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天航空 专利正文
拍摄装置及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拍摄装置及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拍摄装置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2.由于无人机具备高空拍摄、飞行灵活等优势,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航拍、测绘、植保、侦测、救灾等行业。
3.在相关技术中,为了优化无人机的拍摄效果,其云台同时挂载有可见光相机和红外相机,以使得无人机能够实现热成像勘测功能和清晰拍摄功能。但是,基于上述方案的无人机不具备清晰的夜视性能,同时,由于可见光相机和红外相机分别独立挂载于云台,这样会导致云台的负载过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公开一种拍摄装置及无人机,以优化无人机的夜视性能、并降低云台负载。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拍摄装置,其包括壳体、可见光成像模组、红外成像模组和补光模组;其中:
7.所述壳体具有内腔,所述可见光成像模组、所述红外成像模组和所述补光模组均设置于所述内腔;
8.所述可见光成像模组和所述红外成像模组的取景方向相同,所述补光模组的照射方向与所述取景方向相同。
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其包括机身、云台以及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通过所述云台连接于所述机身。
10.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1.在本技术公开的拍摄装置中,通过将可见光成像模组、红外成像模组和补光模组集成到拍摄装置中,在确保拍摄装置具备热成像勘测功能和清晰拍摄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配合补光模组而使得可见光成像模组在光线条件较差的环境实现清晰拍摄,也即使得本技术的拍摄装置具备了清晰的夜视性能。
12.同时,正是由于可见光成像模组、红外成像模组和补光模组集成到拍摄装置中,这样使得本技术的拍摄装置的整体体积变小,重量变轻,不仅降低了对云台的负载,也便于后续的检修维护。
附图说明
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14.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拍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的拍摄装置隐藏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补光模组和导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拍摄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拍摄装置隐藏部分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补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补光模组和测距模组组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测距模组的剖视图;
23.图9为关于图8中的测距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24.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测距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00

