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操作面板的图像形成装置,该操作面板配置有显示部和操作部,显示部显示印刷条件设定画面等,操作部是通过用于输入印刷条件、各种指示的按钮、或者与显示部成为一体的触摸面板而被操作的。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3030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6.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电源按钮和操作部设置在相同的操作面板内。由于电源按钮与操作部处于接近的位置,因此在对操作部进行操作时,有可能对电源按钮进行误操作。
7.图像形成装置是一种具备在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和收容所述图像形成部的筐体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操作部和触摸操作部,在使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时,在将所述筐体与用户对置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的情况下,所述电源操作部在所述筐体的前后方向上的前方配置于与前后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的任意一侧,所述触摸操作部配置于与所述电源操作部的配置位置不同的另一侧。
8.喷墨记录装置是上述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所述图像形成部具备将所述液体以液滴状态喷出的喷出头。
附图说明
9.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10.图2是表示扫描仪部为打开状态,以及触摸操作部为倾斜状态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11.图3是表示前门为打开状态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12.图4是表示电源操作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13.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14.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15.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16.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17.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18.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101、201、301、401、501、601
…
图像形成装置,3、503、603
…
筐体,14、114、214、314、514、614
…
电源操作部,16、516、616
…
触摸操作部,20
…
介质收容部,21
…
介质排出部,30
…
图像形成部,40
…
液体收容部,50
…
外部连接部,60
…
作为基板的主板,62
…
电缆,606
…
操作面板,p
…
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21.1.实施方式1
22.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例示具备向介质喷出墨等液体的喷出头32的喷墨打印机。在附图中标注的坐标中,假设图像形成装置1被放置在水平面上,将彼此正交的三个假想轴作为x轴、y轴以及z轴。在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时,y轴是与筐体3与用户对置的方向即前后方向平行的轴,将表示y轴的箭头的前端侧设为“前”。x轴是与筐体3的左右方向平行的轴,将表示x轴的箭头的前端侧设为“右”。z轴是与筐体3的上下方向平行的轴,将表示z轴的箭头的前端侧设为“上”。另外,表示各轴的箭头的前端侧为“+方向”,基端侧为
“‑
方向”。
23.如图1至图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长方体状的筐体3、收容于筐体3的内部的图像形成部30以及设置于筐体3的上部的扫描仪部10。
24.扫描仪部10具备以能够相对于筐体3转动的方式安装于筐体3的扫描仪外壳11以及以能够相对于扫描仪外壳11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扫描仪外壳11的扫描仪盖12。扫描仪外壳11是以能够开放的方式覆盖图像形成部30的盖体。扫描仪外壳11是载置原稿的原稿台,在扫描仪外壳11的内部设置有读取所载置的原稿的摄像模块。摄像模块具有在原稿的宽度方向上较长的密接光学方式的线型的图像传感器、光源以及透镜等,将原稿所记载的文字、图像等转换为电信号。扫描仪盖12是能够开闭地覆盖原稿台的盖体。扫描仪部10在关闭状态下形成筐体3的上表面。
25.图像形成部30使用液体在介质p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部30具有喷出头32、搭载喷出头的滑架31、支承滑架31的引导轴34以及输送介质p的输送部等。喷出头32是将经由管33供给的液体朝向介质p以液滴状态喷出的喷墨头。输送部具备用于使介质p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的各种辊、向辊供给旋转驱动力的电机等。
26.滑架31以能够沿着引导轴34而沿着与介质p被输送的输送方向交叉的介质p的宽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构成。在图2中,介质p的输送方向在与图像形成部30对置的位置为+y方向,介质p的宽度方向为x方向。即,喷出头32与滑架31一起向+x方向或-x方向移动。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交替地重复一边使喷出头32在介质p的宽度方向上移动一边向介质p喷出液滴的动作,以及在输送方向上输送介质p的动作,从而在介质p上记录所希望的图像。
27.接着,对配置于与用户对置的筐体3的前表面的各部分的布局进行说明。在筐体3的前表面,在右上部配置有触摸操作部16,在触摸操作部16的下部配置有液体余量目视确认部42,在触摸操作部16的左侧配置有设置有电源操作部14的前表面面板5,在液体余量目视确认部42的左侧配置有前门22。
