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有机废弃物处理一体化卧式滚筒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有机废弃物处理一体化卧式滚筒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畜禽粪便发酵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废弃物处理一体化卧式滚筒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畜禽养殖领域,对于畜禽粪便的处理一直以来是这个行业的一个难题,畜禽粪便在堆肥过程中,具有发酵速度慢、步骤繁琐的缺陷,不利于粪便发酵快速生成,而且发酵需要占用较大场地,对于建筑物的修建投资成本巨大,而且很难成大规模处理,造成处理费用高,投资回报周期长。
3.专利号为201922244255.3、专利名称为一种有机废弃物生物干化处理发酵箱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以链网机构为输送主体的结构,安装在发酵箱的主体内部,加以辅助设备配合,实现了机械化的发酵设备,用于替代发酵用建筑物,这样大大减小了初期投资,但是,此专利公开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弊端,例如产品内部的输送作业空间有限,发酵处理量有限,导致设备作业效率低,不能有效降低用户的设备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机废弃物处理一体化卧式滚筒发酵装置,通过滚筒设备替代多组链网机构,从而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发酵处理量,提高工作效率。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有机废弃物处理一体化卧式滚筒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7.框架总成,其内部具有一安装空间,框架总成表面由壳体密闭设置;
8.至少一组卧式滚筒本体,卧式滚筒本体位于所述框架总成的安装空间内部,并与框架总成转动连接,卧式滚筒本体的表面设有至少一处与外部连通的网面结构;
9.进料设备和出料设备,所述进料设备和出料设备分别位于所述卧式滚筒本体的两端位置外侧,并分别与卧式滚筒本体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对应设置。
10.还包括了一曝气装置,曝气装置包括相互连接且连通的曝气主管和曝气支管,所述曝气主管平行于卧式滚筒本体的轴向设置,且曝气主管端部分别与端板或框架安装固定,所述曝气支管以曝气主管为中心径向分布,并沿曝气主管的长度方向均匀,曝气支管外侧端部向下倾斜分布,曝气支管的下侧表面设有若干与其内部连通的曝气孔。
11.所述曝气支管表面还包裹有过滤网,且曝气支管设有曝气孔的两侧及端部还设有与其连接的曝气护板。
12.所述卧式滚筒本体的端部为敞口结构,且卧式滚筒本体的敞口外侧通过一挡板进行密闭,且所述挡板与框架总成连接固定。
13.所述卧式滚筒本体设有至少两组,卧式滚筒本体之间竖向分布,且位于上部的一组卧式滚筒本体的出料设备与位于下部的另一组卧式滚筒本体的进料设备位于同一侧,上
部的出料设备的出料端位于下部的进料设备的进料端上部。
14.所述卧式滚筒本体的外侧设有至少两组环形支撑体,环形支撑体底部两侧分别与对应的托轮转动连接,且至少一组环形支撑体与对应的托轮采用具有传动效果的结构连接。
15.所述卧式滚筒本体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组与其连接的搅料板,搅料板呈螺旋状结构分布。
16.所述卧式滚筒本体的内部还设有一隔离装置,隔离装置包括外围板和中部板,外围板为环形面板且其外侧边缘与筒体内壁连接固定,中部板安装固定,外围板和中部板之间设有用于物料通过的间隙。
17.还包括了排水板,所述排水板位于所述卧式滚筒本体下部,并安装固定在所述框架总成上,排水板的底部构成导流槽,且导流槽端部与排水管连接。
18.还包括了清洁辊,所述清洁辊设有至少一组,清洁辊转动安装在所述框架总成上,清洁辊位于卧式滚筒本体外侧,并与卧式滚筒本体外部表面接触连接。
19.还包括了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安装固定在框架总成的安装空间内部,排气管路表面设有通孔并通过负压效果将安装空间内的废气排出。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滚筒设备替代多组链网机构,滚筒设备的内部空间更大,可以一次性装载更多的物料,从而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发酵处理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极大的改善了发酵环境,提升产品的发酵品质。
