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风装置及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2.飞机地面空调机组是指为停靠在机场的飞机提供冷却空气的空调设备。工作时,新风空气经过制冷系统直接蒸发制冷或者电加热器加热处理后,再经绝热输送软管和快速接头通过飞机的送风口送入机舱和驾驶室内,以为停靠在机场的飞机提供一定流量、温度和压力的冷却空气。
3.飞机地面空调机组一般包括压缩机、蒸发器、离心风机及分风装置,离心风机通过分风装置与蒸发器相连,并且为了满足飞机地面空调机组大风量、高静压的要求,离心风机通常采用高静压鼓风机。
4.然而,对于现有的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的分风装置,由于结构限制,分风装置的风道太短、风压太大,而离心风机出口较小,蒸发器进口面积较大,导致蒸发器表面风速不均匀,直对出口的中心部位风速很高,而四周部位却几乎没风,以至于造成换热不均,飞机地面空调机组能效较差。例如专利号为cn20557989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蒸发器分风装置,该蒸发器分风装置通过网格状分风板将风道分为若干个单风道,实现分风均匀,此种结构虽有一定的均风效果,但蒸发器四周风量依然偏小,分风板与分风罩的加工也过于复杂;又如一种采用垂直于送风方向的多孔板结构的分风装置,根据空气流速调整表面各开孔大小进行均风,此种结构风阻较大,风量损失较多,且均风效果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分风装置及空调机组,旨在解决现有空调机组的分风装置分风不均,以至于造成换热不均,空调机组能效较差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风装置,分风装置包括分风罩以及均流板,所述分风罩内形成有沿第一方向贯通的风道,所述风道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其中,所述出风端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进风端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的面积,所述均流板位于所述风道内,所述均流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均流板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依次排列。
7.可选地,所述均流板上还形成有扰流结构。
8.可选地,所述扰流结构为形成在所述均流板中间部位的凸起。
9.可选地,各相邻两个所述均流板之间的间距不完全相同。
10.可选地,所述均流板靠近所述出风端的一端还形成有沿所述分风罩的走向延伸的导向结构。
11.可选地,所述均流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12.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均流板之间的距离可调。
13.可选地,所述分风装置还包括螺杆导柱及螺母,所述螺杆导柱上具有螺纹,所述螺
杆导柱贯穿所述分风罩和多个所述均流板并通过所述螺母固定在所述分风罩上,所述均流板在所述螺杆导柱上的位置和所述均流板的数量均可调。
14.可选地,所述均流板上形成有可供所述螺杆导柱穿过的通孔,所述分风装置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螺杆导柱外并位于两个所述均流板之间,且所述套筒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15.可选地,所述螺杆导柱和所述螺母均采用耐腐蚀材料;
16.所述套筒和所述均流板均采用耐候性材料。
17.可选地,所述分风罩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进风端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所述出风端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沿着所述进风端至所述出风端的方向,所述第一主体的外轮廓面积不变,所述第二主体的外轮廓面积逐渐增大,所述均流板位于所述第一主体内部的所述风道内。
18.可选地,所述分风罩包括相连接的主罩体及盖体,所述主罩体具有开口,所述盖体封闭所述开口并与所述主罩体形成所述分风罩,且所述盖体与所述主罩体可拆卸连接。
19.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机组,空调机组包括压缩机、蒸发器、离心风机以及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分风装置,所述进风端连通所述离心风机,所述出风端连通所述蒸发器。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上述分风装置,分风罩内形成有沿第一方向贯通的风道,风道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端和出风端,进风端用于连通离心风机,出风端用于连通蒸发器,工作时,空气经离心风机出口通过截面面积相对较小的进风端送入风道内,之后再通过截面面积相对较大的出风端送至蒸发器完成换热过程,通过在风道内设置多个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依次排列的均流板,可以将进风端高流速空气导流至出风端四周,使得离心风机送出的风更加均匀的分布到蒸发器表面,有效解决了现有分风装置风道太短、风压太大,风道分风不均的问题,分风装置可以充分发挥均匀分风的功能,均风效果较佳,从而使蒸发器的换热能力充分发挥,保证空调机组的能效。
