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通讯防护型充放电插座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通讯防护型充放电插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插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通讯防护型充放电插座。


背景技术:

2.电动车通常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从而控制电流大小和速度;电池能够反复充放电,电池上通常设置有插座,插座内设置有导电端子,充电器插头插入插座时,导电端子接通电流为电池充电。
3.现有技术中,充电器作为电池充电的供电方,其源源不断地为电池提供电量,充电的电流通常是恒定的,其不会也无法随着电池实际的电量、温度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另一方面,现有导电端子与插座之间的固定通过胶粘实现,在插头插至插座中时,插入力的推动极易使得导电端子相对于插座松动甚至脱落,严重影响到正常使用,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通讯防护型充放电插座,从而使得插座内导电端子的安装稳定可靠,减少甚至避免了其受插头插装的影响,并且通过该插座实现了充电器与电池之间的通讯,助力于充电过程智能化。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通讯防护型充放电插座,包括插座体,插座体后端安装有托板,托板与插座体共同安装有防脱架,防脱架使得托板与插座体在前后方向相对固定;所述托板上安装有呈品字形布置的导电端子,托板上还安装有通讯端子,导电端子和通讯端子均向前插装至插座体内。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8.所述防脱架从后向前依次穿过托板和插座体,防脱架前端与插座体卡装。
9.所述插座体后端开设有容纳托板的凹槽,在防脱架、托板从后向前安装至插座体上后,在托板后方的凹槽内涂胶。
10.所述防脱架的结构为:包括u型架体,u型架体两臂端头分别延伸有相背设置的卡钩;所述u型架体的两臂向前穿过托板后伸至插座体内,通过卡钩与插座体卡装。
11.所述托板上开设有供u型架体两臂穿过的两个对应的通孔。
12.所述通讯端子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通讯端子对称布置于导电端子两侧。
13.所述插座体的结构为:包括面板,其后侧面中部向后延伸有凸块,构成呈t型结构的插座本体;前后贯穿面板、凸块分别开设有与导电端子一一对应的端子孔一、和与通讯端子一一对应的端子孔二;前后贯穿面板、凸块还开设有供防脱架穿过的卡装孔,位于卡装孔前端孔口处的插座本体上设置有台阶。
14.位于端子孔一、端子孔二周向外部的插座本体前侧还开设有与外部公插头配合的配装槽。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6.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充电插座使用于电池和充电器之间,通过防脱架有效解决了插头插装过程中因插装力而导致的导电端子松动、向后脱落的问题,提升了插座内导电端子安装的稳定和可靠性;并且能够通过通讯端子实现锂电池与充电器之间的通讯连接,使得充电器能够获取锂电池状态现状,如电量、温度等信息,以便于实时进行电流等充电参数的调整,助力于实现充电过程的智能化,助力于提升充电过程的稳定、可靠性,实用性好。
17.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优点:
18.导电端子、通讯端子分别通过外部端子设备安装固定于托板上,u型结构的防脱架从后向前穿过托板后与插座体卡装,使得托板相对于插座体相对固定,助力于实现导电端子相对于插座体连接的可靠性;
19.托板通过防脱架与插座体相对固定安装,并在托板后方涂胶,实现托板与插座体之间固定安装的双重防护,助力于保证导电端子使用的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座体的结构示意图(另一视角)。