21.通过将滚筒设备的表面加工成由筛网构成的网面结构,可以在发酵处理过程中将产生的积液排出至排水板位置,同时还可以将发酵产生的废气排出至外部,使得内部环境可控,保持适宜的发酵条件,提高了发酵质量。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3.图1是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实施例一(无壳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实施例一(无壳体和框架总成)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实施例一(无壳体和框架总成)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实施例一卧式滚筒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实施例一卧式滚筒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实施例一曝气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0.图8是实施例一曝气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1.图9是实施例一曝气支管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0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00壳体、101框架总成、102挡板、103网面结构、104轴向加强筋、105搅料板、106环形面板、107排气管路、200进料设备、300出料设备、400 卧式滚筒本体、401环形支撑体、500排水板、600清洁辊、701中部板、702外围板、800曝气装置、801曝气主管、802曝气支管、803端板、804曝气护板 804、805曝气孔805、806过滤网806、900减速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35.实施例一
36.根据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废弃物处理一体化卧式滚筒发酵装置,包括框架总成101、一组卧式滚筒本体400、曝气装置800、隔离装置、进料设备200和出料设备300等,本实施例通过将上述组件组合使用,使其构成一个以卧式滚筒本体400为发酵主体,以框架总成101为作业空间的发酵设备,整体实现了体积小、处理量大、效率高的优势,对于本实施例中各组件的具体实施结构如下所述。
37.所述框架总成101由型材焊接制成,整体构成一个长方体结构,框架总成101 的外部表面分别装配有与其连接的保温板,保温板之间依次拼接构成一个密闭的壳体100,使得框架总成101内部的安装空间由壳体100包裹,保持内部空间相对密闭,安装空间包括位于中部的作业部分,占用了较大空间,并用于安装卧式滚筒本体400,两端位置保留了较小的单独空间,用于其它配套设备的安装。
38.所述卧式滚筒本体400为圆柱形筒体,其轴向水平分布,卧式滚筒本体400 位于所述框架总成101的安装空间内部中部位置,卧式滚筒本体400的两侧靠近端部的位置分别焊接有与其连接的环形支撑体401,环形支撑体401的下部两侧分别设有转动连接的托轮,托轮安装固定在框架总成101上,其中一端的环形支撑体401及与之对应的托轮表面为光面,主要作为支撑基础使用,并降低滑动阻力,另一端的环形支撑体401及与之对应的托轮表面为锯齿状,同时这一端的托轮通过轴承组件与减速电机900连接,由于该组的托轮与减速电机900连接,使其可以带动卧式滚筒本体400在托轮上进行转动活动,以满足发酵作业的技术要求;
39.所述卧式滚筒本体400的主体包括环形面板106、轴向加强筋104、隔离装置和搅料板105,环形面板106包括若干组并沿卧式滚筒本体400的轴向依次分布,相邻的两组环形面板106之间间隔一定间隙分布,轴向加强筋104位于环形面板 106的内部,并与环形面板106内壁焊接固定,轴向加强筋104以卧式滚筒本体400 的轴向为中心径向分布,通过将环形面板106、轴向加强筋104的连接位置进行焊接即可构成卧式滚筒本体400,卧式滚筒本体400的两端端面中部是有圆形的开口,此时将孔板平铺在环形面板106的内壁或外壁并焊接固定,将卧式滚筒本体400的主体组件装配完成,使其表面构成多处与外部连通的网面结构103;
40.所述搅料板105呈螺旋状结构分布,并焊接固定在所述轴向加强筋104上,其中位于两端位置的搅料板105的密度大于位于中部的搅料板105设置,这样的话,通过搅料板105的数量提高物料搅拌输送效率,有利于进料位置的快速布料,以及出料位置的快速出料,同时搅料板105在实现粪便物料搅拌的基础作用下,还可以实现粪便物料自进料端至出料端的输送动作;
41.所述隔离装置包括外围板702和中部板701,外围板702为环形面板106且其外侧边缘与筒体内壁连接固定,中部板701安装固定的曝气主管801的外侧,外围板702和中部板701之间设有用于物料通过的间隙,此时卧式滚筒本体400的内部通过隔离装置分成预处理区和发酵区;
