大底1划分成相应的区域,同时第一分隔带21和第二分隔带22设置的位置也不会影响鞋底受力的性能。
35.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隔带22的中心还设置一标识印刷区220,所述标识印刷区220的表面平滑,用于印制产品标识、图案。
36.所述第一支撑部3设置在对应足弓部位覆盖在所述中底2的触地面,所述第一支撑部3的材料硬度大于中底2的材料硬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3由tpu材料制成。
3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大底1所包含的第一大底11由耐磨橡胶制成,第二大底12、第三大底13、第四大底14、以及第五大底15由轻质橡胶材料制成,保证运动鞋的耐磨和防滑性能。所述中底2采用超轻材料制成,保证运动鞋具有轻便舒适的特点。
38.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部3为一“z”字形状的支撑片,其中,“z”字形的第一支撑部3的两条横边31、32分别设置在所述足弓部位的外侧边缘和内侧边缘,所述“z”字型的第一支撑部3的斜边33设置在所述足弓部位的中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斜边33开设镂空的通孔34。
39.每个凸块16的触地端外缘基本齐平。
40.所述第一分隔带21、第二分隔带22的触地端外缘基本齐平,且低于所述凸块16的
触地端外缘。
41.表面设置防滑纹理的第一大底11、第二大底12、第三大底13、第四大底14、以及第五大底15的存在使得运动员在前脚掌、脚跟触地状态,运动员向任意方向转动时,鞋底均能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以确保运动员能够实现灵活运动时保持足够的抓地性和防滑性能。而足弓部位设置第一支撑部3,保证了运动员在做各种脚部动作时都能够保持鞋底的稳定性,不会出现过度弯曲而扭脚的现象。
4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3的形状为“z”字形状,在运动员做脚部动作足弓弯曲时,其“z”字形的第一支撑部3的两条横边31、32 设置在所述足弓部位的外侧边缘和内侧边缘,能够避免鞋底弯曲过度而扭脚;其“z”字型的第一支撑部3的斜边33设置在所述足弓部位的中间,又能够分解掉横边31、31对脚部弯曲所产生的反向作用力,使得运动员在做弯曲脚底的动作时,也不至于鞋底过硬而产生损失、影响运动的舒适性和体验性。
43.如图2-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底2包括外环部23、对应脚跟部位设置在所述外环部23与所述大底1之间的第二支撑部24。其中,所述外环部23由超轻材料制成。
4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3对应足弓内侧的区域还向所述中底2 延伸,以形成对应足弓内侧区域靠近所述第二支撑部24形成的第三支撑部25。其中,所述第三支撑部25也由tpu材料制成。
45.请同时参阅图4~6,包括鞋带41,所述鞋带41的下侧紧密贴合有鞋面42,且鞋面42的内部预留有鞋眼扣43,鞋眼扣43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所述鞋带41;所述鞋面42的下侧紧密贴合有鞋舌44的上侧。
46.所述鞋面4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前片421,且前片421的内部缝合固定有网面;所述鞋面42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后跟422,所述后跟422部位与所述外环部21固定连接。
4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鞋面42由双色纱架贾卡材料制成,大大减轻了运动鞋的整理重量,提升轻便性能。
48.如图6所示,对应脚尖及脚趾上方的部位,在所述前片421上覆盖一层防护膜423,其中,所述防护膜423由防水材料制成。具体地,所述防护膜423为半透明材料的贴膜,通过3m反光印刷工艺覆在所述前片421上。进一步地,所述防护膜423包括对应脚尖边缘区域覆盖在所述前片421上的弧形第一防护区域4231以及对应脚趾上方区域覆盖在所述前片421上的圆环型第二防护区域4232,且所述第二防护区域4232 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护区域4231相连接,另一端与鞋舌44的根部相连接。
49.由于所述鞋面42由双色纱架贾卡材料制成,材质较软;通过在前片421受力较大的区域,即,前脚尖及其周边区域,覆盖由第一防护区域4231、第二防护区域4232形成的防护膜,以加固所述前片421的强度,避免容易损坏的情形,以确保运动鞋的耐磨损性能和穿着的舒适度。
50.利用本实用新型,通过镂空的第一分隔带和第二分隔带将大底分隔成五个部分,并且采用轻质材料制成中底、第二大底、第三大底、第四大底、以及第五大底,以减轻鞋底重量;并且,第一分隔带和第二分隔带的设置是根据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的脚掌受力情况进行设置,以针对不同的受力情况将大底划分成相应的区域,同时第一分隔带和第二分隔带设置的位置也不会影响鞋底受力的性能;相应地,在分隔形成的第一大底、第二大底、第三大底、第四大底、以及第五大底的表面还分布若干个近似矩阵排布的凸块,使得运动员在运动
过程中,鞋底能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以确保运动员能够实现灵活运动时保持足够的抓地性和防滑性能;进一步地,采用双色纱架贾卡材料制成鞋面也大大减轻了运动鞋的整理重量,提升轻便性能;并通过在鞋面覆盖防护膜以确保运动鞋的耐磨损性能和穿着的舒适度。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