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辅助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的核心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辅助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的核心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驾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辅助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的核心控制器。


背景技术:

2.无人驾驶技术是集人工智能、组合导航、自动控制和体系结构等众多高技术于一体,是计算机科学、自动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它具有改善车辆驾驶性能、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等优点。
3.无人驾驶车辆上需要使用到辅助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的核心控制器,当前控制器在安装时大多直接连接在车体上,而并未在车体与控制器之间增设减震机构,从而导致无人驾驶车辆在经过颠簸路段时,车体会对控制器产生较大的作用力,从而易导致控制器因颠簸而出现损坏,进而降低了控制器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辅助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的核心控制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的核心控制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辅助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的核心控制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四角处设有第二减震机构,且第二减震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底板之间设有与第二减震机构配合使用的第一减震机构,且连接板远离底板的一侧可拆卸设有控制器本体;
6.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双侧齿条与l型板,所述双侧齿条的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l型板固定安装在底板靠近连接板的一侧两端,且相邻连接板之间转动安装有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且第一齿轮与双侧齿条相啮合,所述底板靠近连接板的一侧滑动卡设有对称设置的单侧齿条,所述单侧齿条与第二齿轮相啮合,且单侧齿条的相对侧固定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侧活动套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两端均与单侧齿条固定连接,所述单侧齿条的相背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侧块,所述侧块的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
7.优选地,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且第一套筒的内腔中滑动卡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远离底板的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内腔中活动卡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底板和连接板固定连接。
8.优选地,所述第二套筒靠近底板的一端外侧一体成型有阵列分布的卡块,所述第一套筒上贯穿开设有阵列分布的卡槽,所述卡块滑动卡设在卡槽内。
9.优选地,所述卡槽的高度大于卡块的高度。
10.优选地,所述单侧齿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t型块,所述底板上开设有t型槽,所述t
型块滑动卡设在t型槽内。
11.优选地,所述t型槽的长度大于t型块的长度。
12.优选地,所述控制器本体的两端均设有对称分布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穿孔,所述连接板远离底板的一侧四角处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穿孔与固定孔内能够螺纹插设有固定螺栓。
13.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两侧均贯穿开设有对称设置的沉头通孔。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当无人驾驶车辆经过颠簸路段时,车体将进行上下抖动,从而带动控制器本体移动,此时控制器本体将带动连接板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双侧齿条下移,进而带动两组第一齿轮转动,进一步带动对应第二齿轮转动,此时第二齿轮将带动两组单侧齿条做相向运动,从而使伸缩杆收缩并挤压第一弹簧,同时将拉伸第二弹簧,进而能够借助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的弹力有效降低车体颠簸时对控制器本体所产生的作用力,避免控制器本体因颠簸而出现损坏,从而延长了控制器本体的使用寿命。
16.2、连接板将带动四组第二套筒向下移动,从而使其向第一套筒的内腔中收纳,进而能够使第三弹簧稳定压缩,从而借助第三弹簧的弹力,实现二次减震,进一步提高了减震效果,进而能够对控制器本体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2.图中:1、底板;11、t型槽;12、沉头通孔;2、第一减震机构;21、双侧齿条;22、l型板;23、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单侧齿条;26、伸缩杆;27、第一弹簧;28、第二弹簧;29、侧块;210、t型块;3、连接板;31、固定孔;4、第二减震机构;41、第一套筒;42、第二套筒;43、第三弹簧;44、卡块;45、卡槽;5、控制器本体;51、连接块;52、穿孔;53、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辅助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的核心控制器,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两侧均贯穿开设有对称设置的沉头通孔12,使用者可通过定位螺栓与沉头通孔12的配合使用将底板1安装在无人驾驶的车辆上,所述底板1的顶端四角处
设有第二减震机构4,且第二减震机构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与底板1之间设有与第二减震机构4配合使用的第一减震机构2,且连接板3远离底板1的一侧可拆卸设有控制器本体5,所述控制器本体5的两端均设有对称分布的连接块51,所述连接块51上开设有穿孔52,所述连接板3远离底板1的一侧四角处开设有固定孔31,所述穿孔52与固定孔31内能够螺纹插设有固定螺栓53,从而能够将控制器本体5固定在连接板3上,且便于后期进行拆卸,进而便于控制器本体5的检修与更换;
25.所述第一减震机构2包括双侧齿条21与l型板22,所述双侧齿条21的一端与连接板3固定连接,所述l型板22固定安装在底板1靠近连接板3的一侧两端,且相邻连接板3之间转动安装有第一齿轮23与第二齿轮24,所述第一齿轮23与第二齿轮24相啮合,且第一齿轮23与双侧齿条21相啮合,所述底板1靠近连接板3的一侧滑动卡设有对称设置的单侧齿条25,所述单侧齿条2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t型块210,所述底板1上开设有t型槽11,所述t型块210滑动卡设在t型槽11内,通过t型块210与t型槽11的配合使用,对单侧齿条25的移动调节起到了导向作用,所述t型槽11的长度大于t型块210的长度,从而确保单侧齿条25能够正常滑动,所述单侧齿条25与第二齿轮24相啮合,且单侧齿条25的相对侧固定安装有伸缩杆26,所述伸缩杆26的外侧活动套接有第一弹簧27,且第一弹簧27的两端均与单侧齿条25固定连接,所述单侧齿条25的相背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8,所述第二弹簧2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侧块29,所述侧块29的一端与底板1固定连接。
2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减震机构4包括第一套筒41,所述第一套筒41的一端与底板1固定连接,且第一套筒41的内腔中滑动卡设有第二套筒42,所述第二套筒42靠近底板1的一端外侧一体成型有阵列分布的卡块44,所述第一套筒41上贯穿开设有阵列分布的卡槽45,所述卡块44滑动卡设在卡槽45内,在卡块44与卡槽45的协调作用下,对第二套筒42的滑动调节起到了限位及导向作用,所述卡槽45的高度大于卡块44的高度,从而确保第二套筒42能够正常滑动,所述第二套筒42远离底板1的一端与连接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筒41与第二套筒42的内腔中活动卡接有第三弹簧43,所述第三弹簧43的两端分别与底板1和连接板3固定连接。
27.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者可通过定位螺栓与沉头通孔12的配合使用将底板1安装在无人驾驶的车辆上,然后再将控制器本体5放置在连接板3上合适位置并通过固定螺栓53固定,之后再将控制器本体5与相应的设备进行连接并投入使用;
28.在无人驾驶车辆行驶期间,当其经过颠簸路段时,车体将进行上下抖动,从而带动控制器本体5移动,此时控制器本体5将带动连接板3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双侧齿条21下移,进而带动两组第一齿轮23转动,进一步带动对应第二齿轮24转动,此时第二齿轮24将带动两组单侧齿条25做相向运动,从而使伸缩杆26收缩并挤压第一弹簧27,同时将拉伸第二弹簧28,进而能够借助第一弹簧27与第二弹簧28的弹力有效降低车体颠簸时对控制器本体5所产生的作用力,避免控制器本体5因颠簸而出现损坏,从而延长了控制器本体5的使用寿命;
29.与此同时,连接板3将带动四组第二套筒42向下移动,从而使其向第一套筒41的内腔中收纳,进而能够使第三弹簧43稳定压缩,从而借助第三弹簧43的弹力,实现二次减震,进一步提高了减震效果,进而能够对控制器本体5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30.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