21.此外,采用多个均流板实现分风的效果,整体结构设置也比较简单。
附图说明
22.本发明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3.图1是本发明的分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图1中分风装置的剖视图;
25.图3是图1中分风装置的均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图1中分风装置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分风装置的剖视图;
28.图6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分风装置的剖视图;
29.图7是图6中分风装置的均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31.10、分风罩;11、第一主体;111、进风端;12、第二主体;121、出风端;
32.20、均流板;21、扰流结构;22、导向结构;23、通孔;
33.30、螺杆导柱;
34.40、螺母;
35.50、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9.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机组的分风装置,其中,空调机组为飞机地面空调机组,它是一种为停靠在机场的飞机提供冷却空气的空调设备,除了分风装置,飞机地面空调机组还包括压缩机、蒸发器以及离心风机,离心风机通过分风装置与蒸发器相连,以在离心风机出口和蒸发器进口之间形成一个密封的送风结构,压缩机用于压缩空气,在离心风机的作用下,空气经离心风机出口通过分风装置送至蒸发器,利用蒸发器进行换热,以实现制冷,处理后的空气再经绝热输送软管和快速接头通过飞机的送风口送入机舱和驾驶室内,以为停靠在机场的飞机提供一定流量、温度和压力的冷却空气,其中,离心风机采用高静压鼓风机,以满足飞机地面空调机组大风量、高静压的要求。
40.在具体地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分风装置包括分风罩10,分风罩10作为分风装置的主体部分,其内形成有沿第一方向贯通的风道,定义第一方向为图中所示的水平方向,分风罩10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开口,风道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端111和出风端121,进风端111位于分风罩10右端开口处,且进风端111连接离心风机出口,出风端121位于分风罩10左端开口处,且出风端121连接蒸发器进口即连接到蒸发器的边板上,进而在离心风机出口和蒸发器进口之间形成此密封的风道进行送风,其中,出风端121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的面积大于进风端111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的面积,进风端111和出风端121的截面面积的大小分别与离心风机出口和蒸发器进口大小适配,分风装置还包括均流板20,均流板20位于风道内,均流板20设置有多个,多个均流板20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依次排列,以将整个风道分成多个沿着第一方向单风道。如此,在飞机地面空调机组工作时,空气经离心风机出口通过进风端111进入风道内,经过风道内依次排列的多个均流板20均风之后,通过出风端121均匀送风至蒸发器表面,使蒸发器表面风速均匀,从而可以与蒸发器实现均匀换
热,整个飞机地面空调机组能效较高。
41.上述分风装置,分风罩10内形成有沿第一方向贯通的风道,风道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端111和出风端121,进风端111用于连通离心风机,出风端121用于连通蒸发器,工作时,空气经离心风机出口通过截面面积相对较小的进风端111送入风道内,之后再通过截面面积相对较大的出风端121送至蒸发器完成换热过程,通过在离心风机出口和蒸发器进口之间的风道内设置多个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依次排列的均流板20,可以将进风端111高流速空气导流至出风端121四周,使得离心风机送出的风更加均匀的分布到蒸发器表面,有效解决了现有分风装置风道太短、风压太大,风道分风不均的问题,分风装置可以充分发挥均匀分风的功能,均风效果较佳,从而使蒸发器的换热能力充分发挥,保证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的能效。此外,采用多个均流板20实现分风的效果,整体结构设置也比较简单。
42.在本实施例中,均流板2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通过设置平行于第一方向的均流板20,即使均流板2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空气流向,并且由于均流板20为一块薄板,于是在进行均风工作时,基本只有部分沿程阻力损失,阻力较小,故均流板20的均风效果较佳,避免了常规分风装置风阻大的问题,满足飞机地面空调机组大风量、高静压的要求。
43.在本实施例中,一并参考图3,均流板20上还形成有扰流结构21。通过均流板20上设置的扰流结构21,可以对经过风道的风进行调节,起到一定的均流效果。
