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一种防止因燃烧快速倒塌的防火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防止因燃烧快速倒塌的防火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防设施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因燃烧快速倒塌的防火门。


背景技术:

2.传统的防止因燃烧快速倒塌的防火门基本已经能够满足耐火稳定性、完整性以及隔热性的要求,大多数防止因燃烧快速倒塌的防火门都设置在防火分间区或者是疏散楼梯间,其结构都是设置具有一定耐火性的防火分隔物,防止因燃烧快速倒塌的防火门具体分为钢质防止因燃烧快速倒塌的防火门和木质防止因燃烧快速倒塌的防火门,对于延缓火势的蔓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是这种传统的防止因燃烧快速倒塌的防火门没有将防火分隔物的防火效果完全发挥,在大火燃烧门框时,门框产生变形挤压门板,能够将门板压坏,又或者因大火燃烧门框,而导致的门框塌陷,从而使得门板滑落,且无法阻挠火势的蔓延,不能为逃生或者救援争取更多的时间,因此提供一种防止因燃烧而变形或者坍塌的防止因燃烧快速倒塌的防火门成为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根据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因燃烧快速倒塌的防火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防火门门框中的阻燃材料进行分离,将阻燃材料填充在各独立的填充腔之间进行隔热,当火焰燃烧门框时,使其分别燃烧各填充腔中的阻燃材料,有效地防止门框因高温导致快速变形,同时减少门框对门板的挤压,也有效地防止了门框塌陷导致防止因燃烧快速倒塌的防止因燃烧快速倒塌的防火门门板倒塌。
4.根据上述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因燃烧快速倒塌的防火门,包括门框和通过合页安装在门框中的门板,所述门框与门板之间设置有防火膨胀密封条,所述防火膨胀密封条沿门框内侧一周进行安装固定,该防火膨胀密封条遇热可自动膨胀,从而密封门框与门板之间的缝隙;其中,所述门框内部具有中空腔体,该中空腔体沿厚度方向分隔成若干个填充腔,在各填充腔内均灌注有阻燃材料,以使门框在遇火燃烧时,能够沿厚度方向依次燃烧各填充腔中的阻燃材料;该结构不但对门框与门板之间的安装缝隙进行密封,并有效地防止了门框因燃烧产生变形导致门板坍塌,为救援或者逃生争取了更多宝贵的时间。
6.进一步,所述门框的中空腔体沿厚度方向设置有支撑隔板,所述支撑隔板将门框的中空腔体分隔成若干个填充腔;该支撑隔板便于确定填充腔的形状结构,在需要更变填充腔的形状结构时,减少了制作工艺,节约了成本。
7.进一步,所述支撑隔板与门板平行进行安装排布,且均匀地分隔门框的中空腔体,使其门框燃烧是可均匀地将各填充腔进行支撑提高了稳定性。
8.进一步,所述各支撑隔板将填充腔分隔成网格状结构,网格状结构的填充腔可不限定与安装方向,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换。
9.进一步,所述门框内侧下凹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门板的外缘相对应,所述防火膨胀密封条固定安装在该安装槽中,该安装方式不会影响门板的开合,也可牢固地安装防火膨胀密封条。
10.进一步,所述门框与支撑隔板的制作材料设置为塑钢,采用可降解的材制作,在防止因燃烧快速倒塌的防止因燃烧快速倒塌的防火门进行报废处理时更为环保。
11.进一步,所述门框与支撑隔板为一体成型的,减少了制作工艺步骤,节约了制作成本。
12.进一步,所述门板的制作材料为塑钢或者玻璃钢,同为可降解的材料,更为环保。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防止因燃烧快速倒塌的防火门,有效地防止燃烧门框时产生变形挤压门板,还通过将灌注在各填充腔的阻燃材料分离隔热处理,有效地使阻燃材料的耐火能力能够完全的发挥,有效地阻止了火势的蔓延,为逃生或者救援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止因燃烧快速倒塌的防火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门框与门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18.