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中控屏幕的控制方法及车辆与流程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中控屏幕的控制方法及车辆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控屏幕的控制方法及车辆。


背景技术:

2.车辆上一般安装有多种车载设备,中控屏幕作为信息娱乐的载体,已逐渐成为了车辆智能座舱系统中的关键车载设备之一。
3.相关技术中,车辆的中控屏幕一般分为固定式中控屏幕和活动式中控屏幕。固定式中控屏幕一旦安装在车辆上以后,整个中控屏幕的位置是不可以移动的;活动式中控屏幕是在车辆启动后,整个中控屏幕就会都呈现在用户的视野中。
4.无论是固定式中控屏幕还是活动式中控屏幕,一旦处于使用状态,整个中控屏幕都会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或车辆的两侧门窗玻璃上反光成像,当驾驶员在透过前挡风玻璃观测前方或通过两侧后视镜观测后方时,中控屏幕在玻璃上的成像会对驾驶员的观测造成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控屏幕的控制方法及车辆,可以降低因中控屏幕在玻璃上的反光成像对驾驶员造成的干扰。
6.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控屏幕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仪表板、中控屏幕、中控屏幕升降电机和整车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
7.所述整车控制器将第一指令发送至所述中控屏幕升降电机,其中,所述第一指令基于车辆通电信息或车辆启动信息生成,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中控屏幕从所述仪表板中升出至第一位置;
8.所述中控屏幕升降电机接收所述第一指令,控制所述中控屏幕从所述仪表板中升出至所述第一位置;
9.所述整车控制器控制所述中控屏幕开启第一类功能;
10.所述整车控制器将第二指令发送至所述中控屏幕升降电机,其中,所述第二指令基于用户的调整操作生成,所述第二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中控屏幕从所述仪表板中升出至第二位置;
11.所述中控屏幕升降电机接收所述第二指令,控制所述中控屏幕从所述仪表板中升出至所述第二位置;
12.所述整车控制器控制所述中控屏幕开启第二类功能;
13.其中,所述中控屏幕在所述第二位置露出于所述仪表板的屏幕面积大于在所述第一位置露出于所述仪表板的屏幕面积。
14.可选地,所述整车控制器控制所述中控屏幕开启第一类功能包括:
15.当所述中控屏幕已升出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中控屏幕升降电机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第一完成信号;
16.所述整车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完成信号,基于所述第一完成信号,生成所述中控屏幕的第一人机界面调用指令;
17.所述整车控制器将所述第一人机界面调用指令发送至所述中控屏幕;
18.所述中控屏幕基于所述第一人机界面调用指令,显示所述第一人机界面指令对应的所述第一类功能。
19.可选地,所述整车控制器控制所述中控屏幕开启第二类功能包括:
20.当所述中控屏幕已升出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中控屏幕升降电机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第二完成信号;
21.所述整车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二完成信号,基于所述第二完成信号,生成所述中控屏幕的第二人机界面调用指令;
22.所述整车控制器将所述第二人机界面调用指令发送至所述中控屏幕;
23.所述中控屏幕基于所述第二人机界面调用指令,显示所述第二人机界面指令对应的所述第二类功能。
24.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25.所述整车控制器将第三指令发送至所述中控屏幕升降电机,其中,所述第三指令基于所述用户的降低高度操作生成,所述第三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中控屏幕从所述第二位置下降至所述第一位置;
26.所述中控屏幕升降电机接收所述第三指令,控制所述中控屏幕从所述第二位置下降至所述第一位置。
27.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28.所述整车控制器将第四指令发送至所述中控屏幕升降电机,其中,所述第四指令基于所述用户的关闭操作生成,所述第四指令用于指示关闭所述中控屏幕并将所述中控屏幕下降至初始位置;
29.所述中控屏幕升降电机接收所述第四指令,控制所述中控屏幕下降至所述初始位置。
30.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31.基于所述车辆状态,调节所述中控屏幕的显示亮度。
