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设备 专利正文
打印平台及打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打印平台及打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打印平台及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印平台及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印刷工艺的推广,当前打印设备已经成熟地应用于纸板、木板、玻璃、水晶、金属板、塑料(如电路板等)等众多产品的印刷。一般地,打印设备会包括一用于传送和承载打印介质的打印平台。该打印平台包括基台以及风机。其中,基台设有收容腔,基台的表面设有众多与该收容腔连通的通孔结构;风机则用于抽离上述收容腔中的空气,以使上述通孔处呈负压状态,以将承载于基台表面的打印介质吸附固定。
3.本技术的发明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采用基台和风机配合吸附的方式虽可以将打印介质吸附固定于基台表面,但同时打印介质周围的通孔是持续呈负压状态的,而这会在打印过程中造成打印设备喷出的墨水偏离正常位置,即发生飞墨现象,而无法正常在打印介质上形成期望的图案,即是会影响打印设备的印刷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打印平台及打印设备,以改善目前打印平台吸附打印介质时,打印介质周围也持续处于负压状态的现状。
5.本技术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打印平台,包括基台、吸附组件以及驱动机构。基台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承载打印介质。吸附组件包括基座与活塞,所述基座安装于所述第二表面并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一端贯通并通向所述第二表面,所述支撑板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通孔;所述活塞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并封堵所述收容腔的截面,以将所述收容腔背离所述通孔的一端与所述收容腔朝向所述通孔的一端大气隔离。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基台,用于驱动所述活塞背离和靠近所述通孔运动。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打印平台包括至少两所述吸附组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磁体与电磁铁。每一所述活塞均连接有所述磁体;电磁铁安装于所述基台,所述电磁铁用于在通电时吸引或排斥各所述磁体。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电磁铁位于所述基座背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并与所述支撑板相对设置。沿预设方向,各所述磁体的投影均落在所述电磁铁上;所述预设方向为,垂直于所述支撑板并自所述磁体指向所述电磁铁的方向。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另一端背离所述支撑板延伸,所述磁体安装于所述连杆。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基座包括设于所述收容腔的内壁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在所述活塞背离所述通孔运动的过程中与所述活塞抵持,以使所述磁体与所述电磁铁之间具有间隙。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各所述吸附组件于所述支撑板上呈矩形阵
列排布。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受推件、抵推件和驱动单元。受推件与所述活塞连接。抵推件包括第一抵推部与第二抵推部,所述第一抵推部位于所述抵推件与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二抵推部位于所述受推件背离所述活塞的一侧。驱动单元与所述抵推件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抵推件远离所述支撑板,以使所述第一抵推部拉动所述受推件远离所述支撑板,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抵推件靠近所述支撑板,以使所述第二抵推部推动所述抵推件述靠近所述支撑板。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吸附组件还包括吸嘴。所述吸嘴安装于所述通孔处,所述吸嘴设有贯通的气道,所述气道的一端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吸附组件的外界环境连通,所述吸嘴用于吸附所述打印介质。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吸嘴的至少部分超出所述第一表面。
15.本技术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6.一种打印设备,包括上述的打印平台。
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印平台与市场上通过风机持续抽离空气的方式来吸附打印介质的方案相比,本打印平台在吸附打印介质时,其仅在被打印介质覆盖的吸附组件处的通孔会呈负压状态;而在未被打印介质所覆盖的范围内,通孔则是与外界大气相连通,其或是一直处于常压状态,或是在活塞暂时的移动位置后,经由短暂的负压又变换至处于常压状态;也即是,该打印平台可改善基台吸附打印介质时,打印介质周围也持续处于负压状态的现状,进而可避免飞墨现象的发生。此外,由于节省了风机,故该打印平台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制造及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19.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20.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打印平台的俯视图;
