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厨余废弃物的碱性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基于厨余废弃物的碱性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厨余废弃物的碱性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2.土壤盐碱化是我国较为严峻的农业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我国盐碱地面积约9.91
×
107ha,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一。大部分盐碱地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碱性土壤会直接影响作物的发芽和正常生长,含碳酸钠较多的碱化土壤,对作物的毒害作用更大,影响植物出苗率,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
3.现有的盐碱地改良方式如深耕、灌水洗盐、栽种耐盐植物等,但这些改良方法存在诸多限制,如不适用于水资源匮乏地区,效果不显著,未彻底解决盐碱地的问题。目前土壤改良剂的施用是改良土壤的一剂良药,在盐碱化土壤中加入改良剂,可以改变土壤的结构,调节微生物组成,降低土壤碱性。
4.现有的碱性土壤改良剂成分通常包括石膏、脱硫石膏、磷石膏、腐殖酸、硫磺、糠醛渣等物质,可以改变土壤的结构达到改良的目的,但长期使用存在返盐,甚至加重盐碱化的情况,为合理的改良盐碱化土壤,不仅要降低土壤酸碱度,同时也要调节微生物群落,形成合理的良性循环。厨余废弃物中富含n、p、k等养分及土壤所需的微量元素,合理利用后将达到改善土壤的目的,同时可以变废为宝,降低改良土壤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发明目的: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第一目的是公开一种基于厨余废弃物的碱性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第二目的是公开上述碱性土壤改良剂在盐碱地的应用。
6.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厨余废弃物的碱性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以厨余废弃物为原料,去杂脱油脱盐后,加入食用菌菌渣、小麦秸秆、稻壳稻糠、酒糟、木屑,干化得厨余干化物,添加石灰,调节ph,好氧发酵得厨余废弃物有机肥;
8.s2、选择干酪乳杆菌、短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及其代谢产物制备微生物复合菌剂;该菌制剂具有降低土壤酸碱度、减少作物病虫害及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且菌株均分离自健康土壤。
9.s3、选取凹凸棒土、酒糟生物炭、脱硫石膏、硅藻、腐殖酸钙、聚谷氨酸、水解聚马来酸酐制备辅料混合料,与厨余废弃物有机肥及微生物复合菌剂进行复配;辅料混合物具有中和土壤碱性、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螯合土壤重金属离子的作用。
10.s4、厨余废弃物有机肥料和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细度、有毒有害元素(hg、pb、cd、cr、as)含量、粪大肠菌群数、蛔虫卵死亡率值达到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后,调节水分为5%-30%,ph=5.0-6.0,得碱性土壤改良剂。
11.进一步的,s1中所述厨余废弃物用量为厨余干化物总量的60%以上,食用菌菌渣、
小麦秸秆、稻壳稻糠、酒糟、木屑比例为2:2:1:1:2,所述石灰用量为厨余干化物总量的0.5%-1%,调节ph=5.0-6.0,好氧发酵至含水率<30%。
12.进一步的,s2中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干酪乳杆菌20-30份、短乳杆菌20-35份、植物乳杆菌40-50份,活菌数≥2
×
108cfu/ml。
13.进一步的,s3中辅料混合物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凹凸棒土20-30份、酒糟生物炭20-25份、脱硫石膏15-25份、硅藻土15-20份、腐殖酸钙10-15份、聚谷氨酸5-10份、水解聚马来酸酐2-5份。
14.进一步的,s3中复配质量比例为:厨余废弃物有机肥料75-85份、微生物复合菌剂1-3份、辅料混合物15-25份。
15.进一步的,s4中调节ph所用原料为氢氧化钙、氧化镁、碳酸镁、氢氧化镁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组分的混合物。
16.上述碱性土壤改良剂在盐碱地的应用,在作物春播前或秋收后,将碱性土壤改良剂用旋耕机或犁耕翻入土,单次用量为200-400kg/亩,期间无需施肥,每茬使用多次,苗期浓度用量减半,施用后平整土地,去除盐分富集的微域地形。
17.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为:
18.1、厨余废弃物结合农林废弃物制备的厨余有机肥料,碳氮比合理,种子发芽率(gi)达到80%以上,施用厨余有机肥料后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大通气孔隙度,促进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中n、p、k等养分及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以达到改善土壤的目的,为盐碱地的改良奠定良好的基础;
19.2、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是一种低分子量阻垢分散剂,它在300℃以下对碳酸盐有良好的阻垢分散效果,应用于农业土壤改良剂时,hpma与土壤胶体中的碳酸钙等不同土壤矿物发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从而影响了土壤晶粒结构和化学组成,增加了土壤胶体粒径,稳定了土壤团聚体的功能,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土壤脱盐,抑制土壤返盐,中和土壤碱度,从而减轻盐分对作物的危害,达到改善土壤结构的目的;