32.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车辆状态,调节所述中控屏幕的显示亮度包括:
33.当所述车辆状态为行驶状态时,所述整车控制器控制所述中控屏幕的显示亮度保持在第一亮度;
34.当所述车辆状态为停止状态时,所述整车控制器控制所述中控屏幕的显示亮度保持在第二亮度;
35.其中,所述第一亮度低于所述第二亮度。
36.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37.基于当前光线亮度,调节所述中控屏幕的显示亮度。
38.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光线亮度,调节所述中控屏幕的显示亮度包括:
39.当所述当前光线亮度低于目标亮度时,所述整车控制器控制所述中控屏幕的显示亮度降低至第三亮度。
40.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仪表板、中控屏幕、中控屏
幕升降电机和整车控制器,所述仪表板、中控屏幕、中控屏幕升降电机和整车控制器用于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中控屏幕的控制方法。
4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当中控屏幕升降电机接收整车控制器发送的第一指令时,控制中控屏幕从仪表板中升出至第一位置;当中控屏幕升降电机接收整车控制器发送的第二指令时,控制中控屏幕从仪表板中升出至第二位置,中控屏幕在第二位置露出于仪表板的屏幕面积大于在第一位置露出于仪表板的屏幕面积。通过该种方法,可以使得中控屏幕分段进行显示,当该中控屏幕上升至第一位置时,仅有一部分中控屏幕会在前挡风玻璃或两侧车窗玻璃上反光成像,该部分中控屏幕在前挡风玻璃或两侧车窗玻璃上的成像面积较小,因此,当驾驶员在透过前挡风玻璃观测前方或通过两侧后视镜观测后方时,可以降低因中控屏幕在玻璃上的反光成像对驾驶员造成的干扰,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4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示意图;
4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控屏幕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4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上中控屏幕的初始位置示意图;
4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上中控屏幕的第一位置示意图;
4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上中控屏幕的第二位置示意图。
48.附图中各个标记分别为:
49.1-仪表板;
50.2-中控屏幕;
51.3-整车控制器;
52.4-中控屏幕升降电机。
53.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技术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5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5.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在对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之前,对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一些术语进行说明。
56.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
一步地详细描述。
5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示意图,参见图1,该车辆包括仪表板(图中未示出)、中控屏幕2、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和整车控制器3。
58.整车控制器3用于基于采集的各类信息生成相应指令,并将该指令发送至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以使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控制该中控屏幕2进行上升或下降。
59.中控屏幕2作为信息娱乐的载体,可以实现多种信息娱乐的功能,该中控屏幕2安装于仪表板的开口中,该中控屏幕2包括至少两段屏幕。
60.中控屏幕升降机4用于接收整车控制器3发送的指令,还用于向整车控制器3反馈中控屏幕是否已完成上升或下降操作的信号。
6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控屏幕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车辆,该车辆包括仪表板1、中控屏幕2、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和整车控制器3,需要说明的是,该中控屏幕2可以包括多段屏幕,本技术实施例以中控屏幕2包括两段屏幕为例进行说明,参见图1-图5,该方法包括步骤201至步骤206。