21.图2为图1中打印平台沿a-a线的剖切示意图;
22.图3为图1中打印平台吸附有打印介质时的剖切示意图;
23.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4.图中:
25.1、打印平台;
26.100、基台;110、底座;120、支撑板;111、第一表面;112、第二表面;101、容置腔;102、通孔;
27.200、吸附组件;210、基座;220、活塞;230、吸嘴;201、收容腔;202、气道;
28.300、驱动机构;310、磁体;320、电磁铁;311、连杆;
29.900、打印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固接于”/“安装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1.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2.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3.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安装”包括焊接、螺接、卡接、粘合等方式将某一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所述元件或装置可在特定位置或地方保持不动也可在限定范围内活动,所述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后可进行拆卸也可不能进行拆卸,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34.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其分别示出了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打印平台1的俯视图以及该打印平台1沿a-a线剖切后的两不同状态示意图,该打印平台1包括基台100、吸附组件200以及驱动机构300。其中,基台100为该打印平台1的安装基体,其用于安装上述吸附组件200以及驱动机构300。基台100包括支撑板120,该支撑板1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12;其中,第一表面111用于承载打印介质900。结合图4,吸附组件200包括基座210与活塞220。基座210安装于第二表面112并设有收容腔201,收容腔201的一端贯通并通向第二表面112,支撑板120设有与收容腔201连通的通孔102。活塞220收容于收容腔201并封堵收容腔201的截面,以将收容腔201背离上述通孔102的一端与收容腔201朝向上述通孔102的一端大气隔离。驱动机构300安装于基台100,其用于驱动各活塞220背离和靠近通孔102运动,进而使通孔102处适时地处于负压或常压状态,以吸附和释放打印介质900。
35.对于上述基台100,请参阅图1与图2,基台100整体呈块状结构,其包括底座110与支撑板120。其中,底座110设有一端敞开的容置腔101,支撑板120安装于底座110,并位于容置腔101的开口处。支撑板1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12。其中,第一表面111背离上述容置腔101设置,其用于承载打印介质900;第二表面112则面向上述容置腔101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基台100亦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结构,本技术不对其作具体限定,只要保证其具有上述支撑板120,以用于承载打印介质900即可。
36.对于上述吸附组件200,具体参阅图4,其示出了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同时结合图1至图3,吸附组件200包括基座210和活塞220。本实施例中,基座210呈筒状结构,其设有贯通的收容腔201。该收容腔201的一端通向上述第二表面112,另一端则背离第二表面112设置;相应地,支撑板120上设有与收容腔201连通的通孔102。活塞220呈扁平状结构,并收容于上述收容腔201内。该活塞220的形状与收容腔201的截面形状相适配,其封堵收容腔
201的截面,进而将该收容腔201背离上述通孔102的一端与该收容腔201靠近上述通孔102的一端大气隔离。可选地,打印平台1包括至少两个吸附组件200,各吸附组件200于支撑板120上呈矩形阵列排出;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各吸附组件200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而排布呈特定形状,如排布呈平行四边形或多同心圆形状,在此不一一详举限定。此外,吸附组件200的数量亦可以为一个,此时可以将该吸附组件200与上述通孔102设置为相对较大,以满足吸附打印介质的需求。
37.对于前述驱动机构300,请继续参阅图4,并结合图1至图3,驱动机构300安装于基台100,并用于驱动上述活塞220远离或靠近上述连通孔102。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0包括磁体310与电磁铁320。其中,磁体310与活塞220连接,且每一活塞220均连接有磁体310。具体地,磁体310设于活塞220背离通孔102的一端,其通过一连杆311而间接地与活塞220连接,该连杆311的一端与活塞220连接,另一端则背离支撑板120延伸;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磁体310亦可以是不通过连杆311而直接地与活塞220连接。电磁铁320收容于上述容置腔101,其位于基座210背离支撑板120的一侧,并与支撑板120相对设置;其在通电状态下可产生磁场,进而可驱动磁体310远离或靠近连通孔102。沿图示预设方向x,各磁体310的投影均落在电磁铁310上;其中,所述“预设方向”为,垂直于支撑板120并自所述磁体310指向所述电磁铁320的方向。如此,当吸附组件200的上方设置有打印介质900时,若电磁铁320产生的磁场吸引各磁体310,则各活塞220在磁体310的带动下远离连通孔102,进而使连通孔102处呈负压状态,从而可以吸附承载于第一表面111的打印介质。