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天航空 专利正文
一种实现飞机地面试车时导流和吸噪的屏障墙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实现飞机地面试车时导流和吸噪的屏障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场设施领域,具体为一种实现飞机地面试车时导流和吸噪的屏障墙。


背景技术:

2.为降低飞机试车时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为了避免高分贝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将飞机场和试车坪建在远离居民区的空旷偏僻区域,以减少对居民和机场内部工作人员及乘客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和航运事业的快速发展,机场建设的数量和规模会不断扩张,这对空旷区域机场的选择带来诸多不便;噪音隔离厅试车方式,这是一种顶盖完全封闭的试车大厅;试车时将飞机推进噪音隔离厅后将大门关闭,从而降低噪音和减少高速高温气流对周围人员的影响。
3.根据公开号为cn106672259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实现飞机试车时高效导流和吸噪的屏障墙,该屏障墙的噪音吸收主要由工作区的阻尼小孔和吸声体完成,结构简单且吸声效果好;该屏障墙上设置有顶盖,在试车时,由气体压力将顶盖顶起,待试车完毕,顶盖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合上,但顶盖合上时其会与顶框发生激烈的碰撞,而由于顶框难以对撞击力进行缓冲,导致长时间下来顶框和顶盖都会承受较大的冲击力,从而易造成顶盖的损坏,并降低了顶盖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支撑柱位于后导流板下侧的背部,使得支撑柱与后导流板下侧间的空间较为狭小,当需要将后导流板下侧拆卸下来并取出吸声体固定框架内部的吸声体时,由于可操作空间的限制,导致使用者难以将吸声体取出,进而降低了对吸声体的取出更换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飞机地面试车时导流和吸噪的屏障墙,以解决顶盖合上时会对顶框产生较大撞击力与不便快速取出并更换吸声体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现飞机地面试车时导流和吸噪的屏障墙,包括底框,所述底框的顶部安装有顶框,所述顶框的一侧安装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有引流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贯穿有多个通气孔,所述顶框的顶部一侧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顶框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一后导流板,所述第一后导流板的一侧固定有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设置有旋转组件。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组件可对顶盖产生的撞击力进行缓冲,防止顶盖直接撞击顶框,同时旋转组件可便于调整支撑架的位置。
7.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有安装于两个安装板之间的活动轴和固定于安装板顶部的固定板,所述活动轴的内部贯穿有多个卡孔,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延伸至卡孔内部的卡杆,所述
活动板的顶部安装有贯穿至固定板顶部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固定有拉板,所述活动轴的外壁固定有两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安装有连接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卡杆从卡孔内部移出后便可通过活动轴转动支撑架,便于调整支撑架与第二后导流板间的间距,从而方便取出吸声体,同时卡杆卡入至卡孔内部后便可对活动轴进行限位,防止活动轴转动。
9.进一步的,所述卡杆与卡孔相适配,多个所述卡杆等距分布于活动板的底部,所述卡杆采用锰钢材料制作而成。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卡杆卡入至卡孔的内部,继而可对活动轴进行限位,同时卡杆采用锰钢材料制作而成可提高其硬度,防止卡杆断裂。
11.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有开设于顶框顶部一侧的多个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固定有缓冲弹簧和伸缩杆,所述缓冲弹簧和伸缩杆的顶端均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端安装有缓冲柱。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盖撞击缓冲柱时,缓冲柱会下移并挤压缓冲弹簧,缓冲弹簧受力压缩继而可缓冲顶盖撞击时产生的撞击力。
13.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柱通过滑块与空腔滑动连接,所述缓冲柱的顶端呈弧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柱可在空腔内部滑动,同时缓冲柱会先与顶盖相接触。
15.进一步的,所述底框的内部插接有多个吸声体,所述底框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二后导流板。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声体可吸附噪音,继而提高了屏障墙的降噪效果,且便于通过螺栓对第二后导流板进行拆装。
