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鞋帽 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将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配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用于将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配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耳夹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将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配件。


背景技术:

2.现如今,人们为了追求美丽和搭配常常会佩戴耳钉,传统佩戴方法中耳钉佩戴需要耳洞,但是对于没有耳洞又想佩戴耳钉的人如何通过配件实现耳钉的佩戴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3.另外,如何保持耳钉位置在耳垂前面(就耳垂前侧面),使无耳洞的人佩戴耳夹达到和耳钉一样的佩戴效果;如何提高耳钉佩戴的舒适度和美观度、如何将多种样式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如何使得耳钉转换无耳洞耳夹可多次重复替换也是需要优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将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配件,主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问题一:对于没有耳洞又想佩戴耳钉的人,如何通过配件实现耳钉的佩戴;问题二:如何保持耳钉位置在耳垂前面(就耳垂前侧面),使无耳洞的人佩戴耳夹达到和耳钉一样的佩戴效果;问题三:如何提高耳钉转换成耳夹佩戴的舒适度和美观度;问题四:如何将多种样式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问题;问题五:如何使得耳钉转换无耳洞耳夹可多次重复替换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将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配件,其特征在于:该配件包括用于夹在耳垂前面的前夹持部、用于夹在耳垂背面的后夹持部,所述前夹持部和后夹持部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前夹持部设有用于连接耳钉的安装孔。
6.进一步,所述后夹持部为蚊香盘形状或圆圈形状;或所述后夹持部为圆圈形状,圆圈内设有弹性部。
7.进一步,所述安装孔为前部开口、后部封闭地设置在前夹持部内;和/或所述安装孔的轴线同后夹持部所在的平面呈垂直状态;和/或所述安装孔位于前夹持部的中间位置;和/或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带孔硅胶塞。
8.进一步,所述前夹持部为球体状或圆柱体状;或所述前夹持部为圆台形状或由三棱以上形成多棱台;或所述前夹持部为耳堵状;
9.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前夹持部底部和后夹持部底部;所述弹性部为硅胶软垫。
10.进一步,所述后夹持部设有后耳针。
11.进一步,所述后耳针连接在后夹持部的中心位置,或所述后耳针连接在后夹持部同连接部的连接处;和/或所述后耳针上设有凹槽;和/或所述后耳针与后夹持部所在平面呈30
°‑
90
°
的角度。
12.进一步,所述前夹持部的宽度为1.5mm-6mm,前夹持部的高度为2mm-7mm。
13.进一步,所述前夹持部的宽度为1.5mm-3.5mm,所述前夹持部的高度为1.5mm-3.5mm;或所述前夹持部的高度为3mm-7mm。
14.进一步,所述前夹持部为球体形状,且该前夹持部和连接部之间铰接;和/或所述安装孔的孔道呈弧形;所述连接部呈s形或鱼钩形状;所述前夹持部、后夹持部和连接部均由金属制成。
15.进一步,所述后夹持部为圆圈形状,该圆圈内的中心部位设有定位部;所述金属为铜;所述后耳针设置在后夹持部背向前夹持部的一侧侧面;所述前夹持部对应后加持部的中心位置。
16.鉴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用于将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配件,在该配件的前夹持部设有安装孔,耳钉的耳针插入安装孔中,再将配件的前夹持部和后夹持部分别夹在耳垂前面和耳垂后面,并且前夹持部和后夹持部夹紧耳垂,即将插有耳钉的配件夹在耳垂上,这样就可以为没有耳洞又想佩戴耳钉的人实现耳钉的佩戴的目的。优选地,前夹持部中间位置设有安装孔。