28.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用于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电源进行开关操作的电源操作部14。电源操作部14在筐体3的前后方向上的前方配置于与前后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的任一侧。本实施方式的电源操作部14配置于比筐体3的中央靠左侧的位置,且配置于筐体3的前
后方向上的前表面。电源操作部14设置于构成筐体3的一部分的前表面面板5。即,电源操作部14相对于筐体3不倾斜。
29.电源操作部14包含机械式开关。作为机械式开关,能够采用通过用户按入按钮而使电气电路通电的触觉开关、按钮开关等。这些开关能够使用户感觉到作为开关操作的触感的点击感。
30.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进行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输入操作的触摸操作部16。触摸操作部16是与由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构成的显示面板17一体形成的触摸面板式的输入单元。触摸操作部16由静电电容方式、电阻膜方式等形成。在显示面板17上显示用于引导向图像形成装置1的输入操作的图标,触摸操作部16检测用户触摸的显示面板17的位置。由此,确定被选择的图标。
31.触摸操作部16在扫描仪部10的扫描仪外壳11的+y方向上的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比左右方向的中央靠右侧的位置。即,在扫描仪部10为关闭状态下,触摸操作部16配置在与电源操作部14的配置位置不同的另一侧,能够与扫描仪部10一起向打开状态转动。触摸操作部16在将扫描仪部10保持为关闭状态的状态下,将下端支承为能够相对于筐体3倾斜。由此,使得显示面板17的目视确认性和触摸操作部16的操作性提高。在触摸操作部16为非倾斜状态下,触摸操作部16的下端和设置有电源操作部14的前表面面板5的下端形成同一水平线,因此使得装置的设计性提高。
32.上述的电源操作部14在扫描仪部10为关闭状态、且触摸操作部16为非倾斜状态下,配置在触摸操作部16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延长线cl上。另外,电源操作部14和触摸操作部16在筐体3的前后方向,即y方向上设置几mm~1cm左右的高度差d而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触摸操作部16相对于配置有电源操作部14的前表面面板5向+y方向突出。
33.在筐体3的内部具备收容向图像形成部30的喷出头32供给的液体的多个液体收容部40。在筐体3的前表面,在上下方向上的下侧以及比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靠右侧的位置,设置有具有对液体收容部40的液体的余量进行目视确认的开口的液体余量目视确认部42。即,液体余量目视确认部42在扫描仪部10为关闭状态,以及触摸操作部16为非倾斜状态下,设置于筐体3的上下方向上的触摸操作部16的下部。多个液体收容部40在筐体3的内部设置于与液体余量目视确认部42的开口邻接的位置。液体收容部40内的液体经由管33而向喷出头32供给。用户能够经由液体余量目视确认部42的开口对收容于液体收容部40的液体的液面的位置进行目视确认。
34.在筐体3的左右方向上的液体余量目视确认部42的左侧以及筐体3的上下方向上的前表面面板5的下侧具备前门22。前门22的下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筐体3支承,前门22的上端相对于筐体3开闭。在前门22为关闭状态下,前门22的上端和液体余量目视确认部42的上端形成同一水平线,因此使得装置的设计性提高。
35.在打开了前门22的状态下,在筐体3的前表面设置有连接外部设备的外部连接部50。本实施方式的外部连接部50设置在筐体3的左右方向上的左方。外部连接部50例如是连接记录有图像等的sd卡的插槽、将摄像机或pc等进行有线连接的usb电缆的连接器等。
36.上述的电源操作部14在筐体3的上下方向上配置于外部连接部50的上部。
37.如图3所示,在打开了前门22的状态下,在液体余量目视确认部42与外部连接部50
之间具备从筐体3的前表面收容介质p的介质收容部20和从筐体3的前表面排出介质p的介质排出部21。介质收容部20是载置向图像形成部30供给的记录前的介质p的供纸托盘。介质排出部21是将通过图像形成部30被记录并从筐体3排出的介质p从下方支承的排纸托盘。介质排出部21配置在介质收容部20的上部。即,介质排出部21相对于介质收容部20配置于+z方向,介质收容部20相对于介质排出部21配置于-z方向。
38.当相对于筐体3打开前门22时,介质收容部20和介质排出部21露出,能够相对于筐体3插拔介质排出部21以及介质收容部20。
39.介质收容部20以能够收容介质p的方式构成。通过在收容有介质p的状态下将介质收容部20插入筐体3,能够将介质p设置于筐体3的内部。在前门22相对于筐体3打开、且介质排出部21的一部分被拉出到筐体3的外侧的状态下,图像形成装置1执行对介质p的记录。
40.收容于介质收容部20的介质p以其姿态被翻转的方式在筐体3的内部弯曲并朝向图像形成部30送出,在图像形成部30中被记录了图像之后朝向介质排出部21送出,载置于介质排出部21。
41.如图4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筐体3的内部具有作为基板的主板60。在主板60组装有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电源、向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部供给电源的电源电路、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部的控制部等。主板60配置在与电源操作部14不同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主板60配置于筐体3的前后方向上的外部连接部50的里侧的底面。
42.另一方面,电源操作部14具有安装机械式开关的电源操作基板61。在配置在与主板60分离的位置的电源操作部14中,主板60与电源操作基板61经由电缆62电连接。电缆62优选为柔性扁平电缆。柔性扁平电缆薄且柔软性优异,能够高密度地安装,因此能够使装置小型化。
