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安全型物联网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安全型物联网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型物联网充电桩。


背景技术:

2.物联网是一个实现电网基础设施、人员及所在环境识别、感知、互联与控制的网络系统。其实质是实现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通信信息资源的结合,从而形成具有自我标识、感知和智能处理的物理实体。实体之间的协同和互动,使得有关物体相互感知和反馈控制,形成一个更加智能的电力生产、生活体系,因此发展和建设足够数量的物联网充电桩显得尤为重要。
3.然而现有的充电桩长期外露却不能够对太阳能进行充分利用,而且恶劣天气下经历风吹雨打,使用寿命也会大大受损,现提出一种安全型物联网充电桩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安全型物联网充电桩,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型物联网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和若干个充电枪,所述充电桩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充电枪的充电枪插口,所述充电桩的顶部一侧设为斜面结构,所述斜面结构上铺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充电桩的顶部还设置有水平结构的集雨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顶部一侧与所述集雨板相抵接。
6.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上方架设有两个防护板,两个所述防护板的底部螺接有同一个从动螺杆,所述从动螺杆两侧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充电桩的侧壁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从动螺杆转动的驱动装置。
7.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侧壁设置有若干个指示灯,所述充电桩靠近所述防护板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所述充电桩内设置有蓄电池组件,所述指示灯、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均与所述蓄电池组件导线连接。
8.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所述主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从动螺杆贯穿并与所述从动锥齿轮固定连接;以所述从动锥齿轮为中心,所述从动螺杆两侧的螺纹方向相反。
9.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防护板均通过所述滑槽滑动设置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上方。
10.优选的,两个所述防护板贴合后的面积大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且刚好挡住下方的所述驱动装置。
11.优选的,所述集雨板的一侧延伸出所述充电桩的外侧壁。
12.优选的,所述充电桩的底部设置有底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不仅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充电桩内的电子器件进行使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还设置有防护板和集雨板防止恶劣天气对充电桩造成损害,提高了充电桩的使用寿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电池板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充电桩;2-充电枪插口;3-充电枪;4-显示屏;5-集雨板;6-防护板;7-指示灯;8-底座;9-驱动电机;91-主动锥齿轮;92-从动锥齿轮;93-从动螺杆;10-太阳能电池板;101-导向板;102-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型物联网充电桩,包括充电桩1和若干个充电枪3,充电桩1上对应的开设有用于放置若干个充电枪3的充电枪插口2,充电时将充电枪3从充电枪插口2中取出对准汽车的充电口进行充电,充电结束后再将充电枪1送回充电枪插口2中。
23.进一步地,充电桩1的顶部一侧为斜面结构,下雨时雨滴顺着充电桩1的顶部顺势滑落,有利于快速排水,同时斜面结构的上方铺设有太阳能电池板10,从而在晴天收集太阳能并将其进行转换供充电桩1内的电子器件使用,充分利用太阳能。
24.进一步地,充电桩1靠近充电枪3的一侧的顶部还设置有水平结构的集雨板5,集雨板5的一侧延伸出充电桩1的外侧壁,防止水滴滑落到充电枪3上,长时间淋雨容易造成充电枪3或是充电墙插口2破损,发生漏电充电时发生危险,太阳能电池板10的顶部一侧与集雨板5相抵接。
25.进一步地,太阳能电池板10的上方滑动连接有两个防护板6,两个防护板6贴合后的面积大于太阳能电池板10的面积及刚好挡住下方的太阳能电池板10,用于在雨雪冰雹等恶劣天气下保护太阳能电池板10,增加太阳能电池板10的使用寿命,太阳能电池板10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导向板101,导向板101上开设有滑槽102,两个防护板6均通过滑槽102滑动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10的上方,当天气晴朗时分别向两侧拉开两个防护板6,通过太阳能电池板10吸收太阳能,当天气恶劣时,将合上两个防护板6防止对太阳能电池板10造成损伤,影响太阳能电池板10的使用寿命。
26.进一步地,充电桩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8,防止长期浸雨对充电桩1造成影响,防护板6的侧壁设置有若干个指示灯7,通过指示灯7使用者可以很快的找到充电桩1所在的位置