18.2、前夹持部中间位置设有安装孔,前夹持部帮助耳钉固定在耳垂前面,这样就保持耳钉位置在耳垂前面(就耳垂前侧面),基本保持耳钉一贯、原本的位置进行佩戴,佩戴效果好。即没有耳洞又想佩戴耳钉的人,通过配件实现耳钉的佩戴,具有和有耳洞的人佩戴耳钉一样的佩戴效果;
19.3、前夹持部安装孔可设计成圆球形或圆柱形,将剪短耳针的耳钉插入安装孔(即将剪短后的耳钉插入安装孔内),并用胶水固定,即可实现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或是安装孔内置带孔硅胶塞,剪短后的耳针插入硅胶塞孔,硅胶塞和耳针的摩擦力使得耳针不易掉,可以替换无痛耳针,重复多次使用,实现多种样式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目的。
20.4、后夹持部设计成蚊香盘状、或是圆圈状、或是内置弹性体的圆圈状,都是为了增加后夹持部和耳垂后面(即耳垂背面)的接触面积,增加摩擦力同时减小压迫感,提高耳钉佩戴的舒适度。
21.5、后夹持部设计成蚊香盘状、或是圆圈状、或是内置弹性体的圆圈状,还能够帮助前夹持部在耳垂前面的位置定位,使得前夹持部上的耳钉基本位于耳垂前面的中心区域,且两个耳垂的耳钉位置相对应,保证两个耳垂佩戴耳钉的美观度。
22.6、优化的,后夹持部设计成蚊香盘状、或是圆圈状、或是内置弹性体(即弹性部,比如硅胶软垫)的圆圈状,并配有类似耳针的杆状(即后耳针),用于改造前后款耳钉。前后款耳钉的前部分(即前耳钉)插入前夹持部(对应安装孔中),前后款耳钉的后部分(后耳钉的孔)插入后夹持部的后耳针,或前后款耳钉的后部分(后耳钉)挂在后夹持部的耳针上用耳堵固定,实现将多种样式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佩戴目的。
附图说明
23.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用于将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配件(后夹持部呈蚊香盘形状)的主视图。
24.图2为实施例1中一种用于将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配件(后夹持部呈蚊香盘形
状)的后视图。
25.图3为实施例1中一种用于将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配件(后夹持部呈蚊香盘形状)的侧视图。
26.图4为实施例1中一种用于将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配件(后夹持部呈蚊香盘形状)的立体图。
27.图5为实施例1中一种用于将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配件(后夹持部呈圆圈形状)的主视图。
28.图6为实施例1中一种用于将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配件(后夹持部呈圆圈形状)的后视图。
29.图7为实施例1中一种用于将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配件(后夹持部呈圆圈形状)的侧视图。
30.图8为实施例1中一种用于将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配件(后夹持部呈圆圈形状)的立体图。
31.图9为实施例2中一种用于将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配件(后夹持部呈蚊香盘形状并设有后耳针)的立体图。
32.图中:1、配件;2、前夹持部;2-1、安装孔;3、后夹持部;4、连接部;5、后耳针,5-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34.参见图1至图4,具体实施例1,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用于将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配件,该配件1包括用于夹在耳垂前面的前夹持部2、用于夹在耳垂背面的后夹持部3,所述前夹持部2和后夹持部3之间通过连接部4连接;所述前夹持部2设有用于连接耳钉的安装孔2-1。
35.安装孔2-1的作用是帮助将耳钉安装在前夹持部2上,可以提前将耳钉的耳针长度剪至一定合适安装孔2-1的长度,这样耳钉的耳针能够完全隐蔽在安装孔2-1内,外形上更加美观。前夹持部2和后夹持部3共同作用,分别夹紧在耳垂的前面和耳垂的后面,同时将耳钉固定在耳垂前面,该配件也就实现了将耳钉转换成为无耳洞耳夹的功能,仍然保留耳钉的佩戴效果。
36.所述后夹持部3为蚊香盘形状(参见图1至图4),蚊香盘形状的后夹持部3,使用时后夹持部3同耳垂背面接触面积更大,当配件夹持耳垂时也能够增加摩擦力,配件不容易脱落。同时也因为接触面积大,受力更均匀,对耳垂背面的压强更小些(同样的夹持力度下,压迫感更小些),配件使用起来更加舒适。
37.另外,作为可替换的选择方案一,后夹持部3也可以选择圆圈形状(参见图5至图8),圆圈形状的后夹持部3(比如金属圆圈)的圆心部位对应前夹持部2,使用时,前夹持部2将对应耳垂部位压向圆圈内,使得部分耳垂背面嵌入圆圈的后夹持部3内,耳垂和圆圈之间
