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公开涉及拼装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托架。
背景技术:2.由于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越来越强,外出时经常会需要使用共享充电产品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这也导致共享充电产品的不断扩增,共享充电设备的品牌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目前各公司争相在市场上投入自家产品。
3.公司员工在铺设产品时一般需要携带用于展示产品的托架,但是目前使用的托架体积大、重量大、不方便携带而且运输过程容易损坏,而且目前使用的托架都是立方体结构,顶部一般都为平滑的平面结构,当托架不稳或者发生倾斜时,充电设备很容易从托架上滑落,继而导致充电设备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解决部分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设备托架。
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设备托架,包括顶板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上段与所述顶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件的上段与所述顶板形成置物槽,所述置物槽用于放置充电设备。
6.可选的,所述支撑件的上段通过第一插接结构与所述顶板插接连接。
7.可选的,所述第一插接结构包括相互插接的第一插板和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一插槽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另一者设置在所述顶板上。
8.可选的,还包括底板,所述支撑件的底部通过第二插接结构与所述底板插接连接,所述第二插接结构包括相互插接的第二插板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槽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另一者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9.可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三插接结构和多块侧板,多块所述侧板通过所述第三插接结构可拆卸连接。
10.可选的,所述第三插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侧板一侧的中段的第三插板和设置在所述侧板另一侧的中段的第三插槽,多个所述侧板通过所述第三插板和所述第三插槽首尾相连插接连接。
11.可选的,所述第一插板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周侧,所述第一插槽开设在所述支撑件的上段,所述第一插槽距离所述支撑件的顶端具有设定距离,所述第二插板设置在所述支撑件的底部,所述第二插槽开设在所述底板上。
12.可选的,所述侧板位于所述第一插槽上方的部分与所述顶板形成所述置物槽。
13.可选的,至少一块所述侧板上设有用于安装显示屏的安装槽。
14.可选的,所述顶板上设置有走线口,所述显示屏和充电设备的电线均从所述走线口处穿过并与电源连接。
1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6.本公开提供的设备托架,这样设置能够使顶板和支撑件可以在搬运时先拆分成两
部分,然后在使用时再重新组装成一个托架结构,搬运时占用的空间小,不易发生磕碰损坏的情况,拆分成两部分,搬运也更加轻便,当发生损坏时,只需要对损坏部分进行维修或更换即可,也能大大降低维修费用,而且支撑件上段与顶板形成的置物槽,充电设备放置在置物槽内,能够减少遇到恶劣天气或者人为接触到托架结构导致托架结构晃动时充电设备坠落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1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设备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设备托架中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设备托架中顶板的俯视图;
22.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设备托架中底板的俯视图。
23.其中,1、顶板;2、侧板;3、底板;41、第一插板;42、第一插槽;51、第二插板;52、第二插槽;61、第三插板;62、第三插槽;7、显示屏;8、走线口;9、置物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由于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越来越强,外出时经常会需要使用共享充电产品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这也导致共享充电产品的不断扩增,共享充电设备的品牌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目前各公司争相在市场上投入自家产品。
27.目前公司员工在铺设产品时一般需要携带用于展示产品的托架,但是目前使用的托架体积大、重量大、不方便携带而且运输过程容易损坏。