壳体、110

内腔、120

气流入口、130

气流出口、140

面板、150

第一镜头盖、160

第二镜头盖、170

透光部、
27.200

可见光成像模组、300

红外成像模组、
28.400

补光模组、410

灯板、411

散热结构、411a

散热鳍片、411b

导流通道、420

发光体、421

第一发光组、422

第二发光组、
29.500

导流机构、
30.600

测距模组、610

测距传感器、620

第一夹紧件、621

容置槽、630

第二夹紧件、640

第三螺纹紧固件、650

第三弹性件、
31.e

第一弹性件、t

第一螺纹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34.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无人机不具备清晰的夜视性能、云台负载较大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拍摄装置。请参见图1~图10,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拍摄装置包括壳体100、可见光成像模组200、红外成像模组300和补光模组400。
35.其中,壳体100是拍摄装置的基础构件,壳体100为拍摄装置的其他构件提供了安装基础,也起到了一定的防护功能。具体地,如图2所示,壳体100具有内腔110,可见光成像模组200、红外成像模组300和补光模组400均设置于内腔110,也即可见光成像模组200、红外成像模组300和补光模组400能够组装在内腔110中,这样就使得可见光成像模组200、红外成像模组300和补光模组400共同集成于拍摄装置。
36.由于上述的这种集成结构布局方式能够基于部分结构的复用,例如可见光成像模组200、红外成像模组300和补光模组400可以共用拍摄装置的壳体100、内部的部分传感器等,这样就能够有效简化可见光成像模组200、红外成像模组300和补光模组400的结构,而减少它们的占位体积、减轻它们的整体重量,进而降低云台的运载。
37.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还可以包括功能组件,功能组件包括但不限于测距模组600、
扬声器模组等。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可以包括测距模组600,测距模组600用于测量拍摄装置与拍摄目标之间的距离,如此,基于测距模组600,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就具备了测距性能,当然测距模组600也被集成于拍摄装置中。
3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未限制测距模组600的具体类型,其可以为超声波测距模组、毫米波雷达、深度感知摄像头等。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的测距模组600可选为激光测距模组,其具备测距远、精度高的优势。
39.如图1所示,壳体100可以包括有面板140,可见光成像模组200、红外成像模组300、补光模组400和测距模组600等均可以集中设置于面板140上。面板14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镜头盖150,第一镜头盖150安装于面板140上时与可见光成像模组200相对设置,其能够对可见光成像模组200起到保护作用;面板140上可以设置有第二镜头盖160,第二镜头盖160安装于面板140上时与红外成像模组300相对设置,其能够对红外成像模组300起到保护作用;面板140上可以设置有透光部170,透光部170与补光模组400相对设置,其既能够透光而使得补光模组400发出的光线顺利出射,还能够对补光模组400起到保护作用,透光部170通常可选为透光玻璃、透明树脂等。
40.为了便于壳体100的内部构件进行安装,壳体100可以包括面板140、中框、下壳、上壳等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也未限制壳体100的具体材质,其可选为铜、铁、铝合金等金属材质,或者塑胶、石墨烯等其他材质;在壳体100为导电结构件时,壳体100能够为内腔110中的各构件构造封闭空间,进而实现电磁屏蔽作用,降低壳体100外部的电磁干扰。
41.如图2所示,在壳体100包括面板140、中框、下壳、上壳等组成部分的实施方式中,可选地,可见光成像模组200和红外成像模组300可以安装于下壳和中框,补光模组400和测距模组600可以安装于上壳。
42.可见光成像模组200和红外成像模组300均为拍摄装置的成像构件,可见光成像模组200用于实现拍摄装置的清晰成像功能,红外成像模组300用于实现拍摄装置的热成像勘测功能。需要说明的是,红外成像模组300是基于热成像原理来实现,具体是通过非接触探测红外能量(热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进而在显示器上生成热图像和温度值,并可以对温度值进行计算的一种检测设备;应理解的是,自然界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