卡紧,这样一来耳垂和配件之间的摩擦力增大,配件不容易从耳垂上脱落。圆圈形状的后夹持部3造型简洁、美观。
38.作为可替换的选择方案二,所述后夹持部3为圆圈形状,圆圈内设有弹性部(比如硅胶软垫),硅胶软垫既增加配件和耳垂之间的摩擦力,又能提高配件的使用舒适度。
39.所述安装孔2-1为前部开口(即安装孔2-1远离耳垂一端为前部,为开口),后部封闭地设置在前夹持部2内(即安装孔2-1靠近耳垂一端为后部,为封闭)。前部开口,后部封闭形成的安装孔2-1,非贯穿形状,这样,前夹持部2和耳垂前面接触时(即配件夹紧时),前夹持部2的底部(即贴着耳垂的部位)不存在开口,不会卡耳垂,提高佩戴舒适度,也不会造成耳针贯穿安装孔2-1后,嵌入耳垂,甚至戳破皮肤,使用安全,保护耳垂肌肤。
40.每个人的耳垂都有所倾斜,且倾斜角度各不相同,但是无论耳垂如何倾斜,蚊香盘形状和圆圈形状的后夹持部3都能够贴合在耳垂背面,并和前夹持部2配合,配件夹持耳垂时,夹持位置更加精准,耳钉在耳垂前面的位置更加合理、精确(前夹持部2对应后加持部3的中心位置),此时配合蚊香盘或圆圈的大小,蚊香盘形状或圆圈形状的后夹持部3可以起到帮助定位耳针位置的作用,比如选择适合自己耳垂大小规格的配件(即后夹持部3完全隐蔽在耳垂背面,略小于耳垂即可),配件佩戴后,前夹持部2位置就会对应耳垂前面中心位置,即通过后夹持部3来更方便、更准确地定位前夹持部2的位置,能够保证安装孔2-1内的耳针基本位于耳垂中心区域内(耳钉佩戴的最佳区域),保证耳钉佩戴效果最佳,更美观,同时左右两个耳垂佩戴耳钉的位置相对应,更加协调,不会出现耳钉位置不同的情况,比如一上一下,或者正面看两侧耳钉到脸的距离一远一近,影响美感。
41.所述安装孔2-1位于前夹持部2的中间位置,既美观,又能方便耳钉的耳针的插入。
42.所述连接部4呈s形或鱼钩形状,本实施例1中优选鱼钩形状的连接部4。此时,蚊香盘形状或圆圈形状的后夹持部3,配合s形或鱼钩形状的连接部4,方便将配件放置在平面上(即后夹持部3平稳地置于平面上),同时能够保持安装孔2-1朝上(保持安装孔2-1角度),使用者手动安装耳钉时,能够更加方便、准确地将耳针插入安装孔2-1中;或者使用者手持配件安装耳钉时,手指捏住或抵住蚊香形状或圆圈形状的后夹持部3,更容易固定配件角度,便于在安装孔2-1中安装耳钉。所述安装孔2-1的轴线同后夹持部3所在的平面呈垂直状态,这样能够使得耳钉佩戴后,耳钉能够同耳垂保持垂直,最大程度确保耳钉向外呈现、展示。
43.所述前夹持部2为球体状(参见图1),外形美观,底部和耳垂前面接触之处呈球面,能够减小对耳垂的压迫,使用更舒适。
44.作为可选择的替换方案一:所述前夹持部2为圆柱体状,加工简单,在必要是圆柱体底部可以做球面处理。
45.作为可选择的替换方案二:所述前夹持部2为圆台形状或由三棱以上形成多棱台(比如三棱台、四棱台、五棱台、六棱台),造型更佳。此时,优选面积小的底面开设安装孔2-1,面积较大底面用于抵在耳垂前面,增大前夹持部2和耳垂前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摩擦力,在同样夹持力度下通过增加接触面积,降低压强,提升佩戴舒适度。
46.作为可选择的替换方案三:所述前夹持部2为子弹头耳堵状,也就是说前夹持部2的形状同子弹头样式的耳堵形状相同(子弹头耳堵中间用于插耳针的孔相当于前夹持部2的安装孔),这样有利于利用现有模具对前夹持部2进行生产、加工,节约成本。
47.所述连接部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前夹持部2底部和后夹持部3底部;这样连接部4不
会出现在前夹持部2和耳垂前面之间、后夹持部3和耳垂背面之间,避免因连接部4对耳垂的按压而降低使用舒适度。
48.所述前夹持部2的宽度(是指前夹持部2夹持在耳垂前面时,与耳垂表面的平行方向的长度距离)为1.5mm-6mm,前夹持部2的高度(是指前夹持部夹持在耳垂前面时,与耳垂表面的垂直方向的高度距离)为2mm-7mm。这个数值范围,便于前夹持部的生产、加工,使得前夹持部满足各种耳钉佩戴需求。
49.另外,所述前夹持部2、后夹持部3和连接部4均由金属制成,优选金属采用铜,能够实现良好的弹性(即配件的前夹持部2和后夹持部3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两者远离,便于将耳垂置于两者之间,当外力撤消后两者能恢复原来大小和形状,最终夹持在耳垂前后两面),延展性更佳,配件夹紧耳垂后不容易脱落。
50.参见图9,具体实施例2,本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用于将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配件,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后夹持部3设有后耳针5,后耳针5用于连接后耳钉或耳钉的耳后装饰部(比如耳后装饰部挂在后夹持部的后耳针上,并用耳堵固定),比如耳钉为前后款耳钉(前耳钉带耳针,后耳钉设有插耳针的孔,两个耳钉佩戴后,体现双耳钉效果)时,其中前耳钉的耳针插入安装孔2-1内,后耳钉同后夹持部3的后耳针5连接(即后夹持部3的后耳针5插入后耳钉的孔内),后耳针5优选为杆状结构。
51.优选地,所述后耳针5连接在后夹持部3的中心位置,本实施例2中后耳针5设置在蚊香盘形状的后夹持部3中心位置(即蚊香盘中心的一端),这样前耳钉和后耳钉在一条轴线上,视觉上前耳钉和后耳钉具有贯穿耳垂的佩戴效果,前后款耳钉佩戴效果更真实。