从而进行充电,同时设置有充电枪3的一侧还设置有显示屏4,用于显示一些基本信息以及电量情况,充电桩1内部设置有蓄电池组件,指示灯7、显示屏4和太阳能电池板10均与蓄电池组件通过导线连接,蓄电池存储太阳能电池板10吸收并转换的电能,并将其供给给指示灯7和显示屏4使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27.更进一步地,两个防护板6的底部螺接有同一个从动螺杆93,充电桩1的外侧壁设置有用于驱动该从动螺杆93的驱动装置,驱动电机9、主动锥齿轮91和从动锥齿轮92;具体连接方式为,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主动锥齿轮91,从动锥齿轮92与主动锥齿轮91啮合连接,并且上述从动螺杆93的中端贯穿并与从动锥齿轮92固定连接,以从动锥齿轮92为中心,从动螺杆93两侧的螺纹方向相反,这样驱动电机9运行时,依次带动主动锥齿轮91和从动锥齿轮92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锥齿轮92上的从动螺杆93进行转动,并且从动螺杆93两侧的螺旋方向相反,这样就可以通过驱动电机9带动从动螺杆93的两端同时转动,调整两个防护板6的相对距离,进而就能够根据天气状况调整两个防护板6的位置,实现了对太阳能电池板10的保护,此处两个防护板6贴合后能够刚好挡住下方的驱动装置,防止驱动电机9长期露天淋雨降低使用寿命。
2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安全型物联网充电桩,包括充电桩(1)和若干个充电枪(3),所述充电桩(1)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充电枪(3)的充电枪插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1)的顶部一侧设为斜面结构,所述斜面结构上铺设有太阳能电池板(10);所述充电桩(1)的顶部还设置有水平结构的集雨板(5);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0)的顶部一侧与所述集雨板(5)相抵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0)的上方架设有两个防护板(6),两个所述防护板(6)的底部螺接有同一个从动螺杆(93),所述从动螺杆(93)两侧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充电桩(1)的侧壁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从动螺杆(93)转动的驱动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型物联网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6)的侧壁设置有若干个指示灯(7),所述充电桩(1)靠近所述防护板(6)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4),所述充电桩(1)内设置有蓄电池组件;所述指示灯(7)、所述显示屏(4)和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0)均与所述蓄电池组件导线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型物联网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9)、主动锥齿轮(91)和从动锥齿轮(92),所述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所述主动锥齿轮(91),所述从动锥齿轮(92)与所述主动锥齿轮(91)啮合连接,所述从动螺杆(93)贯穿并与所述从动锥齿轮(92)固定连接;以所述从动锥齿轮(92)为中心,所述从动螺杆(93)两侧的螺纹方向相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型物联网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0)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导向板(101),所述导向板(101)上开设有滑槽(102),两个所述防护板(6)均通过所述滑槽(102)滑动设置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0)的上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型物联网充电桩,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防护板(6)贴合后的面积大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0)的面积,且刚好挡住下方的所述驱动装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型物联网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板(5)的一侧延伸出所述充电桩(1)的外侧壁。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型物联网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型物联网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和若干个充电枪,充电桩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充电枪的充电枪插口,充电桩的顶部一侧设为斜面结构,斜面结构上铺设有太阳能电池板,充电桩的顶部还设置有水平结构的集雨板,太阳能电池板的顶部一侧与集雨板相抵接,太阳能电池板的上方架设有两个防护板,两个防护板的底部螺接有同一个从动螺杆,从动螺杆两侧的螺纹方向相反,充电桩的侧壁设置有用于驱动从动螺杆转动的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太阳能电池板提高了能源利用率,还设置了防护板和集雨板防止恶劣天气对充电桩造成损害,提高了充电桩的使用寿命,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陈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文理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8.17
技术公布日:202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