4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例示了喷墨打印机,但并不限定于此。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具备电源操作部14以及触摸操作部16的激光打印机、点击打式打印机、拷贝机、复印机、在这些打印机功能的基础上搭载了fax功能等不同功能的复合机。
44.另外,示出了电源操作部14配置在前表面的左侧、且触摸操作部16配置在前表面的右侧的结构,但也可以是电源操作部14配置在前表面的右侧、触摸操作部16配置在前表面的左侧的结构。
45.另外,例示了具有触摸操作部16相对于电源操作部14向+y方向突出的高度差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具有电源操作部14相对于触摸操作部16向+y方向突出的高度差的结构。
46.根据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47.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电源操作部14和触摸操作部16在筐体3的前方在左右方向上分离地配置。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1,即能够抑制用户想要操作触摸操作部16的手错误地接触到电源操作部14而产生的误操作。
48.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电源操作部14和触摸操作部16在筐体3的前表面在左右方向上分离地配置。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1,即能够抑制用户想要操作触摸操作部16的手错误地接触到电源操作部14而产生的误操作。
49.由于电源操作部14和触摸操作部16在前后方向上设置高度差d而配置,因此能够抑制伴随着触摸操作部16的操作对电源操作部14的误操作。
50.电源操作部14在筐体3的上下方向上设置于外部连接部50的上部。即,电源操作部14在前门22为关闭状态下,布局在前门22的上方,因此能够提高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计性。
51.电源操作部14由机械式开关构成。机械式开关的操作需要用户按入按钮,因此与触摸式开关相比能够减少误操作。
52.电源操作部14经由电缆62与配置在不同位置的主板60连接。由此,能够将电源操作部14容易地配置在与主板60不同的位置。
53.电源操作部14配置在触摸操作部16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延长线cl上。由此,电源操作部14能够相对于触摸操作部16在水平方向上平衡性良好地布局,因此能够提高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计性。
54.触摸操作部16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筐体3倾斜,电源操作部14配置于不倾斜的筐体3的前表面面板5。触摸操作部16通常在倾斜状态下被操作,因此能够抑制伴随着触摸操作部16的操作对电源操作部14的误操作。
55.对液体的余量进行目视确认的液体余量目视确认部42在筐体3的上下方向上设置于触摸操作部16的下部。由此,触摸操作部16和液体余量目视确认部42沿着筐体3的上下方向一体地布局,因此容易一次确认两者,并且使得操作性良好。
56.喷墨记录装置是具备向图像形成部30以液滴状态喷出液体的喷出头32的图像形成装置1,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如下的喷墨记录装置,即能够抑制用户想要操作触摸操作部16的手错误地接触到电源操作部14而产生的误操作。
57.2.实施方式2
58.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1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59.如图5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1具有长方体状的筐体3、收容于筐体3的内部的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像形成部30以及设置于筐体3的上部的扫描仪部10。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1具有用于对图像形成装置101的主电源进行开关操作的电源操作部114以及进行对图像形成装置101的输入操作的触摸操作部16。
60.在筐体3的前表面,在右上部配置有触摸操作部16,在触摸操作部16的左侧配置有设置有电源操作部114的前表面面板5。
61.电源操作部114配置在筐体3的前后方向上的前表面,且配置在比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靠左侧的位置。电源操作部114设置于构成筐体3的一部分的前表面面板5。在扫描仪部10为关闭状态、且触摸操作部16为非倾斜状态下,电源操作部114配置在比触摸操作部16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延长线cl靠上侧的位置。
62.在图像形成装置101中,电源操作部114和触摸操作部16在筐体3的前表面在左右方向上分离地配置。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101,即能够抑制用户想要操作触摸操作部16的手错误地接触到电源操作部114而产生的误操作。
63.3.实施方式3
64.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201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65.如图6所示,图像形成装置201具有长方体状的筐体3、收容于筐体3的内部的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像形成部30以及设置于筐体3的上部的扫描仪部10。另外,图像形成装置
201具有用于对图像形成装置201的主电源进行开关操作的电源操作部214以及进行对图像形成装置201的输入操作的触摸操作部16。
66.在筐体3的前表面,在右上部配置有触摸操作部16,在触摸操作部16的左侧配置有设置有电源操作部214的前表面面板5。
67.电源操作部214配置在筐体3的前后方向上的前表面,且配置在比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靠左侧的位置。电源操作部214设置于构成筐体3的一部分的前表面面板5。在扫描仪部10为关闭状态、且触摸操作部16为非倾斜状态下,电源操作部214配置在比触摸操作部16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延长线cl靠下侧的位置。