17.进一步的,所述顶框的内部设置有导流格栅,所述顶框的顶部另一侧通过合页安装有顶盖。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盖合上上可防止杂质掉落至顶框内部,从而提高了对顶框的防护效果。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缓冲组件,当顶盖合上时,其会先与缓冲柱相接触,而缓冲柱受到顶盖施加的压力后,其会下移并推动滑块在空腔内部滑动,同时滑块会挤压缓冲弹簧和伸缩杆,缓冲弹簧受力压缩而伸缩杆受力收缩,以便缓冲顶盖合上后产生的撞击力,防止顶盖直接撞击顶框,且提高了对顶框和顶盖的防护效果,避免造成顶盖的损坏,继而提高了顶盖的使用寿命;
2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旋转组件,当需要取出吸声体时,使用者通过向上拉动拉板,拉板移动带动活动板移动,进而带动卡杆移动,而卡杆则会从卡孔内部移出,当卡杆移出后便不再对活动轴进行限位,此时使用者便可通过活动轴转动支撑架,以使支撑架与第二后导流板间的间距增大,并增大使用者的可操作空间,方便使用者能够快速将吸声体从底框内部取出,继而提高了吸声体的取出更换效率。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框正面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框正剖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框侧面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框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轴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8.图中:1、底框;2、顶框;3、导流板;4、连接板;5、引流板;6、导流格栅;7、顶盖;8、缓冲组件;801、缓冲弹簧;802、伸缩杆;803、滑块;804、缓冲柱;805、空腔;9、通气孔;10、第一后导流板;11、第二后导流板;12、支撑架;13、连接架;14、安装板;15、旋转组件;1501、拉板;1502、活动杆;1503、弹簧;1504、活动板;1505、活动轴;1506、卡杆;1507、卡孔;16、吸声体。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31.一种实现飞机地面试车时导流和吸噪的屏障墙,如图1-4所示,包括底框1,底框1的内部插接有多个吸声体16,底框1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二后导流板11,吸声体16可吸附噪音,继而提高了屏障墙的降噪效果,且便于通过螺栓对第二后导流板11进行拆装,底框1的顶部安装有顶框2,顶框2的一侧安装有导流板3,导流板3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板4,连接板4的底部固定有引流板5,连接板4的内部贯穿有多个通气孔9,顶框2的顶部一侧设置有缓冲组件8,顶框2的内部设置有导流格栅6,顶框2的顶部另一侧通过合页安装有顶盖7,顶盖7合上上可防止杂质掉落至顶框2内部,从而提高了对顶框2的防护效果,顶框2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一后导流板10,第一后导流板10的一侧固定有两个安装板14,两个安装板14之间设置有旋转组件15。
32.参阅图2、图3和图5,旋转组件15包括有安装于两个安装板14之间的活动轴1505和固定于安装板14顶部的固定板1508,活动轴1505的内部贯穿有多个卡孔1507,固定板1508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弹簧1503,弹簧1503的底端连接有活动板1504,活动板1504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延伸至卡孔1507内部的卡杆1506,当卡杆1506从卡孔1507内部移出后便可通过活动轴1505转动支撑架12,便于调整支撑架12与第二后导流板11间的间距,从而方便取出吸声体16,活动板1504的顶部安装有贯穿至固定板1508顶部的活动杆1502,同时卡杆1506卡入至卡孔1507内部后便可对活动轴1505进行限位,防止活动轴1505转动,卡杆1506与卡孔1507相适配,多个卡杆1506等距分布于活动板1504的底部,卡杆1506采用锰钢材料制作而成,可提高其硬度,防止卡杆1506断裂,活动杆1502的顶端固定有拉板1501,活动轴1505的外壁固定有两个支撑架12,支撑架12的一侧安装有连接架13。
33.参阅图2、图4和图6,缓冲组件8包括有开设于顶框2顶部一侧的多个空腔805,空腔805的内部固定有缓冲弹簧801和伸缩杆802,缓冲弹簧801和伸缩杆802的顶端均连接有滑块803,滑块803的顶端安装有缓冲柱804,顶盖7撞击缓冲柱804时,缓冲柱804会下移并挤压缓冲弹簧801,缓冲弹簧801受力压缩继而可缓冲顶盖7撞击时产生的撞击力,缓冲柱804通过滑块803与空腔805滑动连接,缓冲柱804的顶端呈弧形,缓冲柱804可在空腔805内部滑
动,同时缓冲柱804会先与顶盖7相接触。
34.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因飞机喷出的高速高温气流一部分经引流板5上部导向空中,另一部分未被导流的气流经连接板4的通气孔9进入屏障墙,同时大量的空气通过引流板5进入屏障墙底部,由流体力学中的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可知屏障墙内存在上下压差,因虹吸作用高温气流被快速导向空中,减少了高速气流对屏障墙冲击,而在试车时,由气体压力将顶盖7顶起,待试车完毕,顶盖7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合上,且顶盖7会先与缓冲柱804相接触,而缓冲柱804受到顶盖7施加的压力后,其会下移并推动滑块803在空腔805内部滑动,同时滑块803会挤压缓冲弹簧801和伸缩杆802,缓冲弹簧801受力压缩而伸缩杆802受力收缩,以便缓冲顶盖7合上后产生的撞击力,防止顶盖7直接撞击顶框2,同时当高速气流和高分贝噪声在流经吸声体16内的阻尼流道时,其能量被逐渐阻尼和消耗掉,实现进一步的降速和消噪,当需要取出吸声体16时,使用者可将第二后导流板11上的螺栓旋出,然后将第二后导流板11从底框1上取出,接着再通过向上拉动拉板1501,拉板1501移动带动活动板1504移动,进而带动卡杆1506移动,而卡杆1506则会从卡孔1507内部移出,当卡杆1506移出后便不再对活动轴1505进行限位,此时另一位使用者便可通过活动轴1505转动支撑架12,以使支撑架12与第二后导流板11间的间距增大,然后便可将吸声体16从底框1内部取出并对其更换。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