62.201、整车控制器3将第一指令发送至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其中,该第一指令基于车辆通电信息或车辆启动信息生成,该第一指令用于指示将中控屏幕2从仪表板1中升出至第一位置。
63.其中,车辆通电信息是指车辆处于acc状态,在该状态下,车辆中的部分用电功率较低的设备处于通电状态。车辆启动信息是指车辆处于on状态,在该状态下,车辆中的所有设备均处于通电状态。需要说明的是,车辆无论是处于acc状态,还是处于on状态,该中控屏幕2都是处于工作状态。
64.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整车控制器3基于车辆通电信息或车辆启动信息,生成第一指令,并将该第一指令发送至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
65.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仪表板1上设有开口,中控屏幕2安装在该仪表板1上的开口中,通过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为中控屏幕2提供动力,从而使得中控屏幕2可以从仪表板1的开口中上升或下降。
66.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在中控屏幕2处于未工作状态时,中控屏幕2的顶部与仪表板1的表面平齐或者中控屏幕2的顶部低于仪表板1的表面。由于中控屏幕2在未工作状态下,其整个屏幕都位于仪表板1的内部,并未暴露在用户的视野中,因此,该中控屏幕2不会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或车辆的两侧门窗玻璃上反光成像,也就是说,不会因中控屏幕2在玻璃上的反光成像而对驾驶员造成任何干扰,并且不会对驾驶员的视线造成影响,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67.202、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接收该第一指令,控制中控屏幕2从仪表板1中升出至第一位置。
68.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中控屏幕2分为多段屏幕,不同工作状态下,中控屏幕2从仪表板1中露出的位置不同,且不同的位置对应不同段的屏幕。例如,若该中控屏幕2被分为两段屏幕,当中控屏幕2从仪表板1中升出至第一位置时,此时露出了第一段屏幕,当中控屏幕2从第一位置再升至第二位置时,此时露出了整个屏幕。可以理解的是,中控屏幕2的整个屏幕可以被为两段、三段、四段等段数,不同段屏幕与升起位置一一对应,在此不作限定。
69.图3为中控屏幕2的初始位置示意图;图4为中控屏幕2的第一位置示意图。结合图3
和图4所示,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接收该第一指令,根据该第一指令控制中控屏幕2从仪表板1中升出至第一位置,此时,露出了中控屏幕2的第一段屏幕。由于中控屏幕2在车辆处于acc状态或者on状态时,其屏幕未全部露出,相比于中控屏幕2全部露出时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和车辆的两侧门窗玻璃上反光成像的面积而言,此时中控屏幕2在车辆玻璃上的反光成像面积较小,因此,当驾驶员在透过前挡风玻璃观测前方或通过两侧后视镜观测后方时,可以降低因中控屏幕2在玻璃上的反光成像对驾驶员造成的干扰,也降低了对驾驶员的视线造成的影响,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70.203、整车控制器3控制该中控屏幕2开启第一类功能。
71.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整车控制器3控制该中控屏幕2开启第一类功能包括以下步骤:
72.首先,当中控屏幕2已升出至第一位置时,该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向整车控制器3发送第一完成信号。
73.其次,整车控制器3接收第一完成信号,基于该第一完成信号,生成中控屏幕2的第一人机界面调用指令。
74.然后,整车控制器3将该第一人机界面调用指令发送至中控屏幕2。
75.最后,中控屏幕2基于该第一人机界面调用指令,显示该第一人机界面指令对应的第一类功能。其中,第一类功能包括多种基本信息娱乐功能,且该第一类功能无需在中控屏幕2的整个屏幕上显示或操作,仅通过部分屏幕即可显示或完成相关功能的操作。例如,该第一类功能包括调频广播、音乐、时间显示、温度等功能,在此不作限定。
76.204、整车控制器3将第二指令发送至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其中,该第二指令基于用户的调整操作生成,第二指令用于指示将中控屏幕2从仪表板1中升出至第二位置。
77.图5为中控屏幕2的第二位置示意图,其中,该调整操作是指将中控屏幕2从图4所示的第一位置进一步上升至图5所示第二位置的操作,该调整操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以下提供可能的三种方式:
78.第一种,用户利用按键完成调整操作,例如,用户通过按车辆内部或中控屏幕2上的物理按键,例如,用户按一下或长按中控屏幕2上的上升按键,或者用户通过按中控屏幕2的第一段屏幕上的虚拟按键,例如,用户点击或长按代表屏幕上升的箭头标志,当用户完成上述对按键进行点击或按的方式,视为完成调整操作,此时整车控制器3基于该调整操作,生成第二指令。
