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一种能够变化使用状态的沙发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沙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能够变化使用状态的沙发。


背景技术:

2.沙发是一种装有软垫的多座位椅子,包括装有弹簧或厚泡沫塑料等的靠背椅以及两边的扶手,是软装家具的一种。传统的沙发功能单一,仅能单独作为沙发供人坐着休息或作为躺卧的床具。
3.公开号cn208769233u公开了一种智能两用沙发,包括两个分别位于两侧的扶手座以及设于两个扶手座之间后端的第一靠背,还包括活动式设于两个扶手座之间的座垫部和相对座垫部铰接的第二靠背,座垫部后方设有驱动座垫部做直线往复运动的液压缸。这种智能两用沙发只能作为沙发或者床具使用,其使用功能已经不具备沙发行业的诸多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变化使用状态的沙发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能够变化使用状态的沙发,包括沙发座、靠背以及两扶手,两扶手固定连接于沙发座并位于两侧对称设置,扶手的上端设有第一调节块,第一调节块通过设置在扶手的第一调节件实现向一侧翻转,并在翻转后与扶手呈垂直设置,第一调节块的外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板,且允许连接板在第一调节块翻转后移动并与另一连接板拼合,沙发座的下方设有支撑块,支撑块与两扶手固定连接,靠背通过设置在支撑块的第二调节件实现向一侧翻转,并在翻转后与沙发座呈平行设置,支撑块在靠背翻转后对靠背提供下部支撑。
6.进一步完善,靠背在与沙发座呈平行设置时其上表面与沙发座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
7.进一步完善,扶手的居中位置处具有沿其自身高度方向设置的通道,通道在扶手设有第一上部开口,第一上部开口用以置入沿通道的高度方向移动并与第一调节件连接的滑动部。
8.进一步完善,通道在扶手还设有沿其滑动方向设置且呈相对设置的两个滑槽,滑动部具有两个滑块,滑块滑动于对应的滑槽。
9.进一步完善,滑槽的上段部分处设有限位挡块。
10.进一步完善,滑动部还具有连接块、两个连接臂,连接块置于通道并位于两滑槽之间,连接臂一端与连接块连接、另一端与滑块连接,并在与滑块连接时穿入至滑槽内,第一调节件与两连接臂连接。
11.进一步完善,第一调节件具有两个第一连接杆、两个连接外耳,两个第一连接杆与对应的连接臂固定连接,连接外耳固定于对应的第一连接杆的上端,调节块的下端开设有两个沿其自身宽度方向贯穿的第一通槽,两第一通槽内均固定有与第一通槽的开设方向呈
十字交叉设置的第一固定轴,第一固定轴与对应的连接外耳转动配合并使得连接外耳置于第一通槽内。
12.进一步完善,第二调节件具有两个固定杆,两固定杆固定于支撑块的上表面,靠背的下端设有两个沿其自身宽度方向贯穿的第二通槽,两第二通槽内均固定有与第二通槽的开设方向呈十字交叉设置的第二固定轴,第二固定轴与对应的固定杆转动配合并使得固定杆置于第二通槽内。
13.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的沙发具有多种变化形态,即沙发本身、床具以及桌子,由此使得沙发除了供人坐着或躺着休息外还能够作为摆放食物的餐桌、摆放茶具的茶桌等,其使用功能大大提升,符合现在带飘窗的装修风格,同时在使用状态变化至床具,还能够对靠背提供充分的下部支撑力,这样能够提高在变化至床具后的整体承重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扶手、调节块以及第一调节件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拼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靠背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靠背、支撑块以及第二调节件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7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4.参照附图:这种能够变化使用状态的沙发,包括沙发座1、靠背2以及两扶手3,两扶手3固定连接于沙发座1并位于两侧对称设置,扶手3的上端设有调节块4,调节块4通过设置在扶手3的第一调节件5实现向一侧翻转,并在翻转后与扶手3呈垂直设置,调节块4的外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板41,且允许连接板41在调节块4翻转后移动并与另一连接板41拼合,沙发座1的下方设有支撑块6,支撑块6与两扶手3固定连接,靠背2通过设置在支撑块6的第二调节件7实现向一侧翻转,并在翻转后与沙发座1呈平行设置,支撑块6在靠背2翻转后对靠背2提供下部支撑。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于,通过调节块4向一侧翻转后与扶手3呈垂直设置时,两连接板41能够拼合,由此将沙发的使用状态变化至桌子,两连接板41则作为桌板,从而使得沙发除了供人坐着休息外还能够变化至能够摆放食物的餐桌、摆放茶具的茶桌等,靠背2在翻转后能够将沙发的使用状态变化至床具,而且支撑块6能够对翻转后的靠背2提供充分的下部支撑力,这样能够提高在变化至床具后的整体承重性,从而减少对第二调节件7的损耗,即能够避免第二调节件7出现折断的情况发生。