52.或者,所述后耳针5连接在后夹持部3同连接部4的连接处,这样将后耳钉位置往下下移,避免耳垂遮挡后耳钉,能够更加清楚地展示后耳钉,佩戴效果更好;
53.优选地,所述后耳针5上设有凹槽5-1,凹槽5-1同耳堵配合用于固定耳后装饰部。所述后耳针5设置在后夹持部3背向前夹持部2的一侧侧面,也就是说后耳针5在后夹持部3的背面。
54.基于人体耳垂都有一定倾斜角度,优选地所述后耳针5与后夹持部3所在平面呈30
°‑
90
°
的角度,这样的设计既能够避免后耳针5擦伤耳背附近的皮肤,当后耳针5向下延伸且后耳针5后夹持部3所在平面呈30
°‑
90
°
的角度时,后耳针5连接的后耳钉能够更好地露在耳垂之外,避免耳垂遮挡后耳钉,能够更加清楚地展示后耳钉,佩戴效果更好。
55.具体实施例3,本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用于将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配件,本实施例3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安装孔2-1内设有带孔硅胶塞,前夹持部2的高度范围为3mm-7mm,比如优选前夹持部2的高度为5mm(例如球体形状或圆柱体形状或子弹头耳堵形状的前夹持部),耳针剪短后插入硅胶塞孔,通过带孔硅胶塞增大前夹持部2和耳针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耳针不易掉,并可以拔出耳针、替换多种耳针,实现该配件的重复利用、满足各种不同耳针的佩戴需求。
56.具体实施例4,本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用于将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配件,本实施例4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前夹持部2的宽度为1.5mm-3.5mm,这个尺寸的前夹持部2(不论是球体形状或圆柱体形状或子弹头耳堵形状或圆台形状或多棱台形状)能够隐藏在耳钉(即插入安装孔2-1内的耳钉)之后,从耳钉正面看,完全看不到前夹持部(不会影响耳钉的整体外观),只能看到耳钉,前夹持部2的隐藏效果好,不会破坏耳钉佩戴美感,更
加贴近耳钉通过耳洞的佩戴效果,佩戴效果更真实。
57.所述前夹持部的高度为1.5mm-3.5mm,这个尺寸的前夹持部很薄,耳钉佩戴后离耳垂距离较近,看上去耳钉像是几乎佩戴在耳垂表面,耳钉没有悬浮感或悬空的感觉,耳钉更加贴合耳垂,不会破坏耳钉佩戴美感,更加贴近耳钉通过耳洞的佩戴效果,佩戴效果更真实。
58.具体实施例5,本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用于将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配件,本实施例5同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安装孔2-1的孔道呈弧形(即安装孔2-1内部空间形成的供耳针插入部位,孔道的横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沿着孔道延伸方向上孔道呈弧形),耳钉的耳针(一般是金属耳针或是弹性耳针)插入安装孔2-1后,耳针沿着弧形孔道弯曲后置于安装孔2-1内,孔道内侧壁和耳针之间增加摩擦力(通过弧形孔道形状优势和/或是耳针本身形变之后产生的弹力),实现耳针和安装孔2-1之间的安装、固定,避免耳针滑出安装孔2-1。
59.具体实施例6,本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用于将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配件,本实施例6同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前夹持部2为球体形状,且该前夹持部2和连接部4之间铰接,能够实现球体形状的前夹持部2沿着交接处旋转,然后调整耳钉的朝向,可以选择最佳角度,提升耳钉佩戴美感。也就是此处的铰接设计,用于调整耳钉角度。每个人的耳垂倾斜角度不同,通过本专利的一种用于将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配件,均能够佩戴耳钉,且可以保持耳钉垂直于耳垂,也可以保持耳钉朝向人脸正前方。
60.具体实施例7,本实施例7提供了一种用于将耳钉转换成无耳洞耳夹的配件,本实施例7同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后夹持部3为圆圈形状,该圆圈内的中心部位设有定位部。定位部优选为圆形圈且位于圆圈中心部位。当配件经多次使用后,前夹持部2的位置可能发生偏移,此时定位部用于校正前夹持部2的位置,使得前夹持部2始终位于圆圈内的中心部位,确保配件使用时,前夹持部2的安装孔2-1内耳钉始终位于耳垂前面的中心区域。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