28.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托架,能够使顶板和支撑件可以在搬运时先拆分成两部分,然后在使用时再重新组装成一个托架结构,搬运时占用的空间小,不易发生磕碰损坏的情况,拆分成两部分,搬运也更加轻便,当发生损坏时,只需要对损坏部分进行维修或更换即可,也能大大降低维修费用,而且支撑件上段与顶板形成的置物槽,充电设备放置在置物槽内,能够减少遇到恶劣天气或者人为接触到托架结构导致托架结构晃动时充电设备坠落的情况发生。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29.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托架包括顶板1和支撑件,支撑件的上段与顶板1可拆卸连接,支撑件的上段与顶板1形成置物槽9,置物槽9用于放置充电设备。
这样设置能够使顶板1和支撑件可以在搬运时先拆分成两部分,然后在使用时再重新组装成一个托架结构,搬运时占用的空间小,不易发生磕碰损坏的情况,拆分成两部分,搬运也更加轻便,当发生损坏时,只需要对损坏部分进行维修或更换即可,也能大大降低维修费用,而且支撑件上段与顶板1形成的置物槽9,充电设备放置在置物槽9内,能够减少遇到恶劣天气或者人为接触到托架结构导致托架结构晃动时充电设备坠落的情况发生。
30.继续参照图1至图4所示,支撑件的上段通过第一插接结构与顶板1插接连接。
31.参照图2至图4所示,第一插接结构包括相互插接的第一插板41和第一插槽42,第一插板41和第一插槽42通过过盈配合插接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插板41和第一插槽42还可以通过其他锁止结构连接或卡扣连接等方式插接固定,只要能够保证第一插板41和第一插槽42在插接后能够保持住稳定的插接状态即可,第一插板41和第一插槽42中的一者设置在支撑件上,另一者设置在顶板1上。
3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托架还包括底板3,支撑件的底部通过第二插接结构与底板3插接连接,第二插接结构包括相互插接的第二插板51和第二插槽52,第二插板51和第二插槽52通过过盈配合插接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插板51和第二插槽52还可以通过其他锁止结构连接或卡扣连接等方式插接固定,只要能够保证第二插板51和第二插槽52在插接后能够保持住稳定的插接状态即可,第二插板51和第二插槽52中的一者设置在支撑件上,另一者设置在底板3上,通过底板3的设置,使整个设备托架更稳定,使支撑件的底部更不容易松散,整体性更强。
33.继续参照图2所示,支撑件包括第三插接结构和多块侧板2,多块侧板2通过第三插接结构可拆卸连接组成。第三插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侧板2一侧的中段的第三插板61和设置在侧板2另一侧的中段的第三插槽62,第三插板61和第三插槽62通过过盈配合插接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插板61和第三插槽62还可以通过其他锁止结构连接或卡扣连接等方式插接固定,只要能够保证第三插板61和第三插槽62在插接后能够保持住稳定的插接状态即可,多块侧板2通过第三插板61和第三插槽62首尾相连插接连接,侧板2的数量大于两块时,通过多块侧板2首尾相连形成的支撑件为环形结构,当侧板2的数量为两块时,通过两块侧板2首尾相连,并且两块侧板2不在同一平面,使支撑件为一侧有缺口的三棱柱结构,都能够在便于拆装的同时完成支撑顶板1的工作。
3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板41、第二插板51以及第三插板61的插板结构除了与第一插槽42、第二插槽52以及第三插槽62的插槽结构使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插接固定外,还可以使插板结构的插入端对应的贯穿插槽结构,并且在插入端穿过插槽结构的部分上套设卡套、卡扣或者卡环的结构使插板结构无法从插槽结构中脱出。
35.继续参照图1至图4所示,第一插板41设置在顶板1的周侧,第一插槽42开设在侧板2的上段,第一插槽42距离支撑件的顶端具有设定距离,这样设置不仅使第一插板41成为顶板1向外延伸的一部分,更方便加工,同时也能利用侧板2的顶部与第一插槽42之间的间距和顶板1围绕形成置物槽9。第二插板51设置在侧板2的底部,第二插槽52开设在底板3的顶部,第二插板51为侧板2向下侧的延伸结构,能够使侧板2更容易加工,同时这样设置使底板3的平面完全与地面或载物台接触,增加了托架与地面或载物台的接触面积,能够使整个托架结构更加稳定、牢固、不易倾倒。
36.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将第一插板41水平设置在侧板2的上段,朝向顶板1的方向
伸出,第一插槽42开设在顶板1的周侧,应当能够理解的是,也可以将第二插板51设置在底板3的顶部,朝向侧板2的方向伸出,而第二插槽52开设在侧板2的底部。
37.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示,至少一块侧板2上设有用于安装显示屏7的安装槽,安装槽的设置使该托架能够更加方便加设显示屏7,显示屏7的设置能够辅助工作人员进行宣传以及其他的展示工作。
38.参照图3所示,顶板1上设置有走线口8,显示屏7和充电设备的电线均从走线口8处穿过并与电源连接,通过走线口8的设置,能够将充电设备和显示屏7的线束都集中在托架中心的位置处,使整个托架结构的受力更加合理,不会因为线束的重量导致托架倾斜甚至倾倒,同时整个托架结构也因为走线口8的设置更加美观,充分的利用了托架的空心结构。
39.具体实现方式和实现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设备托架实施例的描述。
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