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艺制品 专利正文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因其具有良好的柔性而被广泛推广。现有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为了实现窄边框、全面屏显示,通常会将驱动芯片(比如数据集成电路ic、柔性电路板fpc等)弯曲至显示面板显示侧的背面,以此增加显示侧的有效显示面积,提高屏占比。
3.但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弯折区会导致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内部线路应力大,容易产生裂纹,从而影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造良率。因此,在提高屏占比的基础上,如何避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影响制造良率成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制造厂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弯折区因弯折应力而导致的裂纹问题。
5.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非弯折区和第二非弯折区;弯折区,连接在所述第一非弯折区和所述第二非弯折区之间;移位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非弯折区和第二非弯折区之间,所述移位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弯折区的弯曲弧度。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位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之间的可运动件;所述可运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运动,或者,所述可运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运动。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运动件包括驱动单元,以及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的传动单元;所述传动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上,所述传动单元在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运动;或者所述传动单元位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上,所述传动单元在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运动。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齿轮,所述传动单元包括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齿条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弯折区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平移的移动方向。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与所述齿轮连接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齿条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传动轴用于带动所述齿轮转动。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柔性支撑膜和第二柔性支撑膜;所述第一柔性支撑膜位于所述第一非弯折区面向所述第二非弯折区的一侧,所述第二柔性支撑膜位于所述第二非弯折区面向所述第一非弯折区的一侧;所述第一柔性支撑膜具有靠近所述弯折区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二柔性支撑膜具有靠近所述弯折区的第二端面;所述移
位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膜与所述第二柔性支撑膜之间,所述移位组件用于对齐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位组件与所述第一柔性支撑膜连接,或者,所述移位组件与所述第二柔性支撑膜连接。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非弯折区包括用于显示画面的显示区;所述第一柔性支撑膜与所述第二柔性支撑膜之间还设置有散热膜,所述散热膜位于所述移位组件面向所述第一非弯折区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散热膜粘接,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柔性支撑膜粘接;或者,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与所述散热膜粘接,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柔性支撑膜粘接。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引脚区,所述引脚区位于所述第二非弯折区远离所述移位组件的一侧。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偏光片,所述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一非弯折区远离所述移位组件的一侧。
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非弯折区包括用于显示画面的显示区。
17.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