79.第二种,用户通过手势完成调整操作,中控屏幕2上设置有手势传感器,预先设置有代表使该中控屏幕2上升的手势,例如向上挥手一次,当用户在该手势传感器感应范围内完成了向上挥手一次后,即视为完成调整操作,此时整车控制器3基于该调整操作,生成第二指令。
80.第三种,用户通过语音完成调整操作,预先设置使中控屏幕2上升的语音指令,例如当用户说出“升屏幕”时,即视为完成调整操作,此时整车控制器3基于该调整操作,生成第二指令。
81.需要说明的是,还有多种其它可以实现调整操作的方式,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82.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完成调整操作后,整车控制器3基于该调整操作,生成第一指令,并将该第一指令发送至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
83.205、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接收该第二指令,控制中控屏幕2从仪表板1中升出至第二位置。
84.其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该中控屏幕2在第二位置露出于仪表板1的屏幕面积大于在第一位置露出于仪表板1的屏幕面积。
85.在完成上述步骤202后,中控屏幕2已经从仪表板1中露出了第一段屏幕,当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接收该第二指令,并根据该第二指令控制中控屏幕2从仪表板1中升出至第二位置时,相当于在第一段屏幕的基础上,又露出了中控屏幕2中位于第一段屏幕下方的第二段屏幕,此时露出的屏幕面积大于仅露出第一段屏幕时的面积。
86.通过该种中控屏幕的控制方法,可以及时响应用户的需求,对中控屏幕2进行分段显示。
87.206、整车控制器3控制中控屏幕2开启第二类功能。
88.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整车控制器3控制该中控屏幕2开启第二类功能包括以下步骤:
89.首先,当中控屏幕2已升出至第二位置时,该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向整车控制器3发送第二完成信号。
90.其次,整车控制器3接收第二完成信号,基于该第二完成信号,生成中控屏幕2的第二人机界面调用指令。
91.然后,整车控制器3将该第二人机界面调用指令发送至中控屏幕2。
92.最后,中控屏幕2基于该第二人机界面调用指令,显示该第二人机界面指令对应的第二类功能。其中,第二类功能包括多种复杂的信息娱乐功能,且该第二类功能需要在中控屏幕2的整个屏幕上显示或操作。例如,该第二类功能包括显示倒车影像、导航、通讯等功能,在此不作限定。
9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类功能和第二类功能是根据用户的习惯进行设置的,例如,将用户常用的至少一个信息娱乐功能设置在第一类功能中,将用户不常用的至少一个信息娱乐功能设置在第二类功能中。其中,用户的习惯是用户自行设定的,或者车辆基于用户对各个信息娱乐功能的使用次数,将使用次数超过预设次数的功能放在第一类功能中,将使用次数低于预设次数的功能放在第二类功能中。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类功能和第二类功能中分别包含的多种功能是车辆设计人员在出厂时设置的。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部分屏幕就可实现相应功能的才可以放置于第一类功能中。通过这种设置第一类功能和第二类功能的方法,可以将用户经常使用的功能放在第一段屏幕中进行显示,当使用该第一类功能时,中控屏幕2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和车辆的两侧门窗玻璃上反光成像的面积较小,从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屏幕显示,降低了此时中控屏幕2在车辆玻璃上的反光成像面积较小,因此,当驾驶员在透过前挡风玻璃观测前方或通过两侧后视镜观测后方时,可以降低因中控屏幕2在玻璃上的反光成像对驾驶员造成的干扰,也降低了对驾驶员的视线造成的影响,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94.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使中控屏幕2下降的操作,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95.第一种,整车控制器3将第三指令发送至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其中,第三指令基于用户的降低高度操作生成,该第三指令用于指示将中控屏幕2从第二位置下降至第一位置;
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接收该第三指令,控制中控屏幕2从第二位置下降至第一位置。例如,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接收该第三指令,控制中控屏幕2从图5所示的第二位置下降至图4所示的第一位置。