68.在图像形成装置201中,电源操作部214和触摸操作部16在筐体3的前表面在左右方向上分离地配置。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201,即能够抑制用户想要操作触摸操作部16的手错误地接触到电源操作部214而产生的误操作。
69.4.实施方式4
70.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301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71.如图7所示,图像形成装置301具有长方体状的筐体3、收容于筐体3的内部的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像形成部30以及设置于筐体3的上部的扫描仪部10。另外,图像形成装置301具有用于对图像形成装置301的主电源进行开关操作的电源操作部314以及进行对图像形成装置301的输入操作的触摸操作部16。
72.在筐体3的前表面,在右上部配置有触摸操作部16,在触摸操作部16的左侧配置有设置有电源操作部314的前表面面板5。
73.电源操作部314配置在筐体3的前后方向上的前表面,且配置在比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靠左侧的位置。电源操作部314设置于构成筐体3的一部分的前表面面板5。电源操作部314在扫描仪部10为关闭状态、且触摸操作部16为非倾斜状态下,配置在触摸操作部16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延长线cl上。另外,电源操作部314在筐体3的上下方向上配置在介质排出部21的上部。另外,电源操作部314在筐体3的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介质收容部20的上部。
74.在图像形成装置301中,电源操作部314和触摸操作部16在筐体3的前表面在左右方向上分离地配置。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301,即能够抑制用户想要操作触摸操作部16的手错误地接触到电源操作部314而产生的误操作。
75.电源操作部314配置在介质排出部21的上部。即,在前门22为关闭状态下,电源操作部314布局在前门22的上方,因此能够提高图像形成装置301的设计性。
76.电源操作部314配置在介质收容部20的上部。即,在前门22为关闭状态下,电源操作部314布局在前门22的上方,因此能够提高图像形成装置301的设计性。
77.5.实施方式5
78.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401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79.如图8所示,图像形成装置401具有长方体状的筐体3、收容于筐体3的内部的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像形成部30以及设置于筐体3的上部的扫描仪部10。另外,图像形成装置401具有用于对图像形成装置401的主电源进行开关操作的电源操作部14以及进行对图像形成装置401的输入操作的触摸操作部16。
80.在筐体3的前表面,在右上部配置有触摸操作部16,在触摸操作部16的左侧配置有设置有电源操作部14的前表面面板5。
81.在扫描仪部10为关闭状态、且触摸操作部16为非倾斜状态下,配置有电源操作部14的前表面面板5和触摸操作部16形成同一平面。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401中,电源操作部14和触摸操作部16在筐体3的前后方向上没有高度差地配置。
82.图像形成装置401的电源操作部14和触摸操作部16在前表面在筐体3的前后方向上没有高度差地配置,但通过将电源操作部14和触摸操作部16配置在在筐体3的左右方向上充分分离的位置,能够抑制伴随着触摸操作部16的操作对电源操作部14的误操作。
83.6.实施方式6
84.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501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85.如图9所示,图像形成装置501具有长方体状的筐体503、收容于筐体503的内部的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像形成部30以及设置于筐体503的上部的扫描仪部10。另外,图像形成装置501具有用于对图像形成装置501的主电源进行开关操作的电源操作部514以及进行对图像形成装置501的输入操作的触摸操作部516。
86.电源操作部514在筐体503的前后方向上的前方配置于比左右方向的中央靠右侧或左侧的任一侧。本实施方式的电源操作部514配置在筐体503的上表面的前方,且配置在比中央靠左侧的位置。
87.触摸操作部516配置在筐体503的上表面的前方,且配置在比中央靠右侧的位置。即,触摸操作部516配置在与电源操作部514的配置位置不同的另一侧。
88.由于图像形成装置501的电源操作部514和触摸操作部516在筐体503的上表面的前方在左右方向上分离地配置,因此能够抑制伴随着触摸操作部516的操作对电源操作部514的误操作。
89.7.实施方式7
90.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601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91.如图10所示,图像形成装置601具有长方体状的筐体603、收容于筐体603的内部的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像形成部30以及设置于筐体603的上部的扫描仪部10。另外,图像形成装置601具有用于对图像形成装置601的主电源进行开关操作的电源操作部614以及进行对图像形成装置601的输入操作的触摸操作部616。
92.电源操作部614在筐体603的前后方向上的前方配置于比左右方向的中央靠右侧或左侧的任一侧。详细而言,筐体603具备从筐体603的上表面的前端朝向前方而向斜下方突出的操作面板606。电源操作部614配置在操作面板606的上表面的前方,且配置在比中央靠左侧的位置。
93.触摸操作部616配置在位于筐体603的前方的操作面板606的上表面,且配置在比中央靠右侧的位置。即,触摸操作部616配置在与电源操作部614的配置位置不同的另一侧。
94.由于图像形成装置601的电源操作部614和触摸操作部616在操作面板606的上表面在左右方向上分离地配置,因此能够抑制伴随着触摸操作部616的操作对电源操作部614的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