18.本技术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在第一非弯折区与第二非弯折区之间设置移位组件,该移位组件可以调节弯折区的弯曲弧度,由此可以调节弯折区的应力大小,降低裂纹产生的风险。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的弯曲弧度;
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的弯曲弧度;
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图4所示移位组件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图4所示移位组件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一支撑结构运动的示意图;
26.图7是图4所示移位组件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二支撑结构运动的示意图;
27.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29.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30.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32.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34.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柔性显示面板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非弯折区10和第二非弯折区20;弯折区30,连接在第一非弯折区10和第二非弯折区20之间;移位组件40,位于第一非弯折区10和第二非弯折区20之间,移位组件40用于调节弯折区30的弯曲弧度。
3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第一非弯折区与第二非弯折区之间设置移位组件,该移位组件可以调节弯折区的弯曲弧度,由此可以调节弯折区的应力,降低裂纹产生的风险。比如,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通过移位组件将弯折区的弯曲弧度调节为正圆弧或者接近正半圆弧,此时弯折区内的应力较低,由此减少弯折区内产生的裂纹。
36.继续参考图1,移位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结构401和第二支撑结构402,以及位于第一支撑结构401和第二支撑结构402之间的可运动件403;可运动件403用于带动第一支撑结构401运动,或者,可运动件403用于带动第二支撑结402构运动。第一支撑结构401和第二支撑结构402均位于第一非弯折区10和第二非弯折区20之间,其中,第一支撑结构401与第一非弯折区10连接,第二支撑结构402与第二非弯折区20连接。在可运动件403带动第一支撑结构401运动时,第一非弯折区10能够在第一支撑结构401的运动下随之运动;或者,在可运动件403带动第二支撑结构402运动时,第二非弯折区20能够在第二支撑结构402的运动下随之运动。也就是说,本技术设计的移位组件通过设置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能够与第一非弯折区、第二非弯折区分别连接,继而通过可运动件带动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其中之一运动时,带动第一非弯折区、第二非弯折区其中之一运动。由于弯折区连接在第一非弯折区与第二非弯折区之间,当第一非弯折区、第二非弯折区其中之一运动时,第一非弯折区与第二非弯折区之间就会产生相对位移。如图2和图3所示,弯折区30的第一端301与第一非弯折区10连接,弯折区30的第二端302与第二非弯折区连接,第一非弯折区10与第二非弯折区20产生不同程度的移动会导致弯折区的两端(301、302)发生不同程度的相对位移,最终形成不同的弯曲弧度。因此,本技术通过设置移位组件,带动弯折区两端的两个非弯折区运动,继而调节弯折区的弯折弧度。
37.由上述分析可知,本技术提供的移位组件,在调节弯折区的弯曲弧度时,主要是通过可运动件的运动来实现。为了有效、精确地控制可运动件的运动,本技术中,可运动件包括驱动单元,以及与驱动单元连接的传动单元。其中,驱动单元的运动可以精确控制,因此,传动单元的运动也可以精确控制。当传动单元位于第一支撑结构上时,传动单元在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带动第一支撑结构运动,由于驱动单元的运动可以精确控制,因此,第一支撑结构的运动距离可以精确控制,继而第一非弯折区的位移量可以精确控制。当传动单元位于第二支撑结构上时,传动单元在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运动,由于驱动单元的运动可以精确控制,因此,第二支撑结构的运动距离可以精确控制,继而第二非弯折区的位移量可以精确控制。也就是说,本技术中的移位组件通过设置驱动单元使得第一非
弯折区与第二非弯折区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移量得以精确控制,最终,实现对弯折区弯曲弧度的精确控制。
38.可选的,驱动单元包括齿轮4031,传动单元包括齿条4032,齿条4032与齿轮4031啮合。图4和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和图7分别表示移位组件顺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带动支撑结构运动的示意图。如图4-图7所示,通过齿轮齿条式的传动配合形成移位组件中的可运动件,可以精确控制支撑结构的运动,从而控制第一非弯折区与第二非弯折区之间的相对位移,最终能够精确控制弯折区的弯曲弧度。具体地,通过设定齿轮、齿条的齿数,驱动单元的齿轮与传动单元的齿条具有确定的传动比,因此,当驱动单元的输出转速一定时,在一定时间内,齿轮的转动圈数可以确定,齿条的运动距离可以根据齿轮的转动圈数以及传动比得出。齿条运动的距离即为弯折区的两端的相对位移量,由此弯折区的弯曲弧度能够量化控制。