273℃,都会有红外辐射,这是由于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结果;红外成像模组300可以根据探测到的物体的辐射能量的高低,经系统处理转变为目标物体的热图像,以灰度级或伪彩色显示出来,即得到被测目标的温度分布从而判断物体所处的状态。
43.为了确保可见光成像模组200和红外成像模组300能够配合使用,在本实施例中,可见光成像模组200和红外成像模组300的取景方向相同,也就是说,可见光成像模组200的镜头和红外成像模组300的镜头朝向相同的方向,如此情况下,无论无人机做出何种的飞行动作,可见光成像模组200和红外成像模组300均是拍摄同一方位的拍摄目标,这样就使得可见光成像模组200获取的可见光图像信息和红外成像模组300获取的红外图像信息能够相互匹配,不仅获取了拍摄目标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晰图像,还对拍摄目标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了热成像勘测,进而全面识别了拍摄目标的情况。
44.可见光成像模组200需要在较优的光线条件下才能够获取拍摄目标的清晰图像,若光线条件较差,则可见光成像模组200获取的图像质量会变差,甚至难以成像。为了确保
本实施例的可见光成像模组200在光线条件较差的情况(例如夜间)下,其仍然能够通过可见光成像模组200获取到清晰的图像,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设置有补光模组400。
45.在本实施例中,补光模组400的照射方向与取景方向相同。如此设置下,补光模组400发出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与可见光成像模组200的取景方向相同,其发出的光线就能够传播至拍摄目标所在的区域,进而对拍摄目标所在区域的光线条件进行改善;在光线条件变好的情况下,可见光成像模组200无疑能够获取到拍摄目标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晰图像。
4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未限制补光模组400的具体类型,举例来说,补光模组400可选为可见光补光模组,但可见光发出的光线在长距离传播时容易因为散射而导致对拍摄目标的补光效果变差,甚至难以传播至拍摄目标的位置。基于此,本实施例的补光模组400可以为红外激光补光模组,其具有传播距离远、精度高的优势,在测距模组600为激光测距模组的实施方式中,二者可以配合使用,而确保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能够实现远距离、高精度拍摄作用。
47.由上述说明可知,在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拍摄装置中,通过将可见光成像模组200、红外成像模组300和补光模组400集成到拍摄装置中,在确保拍摄装置具备热成像勘测功能和清晰拍摄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配合补光模组400而使得可见光成像模组200在光线条件较差的环境实现清晰拍摄,也即使得本技术实施例的拍摄装置具备了清晰的夜视性能。
48.同时,正是由于可见光成像模组200、红外成像模组300和补光模组400集成到拍摄装置中,这样使得本技术实施例的拍摄装置的整体体积变小,重量变轻,不仅降低了对云台的负载,也便于后续的检修维护。
49.结合前述内容可知,红外成像模组300会受到辐射影响,若拍摄装置内部的温度过高,则会导致红外成像模组300的成像质量变差。基于此,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还可以包括导流机构500,导流机构500设置于内腔110,导流机构500的输出端朝向补光模组400,并用于将补光模组400附近的热空气导引至壳体100之外。
50.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导流机构500能够对拍摄装置的内腔110中的热量进行再分配;在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的内腔110中,由于补光模组400是最主要的发热构件,其散发的热量会传导至附近的空气中而形成热空气,当导流机构500将补光模组400附近的热空气导引至壳体100之外,也相当于将拍摄装置内腔110中的热空气导引至壳体100之外;同时,正是由于导流机构500的输出端朝向补光模组400,其能够针对补光模组400的区域施加驱动作用,也即能够针对高热区域施加驱动作用,以将热空气导引至壳体100之外。
51.由于导流机构500能够持续对补光模组400附近的热空气进行导引,拍摄装置的内腔110中难以汇聚大量热空气,这样无疑能够有效降低内腔110中的温度,避免内腔110中的热空气对红外成像模组300造成过量的热辐射,而对红外成像模组300的测温准确性造成不良影响,最终确保红外成像模组300能够实现精准的热成像勘测。
52.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机构500可以为轴流风扇、压电弹片、抽吸装置等,只要是能够对热空气产生导引作用(包括推动、抽吸等)的机构均可,本实施例未限制导流机构500的具体类型。