20.3、本发明中添加的微生物复合菌剂采用的主要为乳酸菌,用于降解重金属和农药残留,以及抑制致病菌和腐败菌的增殖,该复合菌剂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多种有机酸,主要包括乳酸、乙酸、柠檬酸及苯乳酸等,这些酸在降低土壤ph的同时与铁、铝、钙、镁等离子结合,从而使难溶性磷酸盐溶解,起到缓解土壤的盐碱化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22.实施例1
23.一种基于厨余废弃物的碱性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4.s1、以厨余废弃物为原料,去杂脱油脱盐后,加入食用菌菌渣、小麦秸秆、稻壳稻糠、酒糟、木屑,干化得厨余干化物,添加石灰,调节ph,好氧发酵得厨余废弃物有机肥;所述厨余废弃物用量为厨余干化物总量的60%以上,食用菌菌渣、小麦秸秆、稻壳稻糠、酒糟、木屑比例为2:2:1:1:2,所述石灰用量为厨余干化物总量的0.5,调节ph=5.0,好氧发酵至含水率<30%。
25.s2、选择干酪乳杆菌20份、短乳杆菌20份、植物乳杆菌40份及其代谢产物(乳酸、甲
酸、乙酸、胞外多糖及细菌素等)制备微生物复合菌剂;活菌数≥2
×
108cfu/ml;
26.s3、选取凹凸棒土20份、酒糟生物炭20份、脱硫石膏15份、硅藻15份、腐殖酸钙10份、聚谷氨酸5份、水解聚马来酸酐2份制备辅料混合料,与厨余废弃物有机肥及微生物复合菌剂进行复配;复配质量比例为:厨余废弃物有机肥料75份、微生物复合菌剂1份、辅料混合物15份;
27.s4、调节水分为5%,ph=5.0,得碱性土壤改良剂。
28.调节ph所用原料为氢氧化钙、氧化镁、碳酸镁、氢氧化镁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组分的混合物,本实施例选用氢氧化钙、氧化镁混合物。
29.在作物春播前或秋收后,将碱性土壤改良剂用旋耕机翻入土,单次用量为200kg/亩,期间无需施肥,每茬使用多次,苗期浓度用量减半,施用后平整土地,去除盐分富集的微域地形。
30.实施例2
31.一种基于厨余废弃物的碱性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2.s1、以厨余废弃物为原料,去杂脱油脱盐后,加入食用菌菌渣、小麦秸秆、稻壳稻糠、酒糟、木屑,干化得厨余干化物,添加石灰,调节ph,好氧发酵得厨余废弃物有机肥;所述厨余废弃物用量为厨余干化物总量的60%以上,食用菌菌渣、小麦秸秆、稻壳稻糠、酒糟、木屑比例为2:2:1:1:2,所述石灰用量为厨余干化物总量的0.75%,调节ph=5.5,好氧发酵至含水率<30%。
33.s2、选择干酪乳杆菌25份、短乳杆菌30份、植物乳杆菌45份及其代谢产物制备微生物复合菌剂;活菌数≥2
×
108cfu/ml;
34.s3、选取凹凸棒土25份、酒糟生物炭22份、脱硫石膏20份、硅藻17份、腐殖酸钙12份、聚谷氨酸7份、水解聚马来酸酐3份制备辅料混合料,与厨余废弃物有机肥及微生物复合菌剂进行复配;复配质量比例为:厨余废弃物有机肥料80份、微生物复合菌剂2份、辅料混合物20份;
35.s4、调节水分为20%,ph=6.0,得碱性土壤改良剂。
36.调节ph所用原料为氢氧化钙、氧化镁、碳酸镁、氢氧化镁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组分的混合物。本实施例采用碳酸镁、氢氧化镁混合物。
37.在作物春播前或秋收后,将碱性土壤改良剂用旋耕机或犁耕翻入土,单次用量为300kg/亩,期间无需施肥,每茬使用多次,苗期浓度用量减半,施用后平整土地,去除盐分富集的微域地形。
38.实施例3
39.一种基于厨余废弃物的碱性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0.s1、以厨余废弃物为原料,去杂脱油脱盐后,加入食用菌菌渣、小麦秸秆、稻壳稻糠、酒糟、木屑,干化得厨余干化物,添加石灰,调节ph,好氧发酵得厨余废弃物有机肥;所述厨余废弃物用量为厨余干化物总量的60%以上,食用菌菌渣、小麦秸秆、稻壳稻糠、酒糟、木屑比例为2:2:1:1:2,所述石灰用量为厨余干化物总量的1%,调节ph=6.0,好氧发酵至含水率<30%。
41.s2、选择干酪乳杆菌30份、短乳杆菌35份、植物乳杆菌50份及其代谢产物制备微生物复合菌剂;活菌数≥2
×
108cfu/ml;
42.s3、选取凹凸棒土30份、酒糟生物炭25份、脱硫石膏25份、硅藻20份、腐殖酸钙15份、聚谷氨酸10份、水解聚马来酸酐5份制备辅料混合料,与厨余废弃物有机肥及微生物复合菌剂进行复配;复配质量比例为:厨余废弃物有机肥料85份、微生物复合菌剂3份、辅料混合物25份;
43.s4、调节水分为30%,ph=6.0,得碱性土壤改良剂。
44.调节ph所用原料为氢氧化钙、氧化镁、碳酸镁、氢氧化镁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组分的混合物。本实施例采用氧化镁、碳酸镁混合物。
45.在作物春播前或秋收后,将碱性土壤改良剂用旋耕机或犁耕翻入土,单次用量为400kg/亩,期间无需施肥,每茬使用多次,苗期浓度用量减半,施用后平整土地,去除盐分富集的微域地形。
46.试验目的:验证基于厨余废弃物的碱性土壤改良剂的施用效果。
47.试验材料与地点
48.供试植物:白菜。
49.试验场地:苏州东山蔬菜基地,原土ph为8.67。
50.试验方法
51.本实验设置6个处理,如下:
52.t1:实施例1中碱性土壤改良剂;
53.t2:实施例2中碱性土壤改良剂;
54.t3:实施例3中碱性土壤改良剂;
55.t4:商品改良剂;
56.t5:菜籽饼+石膏;
57.ck:不处理。
58.采用露地栽培,三次重复,一共12个处理,统一翻耕整平,常规管理。
59.试验结果
60.表1不同处理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0061][0062]
表2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0063][0064]
表3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0065][0066]
试验结论
[0067]
碱性土壤改良剂的合理施用可以显著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盐碱地土壤的ph值,改良土壤团聚体结构,增加土壤中养分含量,促进土壤脱盐,抑制土壤返盐,同时也能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脲酶的活性,为改良盐碱地土壤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