39.同时,当传动单元的齿条位于第一支撑结构上时,为了保证驱动单元的输出能够准确转化成弯折区的两端的相对位移量,齿条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弯折区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平移的移动方向。弯折区的第一端301与第二端302相对平移的移动方向,即为图1中的x方向。传动单元的齿条4032是在驱动单元的齿轮4031带动下运动,当齿条被齿轮的转动带动而发生移动时,齿条会带动其载体(第一支撑结构)一起发生位移,当第一支撑结构发生位移但第二支撑结构不动时,第一支撑结构与第二支撑结构之间就会出现相对位移,第一非弯折区和第二非弯折区出现相对位移(如图6所示),最终导致弯折区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弯折区的弯曲弧度得以调节。如果齿条的延伸方向与x方向不平行,那么齿条在x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只是齿条实际移动的距离在x方向上的分量,弯折区的第一端相对第二端沿x方向平移的距离也只是齿条实际移动的距离在x方向上的分量,因而,齿条的实际运动距离并不能完全转化到弯折区的第一端相对第二端沿x方向平移的距离,由此弯折区的弯曲弧度并不能由齿条的实际运动距离确定。
40.可选的,传动单元的齿条也可以位于第二支撑结构上,为了保证驱动单元的输出能够准确转化成弯折区的两端的相对位移量,且传动单元的齿条的延伸方向与弯折区的第一端相对第二端平移的移动方向平行。弯折区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平移的移动方向,即为图1中的x方向。传动单元的齿条4032是在驱动单元的齿轮4031的转动带动下运动,当齿条被齿轮带动而发生移动时,齿条会带动其载体(第二支撑结构)一起发生位移,当第二支撑结构发生位移但第一支撑结构不动时,第一支撑结构与第二支撑结构之间就会出现相对位移,第一非弯折区和第二非弯折区出现相对位移(如图7所示),最终导致弯折区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弯折区的弯曲弧度得以调节。如果齿条的延伸方向与x方向不平行,那么齿条在x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只是齿条实际移动的距离在x方向上的分量,弯折区的第一端相对第二端沿x方向平移的距离也只是齿条实际移动的距离在x1方向上的分量,因而,齿条的实际运动距离并不能完全转化到弯折区的第一端相对第二端沿x方向平移的距离,由此弯折区的弯曲弧度并不能由齿条的实际运动距离确定。
41.进一步地,驱动单元还包括与所述齿轮连接的传动轴4033,传动轴4033的延伸方向与齿条4032的延伸方向垂直,传动轴用于带动所述齿轮转动。本技术通过设置传动轴,一方面,驱动单元可以设置在非弯折区显示区以外的位置,从而保证驱动单元不影响非弯折区的正常显示;另一方面,驱动单元通过轴传动的方式带动齿轮转动,力矩较大,便于驱动
单元控制齿轮的转速,继而便于控制弯折区弯曲弧度的调节。
42.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柔性支撑膜50和第二柔性支撑膜60;第一柔性支撑膜50位于第一非弯折区10面向第二非弯折区20的一侧,第二柔性支撑膜50位于第二非弯折区20面向第一非弯折区10的一侧;第一柔性支撑膜50具有靠近弯折区的第一端面501,第二柔性支撑膜60具有靠近弯折区的第二端面601;移位组件40位于第一柔性支撑膜50与第二柔性支撑膜60之间,移位组件40用于对齐第一端面501与第二端面601。其中,移位组件40与第一柔性支撑膜50连接,或者,移位组件40与第二柔性支撑膜50连接。
43.本技术中通过在第一非弯折区与第二非弯折区之间设置第一柔性支撑膜和第二柔性支撑膜作为移位组件的支撑载体,可以避免移位组件直接与显示面板接触,从而降低移位组件对正常显示造成干扰的风险。且,由于第一柔性支撑膜和第二柔性支撑膜均具有良好的柔性,因此,移位组件带动第一柔性支撑膜或者第二柔性支撑膜运动,柔性支撑膜能够将其运动有效地传递至柔性显示面板,使得第一柔性支撑膜与第二柔性支撑膜之间产生的相对位移,直接体现在弯折区的弯曲弧度上面。
44.可选的,第一柔性支撑膜与第二柔性支撑膜之间还设置有散热膜。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散热膜70位于移位组件40面向第一非弯折区10的一侧;第一支撑结构401与散热膜70粘接,第二支撑结构402与第二柔性支撑膜60粘接。可选的,第二支撑结构与散热膜粘接,第一支撑结构与第二柔性支撑膜粘接。通过设置散热膜,能够将柔性显示面板显示过程中的热量及时传导至外界环境中,避免显示面板过热而造成显示不良。可选的,散热膜为铜箔。
45.如图10所示,柔性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非弯折区10、弯折区30、第二非弯折区20,其中,第一非弯折区10包括用于显示画面的显示区101。为了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屏占比,实现全面屏显示,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引脚区201,引脚区201位于第二非弯折区20远离所述移位组件40的一侧。也就是说,本技术中将柔性显示面板的引脚区设置在正常显示区(第一非弯折区)的背面,从而提高了正常显示区的屏占比。
46.继续参考图9,可选的,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偏光片80,偏光片80位于第一非弯折区20远离移位组件40的一侧。第一非弯折区10远离移位组件40的一侧,即为第一非弯折区的出光侧,通过在第一非弯折区20的出光侧设置偏光片80,可以减少显示面板的大视角色偏。
47.可选的,如图10所示,在第二非弯折区20也可以设置用于显示画面的显示区202,以用于显示一些用户经常关注的内容,比如时间、天气等。这样不仅充分利用柔性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也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48.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面所述的任意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001包括上述的柔性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11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49.本技术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在第一非弯折区与第二非弯折区之间设置移位组件,该移位组件可以调节弯折区的弯曲弧度,由此可以调节弯折区的应力,降
低裂纹产生的风险。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