图4为第二种实施方式中门框内部填充腔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实施例中防火膨胀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因燃烧快速倒塌的防火门,主要包括有门框1以及安装在门框1中的门板2,所述门板2具有门把手21,且内部安装有锁芯22;该门板2是通过合页3安装在门框1中,其中,所述门框1内部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形成有中空腔室,该门框1的中空腔室内设置有支撑隔板11,各支撑隔板11沿门框1的厚度方向将门框1内部分隔形成多个填充腔12,其中,沿厚度方向分隔是指沿门框1的厚度端面方向进行分隔,使门板2与支撑隔板位于同一方向排布,各填充腔12之间的支撑隔板11能够作为加强板,用于支撑在各填充腔12之间,所述填充腔12内填充有阻燃材料13。
22.所述支撑隔板11与门板2平行布置在门框1的中空腔体中,且能够在各个填充腔12中起到支撑作用,当其中一个填充腔12中的阻燃材料13被烧毁时,所述支撑隔板11能够作为各填充腔12的加强支撑板,各个填充腔12是通过支撑隔板11的支撑,在燃烧时不会产生变形或者整体塌陷,并且所述各个分层的阻燃材料13是通过支撑隔板11进行隔热的;在大火燃烧该门框1时,可以使其一层一层地燃烧其中的阻燃材料13,能够有效地延缓火势蔓延的速度。
23.参照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止因燃烧快速倒塌的防火门,其中门框1内部还可能有另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4所示,所述支撑隔板11优选地设置为网格状结构,所述网格状结构的支撑隔板11将填充腔12均匀地分隔在门框1中,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其它更多的安装位置,其采用网格状的分隔还可以使阻燃材料能够更加缓慢地燃烧,阻燃效
果更好,为救援以及逃生争取更多的时间。
24.所述支撑隔板11也可以是其它结构的,只要能够将门框1中的阻燃材料13有效地分隔,使各个填充腔12通过支撑隔板11进行支撑以及隔热即可,该结构能够有效地延缓火势蔓延的速度。
25.所述填充腔12中填充的阻燃材料13可以选用高压装饰耐火板和玻镁防火板等,所述高压装饰耐火板具有防火、防潮、耐磨、耐油等优点,属于复合型材质;而所述的玻镁防火板由矿物玻镁阻燃材料制成,可抵抗1500度的高温,能够确保火灾时人们安全疏散,并保护人们免受蔓延火势的侵袭,也可以灌注其它阻燃材料防止火势的蔓延,达到阻燃的效果。
26.所述门框1与门框1内部设置的支撑隔板11,以及门板2的制作材料均设置为硬质的可降解材料,选用硬质的可降解材料的优点是环保,依托自主研发的生态塑料技术,以聚乳酸为基材,采用化学改性的生产工艺,利用光热氧化和环境微生物学效应,将可降解材料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和土壤等有机质,不产生对环境有害的物质,不会污染环境,对于保护环境是非常有利的,所述可降解材料优选为塑钢;是因为塑钢的隔热性能是铝材的1250倍,相比其它材料具有更好的隔热效果,当其中一层阻燃材料进行阻燃时,减少对其它分层的阻燃材料的影响;并且还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在较为寒冷的地区尽管室外零下几十度,室内也能保持一个良好的温度;其价格也显然低于同等用量的合金和金属材质,在隔热性能明显高于其它合金和金属的同时,也节约了制作该阻燃型材的成本;所述门板2的制作材料也可以选用玻璃钢。
27.参照图3和图5所示,所述防止因燃烧快速倒塌的防火门中还包括有防火膨胀密封条4,所述防火膨胀密封条4设置在门框1与门板2之间,所述防火膨胀密封条4围绕门板2外缘一周进行设置;当发生火灾时,防火膨胀密封条4能够自动膨胀,封堵门缝缝隙,阻隔两个空间之间的空气流通,有效的防止了火灾早期浓烟,有毒气体和热气对人体的危害并控制火势蔓延。
28.所述门框1内侧下凹形成一体成型的安装槽5,所述安装槽5与门板2的外缘相对应,所述防火膨胀密封条4设置在安装槽5中,所述门板2闭合在门框1中时,所述防火膨胀密封条4与门板2的外周对应。
29.当防火膨胀密封条4处于火灾产生的高温环境下时,能够自动膨胀并向门板2或者门框1的方向压紧,可将门框1与门板2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有效地防止浓烟穿过防止因燃烧快速倒塌的防火门对人体造成危害。
30.所述防火膨胀密封条4可以用胶粘贴在门板2或者门框1上,也可用紧固件进行固定;还可以使用其它方式固定,能够将防火膨胀密封条4固定在门框1或者门板2上即可。
31.上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上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5.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