25.进一步完善,靠背2在与沙发座1呈平行设置时其上表面与沙发座1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如此的设置使得用户在躺于沙发时,躺姿舒适,且无膈应感,使得用户在休息时体验感更好。
26.考虑到调节块4在不调节时其与扶手3呈面贴面设置,但是在未改变该种情况下调节会产生调节干涉,即导致调节块4翻转失败,故需要为调节块4提供使得扶手3脱离扶手3的调节空间,扶手3的居中位置处具有沿其自身高度方向设置的通道31,通道31在扶手3设有第一上部开口31-a,第一上部开口31-a用以置入沿通道31的高度方向移动并与第一调节件5连接的滑动件8,如此的设置即可实现,通道31为第一调节件5提供滑动轨迹以及空间,这样调节块4在翻转时,只需对其施加向上的作用力,第一调节件5就可以跟随其一起向上移动,由此调节块4不再与扶手3呈面贴面配合,两者之间产生间距,并具有调节空间,使得调节块4能够顺利翻转,并且在失去外力时,第一调节件5受调节块4的重力驱使,能够自行向下移动,实现调节块4与扶手3重新呈面贴面设置,这样能够保证两连接板41在拼合后的使用稳定性。
27.进一步完善,通道31在扶手3还设有沿其滑动方向设置且呈相对设置的两个滑槽31-b,滑动件8具有两个滑块81,滑块81滑动于对应的滑槽31-b,如此的设置能够增加第一调节件5的滑动稳定性,滑槽31-b提供固定的滑动空间,并且保证滑块81存在于滑槽31-b内时能够对滑块81产生限位效果,该限位效果主要是为了避免滑块81在滑槽31-b内晃动,即有效避免出现滑动干涉,滑块81的构型可以是矩形或圆形。
28.进一步完善,滑槽31-b的上段部分处设有限位挡块31-b1,如此的设置可以限定第一调节件5向上移动的行程,避免其脱离通道31。
29.为了保证第一调节件5能够始终跟随滑动件8移动,滑动件8还具有连接块82、两个连接臂83,连接块82置于通道31并位于两滑槽31-b之间,连接臂83一端与连接块82连接、另一端与滑块81连接,并在与滑块82连接时穿入至滑槽31-b内,第一调节件5与两连接臂83连接,如此的设置具有两个作用,一方面在于通过连接块82以及两个连接臂83可实现两个滑块82的移动同步化,另一方面在于连接臂83为第一调节件5提供实现两者连接的连接点,而且连接点有两个,这样使得第一调节件5的连接稳定性好。
30.为了实现第一调节件5与调节块4在连接后翻转,第一调节件5具有两个第一连接杆51、两个连接外耳52,两个第一连接杆51与对应的连接臂83固定连接,连接外耳52固定于对应的第一连接杆51的上端,调节块4的下端开设有两个沿其自身宽度方向贯穿的第一通槽42,两第一通槽42内均固定有与第一通槽42的开设方向呈十字交叉设置的第一固定轴42-a,第一固定轴42-a与对应的连接外耳52转动配合并使得连接外耳52置于第一通槽42内,如此的设置即可实现,首先第一调节件5与调节块4之间具有两个翻转点,两个翻转点保证翻转稳定性,而且也能够与对应的连接臂83连接,而第一通槽42的设置是使得与第一固定轴42-a转动连接配合的连接外耳52置于内,这样调节块4在尚未翻转时连接外耳52不会对调节块4与扶手3呈面贴面状态时造成干涉,能够保证调节块4的放置平稳性,在用户的手臂托于调节块4时不会出现向一侧倾斜滑走的情况,而且第一通槽42在调节块4翻转后也能够供第一连接杆51置于内,由此隐藏第一连接杆51。
31.为了实现第二调节件7与靠背2在连接后翻转,第二调节件7具有两个固定杆71,两固定杆71固定于支撑块6的上表面,靠背2的下端设有两个沿其自身宽度方向贯穿的第二通槽21,两第二通槽21内均固定有与第二通槽21的开设方向呈十字交叉设置的第二固定轴21-a,第二固定轴21-a与对应的固定杆71转动配合并使得固定杆71置于第二通槽21内,如此的设置即可实现,首先第二调节件7与靠背2之间具有两个翻转点,两个翻转点保证翻转
稳定性,第二通槽21的设置是使得与第二固定轴21-a转动连接配合的固定杆71的上端置于内,而且固定杆71具有伸缩段,靠背2在尚未翻转时,伸缩段伸出,即保证靠背2的下表面与支撑块6的上表面贴合,并在靠背2翻转后缩回,使得靠背2的后表面与支撑块6的上表面贴合,能够保证靠背2在翻转后的平面性,即与沙发座1之间无坡度,而且第二通槽21无论在靠背2翻转前还是翻转后均能够将固定杆71隐藏于内。
32.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