25.其中:1、插座体;2、通讯端子;3、导电端子;4、托板;5、防脱架;11、面板;12、凸块;13、端子孔一;14、卡装孔;15、端子孔二;16、凹槽;17、台阶;18、配装槽;41、通孔;51、u型架体;52、卡钩。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7.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通讯防护型充放电插座,包括插座体1,插座体1后端安装有托板4,托板4与插座体1共同安装有防脱架5,防脱架5使得托板4与插座体1在前后方向相对固定;托板4上安装有呈品字形布置的导电端子3,托板4上还安装有通讯端子2,导电端子3和通讯端子2均向前插装至插座体1内。
28.充电插座使用于电池和充电器之间,通过防脱架5有效解决了插头插装过程中因插装力而导致的导电端子3松动、向后脱落的问题,提升了插座内导电端子3安装的稳定和可靠性;并且能够通过通讯端子2实现锂电池与充电器之间的通讯连接,使得充电器能够获取锂电池状态现状,如电量、温度等信息,以便于实时进行电流等充电参数的调整,助力于实现充电过程的智能化,助力于提升充电过程的稳定、可靠性。
29.防脱架5从后向前依次穿过托板4和插座体1,防脱架5前端与插座体1卡装。
30.插座体1后端开设有容纳托板4的凹槽16,在防脱架5、托板4从后向前安装至插座体1上后,在托板4后方的凹槽16内涂胶。
31.托板4通过防脱架5与插座体1相对固定安装,并在托板4后方涂胶,由防脱架5和胶实现了托板4与插座体1之间固定安装的双重防护,助力于保证导电端子3使用的稳定可靠。
32.防脱架5的结构为:包括u型架体51,u型架体51两臂端头分别延伸有相背设置的卡钩52;u型架体51的两臂向前穿过托板4后伸至插座体1内,通过卡钩52与插座体1的台阶17卡装,如图2和图3所示。
33.导电端子3、通讯端子2分别通过外部端子设备安装固定于托板4上,u型结构的防脱架5从后向前穿过托板4后与插座体1卡装,使得托板4相对于插座体1相对固定,助力于实现导电端子3相对于插座体1连接的可靠性
34.托板4上开设有供u型架体51两臂穿过的两个对应的通孔41。
35.通讯端子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通讯端子2对称布置于导电端子3两侧;通过通讯端子2的设置,助力于实现电池与充电器之间的通讯,从而能够通过充电器内部的控制系统,根据获得的充电器实时参数,如温度、电量等,来及时调整充电参数,如电流量,来匹配充电器当前状态,助力于实现充电过程的智能化,从而控制甚至避免现有生活中对电池盲充带来的温度过高等问题。
36.如图4和图5所示,插座体1的结构为:包括面板11,其后侧面中部向后延伸有凸块12,构成呈t型结构的插座本体;前后贯穿面板11、凸块12分别开设有与导电端子3一一对应的端子孔一13、和与通讯端子2一一对应的端子孔二15;前后贯穿面板11、凸块12还开设有供防脱架5穿过的卡装孔14,位于卡装孔14前端孔口处的插座本体上设置有台阶17,通过台阶17与防脱架5的卡钩52卡装。
37.本实施例中,卡装孔14的数量为一个,防脱架5上两个卡钩52之间的距离大于卡装孔14的尺寸,防脱架5的两臂相向形变并同时穿过卡装孔14后相背外张,使得卡钩52与台阶17卡住;或者,卡装孔14的数量为两个,与防脱架5的两臂一一对应,两臂相向形变并分别穿过卡装孔14后相背外张,使得卡钩52与台阶17卡住。
38.位于端子孔一13、端子孔二15周向外部的插座本体前侧还开设有与外部公插头配合的配装槽18,配装槽18内侧构成插座芯。
39.本实施例中,三个导电端子3呈品字形布置,两个通讯端子2分列于上方一个导电端子3的两侧,防脱架5则安装于下方两个导电端子3间隔之间,整体布局紧凑合理巧妙。
40.并且,与通讯端子2对应的端子孔二15前端头向后缩进于与导电端子3对应的端子孔一13前端头,助力于增加导电端子3中正负极的爬电距离。
41.本实用新型充电插座的组装过程为:
42.先将导电端子3、通讯端子2通过外部端子设备安装固定于托板4上,防脱架5的u型架体51两臂从后向前穿过托板4上对应的通孔41;
43.将托板4放置于插座体1后侧凹槽16处,并使得导电端子3向前穿入插座体1上对应的端子孔一13,通讯端子2向前穿入插座体1上对应的端子孔二15,u型架体51两臂则向前穿入插座体1上的卡装孔14中;
44.从后向前施力于防脱架5,使得防脱架5u型架体51的两臂端头的卡钩52向前穿出卡装孔14,两个卡钩52相背张开并与卡装孔14孔口处的台阶17卡装,从而通过防脱架5实现托板4与插座体1之间的相对固定;
45.此时,托板4完全容纳于插座体1后侧的凹槽16内,在凹槽16内注胶,进一步使得托板4相对于插座体1固定可靠。
46.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巧妙,有效保证了插座内导电端子3安装的稳定性,助力于提
升插座的使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并且通过通讯端子2的设置助力于充电过程智能化的实现。
47.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