53.为了使得壳体100内外的空气能够实现热量交换,本实施例的壳体100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通道,如果仅设置一个通道,进出的气流会在该通道处存在干涉,进而不便于内腔
110中的热空气被导引至壳体100之外。基于此,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壳体100可以包括气流入口120和气流出口130,气流入口120和气流出口130均与内腔110连通,且气流入口120和气流出口130的至少一者与补光模组400相对设置。
54.应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配置气流入口120或者气流出口130与补光模组400相对设置,当然,也可以配置气流入口120和气流出口130均与补光模组400相对设置。
55.如此设置下,在导流机构500的驱动作用下,内腔110中会形成热空气气流,且该热空气气流会被导引至气流出口130处,并通过气流出口130而排出壳体100;在热空气被导引至壳体100之外后,内腔110中的气压较低,壳体100外部的空气会从气流入口120进入到内腔110中,这些空气会吸收补光模组400散发的热量而变成热空气,然后又被导流机构500导引至壳体100之外,如此实现壳体100内外空气的热量交换。
56.需要说明的是,气流入口120与补光模组400相对设置是指,气流入口120的开口朝向与补光模组400相对;气流出口130与补光模组400相对设置是指,气流出口130的开口朝向与补光模组400相对;此种结构布局能够缩短外部空气进入内腔110的路径和内腔110中的热空气排出壳体100之外的路径,进而提升壳体100内外空气的热量交换效率。
57.同时,本实施例的导流机构500可以设置于气流入口120与补光模组400之间(如图5所示),如此设置下,导流机构500的驱动作用直接对应补光模组400,这样能够加快补光模组400的表面的空气流动,进而实现补光模组400的快速散热;或者,本实施例的导流机构500可以设置于气流出口130与补光模组400之间,如此设置下,导流机构500的驱动作用正好用于驱动补光模组400的热空气,并加快这些热空气排出壳体100的速度,进而能够提升整体的热量交换效率。
58.如图3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补光模组400可以包括灯板410和发光体420,发光体420设置于灯板410的出光面。灯板410能够为发光体420供电,以使得发光体420能够正常工作,发光体420可选为led发光体420,其具备环保、节能、寿命长的特点。灯板410还具有背光面,背光面与出光面相背设置。
59.在相关技术中,用于对可见光相机进行补光的补光灯通常为变焦型补光灯,其为了实现变焦功能,需要在内部设置变焦传动结构、驱动电机、配光镜片等,由此可见,变焦型补光灯的结构较为复杂,进而也会对云台造成较大的负载。相较于上述相关技术,本实施例的补光模组400结构简单,其不具备用于实现变焦功能的诸多结构,因此,该补光模组400在补光时焦距是固定的,就相当于定焦型补光灯;此种结构的补光模组400可进一步地降低拍摄装置的整体重量和占位体积。
60.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灯板410的背光面可以设置有散热结构411,导流机构500的输出端朝向散热结构411。具体而言,补光模组400在工作时,发光体420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会汇聚在灯板410上,散热结构411能够再次汇聚热量,导流机构500的驱动作用能够对应散热结构411,即加快散热结构411附近的空气流动,使得散热结构411的热量快速传导至附近的空气中,这些热空气形成气流再被导引至壳体100之外。
61.在气流入口120和气流出口130均与补光模组400相对设置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气流入口120和气流出口130可以均与散热结构411相对设置,这样能够进一步地加快散热结构411对应区域内的空气流动,以提升散热效率。
62.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结构411的类型可以有多种,举例来说,散热结构411可以为设
置在灯板410的背光面的铺铜区,铜材质是热良导体,其能够将灯板410上的热量快速汇聚起来,并经由导流机构500的驱动作用而快速传到至附近的空气中。
63.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散热结构411可以包括多个散热鳍片411a,多个散热鳍片411a能够极大地增加灯板410的散热面积,当内腔110中的空气与散热鳍片411a接触时,即可将灯板410的热量带走。
64.由于散热鳍片411a若与导流机构500的输出方向相对设置,则会对导流机构500的导引效果造成阻碍,甚至导致内腔110中难以形成气流,基于此,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散热鳍片411a可以平行间隔分布而形成导流通道411b,导流机构500的输出端与导流通道411b相对设置。