44.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扰流结构21为形成在均流板20中间部位的凸起。具体地,在均流板20中间部位形成有微小的凸起,该凸起可起到一定的扰流作用,实现减慢空流速的效果,而均流板20两端部位无凸起形成,便于空气流通向两侧,实现均流的效果,其中,均流板20上凸起的形成尺寸和凸起的形成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达到更好的均风效果,另外,对于均流板20上凸起的形成方向不限,可以是向上形成凸起也可以是向下形成凸起。如此结构设置,当空气通过均流板20时,中间由于凸起的结构设置,可以延长空气流动的路径,减慢风速,使空气尽量流向左右两端,进而起到水平方向的均流作用,保证水平方向的出风均匀。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均流板20也可以为一块平整的板,中间无凸起形成,均流效果稍减弱,或者,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扰流形式,通过均流板20中间部位凸出形成的凸起实现扰流,在结构设置上比较简单,也易于生产加工。
45.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各相邻两个均流板20之间的间距不完全相同。具体地,对于竖直方向的出风不均,则通过各相邻两个均流板20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其中,各相邻两个均流板20之间的间距可根据分风罩10内部具体实际情况来确定。在此实施例中,离心风机出口相对偏位在分风罩10上部,即分风罩10上部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较小,而分风罩10下部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较大,为保证此种结构分风罩10上下出风均匀,需要在上部风道位置多设置几个均流板20,而下部风道位置则少设置几个均流板20,即上部风道位置的相邻两个均流板20之间的间距较小,下部风道位置的相邻两个均流板20之间的间距较大。这样,由于上部风道位置的各均流板20之间的间距较小,流动阻力略大于下部风道位置,故下部风道位置空气流动多,使空气向下部风道位置均风,进而起到竖直方向的均流作用,保证竖直方向的出风均匀。该风道内多个均流板20的结构设置,由于均流板20中间部位带有扰流的凸起,使空气向均流板20左右两端流动,起到水平方向的均流作用,通过设置各均流板20之间的间距不同,致使各均流板20之间流通截面积大小不完全不同,起到竖直方向的均流作用,以进行分流,进而分风装置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出风均匀,
从而可以将直吹向蒸发器的气流减慢并分散到蒸发器四周,使空气分布均匀。
46.在又一实施例中,如图6及图7所示,均流板20靠近出风端121的一端还形成有沿分风罩10的走向延伸的导向结构22。在此实施例中,沿着进风端111至出风端121的方向,分风罩10呈扩张式,即分风罩10上部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上倾斜,分风罩10下部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倾斜,故对于上部风道位置设置的均流板20,其末端形成有向上倾斜的导向结构22,对于下部风道位置设置的均流板20,其末端形成有向下倾斜的导向结构22。通过根据所在位置,在均流板20的末端选择向上倾斜或者向下倾斜的导向结构22,有利于空气沿其方向流动,离心风机高流速空气容易向四周扩散,便于空气向蒸发器四周无死角流动进行均流。其中,在此实施例中,可以仅在最上部风道位置和最下部风道位置选择带有导向结构22的均流板20,而中间风道位置选用未带导向结构22的均流板20,或者,也可以所有位置的均流板20均选用带有导向结构22的均流板20,以实现将气流更好的引向蒸发器上下边缘,另外,在此实施例中,形成有向上倾斜的导向结构22的凸起向上形成,形成有向下倾斜的导向结构22的凸起向下形成,即多个均流板20的结构相同,便于生产加工或者根据需要进行安装和调整。
4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分风装置还包括螺杆导柱30及螺母40,螺杆导柱30上具有螺纹,螺杆导柱30贯穿分风罩10和多个均流板20并通过螺母40固定在分风罩10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分风罩10包括相连接的主罩体及盖体,主罩体具有开口,盖体封闭开口并与主罩体形成分风罩10,其中,螺杆导柱30和螺母40对应设置有四组。安装时,四根螺杆导柱30分别插入到主罩体的底部,对于每一螺杆导柱30均通过两侧两个螺母40将其固定在主罩体上,然后将每个均流板20的四个角分别安装在四根螺杆导柱30上,直至多个均流板20均安装完成后,最后合上盖体,利用螺母40再将四根螺杆导柱30固定在盖体上。该分风装置通过采用螺杆导柱30和螺母40的形式来实现多个均流板20在风道内的固定,安装形式十分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在安装时只需要先打开盖体,将四根螺杆导柱30插入到主罩体底部的四个圆孔内,通过分风罩10内外双螺母40将其固定在主罩体的底部,再将多个均流板20依次沿螺杆导柱30放入风道中,均流板20的四个角分别穿过四根螺杆导柱30安装,合上盖体后可利用螺母40将四根螺杆导柱30固定在盖体上。而且,由于分风罩10由主罩体和盖体两部分组成,盖体可以单独打开,以便放入和安装均流板2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螺母40与分风罩10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片。通过利用螺母40压住密封垫片将螺杆导柱30固定在盖体上,可防止漏风。