42.进一步地,在卧式滚筒本体400的两端端面的开口位置外侧,分别设置一与框架总成101安装固定的挡板102,挡板102与开口之间通过密封圈密闭连接,密封圈安装固定在挡板102上或卧式滚筒本体400的端面上,此时可以保障卧式滚筒本体400在转动的情况下,其开口位置密闭。
43.所述曝气装置800装配在卧式滚筒本体400内部,曝气装置800包括相互连接且连通的曝气主管801和曝气支管802,所述曝气主管801平行于卧式滚筒本体 400的轴向设置,曝气主管801前端端部穿过端板803设置,用于与外部的设备连接,向曝气装置800输送发酵所需的气体和温度,曝气主管801后端端部设有与其连接的端板803,端板803直接与对应的挡板10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使得曝气装置800得以安装固定;所述曝气支管802以曝气主管801为中心径向分布,并沿曝气主管801的长度方向均匀,曝气支管802外侧端部向下倾斜分布,曝气支管 802的下侧表面设有若干与其内部连通的曝气孔805,曝气支管802表面还包裹有过滤网806,过滤网806覆盖在曝气孔805外部表面,且曝气支管802设有曝气孔 805的两侧及端部还设有与其连接的曝气护板804,曝气护板804将曝气孔805位置围在内部,形成较好的防护效果,防止粪便物料进入曝气孔805,也可以防止粪便物料聚集在曝气孔805位置,保持曝气孔805良好的流通效果;
44.同时,曝气支管802的设置还起到的搅拌的用途,在卧式滚筒本体400转动作业时,搅料板105在卧式滚筒本体400内部翻动粪便物料,此时静止状态的也可以与落下的粪便物料接触,从而起到搅拌的用途。
45.进料设备200和出料设备300,所述进料设备200和出料设备300分别位于所述卧式滚筒本体400的两端位置外侧,并分别与卧式滚筒本体400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对应设置,其中进料设备200采用螺杆输送设置,这样的话,可以将进料设备200倾斜分布,将其进料端设置的较低的位置,出料端则倾斜向上进入壳体100 和卧式滚筒本体400内部,使其可以将粪便物料输送至指定位置,实现进料动作;出料设备300可以采用螺杆输送设备,也可以采用无动力管道设备,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无动力设置,其进料端位于卧式滚筒本体400内部,进料端为一料斗结构,依靠搅料板105的搅动效果将粪便物料落入出料设备300内部,然后依靠其向下倾斜分布的出料端将物料输送至卧式滚筒本体400和壳体100外部,实现卸料动作。
46.为了与卧式滚筒本体400的特有结构配合,在卧式滚筒本体400的外侧还设有排水板500、清洁辊600和排气管路107,用以配合完成部分辅助性工作,具体如下:
47.所述排水板500位于所述卧式滚筒本体400下部,排水板500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均覆盖卧式滚筒本体400的网面结构103,排水板500安装固定在所述框架总成 101上,排水板500的底部构成导流槽,且导流槽端部与排水管连接,排水管引出至卧式滚筒本体400和壳体100外部,对于排水板500的设置,主要用于收集和排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积液使用,便于集中处理积液使用;
48.所述清洁辊600设有两组,清洁辊600转动安装在所述框架总成101上,清洁辊600位于卧式滚筒本体400的上部两侧,并平行于卧式滚筒本体400的轴向设置,清洁辊600与卧式滚筒本体400外部表面接触连接,清洁辊600采用毛刷结构,在接触过程中可以对卧式滚筒本体400表面进行清理,防止网面结构103堵塞。
49.所述排气管路107安装固定在框架总成101的安装空间内部,主体位于安装空间的
顶部并与壳体100内壁连接固定,排气管路107表面设有通孔并通过负压效果将安装空间内的废气排出,可以与外部的废气环保设备连接,对废气进行集中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50.实施例二
51.根据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废弃物处理一体化卧式滚筒发酵装置,包括框架总成101、一组卧式滚筒本体400、曝气装置800、隔离装置、进料设备200和出料设备300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
52.所述卧式滚筒本体400设有两组,卧式滚筒本体400之间竖向分布,且位于上部的一组卧式滚筒本体400的出料设备300与位于下部的另一组卧式滚筒本体 400的进料设备200位于同一侧,上部的出料设备300的出料端位于下部的进料设备200的进料端上部,通过这种结构改进,在卧式滚筒本体400整体作业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将卧式滚筒本体400分成两部分并按照竖向分布的结构进行安装,这样可以缩短卧式滚筒本体400的长度,使得框架总成101整体的占地面积缩小一半,以便于根据用户现场的施工基础条件,选择不同结构的产品结构。
5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