96.其中,该降低高度操作是指将中控屏幕2从第二位置下降至第一位置的操作,该降低高度操作与步骤204中的调整操作的实现方式类似,例如,用户通过按动按键、手势、语音等方式,实现该降低高度的操作。可以理解的是,当中控屏幕2下降至第一位置时,该中控屏幕2上仅开启第一类功能。
97.通过该种方法,能够在用户不需要中控屏幕2的第二段屏幕对应的第二类功能时,及时下降至第一位置,此时,在车辆前挡风玻璃和车辆的两侧门窗玻璃上反光成像的面积较小,当驾驶员在透过前挡风玻璃观测前方或通过两侧后视镜观测后方时,可以降低因中控屏幕2在玻璃上的反光成像对驾驶员造成的干扰,也降低了对驾驶员的视线造成的影响,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98.第二种,整车控制器3将第四指令发送至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其中,第四指令基于用户的关闭操作生成,该第四指令用于指示关闭中控屏幕2并将中控屏幕2下降至初始位置;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接收该第四指令,控制中控屏幕2下降至所初始位置。其中,将中控屏幕2下降至初始位置是指将中控屏幕2从第二位置下降至初始位置,例如,中控屏幕2下降至初始位置是指将中控屏幕2从图5所示的第二位置下降至图3所示的初始位置;或者将中控屏幕2从第一位置下降至初始位置,例如,将中控屏幕2从图3所示的第一位置下降至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当中控屏幕2下降至初始位置后,就无法使用中控屏幕2中的第一类功能或第二类功能。
99.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的关闭操作是指用户将车辆熄火,使车辆处于off状态,或者与步骤204中的调整操作的实现方式类似,用户通过按动按键、手势、语音等方式,实现对中控屏幕2的关闭操作。
100.通过该种方法,在用户不需要使用中控屏幕2时,能够及时关闭中控屏幕2,此时,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和车辆的两侧门窗玻璃上没有中控屏幕2的成像,当驾驶员在透过前挡风玻璃观测前方或通过两侧后视镜观测后方时,不会因中控屏幕2在玻璃上的反光成像对驾驶员造成的干扰,并且不会对驾驶员的视线造成影响,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101.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调节中控屏幕2的显示亮度,该调节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102.第一种,基于车辆状态,调节中控屏幕2的显示亮度。
10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车辆上设有速度传感器,该速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或周期性检测车辆的速度,并将该检测结果发送至整车控制器3,当速度为0时,车辆处于停止状态,当速度大于0时,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整车控制器3基于检测的速度,调节该中控屏幕2的显示亮度。
104.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当车辆状态为行驶状态时,整车控制器3控制中控屏幕2的显示亮度保持在第一亮度;当车辆状态为停止状态时,整车控制器3控制中控屏幕2的显示亮度保持在第二亮度;其中,第一亮度低于第二亮度。
105.由于车辆在行驶状态时的屏幕显示亮度低于车辆在停止状态时的屏幕显示亮度,车辆行驶过程中,当驾驶员在透过前挡风玻璃观测前方或通过两侧后视镜观测后方时,中
控屏幕2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和车辆的两侧门窗上的成像较暗,因此可以降低因中控屏幕2在玻璃上的反光成像对驾驶员造成的干扰,也降低了对驾驶员的视线造成的影响,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106.第二种,基于当前光线亮度,调节中控屏幕2的显示亮度。
10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中控屏幕2上设有光线传感器,该光线传感器用于实时或周期性检测中控屏幕2周围的光线亮度,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整车控制器3,整车控制器3基于光线亮度,调节中控屏幕2的显示亮度。
108.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当该当前光线亮度低于目标亮度时,整车控制器3控制中控屏幕2的显示亮度降低至第三亮度。其中,第三亮度低于第一亮度。例如,当车辆驶入隧道等光线较暗的道路,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当前光线亮度低于目标亮度时,会将该结果发送至整车控制器3,整车控制器3基于该光线的检测结果,控制中控屏幕2的显示亮度降低至第三亮度。