48.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一并参考图3及图4,均流板20上形成有可供螺杆导柱30穿过的通孔23,分风装置还包括套筒50,套筒50套设在螺杆导柱30外并位于两个均流板20之间,且套筒50的外径大于通孔23的直径。具体地,均流板20的四个角上分别相应地开设有四个通孔23,通过四个通孔23以便穿过四根螺杆导柱30进行固定,并且可通过螺杆导柱30在风道内进行上下移动来调整位置,其中,通孔23为圆形的光孔,方便将均流板20套设在螺杆导柱30上。而且,通过在两个均流板20之间设置内径略大于螺杆导柱30的外径,而外径略大于均流板20上通孔23的直径的套筒50,可以对均流板20的位置进行限位,即对于相邻两个均流板20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套筒50进行限定,且套筒50内径略大于螺杆导柱30的外径,能沿螺杆导柱30上下移动。在安装时,首先打开盖体,将四根螺杆导柱30插入到主罩体底部并将其固定,再将多个套筒50和多个均流板20依次沿螺杆导柱30放入风道中,任意两
个均流板20之间均放置一个套筒50,以在两个均流板20之间进行限位,最后合上盖体,利用螺母40压住密封垫片进行固定。该分风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小巧,通过螺杆导柱30和螺母40实现固定,无需焊接,结构加工简单。
49.在本实施例中,螺杆导柱30和螺母40均采用耐腐蚀材料,例如不锈钢材料,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风道内产生的水汽腐蚀螺杆导柱30和螺母40。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套筒50和均流板20均采用耐候性材料,例如不锈钢材料或者耐候性的塑料材料,耐受能力较强,避免受到破坏。
50.值得一提地,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均流板20之间的距离可调。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任一均流板20在螺杆导柱30上的位置和均流板20的数量均可调,套筒50的高度可进行更换。通过设置螺杆导柱30,均流板20设置在螺杆导柱30上,且均流板20在螺杆导柱30上可沿着竖直方向调节位置并可根据风道的高度调节均流板20的数量,然后相邻两个均流板20之间通过不同高度的套筒50进行限位。如此,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均流板20的位置和数量的调整,使达到最好的均风效果,避免了现有的均风装置因采用焊接方式,即使不合适也无法根据均风效果进行调节的问题,该分风装置通过可调节间距的多个均流板20组合形成均流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均流板20的间距进行调节,调整到最佳配比状态,保证风道分风均匀,实现最佳的均风效果,从而保证蒸发器的换热能力充分发挥,另外,均流板20的调整方式也十分简单。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此分风装置的均风效果通过测试得到,测试过程可以通过蒸发器上安装的高温包或者各分路支管上的热敏电阻测试温度来判断蒸发器表面风速是否合理,若不合适,可以在停掉离心风机后,重新调整均流板20、套筒50的数量和放置位置后,再进行测试,直到测试最优后确定方案。
51.在本实施例中,盖体与主罩体可拆卸连接。由于盖体与主罩体可拆卸连接,在需要调整均流板20、套筒50的数量和放置位置时,方便拆开盖体,然后从主罩体内取出均流板20和套筒50,重新调整均流板20、套筒50的数量和放置位置后,如此反复调整,直至达到最佳均流调节,其中,可根据均流板20的数量和放置位置选择不同长度的套筒50进行限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用拆卸盖体的方式,通过机械或自动设备完成导流板的位置调节,则更便捷。
5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分风罩10包括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进风端111设置在第一主体11,出风端121设置在第二主体12,沿着进风端111至出风端121的方向,第一主体11的外轮廓面积不变,第二主体12的外轮廓面积逐渐增大,均流板20位于第一主体11内部的风道内。即该分风罩10的结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连接离心风机出口的第一主体11,第一主体11自离心风机出口处沿着水平方向自然延伸,另一部分为连接蒸发器边板的第二主体12,第二主体12为渐扩式,沿着进风端111至出风端121的方向,第二主体12的外轮廓面积逐渐增大。通过设置自然延伸的第一主体11,方便多个均流板20在风道内的安装,多个均流板20设置在离心风机出口和蒸发器进口之间平面端的部分风道内,且均流板20在风道内平行于流体流向设置,分风均匀、均风效果较佳、风阻较小,而通过设置渐扩式的第二主体12以便连接蒸发器边板,进而在离心风机出口和蒸发器进口之间形成密封的送风结构。
5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