65.应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下,导流机构500驱动形成的热空气气流能够进入到导流通道411b中,导流通道411b的延伸方向与热空气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匹配,这样就避免了散热鳍片411a对热空气气流造成阻挡,并使得热空气气流在导流通道411b中顺畅流动;同时,由于散热鳍片411a对热空气气流还起到约束导流的作用,也有利于在内腔110中形成热空气气流。
66.进一步地,在壳体100具备气流出口130的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的气流出口130可与导流通道411b相对设置,这样由导流通道411b输送的热空气气流能够对应气流出口130直接排出至壳体100之外,进而能够有效提升壳体100内外空气的热量交换效率。
67.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补光模组400可以包括灯板410和多个发光体420,多个发光体420设置于灯板410,多个发光体420包括第一发光组421和第二发光组422,第一发光组421被配置为具有第一照射角度,第二发光组422被配置为具有第二照射角度,第一照射角度与第二照射角度不同;其中,第一照射角度为第一发光组421的照射方向与可见光成像模组200的光轴之间的夹角,第二照射角度为第二发光组422的照射方向与可见光成像模组200的光轴之间的夹角。
68.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全部发光体420被分为两组,也即第一发光组421和第二发光组422,由于第一照射角度和第二照射角度不同,因此,在补光模组400的工作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的工况参数(例如放大倍率、拍摄距离等)来选择启动第一发光组421还是启动第二发光组422。
69.为了便于行文说明,以第一照射角度大于第二照射角度为例。当需要拍摄装置在小倍率工作模式下,也即拍摄装置在较近距离拍摄时,可见光成像模组200的镜头视角较大,可以拍摄较大范围的拍摄目标,此时,则可启动第一发光组421,由于第一照射角度较大,进而能够覆盖较近、拍摄范围较大的拍摄目标;当需要拍摄装置在大倍率工作模式下,也即拍摄装置在较远距离拍摄时,可见光成像模组200的镜头视角较小,可以拍摄较小范围的拍摄目标,此时,则可启动第二发光组422,由于第二照射角度较小,可以满足覆盖较远、拍摄范围较小的拍摄目标的要求。
70.在可选的方案中,第一照射角度可以为8
°
,第二照射角度可以为3
°
。当然,本实施例未限制发光体420的照射角度的具体数值,其还可以为15
°
、30
°
、45
°
、65
°
、75
°
等。本实施例也未限制发光体420的具体数量,如图6所示,第一发光组421和第二发光组422均为3个发光体420,发光体420总共为6个;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发光体420可以为8个、10个、16个等数量;发光体420的分组数量也不受限制,其还可以包括第三发光组、第四发光组等;当然,
不同发光组的发光体420数量也可以不相同。
71.由于在将补光模组400安装至壳体100后,补光模组400与可见光成像模组200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安装偏差,而使得补光模组400的照射方向与可见光成像模组200的取景方向不匹配,或者二者未在预设偏差范围之内。基于此,如图3、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补光模组400与壳体100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一弹性件e,且补光模组400的周向边缘通过多个第一螺纹紧固件t与壳体100连接,第一弹性件e被配置为向补光模组400施加弹性力,以在调节至少部分多个第一螺纹紧固件t时改变补光模组400的安装角度。
72.具体而言,在组配时,可通过旋紧全部第一螺纹紧固件t(例如螺钉、螺栓等),而使得第一弹性件e被夹紧压缩在补光模组400和壳体100之间,因此第一弹性件e会始终向补光模组400施加弹性力;当需要使得补光模组400向一侧倾斜来调节补光模组400的安装角度时,则可逐渐调松背离倾斜方向一侧的第一螺纹紧固件t,在调松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e会回弹而恢复形变,进而推动补光模组400背离倾斜方向一侧的边缘,最终使得补光模组400整体朝向目标方向倾斜。
73.通过配合调节补光模组400周向边缘上的多个第一螺纹紧固件t,则可以使得补光模组400朝向任一的目标方向倾斜,而准确改变补光模组400的安装角度,进而使得补光模组400相对于可见光成像模组200安装到位。当然,在调节补光模组400的安装角度时,根据实际工况可以选择是调节部分第一螺纹紧固件t,还是调节全部第一螺纹紧固件t。