当电磁铁320反向通孔以产生排斥磁体310的磁场时,各活塞220则在磁体310的带动下靠近连通孔102,进而使连通孔102又恢复至常压状态,以释放对打印介质900的吸附效果。如此,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电磁铁320适时地正向或反向通电,以适时地吸附或释放打印介质900。可以理解是,即使本实施例中是一电磁铁320对应所有的吸附组件200;但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0亦可以是包括多个电磁铁320,每一电磁铁320均对应部分的吸附组件200。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保证活塞220能够在驱动机构300的驱动下顺畅地运动,本实施例中是将上述收容腔201设置为两端均贯通基座210,但应当理解,实际上只要保证收容腔201至少在面向第二表面112的一端贯通即可,以在通孔102处提供负压的效果。
38.进一步地,为使吸附组件200可与打印介质900较好地贴合,从而提供一较佳的吸附效果,该吸附组件200还包括吸嘴230;该吸嘴230安装于上述通孔102处,并用于吸附打印介质900。具体地,上述通孔102包括一自第一表面111内凹形成的沉槽,以及连通该沉槽和收容腔201的连通槽;吸嘴230安装于该沉槽。吸嘴230设有贯通的气道202;该气道202的一端与上述的收容腔201连通,另一端则是与基台100的外界环境连通。当吸嘴230上承载有打印介质900时,其背离收容腔201的一端由打印介质900封堵,从而可在活塞220背离通孔102运动的过程中提供一负压环境,以吸附住打印介质900。较优地,吸嘴230具有弹性,如此吸嘴230可通过微量的形变而与打印介质900的表面较好贴合,进而降低吸嘴230在吸附过程中可能局部漏气的隐患。可选地,吸嘴230的材料包括橡胶、硅胶及塑胶中的至少一种。
39.更进一步地,沿垂直于支撑板120的方向,吸嘴230的至少部分超出第一表面111设置;即是说吸嘴230是相对第一表面111凸出设置的。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吸嘴230亦可以平齐于第一表面111设置或干脆不设置吸嘴230,该种形式的吸附组件200可以很好地吸附平整度极佳的打印介质900,以及中间翘高两侧下凹的打印介质900;然
而,该种形式的吸附组件200在吸附中间下凹两侧翘高的打印介质900时则是吸附效果不佳的,因为当该种打印介质900承载于支撑板120时,其与吸嘴230之间是具有间隙的,而这会导致吸附组件200不能很好的吸附打印介质900。而本实施例中吸嘴230相对第一表面111凸出的设置方式,可使打印介质900中间下凹的部分低于吸嘴230表面设置,打印介质900两侧翘起的部分则承托于吸嘴230表面,以克服上述不足。
40.应当理解,即使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300是包括磁体310以及电磁铁320,但本技术实则并不局限于此,只要保证驱动机构300可以适时地驱动活塞220远离和靠近通孔102即可。例如,在本技术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0包括受推件(图中未标示)、抵推件(图中未标示)以及驱动单元。具体地,受推件与活塞220连接,并位于基座210之外。抵推件包括第一抵推部与第二抵推部;第一抵推部位于抵推件与活塞220之间,第二抵推部则位于受推件背离活塞220的一侧。驱动单元与上述抵推件连接,并用于驱动抵推件远离支撑板120,以使第一抵推部拉动受推件远离支撑板120,以及用于驱动抵推件靠近支撑板120,以使第二抵推部推动受推件述靠近支撑板120。可选地,驱动单元包括气缸;当然,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单元亦可以包括电极丝杆等任意可以实现直线运动输出的动力机构。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每一抵推件可以对应众多的活塞220,驱动机构驱动该抵推件进行移动,以同步地驱动多个活塞220运动;此外,上述每一抵推件还可以仅对应一个活塞220,相应地,各个抵推件之间通过中间的连接元件(图中未标示)连接固定,驱动机构与该连接元件连接,并驱动该连接元件移动,以同步地驱动多个活塞220移动。
41.考虑到若磁体310与电磁铁320相互吸附至彼此接触,其容易导致磁体310与电磁铁320的磨损。为克服上述不足,上述基座210还包括限位部(图中未标示),该限位部用于在活塞220背离通孔102运动的过程中与活塞220抵持,以使磁体310与电磁铁320之间具有间隙。本实施例中,限位部设于收容腔201的内壁,其为自收容腔201的内壁向收容腔201的中心延伸而形成的环状结构;上述活塞220则是设置与通孔102与限位部之间。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限位部还可以是块状、弧状或其他任意形状,只要其可在磁体310远离通孔102的过程中,阻止该磁体310运动至与电磁铁320接触即可。
4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印平台1与市场上通过风机持续抽离空气的方式来吸附打印介质900的方案相比,本打印平台1在吸附打印介质900时,其仅在被打印介质900覆盖的吸附组件200处的通孔102会呈负压状态;而在未被打印介质900所覆盖的范围内,通孔102则是与外界大气相连通,其或是一直处于常压状态,或是在活塞220暂时的移动位置后,经由短暂的负压又变换至处于常压状态;也即是,该打印平台1可改善基台吸附打印介质900时,打印介质900周围也持续处于负压状态的现状,进而可避免飞墨现象的发生。此外,由于节省了风机,故该打印平台1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制造及使用成本。
43.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打印设备,该打印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打印平台1。故该打印设备亦可以改善目前打印设备中,打印平台在打印过程中因吸附打印介质而容易发生飞墨现象现状。
4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技术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技术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