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滑板车折叠器及折叠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滑板车折叠器及折叠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板车折叠器及折叠滑板车。


背景技术:

2.折叠滑板车越来越用于交通代步或儿童玩具,当作为交通代步时,一般为电动折叠滑板车,折叠滑板车在使用完后若要携带上公交车、地铁等,需要将其把手杆折叠,在折叠状态下,折叠滑板车作体积小,无需占用过大的空间量。
3.相关技术的折叠滑板车包括踏板、由踏板的前端向上延伸的连接杆、把手杆以及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把手杆的滑板车折叠器。然而,相关技术的折叠滑板车的折叠器在滑板车展开时,通过锁把手将滑板车折叠器的上下两部分锁紧时,通过过盈配合实现两个部件的相互卡位,操作时需要较大的力导致使用不方便,且锁住的可靠性较差。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滑板车折叠器及折叠滑板车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便捷省力、安全可靠性好的滑板车折叠器及折叠滑板车。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滑板车折叠器,其包括踏板连接管以及分别铰接于所述踏板连接管相对两侧的锁紧把手和扶手连接管;所述锁紧把手用于将所述扶手连接管与所述踏板连接管实现锁紧或解锁;
7.所述踏板连接管包括踏板管本体、沿所述踏板管本体的径向设置于其相对两侧的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
8.所述扶手连接管包括扶手管本体、沿所述扶手管本体的径向设置于其相对两侧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柱形成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
9.所述锁紧把手包括把手本体、设置于所述把手本体其中一端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柱形成转动连接的第三连接部、叠设并卡置于所述把手本体并与所述把手本体形成沿其长度方向呈滑动连接的滑壁、沿所述滑壁的滑动方向设置且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壁的底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把手本体的复位弹簧、由所述滑壁沿其滑动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的连接壁和保险栓、由所述滑壁靠近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凸出延伸形成的锁壁、以及固定于所述连接壁并与所述锁壁间隔相对的锁杆;所述保险栓延伸至所述把手本体的外部,当所述扶手管本体转动至与所述踏板管本体呈同轴时,通过沿所述滑动方向推拉所述保险栓使得所述锁杆和所述锁壁分别卡设于所述第一锁槽和所述第二锁槽,或分别从所述第一锁槽和所述第二锁槽内抽出。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壁和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壁上的第一连接轴;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壁夹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两侧并使得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柱设置。
11.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撑壁和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壁上的第二连接轴;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壁与所述第二连接轴共同围成所述第二锁槽,所述第一锁槽由正对所述锁壁的所述第二支撑壁的顶面凹陷形成。
12.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三支撑壁和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三支撑壁上的第三连接轴;两个所述第三支撑壁夹设于所述第三连接轴的两侧并使得所述第三连接轴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柱设置。
13.优选的,所述滑壁设有由其远离所述把手本体的一侧向相对另一侧贯穿的行程孔以及卡杆;所述行程孔沿所述滑动方向延伸,所述卡杆穿过所述行程孔并固定于所述把手本体,用以将所述滑壁与所述把手本体形成滑动连接。
14.优选的,所述卡杆为螺钉。
15.优选的,所述行程孔包括两个沿所述滑动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卡杆包括两个且分别穿过两个所述行程孔设置。
16.优选的,所述锁杆为螺钉。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折叠滑板车,所述折叠滑板车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板车折叠器。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折叠器及折叠滑板车中,通过在锁紧把手的把手本体上叠设并卡置滑壁,并在滑壁上设置沿滑动方向延伸且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壁的底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把手本体的复位弹簧、由所述滑壁沿其滑动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的连接壁和保险栓、由所述滑壁靠近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凸出延伸形成的锁壁、以及固定于所述连接壁并与所述锁壁间隔相对的锁杆,同时,在扶手管本体的第二连接部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沿所述滑动方向上拉所述保险栓使得所述锁杆和所述锁壁回退,此时将所述扶手管本体转动至与所述踏板管本体呈同轴时,松开保险栓,则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将保险栓沿所述滑动方向下推动,从而使得所述锁杆和所述锁壁分别卡设于所述第一锁槽和所述第二锁槽,从而通过锁紧把手将所述扶手连接管和所述踏板连接管实现双重锁紧的目的,锁紧效果和可靠性好且省力,有效提高了使用便捷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滑板车折叠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板车折叠器的锁紧把手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板车折叠器的锁紧把手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3.请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滑板车折叠器100,包括踏板连接管1以及分别铰接于所述踏板连接管相对两侧的扶手连接管2和锁紧把手3,以使得扶手连接管2与踏板连接管1形成转动连接,以及使得锁紧把手3与踏板连接管1形成转动连接。