74.在拍摄装置包括测距模组600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将测距模组600安装至壳体100后,测距模组600与可见光成像模组200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安装偏差,而使得测距模组600的工作朝向与可见光成像模组200的取景方向朝向不匹配,或者二者未在预设偏差范围之内。基于此,本实施例的测距模组600与壳体100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二弹性件,且测距模组600的周向边缘通过多个第二螺纹紧固件与壳体100连接,第二弹性件被配置为向测距模组600施加弹性力,以在调节至少部分多个第二螺纹紧固件时改变测距模组600的安装角度。
75.具体而言,在组配时,可通过旋紧全部第二螺纹紧固件(例如螺钉、螺栓等),而使得第二弹性件被夹紧压缩在测距模组600和壳体100之间,因此第二弹性件会始终向测距模组600施加弹性力;当需要使得测距模组600向一侧倾斜来调节测距模组600的安装角度时,则可逐渐调松背离倾斜方向一侧的第二螺纹紧固件,在调松的过程中,第二弹性件会回弹而恢复形变,进而推动测距模组600背离倾斜方向一侧的边缘,最终使得测距模组600整体朝向目标方向倾斜。
76.通过配合调节测距模组600周向边缘上的多个第二螺纹紧固件,则可以使得测距模组600朝向任一的目标方向倾斜,而准确改变测距模组600的安装角度,进而使得测距模组600相对于可见光成像模组200安装到位。当然,在调节测距模组600的安装角度时,根据实际工况可以选择是调节部分第二螺纹紧固件,还是调节全部第二螺纹紧固件。
77.在另外的对测距模组600的工作朝向进行调节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测距模组600可以包括测距传感器610、第一夹紧件620、第二夹紧件630、多个第三螺纹紧固件640和第三弹性件650,第一夹紧件620设置有容置槽621,测距传感器610至少部分设置于容置槽621内,沿测距传感器610的探测方向,第三弹性件650设置于测距传感器610和第一夹紧件620之间,第一夹紧件620沿其周向边缘通过多个第三螺纹紧固件640与第二夹紧件630连接,第三弹性件650被配置为向测距传感器610施加弹性力,以在调节至少部
分多个第三螺纹紧固件640时改变测距传感器610的安装角度。
78.应理解的是,该种调节方式是在测距模组600内部对测距传感器610进行安装角度的调节,因此能够不改变测距模组600在壳体100上的安装角度,而达到改变测距模组600整体的工作朝向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测距传感器610的探测方向即是指,测距传感器610的探测信号(例如红外信号、超声波、激光脉冲等)的发射方向。
79.具体而言,在组配测距模组600时,可通过旋紧全部第三螺纹紧固件640(例如螺钉、螺栓等),而使得第三弹性件650被夹紧压缩在第一夹紧件620和测距传感器610之间,因此第三弹性件650会始终向测距传感器610施加弹性力;当需要使得测距传感器610向一侧倾斜来调节测距传感器610的安装角度时,则可逐渐调松位于倾斜方向一侧的第三螺纹紧固件640,在调松的过程中,第三弹性件650会回弹而恢复形变,进而推动测距传感器610位于倾斜方向一侧的边缘,最终使得测距传感器610整体朝向目标方向倾斜。
80.通过配合调节测距传感器610周向边缘上的多个第三螺纹紧固件640,则可以使得测距传感器610朝向任一的目标方向倾斜,而准确改变测距传感器610的安装角度,进而使得测距传感器610相对于可见光成像模组200安装到位,以达到测距模组600的工作朝向与可见光成像模组200的取景方向相匹配的目的。当然,在调节测距传感器610的安装角度时,根据实际工况可以选择是调节部分第三螺纹紧固件640,还是调节全部第三螺纹紧固件640。
8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未限制第二夹紧件630和测距传感器610之间的配合关系,如图8和图9所示,测距传感器610在其周向可以设置有台阶部,第二夹紧件630可与台阶部限位配合,而对测距传感器610施加夹紧作用;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夹紧件630还可以在测距传感器610背离第一夹紧件620的端部对测距传感器610施加夹紧作用。
82.在本实施例中,未限制第一弹性件e、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650的具体类型,它们可选为压缩弹簧、泡棉等;优选地,第一弹性件e可选为与补光模组400的边缘和壳体100相匹配的第一环形硅胶弹片,第二弹性件可选为与测距模组600的边缘和壳体100相匹配的第二环形硅胶弹片,第三弹性件650可选为与第一夹紧件620和测距传感器610的边缘相匹配的第三环形硅胶弹片;当然,第三弹性件650也可呈诸如半环形等其他的形状。
83.基于前述的拍摄装置,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无人机,其包括机身、云台以及前述任一方案提及的拍摄装置,进而使得该无人机具有前述任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拍摄装置通过云台连接于机身。
84.本技术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8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