109.通过该种调节亮度的方法,车辆在黑暗道路上行驶时,整车控制器3可以基于光线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中控屏幕2降低显示亮度,当驾驶员在透过前挡风玻璃观测前方或通过两侧后视镜观测后方时,中控屏幕2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和车辆的两侧门窗上的成像较暗,从而可以降低因中控屏幕2在玻璃上的反光成像对驾驶员造成的干扰,对驾驶员的视线造成影响较小,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11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当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接收整车控制器3发送的第一指令时,控制中控屏幕2从仪表板1中升出至第一位置;当中控屏幕2升降电机接收整车控制器3发送的第二指令时,控制中控屏幕2从仪表板1中升出至第二位置,中控屏幕2在第二位置露出于仪表板1的屏幕面积大于在第一位置露出于仪表板1的屏幕面积。通过该种方法,可以使得中控屏幕2分段进行显示,当该中控屏幕2上升至第一位置时,仅有一部分中控屏幕2会在前挡风玻璃或两侧车窗玻璃上反光成像,该部分中控屏幕2在前挡风玻璃或两侧车窗玻璃上的成像面积较小,因此,当驾驶员在透过前挡风玻璃观测前方或通过两侧后视镜观测后方时,可以降低因中控屏幕2在玻璃上的反光成像对驾驶员造成的干扰,对驾驶员的视线造成影响较小,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111.另外,整车控制器3还能够基于速度传感器或/和光线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及时调节中控屏幕2的显示亮度,在车辆行驶状态下,整车控制器3控制中控屏幕2降低显示亮度,在车辆进入黑暗道路行驶时,整车控制器3控制中控屏幕2降低显示亮度,当驾驶员在透过前挡风玻璃观测前方或通过两侧后视镜观测后方时,中控屏幕2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和车辆的两侧门窗上的成像较暗,从而可以降低因中控屏幕2在玻璃上的反光成像对驾驶员造成的干扰,也降低了对驾驶员的视线影响,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11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仪表板1、中控屏幕2、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和整车控制器3,该仪表板1、中控屏幕2、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和整车控制器3用于实现上述中任一项中控屏幕的控制方法。
113.该中控屏幕的控制方法包括:
114.整车控制器3将第一指令发送至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其中,该第一指令基于车辆通电信息或车辆启动信息生成,该第一指令用于指示将中控屏幕2从仪表板1中升出至第一位置。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接收该第一指令,控制中控屏幕2从仪表板1中升出至第一位置。
整车控制器3控制该中控屏幕2开启第一类功能。
115.整车控制器3将第二指令发送至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其中,该第二指令基于用户的调整操作生成,第二指令用于指示将中控屏幕2从仪表板1中升出至第二位置。中控屏幕升降电机接收该第二指令,控制中控屏幕2从仪表板1中升出至第二位置。整车控制器3控制中控屏幕2开启第二类功能。其中,中控屏幕2在第二位置露出于仪表板1的屏幕面积大于在第一位置露出于仪表板1的屏幕面积。
11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当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接收整车控制器3发送的第一指令时,控制中控屏幕2从仪表板1中升出至第一位置;当中控屏幕升降电机4接收整车控制器3发送的第二指令时,控制中控屏幕2从仪表板1中升出至第二位置,中控屏幕2在第二位置露出于仪表板1的屏幕面积大于在第一位置露出于仪表板1的屏幕面积。通过该种方法,可以使得中控屏幕2分段进行显示,当该中控屏幕2上升至第一位置时,仅有一部分中控屏幕2会在前挡风玻璃或两侧车窗玻璃上反光成像,该部分中控屏幕2在前挡风玻璃或两侧车窗玻璃上的成像面积较小,因此,当驾驶员在透过前挡风玻璃观测前方或通过两侧后视镜观测后方时,可以降低因中控屏幕2在玻璃上的反光成像对驾驶员造成的干扰,也降低了对驾驶员的视线造成的影响,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117.在本技术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118.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本技术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
119.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