24.所述踏板连接管1用于连接于滑板车的踏板,所述扶手连接管2用于连接扶手。所述扶手连接管2绕所述踏板连接管1转动呈同轴时,所述锁紧把手3用于将所述扶手连接管2
与所述踏板连接管1实现锁紧或解锁,从而实现扶手的展开与折叠。
25.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踏板连接管1包括踏板管本体10、沿所述踏板管本体10的径向设置于其相对两侧的第一连接柱11和第二连接柱12。
26.所述扶手连接管2包括扶手管本体20、沿所述扶手管本体20的径向设置于其相对两侧的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所述第一连接部21与所述第一连接柱11形成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2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一锁槽221和第二锁槽222。
27.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1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壁211和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壁211上的第一连接轴212。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壁211夹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柱11的两侧并使得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柱11设置,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21与所述第一连接柱11形成转动连接。
28.所述锁紧把手3包括把手本体30、设置于所述把手本体30其中一端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柱12形成转动连接的第三连接部31、叠设并卡置于所述把手本体30并与所述把手本体30形成沿其长度方向呈滑动连接的滑壁32、沿所述滑壁32的滑动方向设置且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壁32的底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把手本体30的复位弹簧33、由所述滑壁32沿其滑动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的连接壁34和保险栓35、由所述滑壁32靠近所述第三连接部31的一端凸出延伸形成的锁壁36、以及固定于所述连接壁34并与所述锁壁36间隔相对的锁杆37。
29.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锁杆37为螺钉,当然不限于此。
30.所述保险栓35延伸至所述把手本体30的外部,便于推拉操作。当所述扶手管本体30转动至与所述踏板管本体10呈同轴时,通过沿所述滑动方向推拉所述保险栓35使得所述锁杆37和所述锁壁36分别卡设于所述第一锁槽221和所述第二锁槽222,或者,分别从所述第一锁槽221和所述第二锁槽222内抽出。从而形成双重锁紧结构,有效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
31.具体的,所述第二连接部22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撑壁223和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壁223上的第二连接轴224;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壁223与所述第二连接轴224共同围成所述第二锁槽222,所述第一锁槽221由正对所述锁壁36的所述第二支撑壁223的顶面凹陷形成。
32.所述第三连接部31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三支撑壁311和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三支撑壁311上的第三连接轴312;两个所述第三支撑壁311夹设于所述第三连接轴312的两侧并使得所述第三连接轴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柱12设置。从而使得所述第三连接部31与所述第二连接柱12形成转动连接。
33.所述滑壁32设有由其远离所述把手本体30的一侧向相对另一侧贯穿的行程孔321以及卡杆322。所述行程孔321沿所述滑动方向延伸,所述卡杆322穿过所述行程孔321并固定于所述把手本体30,用以将所述滑壁32与所述把手本体30形成滑动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杆322为螺钉,当然不限于此。
34.更优的,所述行程孔321包括两个沿所述滑动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卡杆322包括两个且分别穿过两个所述行程孔321设置,提高滑壁32沿把手本体30滑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折叠滑板车(图未示),所述折叠滑板车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滑板车折叠器100。
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折叠器及折叠滑板车,通过在锁紧把手的把手本体上叠设并卡置滑壁,并在滑壁上设置沿滑动方向延伸且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壁的底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把手本体的复位弹簧、由所述滑壁沿其滑动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的连接壁和保险栓、由所述滑壁靠近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凸出延伸形成的锁壁、以及固定于所述连接壁并与所述锁壁间隔相对的锁杆,同时,在扶手管本体的第二连接部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沿所述滑动方向上拉所述保险栓使得所述锁杆和所述锁壁回退,此时将所述扶手管本体转动至与所述踏板管本体呈同轴时,松开保险栓,则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将保险栓沿所述滑动方向下推动,从而使得所述锁杆和所述锁壁分别卡设于所述第一锁槽和所述第二锁槽,从而通过锁紧把手将所述扶手连接管和所述踏板连接管实现双重锁紧的目的,锁紧效果和可靠性好且省力,有效提高了使用便捷性和安全性。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